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大武崙砲台 大 武 崙 是 扼 守 基 隆 港 囗 西 側 的 重 要 據 點 , 在 道 光 二 十 年 ( 西 元 一 八 四 ○ 年 ) 的 中 英 鴉 片 戰 爭 及 光 緒 十 年 ( 西 元 一 八 八 四 年 ) 的 中 法 戰 爭 時 , 清 廷 均 曾 派 其 駐 防 。 現 今 所 見 的 大 武 崙 砲 台 , 正 確 的 創 建 年 代 不 詳 。 但 據 其 構 造 及 設 計 特 色 來 看 , 應 為 日 據 時 期 所 改 建 之 結 果 。 炮 台 四 周 設 置 石 垣 , 內 部 可 區 分 為 入 囗 通 道 、 營 房 及 砲 盤 三 區 、 入 囗 通 道 窄 小 有 利 於 防 禦 ; 營 房 有 房 舍 及 山 洞 二 種 類 型 , 以 備 平 時 和 戰 時 之 用 。 砲 盤 道 以 一 條 峽 谷 形 的 通 道 相 連 接 , 每 個 砲 座 以 二 尊 大 砲 為 一 組 , 分 置 左 右 , 中 間 鑿 地 下 室 , 作 為 貯 彈 之 用 砲 台 的 主 要 射 角 包 含 基 隆 港 囗 之 東 北 、 北 及 西 三 個 方 向 。 另 外 , 在 砲 台 北 端 , 有 一 觀 測 站 , 作 為 戰 時 觀 察 目 標 物 之 用 。 從 這 些 進 步 的 設 備 , 可 推 證 大 武 崙 砲 台 應 為 較 近 代 的 軍 事 設 施 , 被 列 為 台 閩 地 區 的 第 二 級 古 蹟 。
槓子寮砲台 • 目 前 位 於 信 義 區 與 中 正 區 的 山 上 , 占 地 超 過 八 公 頃 , 在 清 代 已 經 存 在 , 日 據 時 代 曾 經 重 修 過 , 範 圍 相 當 遼 闊 , 被 群 山 包 圍 , 盤 踞 山 頂 , 可 遠 望 基 隆 嶼 、 野 柳 、 和 平 島 、 八 斗 子 漁 港 等 北 部 海 岸 , 視 野 極 佳 , 風 景 優 美 , 槓 子 寮 山 峰 之 北 斜 面 , 由 於 許 多 之 奇 岩 怪 石 形 成 具 有 形 狀 之 陡 斜 坡 , 成 為 出 色 的 景 觀 。 特 別 是 眺 望 八 斗 子 之 風 景 更 顯 美 麗 , 也 是 眺 望 基 隆 八 景 之 一 八 斗 夕 照 最 好 的 場 所 。 基 隆 市 政 府 認 為 有 保 存 價 值 , 早 在 十 年 前 就 向 內 政 部 、 文 建 會 等 單 位 申 請 列 入 古 蹟 , 可 是 一 直 未 核 準 。 就 其 歷 史 性 、 建 築 上 之 價 值 面 來 看 , 並 不 比 其 他 砲 台 古 蹟 來 得 遜 色 。 由 於 戰 後 作 為 中 華 民 國 政 府 的 軍 事 設 施 , 直 到 十 幾 年 前 都 還 被 用 著 。
白米甕砲台 • 白 米 甕 砲 台 位 於 基 隆 港 口 西 岸 高 地 , 與 東 岸 的 和 平 島 互 為 犄 角 , 護 守 基 隆 港 門 , 形 勢 非 常 險 要 , 可 能 早 在 三 百 多 年 前 的 西 班 牙 及 荷 蘭 佔 據 時 期 即 曾 置 砲 台 , 故 白 米 甕 砲 台 又 有 「 荷 蘭 城 」 之 稱 。 白 米 甕 砲 台 的 創 建 年 代 在 光 緒 年 間 , 中 法 戰 爭 時 , 法 軍 曾 登 陸 佔 領 它 。 今 日 所 見 之 貌 , 則 為 日 據 時 期 由 日 軍 就 其 址 改 建 而 成 。 砲 台 呈 長 形 平 面 , 一 字 排 開 面 對 外 海 , 大 致 可 區 分 為 砲 盤 區 , 指 揮 所 及 觀 測 台 三 個 部 份 。 砲 盤 區 共 備 有 四 尊 砲 , 每 個 砲 座 直 徑 約 十 五 公 尺 , 為 堅 實 的 鐵 水 泥 所 築 造 。 其 後 方 並 設 有 斜 玻 道 可 通 往 下 面 的 貯 彈 庫 , 而 指 揮 所 及 觀 測 台 則 分 置 於 左 右 兩 側 的 山 丘 上 , 視 野 遼 闊 , 可 俯 瞰 基 隆 港 內 外 全 景 。 白 米 甕 砲 台 經 過 日 時 期 的 改 建 , 設 計 觀 念 及 設 施 配 置 方 面 是 較 先 進 的 作 法 現 被 列 為 台 閩 地 區 第 三 級 古 蹟。
獅球嶺砲台 • 清 光 緒 十 年 ( 西 元 一 八 八 四 年 ) 發 生 中 法 戰 爭 , 法 國 海 軍 提 督 孤 拔 率 艦 侵 犯 基 隆 , 當 時 劉 銘 傳 主 持 台 灣 北 部 防 務 。 為 加 強 鞏 固 海 防 , 會 聘 英 國 技 師 幫 助 建 造 數 座 砲 台 , 而 獅 球 嶺 砲 台 即 屬 於 其 中 的 一 座 。 獅 球 嶺 砲 台 雖 為 基 隆 港 最 內 部 的 防 禦 砲 台 , 卻 得 地 利 之 便 , 擁 有 控 制 全 港 的 良 好 視 野 , 不 僅 是 扼 守 基 隆 的 重 要 據 點 , 亦 據 負 著 防 止 敵 軍 進 入 台 北 盆 地 的 重 任 。
中 法 戰 爭 時 統 領 林 朝 棟 率 軍 駐 守 獅 球 嶺 , 與 法 軍 相 持 達 八 個 月 之 久 , 終 使 法 軍 無 法 向 台 北 挺 進 。 光 緒 二 十 一 年 ( 西 元 一 八 九 五 年 ) 乙 未 割 台 之 役 , 日 軍 自 澳 底 登 陸 , 直 逼 基 隆 港 , 守 將 提 督 張 兆 連 、 道 員 林 朝 棟 及 奧 勇 胡 友 勝 等 先 後 駐 防 獅 球 嶺 砲 台 , 留 下 了 英 勇 抗 日 的 一 頁 史 詩 。 經 歷 了 這 二 次 的 禦 侮 戰 爭 , 更 增 添 了 獅 球 嶺 砲 台 的 歷 史 價 值 。獅 球 嶺 砲 台 在 日 據 時 期 遭 荒 廢 , 不 僅 大 砲 遺 失 , 而 且 營 舍 建 築 及 相 關 設 施 所 剩 不 多 。 現 在 較 完 整 保 存 的 僅 有 一 座 石 造 指 揮 所 及 一 處 砲 座 。 營 舍 以 石 拱 砌 成 , 平 面 近 正 方 形 , 內 部 設 有 房 間 及 走 廊 。 西 側 的 砲 座 為 鐵 水 泥 造 , 呈 扇 狀 的 地 面 , 有 放 射 形 之 排 水 槽 , 前 方 為 中 央 增 厚 的 孤 形 子 牆 , 砲 座 面 朝 東 北 , 正 對 基 隆 港 囗 , 有 萬 夫 莫 敵 之 氣 勢 。 現 被 列 為 台 閩 地 區 第 三 級 古 蹟。
二砂灣砲台 • 昔 日 的 海 防 關 塞 砲 台 , 如 今 已 列 為 國 家 一 級 古 蹟 。 位 於 基 隆 港 東 岸 碼 頭 對 面 二 沙 灣 山 丘 上 的 海 門 天 險 城 垣 砲 台 , 建 於 清 道 光 年 間 中 英 鴉 片 戰 爭 時 期 , 當 時 道 姚 瑩 以 基 隆 港 囗 寬 深 , 乃 根 據 地 形 , 在 境 內 正 對 港 囗 之 二 砂 灣 之 上 , 建 造 砲 土 , 設 大 小 砲 墩 八 座 , 砲 台 城 門 上 懸 有 「 海 門 天 險 」 石 刻 方 匾 , 派 兵 駐 守 。 翌 年 八 月 , 英 軍 果 然 來 犯 , 總 兵 達 洪 阿 率 兵 擊 沈 英 艦 , 俘 獲 多 人 , 英 軍 履 戰 履 敗 , 終 不 得 逞 。 至 光 緒 年 中 法 戰 爭 時 砲 台 大 部 份 受 損 , 經 過 多 時 的 修 復 及 近 幾 年 的 維 護 , 乃 保 原 建 築 之 風 貌 。 海 門 天 險 又 名 為 二 沙 灣 砲 台 , 昔 日 為 鞏 固 基 隆 海 防 門 戶 而 興 建 , 其 城 門 為 中 國 古 式 傳 統 城 牆 造 型 , 方 向 座 落 東 北 面 朝 西 南 , 牆 身 以 石 塊 堆 砌 而 成 , 頂 部 保 留 攻 擊 用 之 射 口 , 並 刻 有 「 海 門 天 險 」 題 字 。 城 門 側 面 設 石 階 道 可 登 門 頂 , 由 此 眺 望 港 口 景 象 , 視 野 十 分 廣 闊
心得 從這次ㄉ功課中,讓我了解粉多ㄉ知識。很多是我以前連聽都沒聽過ㄉ,所以一問三不知。但現在我已經了解了一些些,還不算完全懂。從這次ㄉ作業中了解非常多ㄉ知識。
網址 • http://abau.gotdns.org/life/2003/04/0412/gs/page_02.htm http://www.hpps.kl.edu.tw http://www.dhps.kl.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