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617 Views
基因改造食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現代生物科技. 破譯及加以運用與生物學有關的知識 基因重組技術 應用範疇: 食物生產 醫學 農業 廢料管理. 生物科技在醫學上的應用. 例:乙型肝炎疫苗 超過 20 億人染上乙型肝炎病毒 超過 3 億 5 千萬人為長期帶菌者 生物科技製造的疫苗 節省成本. 什麼是基因?. 基因. 遺傳物質 由脫氧核糖核酸( DNA )構成 G, A, T, C 四種脫氧核酸組成 決定動植物的特性 例如:製造蛋白質、荷爾蒙、酵素等. 在日常飲食中.... 以下食品,哪一項不含基因?
E N D
基因改造食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現代生物科技 • 破譯及加以運用與生物學有關的知識 • 基因重組技術 • 應用範疇: • 食物生產 • 醫學 • 農業 • 廢料管理
生物科技在醫學上的應用 例:乙型肝炎疫苗 • 超過20億人染上乙型肝炎病毒 • 超過3億5千萬人為長期帶菌者 • 生物科技製造的疫苗 • 節省成本
基因 • 遺傳物質 • 由脫氧核糖核酸(DNA)構成 • G, A, T, C 四種脫氧核酸組成 • 決定動植物的特性 • 例如:製造蛋白質、荷爾蒙、酵素等
在日常飲食中... • 以下食品,哪一項不含基因? A)雞肉 B)魚生 C)白菜 D)以上皆不是 所有由動物或植物衍生出來的食物,皆含有基因
進食後,基因在消化管道內 • 會被消化及分解 • 還原到最基本的脫氧核酸 • 失去了原有遺傳因子的特性
傳統改良食物的方法 • 運用傳統雜交種植來增加產量或改變農作物的特性 • 混合數以萬計的基因 • 在同一生物品種內進行 • 需要較長時間才得到預期的特性 • 例:無核西瓜、大蘋果、嘉美雞等等
基因改造食物 • 運用現代生物科技來增加產量及改變特性 • 可選擇、分辨並轉移個別基因 • 可把特定的基因引進相同或不同品種的生物體 • 準確及可預計 • 與傳統雜交比較,預期的特性可較容易彰顯
市面上有售的基因改造食物 • 第一種在市面出售的基因改造食物 • 蕃茄 • 大豆及粟米 • 大約衍生出6000種加工食品 • 糖果、食油、烘焙食品如麵包等等
基因改造食物的好處 • 改良食物處理的方法 • 引進新的特質 • 例:抵抗病毒、害蟲、除草劑 • 改善農業經濟的特性 • 提高營養價值 • 例:研究中的黃金稻米 • 減少使用除害劑
對環境可能帶來的影響 • 花粉和種子可能會意外地傳播到鄰近田野,改變相近的傳統品種 • 可能會擾亂生態平衡 • 可能會導致「超級害蟲」的出現 • 影響生物的多樣性 其他生產基因改造食物的國家已採取一定的措施防止這些可能發生的影響
以下哪一種食物,你認為是絕對安全? 沙門氏菌/致敏 天然毒素 致敏 絕對安全 雞蛋 蝦、蟹 無 珊瑚魚
基因食物的安全考慮 • 世界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均指出: • 相比於傳統的食物生產方法,利用生物科技(包括基因轉殖)所生產的食物不會降低食物本身的安全 • 出售前:安全評估
基因改造食物的安全評估目的是希望確保它們可供安全食用基因改造食物的安全評估目的是希望確保它們可供安全食用
實質等同 • 原因:動物毒性測試的困難 • 世界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所認可 • 以科學原理為依據 • 安全評估之原則 • 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均採用
實質等同的原理 • 基因改造食物與同類的傳統食物作比較 • 農作物的特性比較:如大小、產量等等 • 特質和成分上的變化如主要營養的轉變,有否含致敏源或有毒物,以及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維他命的變化
三種比較結果 • 與同類的傳統食物實質等同: • 評定為安全,無需再進一步評估 • 大致與同類的傳統食物實質等同,只有某幾項特定的不同: • 集中在這幾項特定的不同,進一步進行評估 • 與同類的傳統食物不同: • 並非表示不安全 • 需要更全面及詳細的評估
安全評估 • 以實質等同為原則 • 主要考慮: • 取出基因與接受基因生物的特性 • 成分 • 攝取量 • 營養資料 • 毒性資料 • 過敏性質
基因改造食物 國際間的發展
加拿大 68% 美國 23% 阿根廷 7% 中國 1% 基因改造農作物的產量 • 全球種植基因改造農作物的面積達44.2百萬公頃 • 主要種植大豆、粟米及棉花
如何識別基因改造食物? • 基因改造食物外觀上和同類的傳統食物沒有明顯的分別 • 要識別基因改造食物 • 透過食物標籤 • 透過實驗驗證
基因改造標籤制度 標籤必須簡單及容易明白 不會對食品供應有不利的影響; 不會大幅增加業界的成本;及 在執行上不會有實際困難。 由於現時並沒有科學或醫學的證據證明基因改造食物不安全,故標籤制度是為了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及使他們作出知情的選擇
美國、加拿大 • 基因食物可供人安全食用 • 與原來品種不同的食物須附上標籤 • 例如:成分、營養、使用方法等 • 若含致敏源要附上特別標籤
歐洲聯盟 • 考慮到消費者的知情權 • 2000年所有含有超過1%基因改造物質的食物須附上標籤
澳洲及紐西蘭 • 由2001年12月7日起,所有含有超過1%基因改造物質的食物須附上標籤
日本 • 只需為特定的食品加上標籤 • 2001年4月起,28種含基因改造物質的食物及五種農產品須附上標籤 • 包括大豆、玉米、馬鈴薯等 • 該成分是首3位成分之一(以重量計),並佔食品總重量的5%
韓國 • 只需為特定的食品加上標籤 • 2001年3月起,27種含基因改造物質的食物及三種農產品須附上標籤 • 包括玉米、大豆及豆芽 • 該成分是首5位成分之一(以重量計),並佔食品總重量的3% • 2002年3月起,基因改造馬鈴薯亦須附上標籤
食物或其成份 基因改造食物的檢測 • 如要有效地實施標籤法例,精確的檢測技術是必須的 DNA 蛋白質 多聚連鎖反應(PCR) 聯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
以下哪種食品最有可能含有經過改造的基因? A)粟米片 B)豉油 C)香蕉 D)粟米油
檢測基因改造食物所遇到的困難(一) • 主要測試經過加工的食物 • 現時所用的測試方法主要針對未經加工的基因改造農作物 • 加工食物含有較小量的基因 • 高度加工的食物,如食用油幾乎不含任何基因或蛋白質 • 國際間暫時未有統一的測試方法及標準
檢測基因改造食物所遇到的困難(二) • 市面上只有小量可用作測試的標準物料 • 當基因改造食物成份佔該測試食物很少成份時,檢測結果的誤差可以很大 • 提取食物內基因的方法不同
食品法典委員會 • 由世界生組織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所衍生出的國際組織 • 集國際間公認的、統一的標準 • 保障消費者的健康 • 確保食品貿易的公平行為
在基因改造食物上 • 制定 • 基因改造食物的安全評估標準 • 基因改造食物的標籤制度 • 基因改造食物的測試方法
本地概況 • 食物環境生署於2001年6月成立了基因改造食物組 • 成立目的 • 留意國際間有關基因改造食物的最新發展 • 加強市民對基因改造食物的正確觀念 • 研究成立監管基因改造食物的機制 • 執行一切有關基因改造食物的條例
香港食品監管法例 • 根據香港法例第132章<公眾生及市政條例>第5部 • 所有在港發售的食物,必須適宜供人食用 • 所有預先包裝食品,在出售時必須加上標籤 • 任何人對食品作出虛假說明的標籤,即屬違法
標籤制度 • 有關基因改造食物的標籤制度,政府在2001年2月進行了廣泛的諮詢 • 本港暫時仍在研究設立基因改造食物的標籤制度 • 由於香港食品主要依賴進口,標籤制度的制定要考慮到對進口食物的影響; • 標籤制度會否導致食品價格大幅上漲; • 標籤制度要能提供足夠的資料令市民作出知情的選擇。
消費者、業界及政府的合作關係 消費者 食物安全 業界 政府
互聯網址 • 食物環境生署基因改造食物網頁 http://www.info.gov.hk/fehd/safefood/gmf/index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