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知觉动作评估

知觉动作评估. 内 容. 第一节 知觉动作评估概述 第二节 知觉动作评估工具 第三节 实施案例. 学习目标与要求: 1 、理解、掌握知觉动作的涵义、心理过程、评估方 法及评估范围;了解 知觉动作的评估原则 。 2 、了解所介绍的测验工具的测验目的、适用范围、 测验内容、各测验的优势与不足等;学会查看知 觉动作能力测验的使用手册或指导说明;学会对 照答题纸和使用手册,正确理解、掌握测验量表 的使用方法;培养对各测验题项进行解释、推测 的能力。 3 、结合实例,练习、使用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 定量表 于自己的研究个案。. 第一节 知觉动作评估概述.

drak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知觉动作评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知觉动作评估

  2. 内 容 第一节 知觉动作评估概述 第二节 知觉动作评估工具 第三节 实施案例

  3. 学习目标与要求: 1、理解、掌握知觉动作的涵义、心理过程、评估方 法及评估范围;了解知觉动作的评估原则。 2、了解所介绍的测验工具的测验目的、适用范围、 测验内容、各测验的优势与不足等;学会查看知 觉动作能力测验的使用手册或指导说明;学会对 照答题纸和使用手册,正确理解、掌握测验量表 的使用方法;培养对各测验题项进行解释、推测 的能力。 3、结合实例,练习、使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 定量表于自己的研究个案。

  4. 第一节 知觉动作评估概述 一 、知觉动作涵义 1、感觉: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如: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 平衡觉、机体觉等)。 2、知觉:知觉可以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 触知觉、味知觉、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时间 知觉等多种类别。 3、动作:是指由身体肌肉控制的运动。它包括粗 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两大类。

  5. 4、知觉动作:是一个接受、理解并判断感觉信息 后,作出正确动作反应的过程与表现。是一个基 本的心理过程,协调知觉输入与动作输出,包括 视觉动作、听觉动作、触觉动作等技巧。有机体 将信息的知觉转变为动作反应的能力就叫做知 觉-动作统合能力。 5、知觉-动作统合能力具体包括:视知觉-动作、听 知觉-动作、触知觉-动作、运动知觉-动作的统 合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如果出现统合困难就形成 了知觉—运动困难,又称“斯特劳斯综合征”。

  6. 斯特劳斯(straussler)综合征:是一种知觉和运动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知觉、思维和行为的失调,如空间定向、手眼协调、身体意象等出现困难,并难以准确地书面表达思想。常有一种或多种知觉(视觉、听觉、动觉、触觉)障碍,并伴有神经系统缺陷。是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儿童的阅读、写作和数学能力。斯特劳斯(straussler)综合征:是一种知觉和运动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知觉、思维和行为的失调,如空间定向、手眼协调、身体意象等出现困难,并难以准确地书面表达思想。常有一种或多种知觉(视觉、听觉、动觉、触觉)障碍,并伴有神经系统缺陷。是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儿童的阅读、写作和数学能力。

  7. 二、知觉动作的心理过程 知觉动作是由四个步骤构成的一个循环的过程,如图: 知觉统合 感觉输入 动作反馈 动作输出 知觉动作的心理过程

  8. 三、知觉动作的评估方法 1、测验法:最早将知觉和动作研究应用于评估实践的是戈尔茨坦、沃纳、斯特劳斯和他们的追随者。 2、观察法

  9. 四、知觉动作的评估原则 1、排除视觉和听觉障碍造成的知觉动作发展迟缓 2、谨慎评估肢体或感官障碍儿童 3、仔细观察儿童行为 4、谨慎评估年龄较大儿童 5、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测验前训练

  10. 案例介绍: 研究者认为:学习障碍和智能障碍者通常会有知觉动作能力缺陷的问题;脑性麻痹者也有知觉动作能力异常的现象。知觉动作发展对于那些感觉系统虽然受到影响,但仍有残余能力可以提高的个体,以及必须发展知觉能力才能补救感觉能力失去的个体来说,显得特别重要。

  11. 例1: 杰优是一位智力正常但个性安静的六岁儿童,他无法正确接收及表达某些文字。在写字方面也有困难,他经常会把汉字翻转颠倒,例如把“张”写成“躬”;此外,杰优在基本阅读能力上有障碍。教师观察发现该儿童在接收听觉信息记忆力不错,但在接收视觉信息上的记忆则不佳,为了确定这个问题的成因及程度,特殊教育教师请专家为他作评估。

  12. 在评估过程中,专家筛选杰优的视力以判定他的视觉敏锐度是否有问题,由于未发现任何显著缺陷;可是当评估人员又给杰优作视知觉测验时,结果却指出他的视觉处理能力明显低于平均的程度。由此可知,杰优显著的问题包括手眼协调及空间认知的缺陷。依据测验结果,专家建议为杰优安排一些矫正治疗的活动,教师和杰优的妈妈均同意在班上和家里为杰优进行一些矫正活动和视知觉动作练习。在评估过程中,专家筛选杰优的视力以判定他的视觉敏锐度是否有问题,由于未发现任何显著缺陷;可是当评估人员又给杰优作视知觉测验时,结果却指出他的视觉处理能力明显低于平均的程度。由此可知,杰优显著的问题包括手眼协调及空间认知的缺陷。依据测验结果,专家建议为杰优安排一些矫正治疗的活动,教师和杰优的妈妈均同意在班上和家里为杰优进行一些矫正活动和视知觉动作练习。

  13. 五、知觉动作评估的范围 (一)视知觉—动作 1、形象背景知觉 • 是指能够从形象的背景区别形象,并能对这个形状赋予意义或是能将形象或组成形象的因素组合的能力,如辨别汉字的拼音符号。 2、空间关系 • 是指与个体本身相对空间一自我中心位置找出物体,以及在彼此间相对空间一客观物体位置找出物体。

  14. 3、视知觉恒常性 • 是指虽有各种不同的呈现方式(如形状、大小,线条、颜色、明度等),但仍能认知物体的能力,如一件暗绿色的衣服,不论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下看起来都是暗色的。 4、视觉动作协调 • 是指视觉和身体移动的协调能力,这是一种视知觉动作能力统合视觉、触觉和运动知觉,如手眼协调。 5、错觉 • 即知觉对于感觉信息所做的错误诠释。

  15. (二)听知觉—动作 1、听觉区辨能力 • 是指能够区别不同声音的频率、音质和大小的能力。 2、声音的位置 • 是指能够在环境中判定声音的来源或方向的能力。 3、形象背景听知觉 • 系指在一般听觉刺激的背景中,能够区别和注意适当听觉刺激的能力。

  16. 4、时间的听知觉 • 是指能够适时地认知和区别各种不同的听觉刺激的能力,如区别听觉刺激的节拍、速度。 5、听觉动作协调 • 是一种能够将听觉刺激与身体运动协调在一起的能力。 6、听觉灵敏度 • 是指透过纯音或说话听力检查器,来评估个体对于声音接受的情况。

  17. (三)触知觉—动作 1、压力感 • 在于评估外在刺激对皮肤所形成的强度反应。 2、触觉记忆 • 在于评估经由触摸物体而对其属性(如大小,形状等)的记忆能力。

  18. 3、辨别物体形状 • 在于评估经由手触摸物体的形状(如石头)所形成的反应(如圆的、硬的等)。 4、触觉灵敏度 • 在于评估皮肤对于某些特质(如冷热、粗细等)所造成的灵敏反应程度。

  19. (四)运动知觉—动作 1、身体知觉 • 包括:(1)身体图式,指身体能力和限制的知觉;(2)身体形象,指个体对身体的感觉而言,包含身体外在部位及运作方法的知觉;(3)身体概念或身体理解,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理解,包含能说出身体各部份、了解身体在空间如何并移动身体的某部位等。 2、两侧感和方向感 • 前者是指身体左右两侧的知觉;后者则是将两侧感表现在空间内。

  20. 3、运动知觉灵敏度 • 在于评估跳跃、接物、旋转等动作反应灵敏的程度。 4、速度 • 在于评估有关四肢运动的速度。 5、喜好 • 在于评估身体部位惯用的习性(如手和脚) 。 6、强度 • 在于评估身体部位伸长,摆动、疲劳及施力的反应程度。

  21. 第二节 知觉动作评估工具 一、班达视觉动作完形测验(BVMGT) (一)测验目的:区分脑损伤与非脑损伤患者,属于视知觉-动作统合测验。 (二)编订者:L.Bender 班达,发表于1938年。 (三)适用范围:5-11岁儿童。 (四)测验构成:由9张画有一个抽象图案的图片组成。

  22. (五)测验信效度:评分者信度0.79—0.99;稳定性系数0.50—0.90;效标关联效度中,与成就测验的相关系数在-0.13至—0.58之间;与智力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19—0.60。(五)测验信效度:评分者信度0.79—0.99;稳定性系数0.50—0.90;效标关联效度中,与成就测验的相关系数在-0.13至—0.58之间;与智力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19—0.60。 (六)评价:是目前最常用的知觉动作统合测验之一。内容简单,施测方便,应用广泛。但稳定性较低,用于诊断脑损伤、智力落后及情绪障碍不一定准确。且常模已经过时。

  23. 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一)测验目的:旨在评估儿童的感觉和动作技能。 (二)编、修订者:J.Ayers发表于1975年;国内已修订。 (三)使用范围:4-12岁儿童。 (四)测验形式:个别测试。 (五)量表构成 量表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包括:前庭失衡(14题);触觉功能不良(21题);本体感失调(12题);学习能力发展不足(8题);大年龄儿童的问题(3题)。

  24. (六)评价 该量表具有一定的信效度,内容简单,操作简便易行,应用广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测评定量表每题一分,凡标准分<=40分者说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一般来说标准分在30-40分之间为轻度,20-30分为中度,20分以下为重度。

  25. 三、简明知觉动作测验(QNST) (一)测验目的:测量与儿童学习有关的神经性统整能力,例如动作发展的成熟度、大小内肌肉的控制、注意力、视知觉与听知觉技能、动作的速度、韵律感、空间感、空间组织与身体平衡等能力,作为评估和康复课程规划的依据。 (二)编、修订者:原作者:Mutti, Sterling 及Spalding;1985年,周台杰修订。 (三)适用范围:6-12岁儿童。 (四)测验时间:20—30分钟。 (五)测验形式:个别测试为主。

  26. (六)测验构成 共有15个分测验,包括:书写技能、认知与仿画图形、认知手掌上的字形、追视技能、模仿声音组型、用手指触鼻尖、同手指接成圆圈、同时触摸手和脸、迅速翻转手掌动作、伸展四肢、脚跟紧靠脚尖行走、单脚站立、交换跳、辨别左右、异常行为等。

  27. (七)测验信效度 间隔四周的重测信度在0.65-0.87之间(6-12岁),标准误在3.84-7.12间;评分者信度系数为0.72,达到0.01显著水平。效度方面,与视知觉发展测验和视觉—动作统合发展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在0.32-0.62间;并进行了内部一致性分析、性别差异、地区差异、不同团体差异、与其它测验相关、与知觉动作能力发展的比较研究等6项构念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有效。

  28. 四、视觉—动作统合发展测验(VMI) (一)测验目的:评估视知觉与精细动作的统合能力。 (二)编订者:比里K.E.Beery,最早发表于1967年,经3次修订,1997年版本简称VMI-4。 (三)适用范围:3-18岁儿童、青少年。 (四)测验构成 包括低龄版和完整版两个版本。低龄版(用于3-8岁儿童)由18张图片构成,完整版(用于3-18岁儿童)由27张图片构成,每张图片上都有一个几何图案。

  29. (五)测验信效度 分半信度0.79;稳定性系数的中位数0.81;评分者信度系数0.93;效标关联效度在0.37至0.82之间。 (六)评价 是目前常用的知觉动作统合测验之一。该测验的信度略高于班达视觉动作完型测验,效度有待于进一步证明。

  30. 五、视知觉发展测验(DTVP) (一)测验目的:评估儿童的视知觉动作统合能力。 (二)编订者:弗罗斯蒂等人,最早发表于1964年;1993年米哈尔等人对其进行了修订,修订本简称DTVP-2。 (三)适用范围:4-10岁儿童。 (四)测验时间:约30-60分钟。 (五)测验构成 由8个分测验组成,包括:眼-手协调(4题)、临摹(20题)、空间关系(10题)、空间位置(25题)、图片-背景(18题);视觉填充(20题)、视觉-动作速度(128个没有填写的符号)、图形恒常性(20题)。

  31. (六)测验信效度 各分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0-0.97之间,总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93-0.98;稳定性系数分布在0.71-0.86之间,总分的稳定性系数在0.89-0.95之间。编制者认为此测验内容效度较高,与同类测验的相关系数在0.27-0.95之间;该测验与年龄呈显著相关,因素分析的结果也支持了编制者的构想。 (七)评价 DTVP-2是一个标准化的常模参照测验,与班达视觉动作完型测验相比,其测验范围更广,信效度更高,常模更新且具有代表性。目前该测验已广泛应用于视知觉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效果的评价。

  32. 六、听觉辨别测验(ADT) (一)测验目的:测量儿童对只有一个因素有差别的单词的区分能力。 (二)编订者:韦普曼(J.M.Wepman),最早发表于1975年;1987年雷诺兹(W.M.Reynolds)对其进行了修订,即ADT-2。 (三)适用范围:4-8岁儿童。 (四)测验时间:约5分钟。 (五)测验构成 由1A型和2A型两个版本构成。两个版本各由30对不相同和10对相同的单词组成。测试时让被试回答单词相同或不相同。

  33. (六)测验信效度 1A型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的中位数0.75,2A型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的中位数为0.79;效度方面,该测验与各种语言测验、智力和学业成就测验的相关系数分布在-0.81至0.85之间。在测验所测量的年龄范围内,分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七)评价 该测验内容简单,施测省时省力,是目前最知名的听知觉测验之一。但该测验的信效度均不理想,不适宜在正式评估中使用。

  34. 七、戈德曼—弗里斯托—伍德科克成套听觉技能测验七、戈德曼—弗里斯托—伍德科克成套听觉技能测验 (一)测验目的:评估儿童的各种听觉技能。 (二)编订者:戈德曼等人最早发表于1974年。 (三)适用范围:个别施测的常模参照测验,适用于3岁至成年。 (四)测验时间:根据评估目的不同,主试可选择某个测验进行。实施全部测验时间约1小时。 (五)测验构成 共由4个测验组成,包括:GFW听觉选择性注意测验(包括4个分测验,共110题)、GFW听觉辨别测验(包括3部分,每部分100题)、GFW听觉记忆测验(包括3个分测验,共140题)、GFW听觉声音-符号测验(包括7个分测验,共321题)。

  35. (六)测验信效度 各测验的分半信度系数对3-8岁受测者0.76-0.97之间;对9-18岁受测者0.46-0.96之间;对19岁以上受测者0.73-0.97之间;对轻度残疾儿童样本,分半信度系数分布在0.74-0.98之间;对中、重度残疾儿童样本,分半信度系数全部在0.93以上。 (七)评价 该测验测量了听觉的选择性注意、辨别力、记忆力和声音-符号关系,获得结果十分丰富,有助于受测者的听觉问题以及听觉问题有关的学习困难进行全面的评估。从样本常模的选取、信效度的检验结果来看,其标准化程度还不够高,不适合在正式评估中使用。

  36. 八、布鲁因宁克斯—奥泽利特斯基动作熟练度测验八、布鲁因宁克斯—奥泽利特斯基动作熟练度测验 (一)测验目的:评估儿童的运动机能发展水平。 (二)编订者:布鲁因宁克斯、奥泽里特斯基,最早发表于1978年。 (三)适用范围:个别施测的常模参照测验,适用于4.5—14.5岁的儿童。 (四)施测时间:约45—60分钟。 (五)测验构成 BOTMP分为三部分,由8个分测验组成。第一部分:大动作能力(包括:奔跑速度和灵活性分测验1题、平衡分测验8题、两侧协调分测验8题、强度分测验3题);第二部分:大动作与精细动作能力(包括:往上爬的协调分测验9题);第三部分:精细动作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分测验1题、视觉-动作控制分测验8题、向上爬的速度和灵活性分测验8题)。

  37. (六)测验信效度 信度方面,二年级样本的各分测验稳定性系数分布在0.58-0.89之间,各组合分数稳定性系数分布在0.77-0.89之间;六年级样本的各分测验稳定性系数分布在0.29-0.89,各组合分数稳定性系数分布在0.80-0.87之间;效度方面,编制者认为该测验的内容效度和构想效度均较高。各分测验分数与被试生理年龄的相关系数较高。非残疾儿童与学习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儿童的分数比较,结果证明该测验具有一定的效度。 (七)评价 该测验是目前比较全面地评估儿童动作技能发展的常模参照测验之一,为动作技能的评估和训练提供有效的资料。

  38. 九、普度钉板测验(PPT) (一)测验目的:评估儿童的手的灵活性。 (二)编订者:蒂芬(J.Tiffin),最早发表于1948年。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普通儿童、弱智儿童、学障儿童、各类型工人和服务人员。 (四)测验形式:可进行团体施测或个别施测。 (五)测验构成 利用一块带有四个凹槽和两排孔眼的木板,若干钉子、垫圈和项圈,让受试者根据指示完成钉钉子等行为。全部测验分为五个部分:右手测验、左手测验、双手测验、右手+左手+双手测验、装配测验。

  39. (六)测验信效度 该测验施测一次的稳定性系数在0.60-0.76之间;施测三次的稳定性系数在0.82-0.91之间。效度方面,受测者在该测验的得分与其以后的工作业绩有显著相关。提供的若干特殊常模能够很好适应不同类型儿童或成人的需要。

  40. 第三节 实施案例 一、个案基本情况 • 南南,男 ,11岁6个月,1995年5月7日出生。辅读学校五年级学生。出生时脐带绕颈,短暂窒息,小时候体弱多病、瘦小,到2005年有改善。医院检查胼胝体有损伤。从小吃药治疗,现主要服用维生素。

  41. 据其母亲讲,孩子说话、走路都晚,四、五岁时发现问题。胆小、语言清晰度不高,发音急促,有时发不出来。记忆力不好,不会系鞋带,做事缺乏主动性,如会穿袜子,但不愿意自己穿。不偏食,动手能力差。只认识红色、白色、黑色,不认识卡片上和衣服上的绿色,但吃饭时认识芦蒿是绿色的。绿色与蓝色易混淆。嗅觉、味觉正常。游戏中反应迟缓。跑步时呼吸急促,动作笨重,不协调。手眼协调能力差,不喜欢讲故事,有时会撒谎,编出的谎话情节完整。受欺负或目的要求不能达到时(不满足时)就会笑。据其母亲讲,孩子说话、走路都晚,四、五岁时发现问题。胆小、语言清晰度不高,发音急促,有时发不出来。记忆力不好,不会系鞋带,做事缺乏主动性,如会穿袜子,但不愿意自己穿。不偏食,动手能力差。只认识红色、白色、黑色,不认识卡片上和衣服上的绿色,但吃饭时认识芦蒿是绿色的。绿色与蓝色易混淆。嗅觉、味觉正常。游戏中反应迟缓。跑步时呼吸急促,动作笨重,不协调。手眼协调能力差,不喜欢讲故事,有时会撒谎,编出的谎话情节完整。受欺负或目的要求不能达到时(不满足时)就会笑。

  42. 二、评估工具和方法 应用标准化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并将测量得到的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进行分析。 三、评估结果 测量结果见表8-1。 表8-1 南南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结果

  43. 该结果说明:南南前庭和本体感觉重度失调;学习能力严重不足;存在大年龄的特殊问题。具体表现在:该结果说明:南南前庭和本体感觉重度失调;学习能力严重不足;存在大年龄的特殊问题。具体表现在: 1.手脚笨拙,容易跌倒,拉他时仍显得笨重。 2.组织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 3.看电视或听故事,容易感动。大笑或大叫,害怕恐怖镜头。 4.严重怕黑,不喜欢在空屋,到处要人陪。 5.内向、软弱,爱哭又常会触摸生殖器官。 6.穿脱衣裤,纽扣,拉链,系鞋带动作缓慢、笨拙。 7.吃饭时常掉饭粒,口水控制不住。 8.语言不清,发音不佳,语言能力发展迟缓。 9.任性,行动慢,做事没有效率。 10.不善于玩积木、组合东西、排队、投球。

  44. 11.到新的陌生的环境很容易迷失方向。 12.看来有正常的智慧,但学习阅读或做算术特别困难。 13.不专心,坐不住,上课常常左右看。 14.用蜡笔着色或用笔写字写不好,写字慢而常超出格子外。 15.认字能力虽然好,却不知其意义,而且无法组出较长的语句。 16.使用工具的能力差,对劳作或家事均做不好。 17.自己的桌子或周围无法保持干净,收拾上很困难。 18.对事情的反应过强,无法控制情绪,容易消极。

  45. 四、建议 1.制定针对前庭平衡、触觉防御及本体感觉的感觉统合训练计划,如球类、吊缆系列及滑板项目的训练,通过训练以改善上述问题。 2.加强口部运动功能的训练。 3.加强构音能力、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的训练。 4.加强动作协调性及作业能力的训练。 5.强化自我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训练。 6.加强生活自理能力及耐挫力训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