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1

传染病知识培训

传染病知识培训. 高彤. 瘟疫、战争、饥荒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它们时常并驾齐驱,肆虐人间,不仅带给人类痛苦与恐慌,而且也导致社会的衰退甚至国家的消亡。. 历史上,传染病对人类的杀伤远远超过了所有战争的总和。. 14 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鼠疫(黑死病),死亡了 2000 万人,减员约 1 / 4 。 17 至 18 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天花,造成 1.5 亿人死亡。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在亚欧美非发生的鼠疫,导致 1000 万以上人死亡。 1918 年发生在亚欧美非的流感,则使 2500 万人死亡. 人类历史上还有不少重要的传染病

Download Presentation

传染病知识培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传染病知识培训 高彤

  2. 瘟疫、战争、饥荒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它们时常并驾齐驱,肆虐人间,不仅带给人类痛苦与恐慌,而且也导致社会的衰退甚至国家的消亡。瘟疫、战争、饥荒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它们时常并驾齐驱,肆虐人间,不仅带给人类痛苦与恐慌,而且也导致社会的衰退甚至国家的消亡。 历史上,传染病对人类的杀伤远远超过了所有战争的总和。

  3. 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鼠疫(黑死病),死亡了2000万人,减员约1/4。 17至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天花,造成1.5亿人死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在亚欧美非发生的鼠疫,导致1000万以上人死亡。 1918年发生在亚欧美非的流感,则使2500万人死亡.

  4. 人类历史上还有不少重要的传染病 如结核病(在1949年以前的中国,占各种死因的首位)、疟疾(甲古文中有记载)、伤寒(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流行性脑膜炎(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流行)、白喉(1583~1618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流行)、细菌性痢疾(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已认识此病)、炭疽(抗生素出现之前死亡率在20%~30%)、麻疹(婴幼儿常见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斑疹伤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战争瘟疫”)等。

  5. 1980年5月8日,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庄严宣告:全世界消灭了天花 1991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美洲消灭了脊髓灰质炎 2000年9月和2002年6月西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先后宣布消灭本土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计划,至2005年全球将最终消灭脊髓灰质炎

  6. 虽然由于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和相应的预防措施,一些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在占世界人口约75%的发展中国家,传染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40种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虽然由于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和相应的预防措施,一些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在占世界人口约75%的发展中国家,传染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40种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

  7. 1995年全球死亡5 200万人中,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占32%。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全球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传染病流行和爆发不断发生。

  8.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在“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惊呼:“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就是:“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在“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惊呼:“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就是:“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

  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严重肆虐人类的传染病中,大致可分为4大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严重肆虐人类的传染病中,大致可分为4大类: (一)原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如黄热病和登革热等。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非洲大陆,黄热病呈地方性流行的33个国家,每年发生黄热病20余万例。1996年全世界报告60余万例登革热,死亡2 400例 (二)疾病本身早已存在,但在发现病原体后才被真正认识,如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等

  10. (三)疾病本身早已被认识,但未被认为是传染病,如由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引起的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突发性玫瑰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病等(三)疾病本身早已被认识,但未被认为是传染病,如由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引起的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突发性玫瑰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病等 (四)疾病在人群中以往可能不存在,确实是新出现的传染病,如我国的艾滋病、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等

  11. 2002年我国报告的前10位传染病发病例数 传染病 1 病毒性肝炎 2 结核病 3 腹泻病 4 淋病 5 麻疹 6 伤寒 7 梅毒 8 疟疾 9 出血热 10 猩红热 每年病例数 658 185 500 181 454 595 159 422 58 341 54 064 53 420 32 977 31 371 14 369 Chinese Health Statistical Digest 2002

  12. 我国传染病发病情况严峻 结核病 500万例 血吸虫病 100万例 艾滋病 100万例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1.2亿例 慢性乙型肝炎 3000万例

  13. SARS

  14. 合计:5327例

  15. 中国内地 5327 348 6.53% 中国香港 1755 298 16.98% 中国澳门 1 0 中国台湾 671 84 12.51% (截至时间:2003年7月14日) 死亡病例 累计报告病例 病死率

  16. 全球SARS疫情 (截至:2003年7月11日) • 累计报告病例:8437 • 累计死亡病例:813(病死率9.64%) • 治愈出院病例:7452

  1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SARS疫情 截止6月24日双解除,报告疑似SARS或 SARS病例225例

  18. 我院收治SARS患者年龄、性别统计表

  19. 北京市防治非典 应急预案

  20.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传染性非典性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非典型肺炎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确保社会稳定。

  21. 二、工作原则 1 预防为主 宣传普及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22. 2 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23. 3 属地负责 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防治工作付。负总责。市政府对辖区内的医疗卫生资源统一指挥调度。

  24. 4 分级控制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分为三个等级进行预警,并实施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疫情时,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方案。

  25. 5 快速反应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准确处置。

  26. 6 依靠科技 贯彻依靠科学技术战胜非典的方针,实施科学防治。加速检测试剂、疫苗药物等研制,加强临床治疗方案及流行病学研究,规范防护措施与操作流程,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27. 疫情分级

  28. 1 病例确认 本市首例病例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流行病学、临床学和病原学专家成立专家组进行确认。

  29. 2 疫情分级 以本市出现首例非典临床诊断病例为标志。依据非典型肺炎病例发生数、疫情播散速度和范围及流行趋势,将疫情划分为三个预警等级

  30. 三级预警:周边地区出现疫情,本市出现1例临床诊断病例,且有增加趋势,经专家预警委员会研究确定为三级疫情三级预警:周边地区出现疫情,本市出现1例临床诊断病例,且有增加趋势,经专家预警委员会研究确定为三级疫情 二级预警:本市出现6例以上(含6例)临床诊断病例,且出现3个以上(含3个)疫点,有在本市传播的趋势,经专家预警委员会研究确定为二级疫情 一级预警:本市出现30例(含30例)以上临床诊断病例,或者30例以下且有5个以上(含5个)疫点爆发,有较明显的流行趋势,经专家预警委员会研究确定为一级疫情

  31. 组织管理 一、决策领导机构 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是北京地区非典防治工作的的决策领导机构。根据疫情预测和变化情况,研究决定北京防治非典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 二、日常管理机构 北京市卫生局是全市非典防治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成立北京市防治非典办公室。

  32. 三、应急指挥体系 按照疫情等级,建立相应的指挥体系。分级设立指挥部。 四、区县政府职责 各区县政府对辖区非典防治工作负总责。区县卫生局是辖区非典防治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非典日常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

  33. 疫情监测和报告 设立发热门诊的医院对有发热症状的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每日10am前将前日早8时到当日早8时的监测信息汇总后填写《发热门诊每日病情报告表》上报本辖区CDC.

  34. 医疗救治 一、门诊筛查与诊断 门急诊建立发烧病人筛查制度,提前分流发烧病人,并实行会诊制度与排查制度,提高对发烧病人的诊断水平,确保将普通感冒、流感引起发烧的病人与非典病人实行分诊治疗。对可疑病人应由三名副高级以上职称医师会诊签字后方能有效。

  35. 二、发热门诊 发热门诊设立在专区,就诊流程完全独立,设立留观室。

  36. 三急救转运 市、区(县)120急救中心配置专门车辆分别用于转送非典患者和疑似患者。全市120急救资源实行区域联动,统一调配。

  37. 四定点医院与对口支援体系 确定地坛医院、佑安医院、胸科医院、小汤山医院为集中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 疫情发生时,按预警启动相应的定点医院,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启用相应数量床位。

  38. 对口包干支援体制 北大人民医院 地坛医院 北京胸部肿瘤结核医院 东直门中医院 朝阳医院 佑安医院 协和医院 广安门中医院

  39. 首都儿科研究所 天坛医院 胸科医院 同仁医院 儿童医院 北京中医院 北大医院 北医三院 小汤山医院 安贞医院 友谊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40. 确定地坛医院、佑安医院、胸科医院、小汤山医院为集中收治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确定地坛医院、佑安医院、胸科医院、小汤山医院为集中收治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

  41. 西城区第二医院、德外医院作为非典肺炎疑似患者的备用收治医院西城区第二医院、德外医院作为非典肺炎疑似患者的备用收治医院

  42.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 会议于1989年2月21日通过,1989 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自1991年10月4日施行.

  44. . 一、立法目的 第一章总则中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指定本法。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45. 二、分类管理 现分三类共35+1种,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1994年以前,乙类22种,丙类11种,现丙类的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上升为乙类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按照甲类处理

  46. 甲类2: 鼠疫、霍乱 乙类24: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 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 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 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 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 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47. 丙类9: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 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 性 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 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8. 三、报告时限、方式和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七条和《北京市疫情管理报告办法》的规定:

  49. 1.法定报告单位:各级医疗保健机构 2. 责任疫情报告人:医疗保健人员、 卫生防疫人员、个体开业医生 我院规定首诊医生或当班医生负责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