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98 Views
开放条件下的内生发展模式:中国的选择. 潘英丽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系 Tel:021-62233305(O) Fax: 021-62233641(O) Email:ylpan@finance.ecnu.edu.cn panpyl@public7.sta.net.cn. 一、导论:. (一)背景 1 、内部矛盾的加剧: 大规模失业与通货膨胀压力的矛盾 短期通货膨胀与长期通货紧缩的矛盾 绝对及相对贫困与生产过剩的矛盾
E N D
开放条件下的内生发展模式:中国的选择 • 潘英丽 •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系 • Tel:021-62233305(O) • Fax: 021-62233641(O) • Email:ylpan@finance.ecnu.edu.cn • panpyl@public7.sta.net.cn
一、导论: • (一)背景 • 1、内部矛盾的加剧: • 大规模失业与通货膨胀压力的矛盾 • 短期通货膨胀与长期通货紧缩的矛盾 • 绝对及相对贫困与生产过剩的矛盾 • 大量利用外资与大规模外汇资产并存 • 产业结构失衡:部分过剩与部分奇缺 • 地区发展差距与收入分配差距加大
2、外部磨擦的增加 • 出口倾销及反倾销 • (1993-2000贸易条件下降13%) • 不可再生资源的争夺及其磨擦 • 基于经济原因的中国威胁论 • 中国的错位反应:不称霸与和平崛起 • 正确的反应:改变高投入低效率增长模式。
(二)问题的提出 • 持续的增长为何无助于矛盾的缓解? • 矛盾加剧背景下的增长是否可持续? • 有无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模式? • 如何转向开放条件下的内生发展模式?
二、文献综述 • 1、趋同与差距理论: • Jan Tinbergen (1961)东西方 “趋同假说” • 经济开放南北趋同效应:古典与新古典增长理论解释了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同效应;Balassa(1984), A.Kruger(1978):国际贸易的趋同效应。 • 差距理论:Moses Abramovitz(1986) 制度解释;Paul Romer (1986), Robert Lucas(1988)人均人力资本解释。
国家间发展差距正在拉大 • 1950-70,16个最富有国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5%,而1960-85年间118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接近等于零。 • 解释:1、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差异,政治动荡或未能保护外国投资和私有产权、或未能为劳动者提供教育。 • 2、人力资本禀赋的初始差异导致收入水平持久的差异。
2、内生增长理论 • Paul Romer (1990), Robert Lucas(1988), Robert Barro(1995), Dale Jorgenson, Gary Becker, Kevin Murphy, Robert Tamura. • (1)用报酬递增改变报酬不变假设:规模经济、分工协作及高效率信息传递; • (2)用人力资本代替劳动力:包括受教育水平、技能训练、相互协作能力培养 • (3)解释技术进步原因:专利法与垄断厂商赢利动机
3、杨小凯内生发展理论 • 专业化与分工经济:内生的效率增进。 • 分工水平取决于交易成本或交易效率 • 内生交易成本取决于制度安排 • 外生交易成本取决于技术、地理条件、城市化水平、运输等。
三、经济的内生性矛盾 • 1、现行增长模式的特点与不可持续性 • 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资源投入型增长; • A、特征:增量投资拉动与存量资本低效; • 国内储蓄的闲置与大量利用外资; • 低素质劳力与资源高消耗; • B、矛盾:资源紧缺与生态环境恶化; • 对外(企业, 市场, 资源)依赖加大 • C、不可持续性:环境、投资、目标
03年GDP占全球4%, 03年消耗水泥占全球消耗的50%, 消耗煤炭 30% 消耗钢铁 25% 消耗电力 16% 资源消耗
人均资源占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比 人均煤炭 79%; 人均可耕地 40% 人均森林资源 25%; 人均钢铁 18%; 人均铝 17%; 人均石油 11.3%;人均天然气 3.78%
2、动态的发展矛盾 中国经济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 快速城市化特征:基础设施与房地产加速度发展(土地与资本密集,极少创造就业岗位); 农村过剩劳动力加快释放; 利用外资发展制造业创造就业则导致资源和环境的不可再生性消耗或破坏; 出路是发展服务业解决就业;但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资本导向的分配趋势; 低收入导致服务业需求不足;低素质导致服务业供给不足。
3、原因 • 二元经济结构,解释低消费与过度依赖外部市场; • 金融中介不足、自由创业制度的缺乏,解释储蓄过剩条件下的过度利用外资; • 行政与财政分权制度、保护私人产权与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和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的缺失,教育投入不足及教育资源配置的扭曲,解释高投入低效率增长模式。
四、开放意义 • 1、开放的误区 • 外部倾销取代内部市场开发 • 外贸依存度:2003年达62%,2004 ? • 外资(外企)取代内资(国企民企) • 引进资本技术替代内部制度建设(后发劣势) • 走入误区的根源:制度缺失与政府急功近利
2、开放的意义: • A、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 • (1)巨大的潜在市场(规模经济优势) • 国内市场的开发和一体化 • 通过实现内部规模经济优势再参与国际竞争(也即先国内分工然后才参与国际分工) • 此优势正在为外企利用而非为我所用;跨国公司手机市场案例!
(2)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资源 • 低素质劳力与低端技术和资本的结合导致资源的高消耗; • 高端技术与资本密集节约资源,但也排斥劳动; • 解决劳动力过剩与资源稀缺的出路: • 加大教育培训,促进劳务直接输出,促进服务业发展。 • 人口红利将消失,劳动力将不再廉价; • 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大坎。
B、激发内在动力、施加外在压力 • 广义的开放激发致富欲望; • 改革则将致富的努力纳入生产性轨道; • 中国目前是改革滞后于开放; • 狭义的开放可施加改革压力。
五、内生发展模式的规定性 • 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追求人的自身发展; • 协调的发展(人与环境间;国内与国际间;地区间、社会阶层间) • 可持续的发展(避免大的波动和倒退)。
七、发展模式的转换 • 1、提高国内分工水平,实现内部市场的一体化 • 从地方政府职能转换入手,消除地方保护、打破地区间割据;通过并购做大做强企业;实现中国最大的优势:规模经济效益。
2、加大基础教育投资,调整教育投资结构 • 九年义务教育改地方主办为中央主办; • 大力鼓励办技校、中专教育,实现政府、民间两条腿走路; • 引入大学收费制度,改变高端教育的过度投资及扭曲,减少政府投入,增加民间投入。
3、加快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建设,更好发挥市场调节作用3、加快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建设,更好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 建立保护私人财产权的立法司法制度和自由创业制度,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 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强化市场诚信,维护市场契约的有效实施; • 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促进技术创新; • 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中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