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08 年

85941. 08 年. 100755. 09 年. 1 、对答题情况的反思 ( 1 )在有效控制难度的前提下,较好地控制了高分段人数。 ( 2 )难度结构有所改进。 不足:整个难度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二、对 09 科学学业考试的反思. 2 、对命题的反思. ( 1 )对核心概念、原理的考查力度还要适当加强。 ( 2 )对科学探究的广度和深度要兼顾。切实有效地落实好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 3 )继续关注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 ( 4 )分析计算题突出分析能力与计算能力并重。.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 解题策略. 温四中 ------ 王玲玲.

donna-tr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08 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85941 08年 100755 09年

  2. 1、对答题情况的反思 (1)在有效控制难度的前提下,较好地控制了高分段人数。 (2)难度结构有所改进。 不足:整个难度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3. 二、对09科学学业考试的反思 2、对命题的反思 (1)对核心概念、原理的考查力度还要适当加强。 (2)对科学探究的广度和深度要兼顾。切实有效地落实好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3)继续关注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 (4)分析计算题突出分析能力与计算能力并重。

  4.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 解题策略 温四中------王玲玲

  5. 一、认识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评价交流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6. 探究能力 全面、综合地考查科学探究 可以看出,科学探究的六方面都有一定量的考题。

  7. 谈谈你在平时考试或练习时解实验探究题有哪些困难……谈谈你在平时考试或练习时解实验探究题有哪些困难…… 1、题目太长,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容易烦躁; 2、书写、表达时有困难; 3、关于实验有何不足之处或合理与否不知从哪个方面入手思考;

  8. 一、提出问题 发现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表述这个问题 发现一个 现象 对现象 质疑 形成 疑问 表述这个疑问 提炼为 科学问题 创 造 创 造 1、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和起点,《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能表述出来。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题目,往往是展示一些现象,让你根据现象提出一个或多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 抽象、概括 表 达

  9. 一、提出问题 活塞下拉 液体乙醚 温度降低 液化 有联系吗? 例1、圆桶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现用活塞将一部 分乙醚封堵在里面(乙醚常温下很易挥 发,变成乙醚蒸气),当活塞往下突然拉 动时,会发现封闭塞内有“白气”产生,对 此你能提出什么科学问题?(3分) 所提的下面问题得分多少是不一样的,因为它们反映出了对现象分析水平的不同: ⑴向下拉活塞,为何有白气?(0分)对现象无任何分析,只在现象后加“?” ⑵向下拉活塞,为何有液化现象?(1分)分析出“白气”“是乙醚蒸气液化的结果 ⑶为什么向下拉活塞时温度会降低?(2分)进一步分析出了乙醚蒸气液化是温度降低的结果 ⑷为什么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就会液化?(2分)对现象中的条件和结果都进行了分析 ⑸为什么气体体积增大时温度会降低?(3分)对现象中的条件和结果都做了深入分析。 本质 本质 是什么? 为什么? 封堵在圆桶中的气体乙醚 白气 体积增大

  10.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注意:⑴要与题目情境相符;⑵要有可探究性;⑶可以是未知领域。

  11. 一、提出问题 温度升高 条件 有联系吗? 练习: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放在烈日下的打足气的自行车会爆胎,请对上述现象中的条件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个科学的探究问题。 为什么? 热水的乒乓球 烈日下的车胎 会鼓起来 会爆胎 内部气体压强增大 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有关吗? 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越大吗?

  12. 二、建立猜测与假设 例题:冬天有积雪的路面上,夜晚最容易发生“夜冻昼化” 现象,对公路行车有安全隐患,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盐,以避免“夜冻昼化” 现象,即在相同的气温下,熔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请你就此问题做出你的猜想, 并说出你的猜想依据。 猜想:熔化了的冰雪中加入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依据:在相同的气温下,熔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

  13. 二、建立猜测与假设 1、科学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要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推断。只有正确地运用知识进行合理的推理论证才能提出好的猜想。 分辨不同猜想的优劣,依据的是运用知识的正确性、推理论证的合理性等指标。 2、如何进行猜测? 最常用的方法是依据因果关系“以果寻因”进行猜想,就是说,根据我们观察或实验的“结果”,去猜想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或因素)。

  14. 二、建立猜测与假设 练习3:在一次探究课上,为了让同学们看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老师用的方法是在透明玻璃罩内点烟,为了让同学们看到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老师用的方法是在水中加了一勺牛奶,结果都清晰的看到了激光手电筒发出的光!小韬百思不得其解,请你帮他猜想一下其中的道理. 猜想:可能是烟雾和牛奶使光发生了反射. 依据:烟雾和牛奶使空气和水变得不透明.透明的空气只会使光沿直线传播,不会有光进入人的眼睛. 

  15. 二、建立猜测与假设 练习2: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中密封了一定质量的空气,用力向下推活塞,空气体积缩小,筒内空气就压开自行车内的橡皮进入车胎.(1)据此现象提出一个科学问题.(2)说出你的猜想:(3)猜想的依据: 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它的气压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猜想:体积越小,气压越大. 依据:人在呼吸时,增大胸腔的体积,空气自行进入肺部;减小胸腔的体积,空气自行呼出去.

  16. 三、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例:现有各种规格的不锈钢丝和铜丝.请你设计实验研究方案,比较不锈钢和铜这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 (1)实验研究中对不锈钢丝和铜丝的选取有什么要求? (2)你用什么方法显示材料的导电性能?(写出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画出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论) 答:⑴实验研究中应选取长度和粗细(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不锈钢丝和铜丝。 ⑵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条、小灯泡一只、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不锈钢丝和铜丝各一根。

  17. 三、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1、设计探究方案要把握以下几点: ⑴根据研究的问题或猜想明确探究的目的。 ⑵明确探究中应显示什么,怎样显示;控制什么,怎样控制;改变什么,怎样改变。 ⑶根据显示、控制、改变的需要选取实验器材,对设计实验能力的考查也大都从这些方面进行的。 2、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⑴控制变量法(分清主要变量和控制变量) ⑵对照法(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

  18. 四、获取事实与证据(观察与实验) 例: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的关系,我们应计划:  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加热,让质量的液体升高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相同 不同 相同

  19. 四、获取事实与证据(观察与实验) 1、能使用基本仪器(刻度尺、量筒、秒表、温度计、显微镜、电流表、电压表、地图、地球仪、星图等)进行安全操作; 2、能依某一属性(或规则)进行有计划的观察;能从不同的角度或方法进行观察; 3、会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

  20. 五、检验与评价 例:老师取出两只烧杯,内盛清水和盐水(ρ盐水=1.1g/cm3),一块体积为10cm3的石块,一只分度值为0.1N、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要求同学们利用浮力的原理,区分出两只烧杯中各装何种液体。  王明同学想:只要测出石块的重力G,测出石块浸没液体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就可以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区分出清水和盐水。你认为行吗?请说出你的理由;如果不行,请说出你的改进方法。(计算时取g=10N/kg)  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得, 10cm3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0.1N,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0.11N。如果用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测小石块浸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将不能明显地显示浮力大小的差异,从而不能区分出清水和盐水。   要用这种方法区分出清水和盐水,应换用分度值更小的弹簧测力计,或换用体积更大的石块进行测量。

  21. 五、检验与评价 1、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 2、能区别与预想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并作出简单的解释; 3、对探究过程和证据获得方式、方法、过程作出合适评价,能说明反常结果和证据的不可靠,或解释证据是否充分支持结论; 4、对观察和测量的精确性作出评价,能提出增加证据可靠性或获得进一步证据的相关探究的具体改进建议 5、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科学原理、模型和理论。

  22. 六、表达与交流 实 验 报 告 实验目的 测量电阻Rx的阻值 实验原理及电路图 Rx=U/I 实验 步骤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至阻值最大的位置。 (2)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 (3)根据测得的电压、电流值计算Rx。 实验记录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2.8 0.4 实验讨论 例:下面是某同学拟出的一份实验报告,思考并回答。

  23. 六、表达与交流 ⑴本实验报告不完整,应添上的基本项目是: ①②。 ⑵从实验步骤看,主要缺陷是;因而测量结果Rx=不够精确。 ⑶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① ② 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 没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7Ω 保护电路 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以便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4. 六、表达与交流 1、对所提出的问题、研究的内容、观察到的事物作有条理的、科学性的概述; 2、运用文字、符号、图表、模型等解释并概括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理解表达和交流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25. 畅所欲言 通过今天的学习,请谈谈如何解科学实验探究题? • 1、仔细读题,明确实验目的 • 2、明确变量: 确定变化的量和控制不变的量 • 3、语言表达要规范、扣题、完整 • 4、进行实验评价时该多方位思考 • 5、平时复习时,要注重实验

  26. 我探究、我快乐! 谢谢!

  27. 二、实验探究题例析 (一)与提出问题、实验目的、得出结论有关 例题:(08宁波)小科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图甲、乙所示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丁

  28. 现学现用: (08绍兴)为了解环境因素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存有关食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1)他们探究了_________ __; (2)比较1和2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比较1和3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通过实验得到结论是:; 光照、温度对维生素C的影响情况

  29. 方法指导: 1、对实验数据、图表分析并总结得出结论,注意表述的完整性,如: 在……相同(一定)时,……怎样……怎样 2、对实验结果应进行综合、全面分析,注意隐藏 在表面现象及数据后的科学实质。

  30. (二)与猜想、假设有关 例题(08温州)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则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 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可能与 有关 点光源的高度 影子的长度 短木条长度和位置相同时,点光源高度增加,影子长度变短

  31. 现学现用: (08衢州)用菊花冲泡菊花茶时,某同学发现菊花的花瓣会变成浅绿色。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花色素发生变化的缘故,并不影响菊花茶的品质。后来该同学又发现用不同的水冲泡菊花时,变色的情况又不同。为研究这一问题,他开展了探究活动。 (1)他按一定的步骤进行了探究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试分析,实验前该同学建立的假设是_____ __________。 (2)该同学猜测花瓣变绿快慢还与有关,他在进一步实验时设计了下表,请在表中“▲”处填上合适的项目。 菊花变浅绿色可能与水的酸碱性有关 水的温度 变色所需的时间

  32. 方法指导: (1)假设与提出问题应与科学有关,并合 乎题意。 (2)确定某个变量,变动其它变量,作出假设。 句式:某某可能与某某有关 某某怎样,某某会怎样

  33. 材料: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的代表,它喜欢生活在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材料: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的代表,它喜欢生活在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过程中,又有了很多新的发现,进行探究(培养皿中各加入40只生长良好的草履虫), 记录下表数据: 通过分析,你认为他们想探究的问题是: 温度对草履虫的生存影响? 水质对草履虫的生存影响? pH值对草履虫的生存影响? 控制 改变 观察 控制

  34. (三)与实验设计有关 控制变量法 关键:: 设置对照组

  35. 设计实验要注意什么? 1、涉及生物的实验设计,应使该生物处在最佳生存状态。 2、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变量) 3、多次实验(或增加样本数量),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6. (四)与实验方案评价有关 ——即判断是否合理或有什么不足之处 例题(08杭州)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其中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 植物的生长情况,你认为这 样的设计合理吗? ▲ ; 理由是 ▲ 。 不合理 因为甲、乙两盆的土壤中都含镁离子

  37. (07嘉兴)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1)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l、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2)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4)由实验可知,青蛙的有性生殖方式为(选填“卵生”“胎生"或“卵胎生")。 (5)他们的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一条改进建议。 实验中增加对照组

  38. 实验方案评价的方法 一看是否科学可行(合理与不合理) 有无遵照单一变量原则、有无对照组,若有则设计是否合理 有无对照组,若有则设计是否合理、按照设计是否能得到我们所预期的结论 二看是否安全环保 三看是否经济简便

  39. 畅所欲言 通过今天的学习,请谈谈如何解科学实验探究题? • 1、仔细读题,明确实验目的 • 2、明确变量: 确定变化的量和控制不变的量 • 3、语言表达要规范、扣题、完整 • 4、进行实验评价时该多方位思考 • 5、平时复习时,要注重实验

  40. 我探究、我快乐!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