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Why there is Being? Why not otherwise? 為何 「 存在」在,而 「 無」倒不在?

Why there is Being? Why not otherwise? 為何 「 存在」在,而 「 無」倒不在?. 自殺的理由. 古希臘悲劇家. 甚麼是幸福? 沒有甚麼比從沒有出生過,來到這個殘酷的世界更幸福的。 如果沒法改變命運的話,最好是早點死掉。. 自殺的價值. 死得好 呀!人 不應付出任何代價而苟活下去 …… 命運在生時可以隨意作弄我們,只有死才可以避免作弄;生時往往為他人而活,只有死才完全為己而死 當人生成為命運的奴隸時,自殺便是自由 羅馬的政治家塞尼加 (Seneca). 叔本華( Schopenhauer).

dono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Why there is Being? Why not otherwise? 為何 「 存在」在,而 「 無」倒不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Why there is Being? Why not otherwise? • 為何「存在」在,而「無」倒不在?

  2. 自殺的理由

  3. 古希臘悲劇家 • 甚麼是幸福? • 沒有甚麼比從沒有出生過,來到這個殘酷的世界更幸福的。 • 如果沒法改變命運的話,最好是早點死掉。

  4. 自殺的價值 死得好呀!人不應付出任何代價而苟活下去…… • 命運在生時可以隨意作弄我們,只有死才可以避免作弄;生時往往為他人而活,只有死才完全為己而死 • 當人生成為命運的奴隸時,自殺便是自由 • 羅馬的政治家塞尼加(Seneca)

  5. 叔本華(Schopenhauer) • 生命宛如小舟在怒海中奮進,當他以為前端找到著陸地方,臨近時才發現是礁石,小舟碰得粉身骨…… • 意志本身既是創造性的,又是摧毀性的。超出自身的控制始終也是毀滅。

  6. 休姆(David Hume): • 上帝創造世界後,已不插手人間事務……否則文明建設是違反上帝的意志。 • 若只有上帝可取回人的生命,那麼巨石從高處滾下就不應逃避。 • 或,改變尼羅河的流域不是罪的話,那麼改變血管的航道亦不應是罪。 • 若生命好像士兵站崗,生無可戀不就是下崗?

  7. 為何人不自殺?

  8. 自殺是對大自然的詰問: • 為何有我,並且如此痛苦? • 但,此實驗太笨拙了,它切斷了答案的可能。 • (古羅馬智者)

  9. 康德(Immanuel Kant): • 生命存在的目的不是一工具,所以生存是一種義務,不可以因不快樂而放棄。 • 生命的目的在呈現自由,自由是服從自頒自律的無條件定然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 。

  10. 祈克果(Kierkegaard) 絕望的分析

  11. 絕望與罪 • 罪是源於人開始認識世界,而認識活動本身是罪的本源。 • 它引起了分化,使人對世界有了區別,有了價值判斷,輾轉引生得失、榮辱、壽夭、幸與不幸……自我開始破裂而引起發絕望的意識。

  12. 絕望有三種形態:

  13. 1. 不知道有我 • 自我被外在的條件塑造淹沒,失去自我,不知道我是什麼,為何我要活下去,輕不著地,意義的失落,產生了 空虛感。 • 生命存在欠缺必然性而產生的絕望感。

  14. 2. 不願有我 • 因為人有意義的失落,因此要不斷透過逃避去使其分心,以填補這種凹陷的感覺。 • 逃避有兩個層面:一是分心,二是逃避自由。

  15. 分心 • 欲望越多,表示我們的內心越空虛。 • 我們下意識地扭開電視,不斷轉台。看電視並非為了觀看,而只是人不想讓自己有安靜思考的空間。 • 又或深夜失眠,到廚房打開冰箱,看看有甚麼可吃……

  16. 逃避自由 • 逃避自由是由於人很怕自己要抉擇。 • a. 逃避入宗教 • b. 物化

  17. 3.不能承擔自我 • 人承擔自己,進入道德階段,自覺地主宰自己,但此時卻體現自我的有限性,原來我卻不能完全承擔抉擇。 • 人即使願意承擔有我,即使肯定自我的價值,但在某些處境下卻不能作出抉擇 :

  18. 人生的困境 • 忠孝不能兩全 • 時不予我 • 不時之譽,求全之毀 • 緣起之不可思議 • 德福不一致 • 永劫回歸 • 人性的無明性

  19. 卡繆(Albert Camus): • 荒謬的思考揭示了世上是沒有目的的,最後悲劇英雄拒絕了自殺,……我反抗,所以我存在 • 自殺/苟活都是逃避荒謬,同屬屈從;荒謬之突破在生命之「能」之呈現:它能反抗:一方面承認命運在壓迫我們;另一方面卻頑強不肯認命。 • 人創造了生存的意義。

  20. 沙特(J. Paul Sartre) • 人是被拋擲而至,不知其來,亦不知其去。 • 行動與行動之間是「虛無」 • 所以人注定是自由的。人不能夠不自由,不抉擇已經是一種抉擇 • 當人說“不” ,自由即當下呈現。 • 人之墮落沉淪,在於逃避自由,違反存在先於質。

  21. Why there is Being? Why not otherwise? • 為何「存在」在,而「無」倒不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