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401 Views
道德推理 Moral Reasoning. 台大哲學系 林火旺 教授 http://homepage.ntu.edu.tw/~hwlin/. 人飢己飢 Famine, Affluence, and Morality Peter Singer. 人飢己飢. 一、這篇文章的背景 二、本文的目的:證明富裕國家的作為在道德上站不住腳. 人飢己飢. 三、基本假設 (一)缺乏食物、遮蔽物和醫療照顧,而遭受到折磨或死亡,是不好的。 (二)如果有能力阻止不好的事發生,而不因此犧牲其它重要的道德考量,則我們應該阻止其發生。. 人飢己飢. 四、對第二個假設的批判
E N D
道德推理Moral Reasoning 台大哲學系 林火旺 教授 http://homepage.ntu.edu.tw/~hwlin/
人飢己飢 • 一、這篇文章的背景 • 二、本文的目的:證明富裕國家的作為在道德上站不住腳
人飢己飢 • 三、基本假設 (一)缺乏食物、遮蔽物和醫療照顧,而遭受到折磨或死亡,是不好的。 (二)如果有能力阻止不好的事發生,而不因此犧牲其它重要的道德考量,則我們應該阻止其發生。
人飢己飢 • 四、對第二個假設的批判 (一)沒有說明親近性或距離,距離的遠近或親近與否,並無道德差別 (二)沒有區別是否我是唯一可以從事該行為者,或者我只是千百萬人之一
人飢己飢 • 五、作者對上述批評的辯護 (一)不必考慮距離 (1)公正、普遍性、平等原則,不允許我們 因距離而歧視某人 (2)快捷運輸縮短地球的距離
人飢己飢 (二)救援人數多少並沒有差別 (1)如果還有別人也可以救援,差別的只是心理上,罪惡感會少一點,但對道德責任並無實質的差別。 (2)數目可以造成差別的論點:如果每一和我相同處境的人都捐五英磅,則足夠救援所需,我沒有必要應該捐錢超過五英磅。但實際情形並非如此,所以我多捐一點,可以減少折磨。
人飢己飢 (3)反對者可能認為,上述論證會產生荒謬的結果:每一個人從事他應該做的,不如每一個人從事比他應該做的少一點。作者的回應:除非捐錢行為是同時發生,且不可預期,否則不會產生這樣的矛盾。
人飢己飢 • 六、對傳統道德觀的挑戰 (一)如果上述論證是妥當的,傳統上區分義務和慈善無法證成。 (二)作者預期他的主張會遭到兩點質疑 (1)對道德設計的修正過於激烈 (2)我們所有時間都應該投入救災
人飢己飢 (三)作者的回應 (1)道德要求是否過高,本身是社會建構 (2)我們不願意面對的結論,並不表示結論 是錯的 Thomas Aquinas:「你所保存的麵包屬於飢餓者的,你收藏起來的衣服屬於沒有衣服穿的人的,你埋在土裡的錢屬於一文不名者的補償和自由。」
人飢己飢 • 七、捐錢可以達到救災的目的嗎? • 三個挑戰 (一)海外救災應該是政府的責任 (二)人口控制才能解決飢荒 (三)我們應該捐多少?
人飢己飢 • 八、幾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一)我們對國際社會有沒有責任? (1)根據聯合國兒童基會的估計,全世界每天有一萬五千名兒童死於營養不良,而我們卻享受許多奢侈品,我們對目前世界其他人類的慘狀可以完全漠視嗎? (2)全球暖化嚴重,我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名,我們有責任嗎?
人飢己飢 (二)我們對自己社會的貧窮者有無責任? (1)95年度低收入戶近9萬戶,人數近22萬人,比94年度增加6%和3.3%(低收入戶指家庭總收入平均每人在最低生活費以下者,95年度最低生活費:台灣省9210元,台北市14377元,高雄市10072元)
人飢己飢 • (2)今年推甄台大錄取的學生中,只有一名是低收入戶。據研究1979-81年最低所得家庭子女就讀大學和最高所得家庭相差11.4倍,1997-99年擴大為16.8倍。台北市學生成為大學生的機率是台東縣的十六倍,大安區學生是台東學生機率的三十一倍。是階級複製,不是智力問題。這樣的社會正義嗎?
道德推理Moral Reasoning 下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