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img
1 / 73

服務學習與生涯規劃 健康人生 - 做自己

服務學習與生涯規劃 健康人生 - 做自己. 陳建松 桃園縣志願服務協會第三 、 六屆理事長 前桃園縣生命線協會總幹事 桃園守望相助協會理事長 元智大學 . 聖德基督學院講師. Yes , We can ! 是的,我可以! Change 改變!. 「 不要吵了! 」 扮黑武士動私刑. 就讀某技術學院的何宜霖(廿三歲),父親五年前因食道癌去世,母親打零工,他靠助學貸款念書,並打工分擔家計,在家屬眼中是很貼心的孩子。 因長期受飆車族噪音騷擾,才會攻擊別人,求處 十五到廿年徒刑。. 人際關係重要性. 親情>友情>愛情 =有情世界 詩人 T.S.Eliot :

donn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服務學習與生涯規劃 健康人生 - 做自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服務學習與生涯規劃健康人生-做自己 陳建松 桃園縣志願服務協會第三、六屆理事長 前桃園縣生命線協會總幹事 桃園守望相助協會理事長 元智大學.聖德基督學院講師

  2. Yes,We can! • 是的,我可以! • Change • 改變!

  3. 「不要吵了!」扮黑武士動私刑 • 就讀某技術學院的何宜霖(廿三歲),父親五年前因食道癌去世,母親打零工,他靠助學貸款念書,並打工分擔家計,在家屬眼中是很貼心的孩子。 • 因長期受飆車族噪音騷擾,才會攻擊別人,求處十五到廿年徒刑。

  4. 人際關係重要性 • 親情>友情>愛情=有情世界 • 詩人T.S.Eliot: • 兩個彼此互相不了解的人, • 養育了幾個他們不了解的小孩, • 而這些孩子永遠不會了解他們。 • 所以我們覺得寂寞

  5. 認清「人」的本質 • 有人就有事,人帶給我們快樂, • 也帶給我們煩惱。 • 應付人的時候,記住我們不是應付理論的動物 ,我們是在應付情感的動物。 • 充滿著偏見而且受傲慢虛偽掩飾的動物。

  6. • 不是講理的地方 • 是感性與情感的交流 • 是愛的起點,建立自信的基礎 • 也是我們第一次受傷害的地方 • 避風港

  7. 家庭 • 家庭的功能之一是養育兒童。 • 這是由於人類的嬰兒很孤弱, • 更加需要成人的--尤其是母親的--照顧。 • 而且由於不同文化的規定,男性與女性具有不同的性格,要求要有一個同性的成年與之建立一個密切的聯繫, • 作為成年角色的模範。

  8. 青春期的轉變 • 林姓少年告訴警方, • 他是獨生子,爸爸擔任公司主管,媽媽是老師,家境很好,國小成績都在前十名; • 去年上國中後,結交一批壞朋友,成績在班上「吊車尾」。 • 因父母管教太嚴,每天只給他十元零用錢,還不時打罵,讓他產生報復心。 • 他說,國一上學期段考後,他一時好奇,偷了機車代步,擔心被父母責罵,索性逃家、逃學,一個多月後被警方查獲,回家後被父親揍一頓;今年二月,他又偷機車,次日被查獲。

  9. 管教過嚴,才會產生叛逆心理 • 林父表示,該給兒子的,統統都給了,兒子讀國中後學會抽菸,還偷單車賣給資源回收場;為避免孩子零用錢太多而學壞,除提供交通及餐費,每天只給十元零用錢,如果孩子懂得儲蓄,還是可以存錢。 • 他說,兒子偷車被警方查獲後,他的確「稍微」教訓一下,但怎麼講兒子都不聽,我行我素,逃家蹺課;前晚,他決定給兒子一個教訓,讓他在派出所「待久一點」,才會拖了十七個小時才去派出所。

  10. 不知怎麼辦才好? • 學生家境良好,卻嫌父母管得太嚴,產生報復心理,經常逃家逃學,並多次竊取機車、單車,進出派出所。 • 家人說,孩子該要的都給他了,不知怎麼辦才好。 • 員警表示,林姓少年除了交到壞朋友外,父母親也過於忙碌,親子間有隔閡,加上管教過嚴,才會產生叛逆心理。

  11. 壓力、認知與情緒 壓 力 危險 焦慮 憤怒 挫折 失落 憂鬱

  12. 體罰 • 體罰是指通過對人身體的責罰,特別是造成疼痛,來進行懲罰或教育的行為。 • 對未成年人的體罰有兩個來源:家庭內部(如來自父母)和教育機構(初、中等教育的教師)。 • 在世界各國都歷史悠久。 • 中國有「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的說法, • 西方諺語亦有「spare the rod, spoil the child」(拿走棍子,寵壞孩子)。

  13. 體罰的類型 • 常見形式為用手腳毆打,用器物打、罰站、頂磚、罰跪、餓飯、罰勞動或身體運動、掌摑或令兒童自摑。 • 廣東的現代家庭較常用雞毛帚子(藤條)鞭打方式教導孩子,故有「藤條燜豬肉」比喻此類體罰。

  14. 支持體罰的理由 • 是父母的自然權利。 • 是管教小孩必要的方法。 • 兒童缺乏自治力,口頭規勸不一定有效。 • 在其他教育方法失敗的情況下,應該允許體罰。 • 適當的體罰不一定有害

  15. 反對體罰的理由 • 侵犯兒童的人權和尊嚴。 • 造成兒童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可能導致未來的行為問題。 • 無法和家庭暴力區別,暴力虐待兒童者多用體罰作為辯解。 • 靠體罰只能產生短期的效果。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

  16.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 • 1989年通過的規定: • 「任何兒童不受酷刑或其它形式的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 • 造成明顯身心傷害的體罰,不論來自父母或教育人員,均會被視為虐待兒童的犯罪。 • 但世界各國對後果不大的體罰看法則有不同。有些歐洲國家禁止一切形式的體罰,其他國家則允許父母進行輕微體罰(例如用手心抽打屁股)

  17. 零體罰 • 2006年12月12日立法院通過法案,中華民國(臺灣)將禁止學校有任何形式的體罰, • 成為世界上第109個禁止校園體罰的國家,但是學校中依舊有體罰的情況。 • 國際不打小孩日,每年的4月30日是1998年在美國由一個反體罰組織發起的國際不打小孩日 • 又譯無巴掌日,美國稱為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

  18. 我快樂嗎!快樂是什麼﹖ • 我健康嗎!健康是什麼﹖ • 每天的壓力,值不值得﹖ • 10看智力,20看學歷,30看能力, • 40看經歷,50看財力,60看體力, • 70看病歷,80看月曆,90看日曆, • 100看黃曆,我想要什麼﹖

  19. 「健康」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WHO,1948):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

  20. 「健康」的理念 不論是各界對健康的詮釋,或對健康城市或健康國家的意涵探討,健康所代表的理念至少包含: 積極 信任 快樂 尊重 促成 包容 溝通 安全 穩定 關懷

  21. 價值觀-相信什麼? • 自信(自己)vs信任(關係) • 知識(聰明)vs姿勢(身段) • 動機(能幹)vs動力(肯幹) • 同情(關懷)vs同理(尊重)

  22. 分享經驗 • 服務中學習成長-自信心 • 累積自己的能量-生命力 • 創造自己的價值-競爭力 • 成為受歡迎的人-影響力 • 要為自己快樂負責-做自己

  23. 成長 學習 服務 人生(真.善.美)-健康(身.心.靈)-志工(服務.學習.成長) 改變人生享受生命 茫 美 靈 心 身 改變習性助人技巧 改變態度放下身段 真 善 盲 忙

  24. 生涯的英文是CAREER • 意指兩輪馬車,引申為道路,也就是人生的發展道路,生涯發展大師蘇伯(super)認為: • 所謂生涯是指一個人在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綜合及結果, • 這些角色:包括兒女、學生、休閒者、公民、工作者、配偶、家管人員、父母及退休者等九項, • 而九個角色在四個主要場所: • 家庭、社區、學校及工作場所中扮演。 • 一個人在一生中所扮演許許多多的角色,就如同一條彩虹同時具有許多色帶。

  25. 生涯規劃的角色扮演: • 家庭 • 兒女:有父母在兒女的角色就存在,要扮演何種兒女的角色?如何與父母建立良好溝通管道? • 配偶:了解自己,了解異性,學習與異性相處,選擇一位最適合自己的人(非最優秀的人),如何在婚姻中溝通?共同努力經營婚姻。 • 父母:要教養出怎樣的孩子?扶養孩子到何時?孩子需要什麼?金錢、物質或關懷?親子如何良性溝通?是否婆媳同住?

  26. 學校: • 學生: • 有形的學校;大學、研究所畢業就不再讀書嗎? • 如何在職進修? • 培養閱讀風氣,終身學習,讓自己跟得上時代脈動。

  27. 社區 • 休閒者:休閒是為走更長的路,休閒生活可以平衡緊張焦慮,如何培養自己可以從事的休閒活動,是學生時期重要任務之一。 • 公民:要國家、社會更好,公民的預備不可少,關心國家社會的處境與需要,建立自己理想的社會期待,切實扮演公民之責。 • 退休者:如何做個快樂的老人,過有尊嚴的老年生活?何時預備養老金?健康狀況如何?能否獨立自主?

  28. 職場 • 工作者:期待自己工作中獲得什麼?愉快與否? • 能與人和諧相處,分工合作? • 領導者:如何經營組織氣氛? • 對人性的看法如何? • 如何適才適所的安排工作? • 領導哲學是什麼?

  29. 忙、盲、茫 • 我們一生忙碌,為家庭、為工作、為自己也為別人團團轉,有時候累的筋疲力盡,很無助也很無奈。 • 忙得沒有時間,盲目地埋頭苦幹,茫茫然的若有有失, • 忙、盲、茫,到底我們是哪一個忙﹖

  30. 有時候感覺像陷在蜘蛛網中走不出來,如果生活中沒有方向,有時候感覺像陷在蜘蛛網中走不出來,如果生活中沒有方向, • 人生價值觀沒有釐清,一輩子可能都在怨、悔、恨的漩渦中度過。 • 生涯規劃,簡單的說,就是問自己這一生要怎麼過﹖ • 很多人會說:日子難過,過一天是一天,想那麼多自找麻煩,這是駝鳥心態。

  31. 生涯規劃的核心問題 • 到底你相信什麼﹖ • 值不值得都和﹝價值觀﹞有很大關係, • 因為人的生活態度,和他的人格養成與成長背景有關, • 我們從小受到父母和學校老師的[價值灌輸]或是[價值澄清]等影響。

  32. 很不幸,我們無法自己選擇父母,成人後的個性與習性都已經定型,很不幸,我們無法自己選擇父母,成人後的個性與習性都已經定型, • 如果要談生涯規劃,一定要先認識自己,面對自己,肯定自己, • 進而願意改變自己,累積能量建立自信,往前看談自己的未來。 • 也就是重新做人,做自己,讓自己更健康,生活更快樂。

  33. 我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 當孩子知道自己受到珍惜,並且其內心深處,也真正感受到被父母珍惜著,這時候他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 這種價值感-我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對於心裡健康來說,是很基本的東西,也是自律的基石。

  34. 生命成長三要素 • 身-體或生理發育 • 社會-期望與制約 • 心-靈自覺與成熟

  35. 自然生命成長為經 年齡 青年(高中) 16 - 18 歲 理性溝通能力 13 - 15 歲 感性學習做自我 青少年(國中) 自我認識 7 - 12 歲 小學 自我肯定 幼年或學前 0 - 6 歲 求學階段 社會的要求和考驗為緯

  36. 生命的成長 • 年齡表示自然生命的成長 • 求學階段表示社會對人的要求考驗 • 0 - 6歲-幼年或學前(自我肯定或認同) • 7 -12歲-小學(自我認識) • 13-15 歲-青少年或青春前期(學習做自我、感性) • 16-18 歲-青年或青春後期(理性溝通能力)

  37. 心靈自我成長的經緯 • 自然生命成長為經 • 社會的要求和考驗為緯 • 1.幼年偏情(以愛點燃自信) • 2.小學偏理(分科教育促進自我認識) • 3.國中偏情(發展自我對外界的感覺能力) • 4.高中偏理(發展人際溝通能力)

  38. 成長關鍵期 • 第一個關鍵-3-6歲 • 嬰兒期-依賴 • 幼兒期-探索期,依照她的能力和速度,學習完成她份內的事,幫助建立自制和意志力 • 學前期-盡情的玩 ,好奇心 • 學齡期-社會化,面對挑戰,讚許-自信-肯定 • 第二個關鍵-18歲以前-青春期:和權威分開 • 成人期

  39. 核心問題 • 到底你相信什麼﹖ • 值不值得都和﹝價值觀﹞有很大關係, • 因為人的生活態度,和他的人格養成與成長背景有關, • 我們從小受到父母和學校老師的[價值灌輸]或是[價值澄清]等影響。

  40. 如果你這麼有錢, 為什麼你不快樂? 本文摘自經濟新潮社《快樂經濟學》

  41. 家庭關係 財務狀況 工作 社區與朋友 健康 個人自由 個人價值觀 影響快樂的七大因素 本文摘自經濟新潮社《快樂經濟學》

  42. 很不幸,我們無法自己選擇父母,成人後的個性與習性都已經定型,很不幸,我們無法自己選擇父母,成人後的個性與習性都已經定型, • 如果要談生涯規劃,一定要先認識自己,面對自己,肯定自己, • 進而願意改變自己,累積能量建立自信,往前看談自己的未來。 • 也就是重新做人,做自己,讓自己更健康,生活更快樂。

  43. 變動的年代-不變的循環 改 不 變 習性 利他 不快樂=身痛心苦

  44. 托爾斯泰警語 • 每個人都想 改變人類 • 但沒有人想 改變自己

  45. 改變-三感 • 人是最難改變,因為習性使然, • 除非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 要改變, • 感受、感覺、感動,才會採取行動。

  46. 改變人的行為 • 人的行為舉止是受了下列因素改變: 行 為 知 識 態 度 技 巧 知識:對人了解的知識、法令規章、情報、資訊 技巧:同理心、溝通、說話藝術、助人方法、經驗 態度:積極、消極、主動、被動、和善、粗野、 親切、傲慢、有意願、無意願

  47. 態度-表現出來的行為 • 態度 • 積極 • 消極 • 和善 • 粗野 • 有意願 • 無意願 • 行為 • 主動 • 被動 • 親切 • 傲慢 • 想辦法 • 找藉口

  48. 服務的內涵 • 服務而不干擾 • 參與而不干涉 • 關懷而不同情 • 尊重而不介入 • 同理而不做主 • 學習而不拒絕 • 成長而不固執 • 積極而不退縮 • 溝通而不抱怨 • 利他而不計較 82年國際殘障者日-尊重非同情,權利非施捨

  49. 活力、健康、服務 • 自信(喜歡自己) • 信任(受人歡迎) • 分享(喜歡別人) • 享受(樂在其中)

  50. 人民奮起 台灣新生就職演說--新時代的任務 • 我們要用心培育我們的下一代, • 讓他們具有 • 健全人格、 • 公民素養、 • 國際視野、 • 終身學習的能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