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307 Views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一、整合的理论方法. 二、整合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决定,从 2001 年起,用 5 到 10 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全面实施 “ 校校通 ” 工程。 教育部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 2000 年 11 月 25 日. 过去,学校中应用教育技术主要是帮助教师开展 CAI ,要求教师自己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实际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信息技术仅仅是作为助教的教具帮助教师的教学。
E N D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一、整合的理论方法 二、整合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 教育部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 2000年11月25日
过去,学校中应用教育技术主要是帮助教师开展CAI,要求教师自己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实际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信息技术仅仅是作为助教的教具帮助教师的教学。过去,学校中应用教育技术主要是帮助教师开展CAI,要求教师自己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实际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信息技术仅仅是作为助教的教具帮助教师的教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学校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改革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习的方式。
整合的思路 • 在各学科教学中广泛利用网络资源; • 研究网络时代教与学的新规律; • 建构高智慧学习新体系。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发展的教学体系。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发展的教学体系。 • 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创设“核心问题”和“单元问题”为核心,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协作进行探究、实践、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智慧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智慧学习体系的特点: • 从低级技能训练到高级智慧训练; • 从简单的计算机技术操作到解决复杂问题; •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 • 从单纯利用计算机学习到多学科整合的多元智力发展; • 知识、情感、技能相融合的高智慧教与学体系。
我们现在面临的课题 • 怎样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关键,网络资源是基础 • 如何实现网络时代教与学习方式的变化? • 学习理论,理清思路,探索方法, 研究教学模式M
教师要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 • 操作系统 Windows • 文字处理 Word • 电子黑板 PowerPoint • 网络浏览 IE • 网页制作 FrontPage(Publisher) • 电子邮件 Outlook Express
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 研究型学习 • 资源型学习 • 协作学习 • 网络探究学习 • 虚拟学习
研究型学习 • 在教学中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呈示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而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给出任务,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地工作,在复杂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去研究和发现隐藏在问题中的规律。现代教育技术为研究型学习提供了研究的工具和信息搜集与传播的条件。
资源型学习 • 学习者利用各类资源进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无限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电子版报刊、各类数据库、电子图书等。 资源型学习
协作学习 • 协作学习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助、结对共享等团体活动。在计算机网络和各种现代通讯工具的支持下,学习者可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跨班级、跨学校、跨地区、跨国进行协作性学习活动。
网络探究学习 • 网络时代新型的基于互联网资源的学习方式,教师给出研究问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 • 由5个教学步骤构成: • 研究任务介绍; • 探究步骤; • 介绍网络资源; • 学生活动; • 结论。
虚拟学习 • 虚拟学习是指在因特网上的类似传统教室里学习活动,目前已有许多全世界的教师和学生在因特网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如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联合举办的全球水质研究,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天文数学教学等。
网络时代教学模式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革新教育 • 教师为主 • 说教型教学 • 单学科知识 • 脱离情境的理论 • 个体学习 • 教师作为知识灌输者 • 同质分组(按成绩) • 事实性知识与离散技能的评价 • 学生探索 • 交互型教学 • 多学科综合知识 • 结合实际情境的建构学习 • 协作学习 • 教师作为学习帮助者 • 异质分组(随机组织) • 基于过程和作品的评价
我校可用资源 一、卫星宽带网 二、国际互联网 三、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庫(网络教材) 四、备课系统的资源(鹏博土、科利华、中星) 五、教学素材庫 请大家认真探索,勇于实践,及早总结出整合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