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42 Views
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再思考. 王振中. 一、背景与缘起. 1. 基础教育发展新阶段新使命 —— 责任厚重. ( 1 )新阶段:选拔的、部分的、精英的教育. 普及的、全民的、大众的教育. 浙江省: 1987 ,普及小学教育. 1997 ,普及“两基”. 2006 ,普及从学前到高中的 15 年基础教育. 2010 ,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1998 年 毛入学率 6% 录取率 18% 年招生 4 万. 2010 年 毛入学率 45% 录取率 85% 年招生 27 万. ( 2 )新使命:. △战略方针: 20 个字.
E N D
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再思考 王振中
一、背景与缘起 1.基础教育发展新阶段新使命——责任厚重 (1)新阶段:选拔的、部分的、精英的教育 普及的、全民的、大众的教育
浙江省:1987,普及小学教育 1997,普及“两基” 2006,普及从学前到高中的15年基础教育 2010,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1998年 毛入学率6% 录取率18% 年招生4万 2010年 毛入学率45% 录取率85% 年招生27万
(2)新使命: △战略方针:20个字 育人为本——根本要求、出发点、归宿点 优先发展、改革创新——保障和动力 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战略重点
△战略目标:3句话 教育现代化、学习型社会、人力资源强国
△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具体是——德育为先、能力为主、全面发展 重点是——社会责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反映是——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评价
(3)新要求: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 (过去寻找适合教育的孩子) 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教师专业标准》 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 能力为主、终身学习 基本内容——14项指标
职业理解与认识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a.专业理念与师德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个人修养与行为
教育知识 学科知识 b.专业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 通识性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c.专业能力 教育教学评价 沟通与合作 反思与发展
2.教育教学描述—— 唯“分”是求,目中无“生” 模式依旧,教学无趣 依赖媒体,技术过度 学科底气,明显不足
二、要素解读 ——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4313”框架 1.学科素养内涵的“4”大模块: (1)教育专业阅读 经典著作的垫底 学科专业的延伸拓展 精、细、深、序 新理念新成果的吸纳
(2)教什么与怎样教 新修订的课标解读 教材文本解读—作者.编者.学生.自己 △教什么: 校本课程文本设计 校本化学科活动设计
着眼点:导学(从学生的认知与成长规律出发)着眼点:导学(从学生的认知与成长规律出发) 着力点:课堂与作业 △怎样教: 关注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差异化教学 基本点:科学性
(3)研究学生 ——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 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与需求 学生认知的规律与需求 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背景环境 个性化的学法指导、习惯养成
△尹建莉评雷夫爱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尹建莉评雷夫爱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哲人般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 ——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
△让教育对象有感觉 ——帮助学生找寻职业方向 ——课程校本化、选修化 ——帮助学生找到更多的志同道合同伴 ——让教育“很好玩”
(4)人文、科学常识(文化底蕴)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师大附中对教师进修课程的规定: 先修习与本学科无关的课目 再进修与本学科有关联的课目 最后学习本学科课程
2.提升行动的3个环节:培训、考核、比赛 (1)培训——基础、关键、人人参予 (2)考核——检查、督促、全程贯穿、以县为主、 形式多样 (3)比赛——展示、推优、层层选拔、团队合作 (4)三者环环相扣,一年一个循环,逐年深化
3.提升行动的1个切入点——文本解读 △最基本的知识能力要求 △最急需解决的普遍性问题 △最具普适性的载体 △最丰富而有弹性的研究对象
4.提升行动的3大抓手 校本研修、项目培训、主题培训 (1)校本研修为本 △学科素养提升行动为常态校本研修 引领方向 设立目标 明晰内容 丰富形式
△学科素养提升行动转换成校本研修实施计划 ——每一模块内容的主题化、序列化 ——每学年的四大模块内容小组合 ——每学年的“三大环节”小联动
△关注师本化: ——学校的层次性、多样化 ——学科强弱 ——教师的整体实力 ——教师的不同专业水准与个性化
(2)项目培训助力 与教师学科素养相对应 设计培训项目 围绕真问题细化学科素养 引导教师选项目:重内容、重实操
(3)主题培训示例 样本非范本 师训员领衔的 主题培训项目 探讨 启发借鉴
三、给校长的几点建议 1.亲自做一场有关教师学科素养提升 行动的专题报告 △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有用可行, 值得一做。
2.给关于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校本 推进计划再做一次修正完善 △在提高与学校实际的吻合度上; △在增强与学校常规工作的结合度上; △在促成与“有效教学”、“特色品牌 学校创建”等重点工作的整合度上。
3.选择一个学科或一项内容作为突破点, 精心设计,用心实践。 △扬长——特色亮点 △补短——缓解“瓶颈”,提升整体
5.以课题或专著等形式总结这一行动的经验得失。5.以课题或专著等形式总结这一行动的经验得失。 △以研究的方式开展实践行动 △用解决真实问题的指向引领行动 △从不断反思的维度升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