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17 Views
4-1 人機互動的定義和範圍. 人機互動的定義和範圍 互動模式 Marcus(1990) 認為 GUI 設計主要需掌握 組織 : 包括一致性、螢幕配置、彼此關係和可導覽性 經濟 : 包括簡單、明瞭、區別和強調 溝通 : 包括可辨識性 (Legibility) 、可讀性 (Readability) 、字形 (typography) 、符號 (Symbolism) 、視角 (Views) 及顏色. 4-1 人機互動的定義和範圍. 人機互動的定義和範圍 心智模式 人類心智能理解的人機互動方式包含 隱喻互動 : 利用過去經驗或知識來設計人機互動過程
E N D
4-1 人機互動的定義和範圍 • 人機互動的定義和範圍 • 互動模式 • Marcus(1990) 認為GUI 設計主要需掌握 • 組織:包括一致性、螢幕配置、彼此關係和可導覽性 • 經濟:包括簡單、明瞭、區別和強調 • 溝通:包括可辨識性(Legibility)、可讀性(Readability)、字形(typography)、符號(Symbolism)、視角(Views) 及顏色
4-1 人機互動的定義和範圍 • 人機互動的定義和範圍 • 心智模式 • 人類心智能理解的人機互動方式包含 • 隱喻互動:利用過去經驗或知識來設計人機互動過程 • 作業分析:透過收集及分析使用者與系統間互動的資訊和步驟,來評估人機互動等過程的技術 • 階層式作業分析(HTA) • GOMS(goal,operations,methods,selection rules)
4-1 人機互動的定義和範圍 • 人機互動方式 輸入決策所需的條件 必須有導航、全貌(Overview)、定位的效果 指引決策者應用DSS 系統的功能 必須要有視覺化的效果 必須讓決策者的思路能有舉一反三的推理效果 圖2 人機互動方式組成程序圖
互動介面設計要件 4-2 使用介面設計 圖3 互動介面設計要件
互動介面設計要件 超媒體 將不同媒體型態表現的資料( 如文字、圖形、動畫等) 以「超連結」(hyperlink) 的方式,加以組織連結起來 所談所見 能以直覺式的操作(如拖曳滑鼠)來對所欲關聯的內容作溝通 鑽研 能以點選(click)的操作方式,將某個彙總性欄位的細節資料展開 4-2 使用介面設計
互動介面設計要件 自動追蹤 自動找出在決策問題背後所隱涵的原因並提出解決方案 4-2 使用介面設計 圖3 自動追蹤例子圖
互動介面設計要件 層級結構 提供不同企業作業層級的角度,來彈性設定決策邏輯 4-2 使用介面設計 圖4 層級結果示意圖
互動介面設計要件 使用路徑 必須要能引導使用者操作步驟 4-2 使用介面設計 圖5 使用路徑示意圖
互動介面設計原則 主要是以消費者的認知歷程,去發展情境模擬,進而產生情境創作 4-2 使用介面設計 圖6 介面設計流程
互動介面設計原則 設計的多樣性 設計的時潮性 設計的生活化 設計的技術性 設計的策略性 4-2 使用介面設計
互動介面設計注意事項 Tractinsky(2000)發現,使用者對介面設計的美感和表面使用性的評價具有一致性 介面設計不良的原因 用詞項目和意義:意義有認知上的不一致 邏輯理解意義:邏輯理解複雜及推論過程需要較多的時間 狀態:內容狀態描述不明確 命令:命令動作不易執行 時間限制:時間不夠發展決策思考 4-2 使用介面設計
互動介面設計注意事項 介面設計的考量 互動性 搜尋技術 主題性 圖片輔助 文化風格 4-2 使用介面設計
多媒體介面組成 多媒體開啟了人類的視覺化效果,讓媒體傳播和溝通更具方便性和真實感 4-3 多媒體介面 表1 電腦用戶界面演進表
多媒體介面組成 媒體具有兩個層面的意義 儲存訊息的實體:「媒質」 傳遞訊息的載體:「媒介」 4-3 多媒體介面
4-3 多媒體介面 • 多媒體介面組成 • 多媒體就是以數位化、人性化的人機介面方式整合處理多個不同媒體,提供與使用者的互動,呈現多樣化的資訊 表2不同媒體的特性差異表
多媒體介面格式種類 多媒體的重點不只在於有多個媒體豐富呈現,也包含以動態的方式來表現資訊內容 4-3 多媒體介面 表3 媒體種類
多媒體介面格式種類 4-3 多媒體介面 表4點陣式和向量式差異表
智慧型的介面 具有人類自主推理、創造思考的智慧,但同時也有電腦巨大運算處理的能力 介面運算 以關聯角度來對使用者的操作瀏覽紀錄進行運算 4-4 智慧型個人化介面 圖7 介面運算示意圖
智慧型的介面 介面樣板 在企業決策中,不同主題會有不同的決策程序和模式,相對其介面也有所不同 智慧性DSS 系統應不斷地學習、累積決策經驗,以便提高後續的決策品質 應將較佳介面的內容設計成樣版,以便依不同決策主題,設計出不同介面樣版 4-4 智慧型個人化介面 圖8 介面樣板圖
智慧型的介面 介面邏輯 4-4 智慧型個人化介面 圖9 介面邏輯
個人化的介面 講究以個人的需求來發展介面內容,包含對不同時間和呈現方式的喜好, 雖可為介面帶來獨特價值,但卻也帶來較複雜的介面作業 要達到個人化的介面,必須要有技術的輔助 個人化介面應用在企業訂單決策上有2種方式 組合式設計訂單(Configure-to-Order, CTO) 接單式組裝(Assemble-to-Order, ATO) 4-4 智慧型個人化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