1k likes | 1.37k Views
第四章 麻醉病人的护理.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曾慧韵. 教学目标. 了解 麻醉的分类与特点;各种麻醉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各种麻醉的实施方法及所用药物。 熟悉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麻醉后苏醒期的护理要点;麻醉中病人的观察要点。 掌握 麻醉前的准备;一般麻醉前用药;各种麻醉的围术期护理要点。. 概述. 麻醉的最基本任务: 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 麻醉的发展史: 公元200年,汉代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 1772发现氧化亚氮( N2O),1844 年用于牙科 1818发现乙醚,1846年 Morton 施行乙醚麻醉成功,揭开了近代麻醉学的开端。. 概述. 概述.
E N D
第四章 麻醉病人的护理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曾慧韵
教学目标 • 了解麻醉的分类与特点;各种麻醉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各种麻醉的实施方法及所用药物。 • 熟悉麻醉前用药的目的;麻醉后苏醒期的护理要点;麻醉中病人的观察要点。 • 掌握麻醉前的准备;一般麻醉前用药;各种麻醉的围术期护理要点。
概述 麻醉的最基本任务: 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
麻醉的发展史:公元200年,汉代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 1772发现氧化亚氮(N2O),1844年用于牙科 1818发现乙醚,1846年Morton施行乙醚麻醉成功,揭开了近代麻醉学的开端。 概述
概述 现代麻醉学已远超出为手术提供条件的目的: ——维护病人的生理功能平衡 ——减轻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应激反应 ——保障病人的术中安全和术后康复
概述 麻醉学(anesthesiology)研究范畴: • 临床麻醉学(clinical anesthesia) • 急救复苏学(first-aid and resuscitation) • 重症监测治疗学 (Intensive Care Unit,ICU) • 疼痛治疗学(Pain management) • 麻醉治疗学
概述 临床麻醉方法分类: 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吸入全麻、静脉全麻、静吸复合全麻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 腰麻、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
吸入麻醉药的进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氧化亚氮和乙醚 100余年 第二阶段,20-40年代,以乙烯醚和环丙烷为代表药物 第三阶段50年代开始应用氟烷、恩氟烷和异氟烷,基本达到理想 第四阶段发明了苏醒更快和更完全的药物,其代表药物为七氟醚和地氟醚
静脉麻醉药的进展 百余年的历史 1932环己巴比妥钠静脉麻醉 1934硫贲妥钠用于临床。 自50年代,氯胺酮、普尔安、羟丁酸钠、乙咪酯等 目前异丙酚有望取代硫贲妥钠 咪唑安定:水溶液性、作用时间短
局麻药的进展 • 1860年Nieman--发现可卡因 • 1884年Koller用于眼局部手术 • 普鲁卡因、地布卡因、丁卡因、利多 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概念】全麻药——神志消失(遗忘)——清醒痛觉消失(镇痛)肌肉松弛(肌松)反射消失(功能性消失、可逆性)诱导期—维持期—苏醒期【概念】全麻药——神志消失(遗忘)——清醒痛觉消失(镇痛)肌肉松弛(肌松)反射消失(功能性消失、可逆性)诱导期—维持期—苏醒期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 【分类】吸入全身麻醉 (inhalation anesthesia)静脉全身麻醉 (intravenous anesthesia)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常用吸入全麻药:气体全麻药——氧化亚氮(N2O/笑气)挥发性全麻药——卤素类 (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 全身麻醉-吸入全麻
【优点】诱导快、对呼吸道无刺激、病人舒适、无污染【缺点】可控性不强,需与麻醉性镇痛药合用【优点】诱导快、对呼吸道无刺激、病人舒适、无污染【缺点】可控性不强,需与麻醉性镇痛药合用 全身麻醉-静脉全麻
全身麻醉-静脉全麻 • 常用静脉全麻药 • 硫贲妥钠(thiopental sodium)药理:速效巴比妥类、镇静、催眠作用优点:CNS抑制强烈短暂——诱导苏醒快缺点:呼吸循环抑制明显、镇痛效能差
用途:常用于全麻诱导小儿基础麻醉首选的抗惊厥药短小手术麻醉用途:常用于全麻诱导小儿基础麻醉首选的抗惊厥药短小手术麻醉 全身麻醉-静脉全麻
2、氯胺酮(ketamine)药理:选择性抑制丘脑新皮质系统对脑干网状结构抑制较轻(意识、感觉分离——分离麻醉)优点:镇痛效能强、呼吸循环抑制轻微不抑制保护性反射缺点:麻醉中幻觉、苏醒期精神症状2、氯胺酮(ketamine)药理:选择性抑制丘脑新皮质系统对脑干网状结构抑制较轻(意识、感觉分离——分离麻醉)优点:镇痛效能强、呼吸循环抑制轻微不抑制保护性反射缺点:麻醉中幻觉、苏醒期精神症状 全身麻醉-静脉全麻
用途:小儿基础麻醉(可替代硫贲妥钠)静脉复合麻醉的诱导、维持术后止痛、癌症止痛(阈下剂量)用途:小儿基础麻醉(可替代硫贲妥钠)静脉复合麻醉的诱导、维持术后止痛、癌症止痛(阈下剂量) 全身麻醉-静脉全麻
3、异丙酚(propofol)药理:镇静、催眠作用、轻微镇痛作用优点:诱导、苏醒很快、苏醒平稳彻底可降低脑血流量缺点:呼吸循环抑制很明显3、异丙酚(propofol)药理:镇静、催眠作用、轻微镇痛作用优点:诱导、苏醒很快、苏醒平稳彻底可降低脑血流量缺点:呼吸循环抑制很明显 全身麻醉-静脉全麻
用途:常用于全麻诱导(可替代硫贲妥钠)静脉复合麻醉的诱导、维持 (如脑科手术)非住院病人的检查、手术麻醉 全身麻醉-静脉全麻
麻醉辅助用药肌肉松弛药(muscle relaxants)药理:作用于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 全身麻醉-静脉全麻
麻醉辅助用药常用肌松药: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司可林,scoline)用途:常用于全麻诱导时气管内插管麻醉辅助用药常用肌松药: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司可林,scoline)用途:常用于全麻诱导时气管内插管 全身麻醉-静脉全麻
麻醉辅助用药【提示】必须行气管内插管,并施行辅助或控制 呼吸肌松药不是麻醉药、不能单独使用 全身麻醉-静脉全麻
复合全身麻醉(自学)【提示】了解其概念、目的、方法复合全身麻醉(自学)【提示】了解其概念、目的、方法 全身麻醉-静脉全麻
护理评估 • 麻醉前和麻醉中的护理评估 --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 麻醉后的评估 --术中情况;术后情况
护理诊断 • 焦虑和恐惧 • 知识缺乏 • 潜在并发症:恶心呕吐、窒息、麻醉药过敏、麻醉意外、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心率失常等 • 有受伤可能 • 疼痛
护理措施 • 缓解焦虑和恐惧 • 告知病人有关麻醉须知和配合方面的知识 —告知和签署麻醉同意书 —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用药(premedication) 目的: 1.减少紧张情绪 2.减少麻醉药用量及副作用 3.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4.抑制不良的神经反射
麻醉前用药: 常用药物及剂量和用法 1.安定镇静药: (1)地西泮(安定,diazepam) 2.5~5mg口服,5~10mg 静注或肌注 (2)咪唑安定(midazolam) 10~15mg口服,5~10mg 肌注 (3)异丙嗪 12.5~25mg肌注
麻醉前用药——常用药物及剂量和用法 2.催眠药 巴比妥类 苯巴比妥(鲁米那,phenobarbital) 30~60mg 口服; 0.1~0.2g肌注 3.镇痛药 (1)吗啡(morphine) 5~10mg皮下注射 (2)哌替啶(度冷丁)25~100mg 肌注 4.抗胆碱药 (1)阿托品(atropine) 0.5mg皮下注射 (2)东莨菪碱(scopolamine)0.3mg肌注
麻醉前用药——给药时间 麻醉前30分钟或手术前晚口服催眠药或安定镇静药 特殊病人特殊给药:心动过速、高热、甲亢病人,不用阿托品而改用东莨菪碱
全麻并发症 • 呼吸系统的并发症 • 呕吐、反流与窒息:引起呼吸道阻塞、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为全麻主要危险之一。 • 呼吸道梗阻:分上呼吸道梗阻和下呼吸道梗阻。按性质分为机械性梗阻如舌后坠、分泌物或异物阻塞及机能性梗阻如喉或支气管痉挛。 • 呼吸抑制或停止 肺部感染 肺不张 • 循环系统: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搏骤停是麻醉和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 • 中枢神经系统:高热、抽搐、惊厥;苏醒延迟、不醒
护理措施-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处理 (1)恶心、呕吐 • 放松情绪,深呼吸 • 胃肠减压 • 必要时遵医嘱给与甲氧氯普胺10mg im/iv
护理措施-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处理 (2)窒息 胃肠道准备—防止返流、呕吐、误吸 择期手术: 成人: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小儿:禁食(奶)4~8小时、禁水2~3小时 术后体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清理口腔
护理措施-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处理 (3) 麻醉药过敏:普鲁卡因 • 术前做药敏试验 • 发生过敏配合医生进行抗过敏处理
麻醉意外由于药物的特殊作用,或病人对麻醉药物或方法的特殊反应,或疾病在常规麻醉刺激下恶化等产生的后果。麻醉意外由于药物的特殊作用,或病人对麻醉药物或方法的特殊反应,或疾病在常规麻醉刺激下恶化等产生的后果。
护理措施-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处理 (4)麻醉意外 麻醉设备、用具、药物的准备 1.麻醉设备、用具、药物 2.急救设备、用具、药物 3.多功能监护仪 加强观察
护理措施-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处理 (5)呼吸道梗阻: 1.上呼吸道梗阻返流、误吸、分泌物——预防为主舌后坠——头后仰、托下颌喉头水肿——静脉注射皮质激素/雾化吸入肾上腺素 2.下呼吸道梗阻 及时清除分泌物;观察病情;避免气管导管 扭折
(6) 低氧血症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面色;监测血气分析结果; 供氧和通气护理; 针对病因、对症处理。 护理措施-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处理
(7) 低血压:麻醉过深、低血容量、过敏反应、神经反射(8) 高血压:麻醉过浅、原有疾病、CO2蓄积、药物所致 护理措施-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处理
护理措施-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处理 (9) 心律失常、心搏骤停麻醉浅或深、低血容量、低氧血症、CO2蓄积、神经反射
护理措施-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处理 (10) 坠积性肺炎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稀释痰液 • 促进排痰 • 加强观察 • 积极处理
护理措施 • 防止意外伤害 适当防护,必要时加以约束。
护理措施 • 缓解疼痛 -传统方法 -病人自控镇痛(PCA)
第二节 椎管内麻醉【概念】局麻药——蛛网膜下腔——脊神经阻滞硬脊膜外腔 感觉消失 肌肉松弛【分类】1. 蛛网膜下腔阻滞 2. 硬脊膜外腔阻滞3. 腰麻-硬脊膜外腔联合阻滞
颈 椎 胸 椎 腰 椎 骶 骨 尾 骨 椎 体 椎 孔 椎弓板 脊 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