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476 Views
苏 轼. 题西林壁.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 《 东坡全集 》 。. 古诗的生成背景. 《 题西林壁 》 为苏轼 47 岁时所作。元丰七年( 1084 )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墙壁.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苏轼
E N D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作者简介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古诗的生成背景 •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墙壁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朗读指导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成岭侧 成峰, 远近 高低各 不同。 不识 庐山真 面 目, 只缘 身在此 山 中。 (轻读) (强调)
巍然耸立的险峰 连绵起伏的山岭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角度不同,看到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角度不同,看到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 总结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