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k likes | 1.22k Views
水力学实验. —— 水力学教研室. 实验 2.1 验证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一 . 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 2. 加深理解基本概念;观察静止液体中任意两点的测压管水头。 3. 测量液体表面压强 , 且观察真空现象。 4. 学习测量液体比重.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三:实验原理及计算公式. 在重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的液体基本方程为. 对于有自由表面的液体. 液体表面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时称无压。. 液体表面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时称正压。. 液体表面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时称负压 。. 式中.
E N D
水力学实验 ——水力学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 2.加深理解基本概念;观察静止液体中任意两点的测压管水头。 3.测量液体表面压强,且观察真空现象。 4.学习测量液体比重
三:实验原理及计算公式 在重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的液体基本方程为 对于有自由表面的液体 液体表面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时称无压。
液体表面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时称正压。 液体表面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时称负压。 式中 -单位质量液体相对于基准面所具有的位置水头 -单位质量液体所具有的压力水头 -液体的容重 -液体内任一点的静压强 -液体表面的压强 -大气压强 -液体内任一点到液体表面的距离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 1.熟悉仪器,记下测点的位置高度。 2.把调压有机玻璃筒放到适当的位置,开通阀12,调节水箱内的水位与调压有机玻璃筒内的水面齐平,测出并记下相关数据。 3.关闭阀12,把调压有机玻璃升高到一定的位置,待稳定后,分别读出并记录相关数据。 4.打开阀12,待密闭水箱内的液面稳定后,关闭阀12,然后把调压有机玻璃筒降低到一定的位置,待稳定后,读出并记下相关数据。 5.把调压有机玻璃升到合适的位置,打开通气阀,试验结束。清理现场。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文丘里流量计测流量的原理及其简单构造。 2.找出压差和流量的关系,率定文丘里流量计,从而确定文丘里流量计的系数 u 。
三:试验原理 文丘里流量计是在管道中常用的流量计。包括三个部分。对理想流体,由于端面的变化会产生压差,在Q不同时,压差也步同,其关系如下: 其中 d0-收缩段前管道直径(cm) d1-喉道直径(cm)
试验中只要测得H即可求得通过的流量。但是在实际液体中,由于粘滞力的存在,水流通过文丘里流量计时有能量损失,故实际通过的Q一般比Q0稍小,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上式应予以修正,实际流量与理想流体情况下的流量之比为流量系数,即试验中只要测得H即可求得通过的流量。但是在实际液体中,由于粘滞力的存在,水流通过文丘里流量计时有能量损失,故实际通过的Q一般比Q0稍小,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上式应予以修正,实际流量与理想流体情况下的流量之比为流量系数,即 文丘里流量计的率定,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测定 u 值。因此实际通过的流量表示为:
1.记录有关数据。 2.检查比压计装置是否水平,如不水平可用底脚螺丝校正。 3.检查比压计两液面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如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需排气调整。 4.打开流量调节阀门,放入最大流量,待流动稳定后,记录比压计的读数,测量流量。 5.调节阀门,改变流量(逐渐减小),重复上述步骤5-8次。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五:注意事项 1.改变流量时,需要待稳定之后(至少3-5分钟)方可记录数据。 2.试验中如果使用的是水银比压计,计算时要换算称水柱高。其关系如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毕托管的构造和测速的基本原理。 2.掌握毕托管测量点流速的方法。 3.测定闸下出流 收缩断面处的流速分布。
(1)实验水槽(2)测针 (3)毕托管 (4)斜比压计 (5)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支架 二:实验设备仪器
水在流动过程中总是遵循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定律,但对每一种具体的水流情况,她的三种机械能之间究竟怎么发生转化,这就取决于水流的具体的边界条件。水在流动过程中总是遵循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定律,但对每一种具体的水流情况,她的三种机械能之间究竟怎么发生转化,这就取决于水流的具体的边界条件。 三:实验原理 当水流受到迎面物体的阻碍,被迫向周边分流时,在物体表面上受到水流顶冲的A点(如图5-12)所示水流的流速为零,叫做水流的驻点。在驻点处的水流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压能。 图5-12
简单的毕托管就是一根弯称90度的开口的细管。测量某点的流速时,将弯管的一端放在A点,正对来流方向,如图5-12所示。这时由于受水流顶冲,管内的水面上升至H高度。A点为驻点,H包括了A点在未受毕托管阻碍时动水压强水头 与该点的动能转化而成的压能,即A点的流速水头 ,这样 如果把A点原来的动水压强水头( )也测出来,则
1.熟悉设备,记录相关数据 。 2.按照要求检查系统有无气泡。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 3.打开进水阀,放水入明槽中,使槽内保持适当的水深。 4.把毕托管连同毕托勺仪器放入水中,细心拿开勺,开始量测,待流量稳定后记录斜压差计读数。 5.调节毕托管的位置,测出并记录相关数据。 6.测量断面的水深,记录量水堰水位读数。 7.实验完毕后,将毕托管放入盛水的毕托勺中,检查斜压差计的水面是否在同一水平明上。如果不在,说明测量过程中已进气,应重新排气,重做实验。
五:注意事项 1.在测量点流速时毕托管探头应正对水流方向。 2.试验过程中,毕托管头部不能露出水面以免进气。
一:实验目的 1.水流在管内作恒定流动的情况下,当管道断面改变时,观察动能与势能的变化: 2.测定各断面单位质量水体的位置水头( )、 压强水头 ( )和流速水头( ),从而加深对伯诺里方程的了解。
主要的实验仪器包括:台秤、秒表、集水箱。 二:实验设备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在重力场中沿管作恒定流动时,液体流动遵循伯努力能量方程: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在重力场中沿管作恒定流动时,液体流动遵循伯努力能量方程: 三:试验原理 (3-5) 即单位质量流体的位置势能、压强势能、和动能的总和沿流线为一个常数。式中Z 为位置水头;P/r为压强水头;Z+P/r为测压管水头; 为流速水头。 实际上,流体都具有粘性,水流也不例外,它在流动过程中有能量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实际的粘性流体,伯努力方程为:
1.熟悉试验设备,记录各断面尺寸及测点位置。1.熟悉试验设备,记录各断面尺寸及测点位置。 2.关闭阀门K1,慢慢开启阀门K1,观察各点上的测管水面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否则需要排气调平; 3.开启K1,调节流量,稳定后(3-5分钟)记录各测压管读数,并用重叠法测量流量(流量要求测两次,相对误差不超过0.1%); 4.改变K1开度,重复实验步骤3。 四:试验步骤
1.阀门开启一定要缓慢,并注意测压管中水位的变化,不要使测压管水面下降太多以免空气倒吸入管路系统,影响试验进行;1.阀门开启一定要缓慢,并注意测压管中水位的变化,不要使测压管水面下降太多以免空气倒吸入管路系统,影响试验进行; 2.阀门开启后一定要待流量稳定后才能读数; 3.流速较大时,测管水面有跳动现象,读数时一律取平均值; 4.试验结束时,关闭阀门K1,检查测管水明是否保持齐平,如不齐平,表示有气泡阻塞,使试验结果不正确,要赶走气泡后重做。 五: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流动的层流型态和紊流型态,观察液体层流时的流速分布,从而对粘性流体的流动获得感性认识。 2.通过实验理解判定流动型态的无量纲参数Re(雷诺数)的物理意义,量测下临界雷诺数,并找出不同流态的阻力规律。
1.水箱;2.一根长玻璃管;3.两根测压管;4.一个量筒;5.秒表;6.有控制阀的染色水瓶。1.水箱;2.一根长玻璃管;3.两根测压管;4.一个量筒;5.秒表;6.有控制阀的染色水瓶。 二:试验设备及仪器
1.流动现象 由于水流流态的可视性,在管中装置一着色喷射装置,观察流速变化时,流动的特性。水流流速升高过程中,我们可以依次看见不同的流态,分别如下图(a),(b),(c) 三:实验原理及实验现象
2.计算公式 式中 Re-雷诺数 V-管路中的平均流速 d-管路的直径 v-运动粘滞系数 V-集水量 T-集水时间
1.试验前准备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记录已知数据,管径与水温 (2.)开启进水阀,关闭流量调节阀,使水箱充满水并保持溢流,3-5分钟后便可稳定。 (3)检查测压管水面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不在的话说明系统有气泡存在,排气后方可调平。 2.流动型态演示 (1)慢慢开启流量调节阀,使通过微小流量,保持水流稳定,然后打开染色水阀,避免任何干扰震动,这时染色水成直线流动,水流作层流运动;
(2)轻轻地调大调节阀,逐步增大管内流量,可以观察到:染色线开始波动,呈现断裂卷曲,逐渐形成漩涡,最后极度紊动,色线扩散看不见了,此时管内水流已成紊流流态。(2)轻轻地调大调节阀,逐步增大管内流量,可以观察到:染色线开始波动,呈现断裂卷曲,逐渐形成漩涡,最后极度紊动,色线扩散看不见了,此时管内水流已成紊流流态。 (3)在确定管内水流为紊流流态时,进行反调上述过程,即轻轻地逐渐调小调节阀门,可以观察到紊流向层流转变过程,稳定的水色线出现时,水流恢复到层流。 3.下临界雷诺数的测定 (1)制造紊流流态,稳定后记录相关数据; (2)逐渐调小流量,重复上述步骤(1),要求紊流区7-8点,层流区4点; (3)试验完毕,依次关闭颜色阀门、调节阀门,检查两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
五:注意事项 1.水箱内应始终保持溢流; 2.开启阀门要轻且缓; 3.调节阀门只允许向一边旋转,不能逆转; 4.注意避免任何扰动; 5.测流量时要求时间尽量长一些。
1.深入了解圆管在流动下的水头损失变化规律,学会整理经验公式的方法;1.深入了解圆管在流动下的水头损失变化规律,学会整理经验公式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2.学会测定管路沿程阻力系数的方法,并找出它的变化规率。
对于均匀断面的水平管路,沿程水头损失由下式给出:对于均匀断面的水平管路,沿程水头损失由下式给出: 三:实验原理及计算公式 式中
1.熟悉试验设备,记录有关数据,安装好比压计,检查液面是否齐平;1.熟悉试验设备,记录有关数据,安装好比压计,检查液面是否齐平; 2.打开K1,使流量达到比压计的最大量程,待稳定后记录数据; 3.逐渐关闭流量控制阀,使比压计的值等值下降,做15次,每次都是待稳定后读数; 4.实验完成后,关闭流量调节阀,检查比压计是否进气,看两测压管内液体是否齐平。若不平需排气后重做实验。 四:试验步骤
五:注意事项 1.试验前应先了解泵房内水塔平水槽是否由溢流; 2.由于水流紊动的原因,比压计液面由微小值跳动,当流速较大时尤为显著。这时可读上下跳动范围的平均值,或者由二人同时测读比压计左右两管液面。如果时间允许,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1.掌握管路中侧定局部阻力系数的方法; 一:试验目的 2.把测定的突然扩大局部阻力系数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把转弯处局部阻力系数数值与经验计算值比较。
测量仪器:(1)斜比压计、(2)量水堰、(3)跟踪式水位仪。测量仪器:(1)斜比压计、(2)量水堰、(3)跟踪式水位仪。 二:试验设备
1.管路中的突然扩大能量损失 三:试验原理及计算公式
1.熟悉设备仪器,试验流程,记录有关数据; 2.检查比压计液面是否齐平,不齐平说明有气泡,需要将气泡排除,直到两侧液面齐平为止; 3.慢慢流量调节阀,使流量在比压计的量程范围内为最大,待稳后记录相关数据; 4.把斜压计最大读数分成5份,调节流量使比压计读数按0.2最大量程等幅下降,重复5次,每次记下相关数据。 5.实验完成后,关闭调节阀,检查比压计两液面是否齐平,若不平,排气后重做实验。 四:试验步骤与方法
五:注意事项 记录比压计的读数时,注意不要把次序搞错,沿水流方向,h1为干扰前的测点, h2为干扰后的测点。
1.观察水跃的水流现象,了解水跃类型及其结构的基本特征;1.观察水跃的水流现象,了解水跃类型及其结构的基本特征; 2.验证矩形平底渠道闸下出流(或溢流坝泄流)的水跃理论; 3.运用动量原理估算水流对闸门(溢流坝)的水平力;运用比能原理估算在水跃区间的水头损失和损失功率。 一:试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