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第十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十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少阳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在 无名指 与手厥阴心包经衔接, 在 目外眦 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耳、目,属三焦,络心包。 经别下走三焦,散于胸中。 经筋结于腕、肘部,上肩,又系舌本,上曲牙, 循耳前,上乘颔,属目外眦,结于额角。. 手少阳三焦经脉循行原文. 小指次指之端:无名指末端。. 两指之间:第四、五指缝间。.

donna-rees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少阳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与手厥阴心包经衔接, 在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耳、目,属三焦,络心包。 经别下走三焦,散于胸中。 经筋结于腕、肘部,上肩,又系舌本,上曲牙, 循耳前,上乘颔,属目外眦,结于额角。

  2. 手少阳三焦经脉循行原文 小指次指之端:无名指末端。 两指之间:第四、五指缝间。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遍属三焦:指遍及上、中、下三焦。 循臑外上肩:沿着上臂的伸侧到达肩部。 臂外两骨:前臂伸侧,尺骨与桡骨。 手表腕:指手背腕关节部。 贯肘:通过肘尖部。 系耳后:系,音计,用作动词。 出页:音拙,指目下颧部。 耳上角:指耳部上方。 目锐眦:外眼角部。 客主人:指胆经上关穴。 膻中:膻,音但。 指胸内心脏之外,两肺之间的部位。 交出足少阳之后:指本经天髎穴在足少阳肩井穴之后。

  3. 手少阳三焦经脉循行简示 耳上角 面颊 眶下 入耳中 出耳前 耳后 目外眦 (胆) 小指次指端 项 交足少阳之后 缺盆 肩 两指间 膻中(络心包) 上臂外 腕骨 遍属三焦 前臂外两骨间 肘

  4. 手少阳三焦经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1],嗌肿,喉痹。 是主气所生病[2]者,汗出,目锐眦痛,颊肿,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浑浑焞焞:形容听觉模糊不清,耳内出现烘烘的响声。 主气所生病:三焦主通调水道,上焦出气,故本经主气所生病。

  5. 第二节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 本经一侧23穴 • 13穴在上肢外侧 • 10穴分布于 侧头、项、肩部

  6. 关冲 液门 3.中渚*SJ 3 输穴 【定位】 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 第四、五掌骨间凹陷处。 【主治】 ● 头痛,耳鸣,耳聋,目赤,咽喉肿痛 ● 热病,消渴,疟疾 ● 手指屈伸不利,肘臂肩背疼痛 (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痊) 【操作】 直刺0.3~0.5寸。 中渚 1.关冲*SJ 1 井穴 【定位】 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 热病,昏厥,中暑 ● 头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口干苦 【操作】 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液门 SJ 2 荥穴 【定位】 在手背部,当第四、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 头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 ● 疟疾 阳池

  7. 4.阳池*SJ 4 原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功效】 疏调三焦原气 【主治】 ● 耳聋,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疟疾,消渴 ● 腕痛 阳池

  8. 外关 会宗 支沟 三阳络 6.支沟*SJ 6 经穴 (飞虎)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 泄三焦之热。 【主治】 ● 便秘,热病(“照海、支沟通大便之秘”——《玉龙赋》) ● 胁肋痛,落枕(“胁痛觅支沟”) ●耳鸣,耳聋 【操作】 直刺0.5~1.0寸。 5.外关*SJ 5 络穴,八脉交会穴之——通阳维脉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 ● 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 胸胁痛 ● 上肢痿痹 阳维主表,为全身退热要穴之一。可配:大椎、曲池、合谷、十宣。 【操作】 直刺0.5~1.0寸。 四渎

  9. 10.天井*SJ 10 合穴 【定位】 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主治】 ● 耳聋,偏头痛,癫痫 ● 瘰疬,肘臂痛 【操作】 直刺0.5~1.0寸。 臑会 消泺 清冷渊 天井

  10. 肩髎 14.肩髎*SJ 14 【定位】 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 呈现凹陷处。 【主治】 ● 肩臂挛痛不遂 【操作】 直刺0.8~1.2寸。

  11. 肩井 天髎 曲垣

  12. 角孙 颅息 瘈脉 翳风 天牖 17.翳风*SJ 17 【定位】 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 耳鸣,耳聋,聤耳(配听会) ● 口喎,牙关紧闭,齿痛,呃逆,瘰疬,颊肿 【操作】 直刺0.8~1.2寸。

  13. 角孙 20.角孙 SJ 20 【定位】 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主治】 ● 目翳,齿痛,痄腮 ● 偏头痛,项强 【操作】 平刺0.3~ 0.5寸。小儿腮腺炎宜用灯火灸。

  14. 丝竹空 耳和髎 耳门 21.耳门*SJ 21 【定位】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 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 ● 耳鸣,耳聋,聤耳 ● 齿痛(耳门、丝竹空,住牙痛于顷刻——《百症赋》) 【操作】 微张口,直刺0.5~ 1.0寸。 23.丝竹空*SJ 23 【定位】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主治】 ● 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目眩 ● 头痛,癫狂痫 【操作】 平刺0.5~ 1.0寸。不灸。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