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568 Views
樂. 善. 勇. 敢. 於學習. 於溝通. 於承擔. 於創新.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目標. (2000年發表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 學校課程宗旨. 學校課程應為所有學生提供終身學習所需的重要經驗,並因應個別學生的潛能,使能在德、智、體、群、美五育均有全面的發展,成為積極主動、富責任感的公民,為社會、為國家以至全球作出貢獻。 為了裝備學生面對廿一世紀的挑戰,學校課程必須協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貫徹終身學習的精神,從而學會如何學習;培養各種共通能力,以便獲取和建構知識,奠定全人發展的基礎。
E N D
樂 善 勇 敢 於學習 於溝通 於承擔 於創新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目標 (2000年發表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
學校課程宗旨 學校課程應為所有學生提供終身學習所需的重要經驗,並因應個別學生的潛能,使能在德、智、體、群、美五育均有全面的發展,成為積極主動、富責任感的公民,為社會、為國家以至全球作出貢獻。 為了裝備學生面對廿一世紀的挑戰,學校課程必須協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貫徹終身學習的精神,從而學會如何學習;培養各種共通能力,以便獲取和建構知識,奠定全人發展的基礎。 有見及此,廿一世紀的優質學校課程,應建立一個連貫而靈活的架構,務求能夠適應各種改變,以及照顧學生和學校的不同需要,從而釐定教與學的路向。 2000年11月發表的《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
報告重心 • 定出未來十年課程發展方向 • 短期 (2001-02至2005-06年) • 中期 (2006-07至2010-11年) • 長期 (2011年以後) • 為上述階段建議發展策略及所採措施
《學會學習 課程發展路向》 課程發展路向 政策的配合 成功的主要因素 重點工作項目 主導原則 發展策略 十年課程發展的時間表 學校課程學生應該學些甚麼? 有效的學習、教學及評估 支援措施及資源 檢討及監察
政策的配合 • 呼籲大學改變收生制度 • 提升學生繼續升學的能力 • 增加副學士學位及多創終身學習的機會 • 多方面照顧不同類型的學生 • 政府繼續為學校和教師提供有效的支援 • 提供一個可協調各方的進行模式
成功的主要因素 • 社區就五種學習經歷提供學習機會 • 僱主考慮學生的學習經歷 • 傳媒協助推廣成功經驗 • 評估改革配合課程改變 • 為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提供支援 • 大學改變收生制度 • 家長對學校、教師及課程發展的支持 • 政府持續為學校提供教育資源作支援 • 專業發展及提升
重點工作項目(一) • (1) 創造更多空間 • 精簡及重整課程 • 重整學校工作流程,減少教師非必要的行政工作 • 減少過多的測驗、考試及默書 • 靈活編排時間表 • 善用教學津貼 • 分享成功的實踐經驗及教與學資料
重點工作項目(二) (2) 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3) 推行四個關鍵項目,提高有效的學與教 德育及公民教育 正面的價值觀、積極的態度 從閱讀中學習 更有效學習 專題研習 培養共通能力、建構知識 運用資訊科技 互動學習
重點工作項目(三) • 幫助學生掌握中、英、數基本能力,培育學習技能 • (5)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力及溝通能力
發展策略 • 循序漸進 • 分階段的工作目標 • 先從學與教入手 • (2) 累積經驗,凝聚力量 (3) 群策群力
十年課程發展的時間表(一) • 短期 (2001-02至2005-06年) • 學校 • 不同起步點制訂課程發展計畫 • 提升學與教的效能,加強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力和溝通能力 • 四個關鍵項目,促進學會學習 • 由小規模開始,發展校本課程
學習領域及小學常識科須採取的措施 • 短期(2001-02至2005-06年) • 的學習和教學 • 我們由現在至2005學年的期望
示例(一) 中國語文教育(例如小一至小三) • 我們的學生 • 多聽多說,聽得完全,說得清楚 • 少默寫,多認字,多識字 • 多閱讀富趣味性的文章,培養喜愛閱讀的興趣 • 多誦讀淺易文學作品,體味韻律,感受意像之美
示例(一) 中國語文教育(例如小一至小三) • 我們的教師 • 讓學生多聽多說,表達自己 • 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感受文字之美 • 引導學生喜愛閱讀 • 帶領學生誦讀淺易文學作品,使他們感受到文字中的韻律、意像之美 • 多聆聽,多給機會及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己 • 避免過量和欠教學目的的背誦和默寫操練
示例(二) 英國語文教育(例如小四至小六) • 我們的學生 • 有更多機會運用英語閱讀、寫作、說話和聆聽 • 發展使用字典和處理資訊的技能 • 使用合適的文法結構,有效地與人溝通
示例(二) 英國語文教育(例如小四至小六) • 我們的教師 • 運用學習課業和專題研習,幫助學生綜合地使用英語 • 運用開放式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 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材料和活動,促進文法學習
示例(三) 數學教育(例如中一至中三) • 我們的學生 • 理解較抽象的數學概念及有關技巧 • 理解數學符號的運用 • 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 • 保持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 參與與數學有關的活動
示例(三) 數學教育(例如中一至中三) 我們的教師 • 加強師生之間在課堂的互動,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及溝通能力 • 使用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包括應用資訊科技及專題研習) • 使用多元化的評估 • 調適數學課程以照顧學習差異作鞏固及增潤活動之用
示例(四) 科學教育(例如中四及以上) • 我們的學生 • 能運用他們的科學知識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作出明智的判斷 • 在討論問題時,懂得評估證據及運用評論和科學論據 • 關注科學與科技對社會的影響
示例(四) 科學教育(例如中四及以上) • 我們的教師 • 多安排科學探究及科技與社會的學習 • 在討論有關議題中,抱開放態度接受其他思想和解決方案 • 跟上科學的新發展,並支援學生探索這些發展 • 為有能力和科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開發學習機會
十年課程發展的時間表(二) • 短期 (2001-02至2005-06年) • 政府 • 課程指引 • 教師及校長培訓課程 • 到校校本支援 • 「種籽」計畫 • 檢討整體進展,鞏固成功經驗
十年課程發展的時間表(三) • 中期 (2006-07至2010-11年) • 學校 • 以中央課程架構為基礎,發展校本課程 • 政府 • 總結及推廣學與教的成功經驗,改善學與教的策略 • 根據短期發展階段檢視結果,改善計畫
十年課程發展的時間表(四) • 長期 (2011以後) • 學校 • 幫助學生全面的發展、終身學習 • 以中央課程架構為基礎,發展校本課程 • 政府 • 根據社會、學生需要,持續更新及改善課程架構 • 與各界合作,改善教育質素
精簡及重整課程 • 刪去次要及過時的學習內容 • 確定核心及延展部分 • 採靈活、彈性的形式組織學習內容 • 採開放式課程架構的學習目標
《學會學習 課程發展路向》 身體力行有效的學習、教學和評估
由學校制度、運作及管理層面影響學習和教學的行動範圍由學校制度、運作及管理層面影響學習和教學的行動範圍 • 學習機會及學習環境 • 校本課程發展 • 協作備課 • 學習時間及時間表
直接影響學生課堂內外的行動範圍 • 有效的學與教策略 • 促進學習的評估 • 四個關鍵項目 • 德育及公民教育 • 從閱讀中學習 • 專題研習 • 利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 善用教科書及教與學資源 • 照顧學習差異 • 家課
與各界團體及組織協作的行動範圍 • 提供全方位學習機會,促進全人發展 • 幼稚園、小學及中學之間的順利銜接 • 家校合作
《學會學習 課程發展路向》 為學校提供的支援措施及資源
支援措施: • 課程資源及輔助材料 • 協作式研究及發展計畫 • 教師及校長培訓課程 • 圖書館發展計畫 • 校本課程發展計畫 • 為師生創造時間和空間 • 推廣策略及網路 • 本地及國際的顧問服務
對教師的鼓勵 • 建議將進修、複修課程作為晉升的條件 • 考慮行動研究、研究及發展計畫的參與 • 列入將來教師專業發展的檢討中 • 在員工考績報告內反映教師的專業發展
協作式研究及發展(「種籽」)計畫 • 批判性思考及創造力 • 照顧學習差異 • 促進學習的評估 • 四個關鍵項目 • 校本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中的課程組織及學與教策略
校本課程發展的支援(一) • 小學 • 與教師協作,進行行動研究 • 協作備課,調適中央課程 • 顧問服務 • 制定校本課程政策,整合各課程措施 • 建構及概念化不同的改變模式 • 為校長培訓課程提供有關資料
校本課程發展的支援(二) • 中學 • 課程計劃 • 學與教策略 • 照顧個別差異 • 全方位學習 • 課程管理與領導
校本課程發展的支援(三) • 其他支援 • 區域教育服務處 • 質素保証視學
檢討及監察(一) 課程發展議會將於2005-06年檢討第一階段的改革進度及積累的經驗。 檢討項目: • 環境因素: • 政策方面的因素 • 教育改革的新措施 • 課程發展成功的關鍵因素 • 課程架構及重點工作項目 • 不同層面的改革過程
檢討及監察(二) • 對以下各項的影響: • 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機會 • 教師信念、課堂教學 • 其他促進改革的人士及機構 • 用以下各項的顯証為根據: • 課程發展議會及所收集的意見 • 「種籽」計畫及校本支援計畫的評鑑 • 學校和參與者的自我評估 • 質素保證視學組收集所得的資料 • 公眾意見 • 教育改革的新措施 • 其他研究及資料
A Proposed Framework for Learning to Read, Reading to Learn 1. Macro Level – government and community • Home-community-school links • Public libraries • Parent education (for 0-8) • Societal reading culture, publications and media quality • ED support to schools
2. Meso Level – schools & teachers • School reading policies - read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 • School library services • Internet resources
3. Micro Level – reading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 Reading strategies in languages • Reading to learn in different KLAs,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學會學習 課程發展路向》 完結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