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肿 瘤

肿 瘤. 主要内容 分类 病因 ( 1 )外界因素( 2 )内在因素 病理 临床表现 ( 1 )局部表现( 2 )全身症状 诊断 ( 1 )病史( 2 )体格检查( 3 )实验室检查( 4 )影 像学检查( 5 )内镜检查( 6 )病理形态学检查 肿瘤分期 预防 治疗 ( 1 )手术治疗( 2 )化学疗法( 3 )放射疗法 ( 4 )生物治疗( 5 )中医中药治疗. 肿瘤的慨念 肿瘤是机体中 正常细胞 ,在不同始动与促进因素 长期作用下 所产生的 增生与异常分化 所形成的 新生物 。 肿瘤的特点

donald
Download Presentation

肿 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肿 瘤

  2. 主要内容 分类 病因(1)外界因素(2)内在因素 病理 临床表现(1)局部表现(2)全身症状 诊断(1)病史(2)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4)影 像学检查(5)内镜检查(6)病理形态学检查 肿瘤分期 预防 治疗(1)手术治疗(2)化学疗法(3)放射疗法 (4)生物治疗(5)中医中药治疗

  3. 肿瘤的慨念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特点 新生物一旦形成,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它不受机体生理调节,而是破坏正常组织与器官。

  4. 肿瘤是目前死亡常见原因之一。 恶性肿瘤是男性第二位死因,女性第三位主要死因。 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 城市:肺癌、胃癌、肝癌、肠癌 和乳癌 农村:胃癌、肝癌、肺癌、食管 癌、肠癌

  5. 分类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主要分为: 良性:称为“瘤” 恶性:来源于上皮组织称为“癌” 来源于间叶组织称为“肉瘤” 胚胎性肿瘤称为“母细胞瘤” 某些恶性肿瘤沿用传统名称:恶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白血病,霍奇金氏病

  6. 1. 各种肿瘤根据其组织及器官来源而冠以不同名称。 2. 相同组织器官可发生不同细胞形态肿瘤。 3. 同一细胞类型,由于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未)分化。

  7. 少数肿瘤形态上属于良性,但常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多次复发有的出现转移,生物行为上显示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类型,故称交界性或临界性肿瘤。少数肿瘤形态上属于良性,但常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多次复发有的出现转移,生物行为上显示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类型,故称交界性或临界性肿瘤。

  8. 病因 (一)外界因素: • 化学因素: (1)烷化剂:如有机农药、硫芥等 (2) 多环芳香烃化合物:3,4-苯并芘 (3)氨基偶氮类:染料类 (4)亚硝胺类 (5)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黄曲霉菌、苏铁素等 (6)其他:重金属

  9. 2. 物理因素 (1)电离辐射 (2)紫外线 (3)其他:慢性病变,石棉纤维,滑石粉 3. 生物因素 主要是病毒感染:如EB病毒,单纯疱疹 病毒

  10. (二)内在因素 • 遗传因素 • 内分泌因素 • 免疫因素

  11. 病理 •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一般致癌因素作用30~40年,经10年左右的癌前阶段恶变为原位癌。 原位癌历时3~5年,在促癌因素作用下发展成浸润癌。 浸润癌的病程一般1年左右。

  12. 2.肿瘤细胞的分化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未)分化。组织化学的变化:(1)核酸增多(2)酶的改变(3)糖原减少2.肿瘤细胞的分化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未)分化。组织化学的变化:(1)核酸增多(2)酶的改变(3)糖原减少

  13. 3. 生长方式: 4.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外生性生长 良性肿瘤生长慢 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 恶性肿瘤生长快

  14. 5. 转移 ①直接蔓延:胰头癌侵及胆总管等 ②淋巴道转移:多数情况为区域淋巴结转移 ③种植性转移:最多见的为胃癌种植到盆腔 ④血道转移:如肝、肺、骨转移

  15. 转移机制: ①CD44,整合素:改变细胞粘附性 ②降解酶:形成瘤移动通道 ④运动因子IGF-I,II:使肿瘤移动 ④VEGF:促进转移灶形成

  16. 临床表现 (一)局部表现 肿块 疼痛 溃疡 出血 梗阻 转移症状

  17. (二)全身症状 (1)多无明显全身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贫血,低热,消瘦,乏力。 (2)恶病质常是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衰竭表现。 (3)某些部位的肿瘤可引起相应的功能亢进或低下,继发全身改变:如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瘤。

  18. 诊断 • 目的:确定有无肿瘤,明确其性质,了解其范围和程度,以便拟订治疗方案。 • 目前仍缺乏理想的特异性强的早期诊断方法。

  19. (一)病史 年龄:儿童肿瘤多为胚胎性肿瘤或白血病;青少年肿瘤多为肉瘤;癌多发于中年以上。 病程:良性者病程较长,恶性者较短。 过去史: (1)有无家族史或遗传史 (2)有无癌前病变或相关疾病病史 (3)注意个人史中,行为与环境相关情况

  20. (二)体格检查 全身体检:注意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是否有肿块。 局部检查: 1.肿块的部位:有助于分析肿块的组织来源与性 质 2.肿瘤的性状:有助于分析诊断。 3.区域淋巴结或转移灶的检查

  21. (三)实验室检查 • 常规化验:并非特异性检查,但可提供诊断线索。 •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较差,但可用作辅助诊断。 酶学检查:①碱性磷酸酶:肝癌,骨肉瘤时↑      ②酸性磷酸酶:前列腺癌↑      ③乳酸脱氢酶:肝癌及恶性淋巴瘤↑ 糖蛋白:消化系统肿瘤 激素类:绒毛膜上皮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垂体肿瘤→抗利尿激素↑ 胰岛细胞瘤→胰岛素↑

  22. 3. 免疫学检查:常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常用的有: ①癌胚抗原(CEA),结肠癌、胃癌、肺癌、乳癌↑ ②α-胚胎抗原(AFP),肝癌、恶性畸胎瘤↑ ③肿瘤相关抗原:抗EB病毒抗原的IgA抗体(VCA-IgA)→鼻咽癌↑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TRF) 以稀土离子极其螯合物进行标记。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污染。

  23. 4. 流式细胞分析术:用以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推测其预后。 5. 基因诊断:肿瘤的发生是由于细胞中基因改变积累的结果,包括(1)癌基因的激活、过度表达。(2)抑癌基因的突变、丢失。(3)微卫星不稳定,出现核苷酸异常的串联重复分布于基因组(4)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导致细胞遗传不稳定或致肿瘤易感性。

  24. (四)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 (1)透视与平片

  25. (2)造影 ①钡餐,钡灌肠

  26. ②器官造影 IVP 口服胆囊造影 逆行肾盂造影 胆道与胰管逆行造影

  27. ③血管造影

  28. (3)特殊X线显影术 干板摄影 钼靶X线球管摄影 主要用于软组织和乳腺组织

  29. 2. 电子计算机断扫描(CT)

  30. 螺旋CT与三维成像

  31. 3. 超声显像: 对判断囊性与实质性肿块很有价值

  32. 4. 放射性核素成像

  33. 5. MRI

  34. (五) 内镜检查

  35. (六) 病理形态学检查 1.临床细胞学检查 ①自然脱落细胞 ②粘膜细胞 ③细针穿刺涂片

  36. 2. 病理组织学检查 对色素性结节或痣,应完整切除检查

  37. 肿瘤分期 I期: T1N0M0 II期: T0-1N1M0 III期: T1-2N2M0 或T3N0-2M0 IV期: T1-3N0-2M1或T0N0-2M1

  38. 预防 一级预防: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症的发生。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高危区及高危人群定期检查,从中发现癌前期病变及时治疗。 三级预防:改善生存质量,对症治疗。 (1)最初用非吗啡类药(2)小剂量开始(3)口服为主(4)定期给药。

  39. 治疗 良性肿瘤或临界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 恶性肿瘤 I期:手术治疗为主 II期:切除或放疗原发肿瘤,辅以有效的全身化疗 III期:手术前、后及术中放疗或化疗。 IV期:全身治疗为主,辅以局部对症治疗

  40. (一)手术治疗 ①根治手术:包括原发癌所在器官的部分或全部,连同周围正常组织和区域淋巴结整块切除。 ②扩大根治术:在原根治范围基础上适当切除附近器官及区域淋巴结。 ③对症手术或姑息手术:以手术解除或减轻症状,延长生命,争取综合治疗机会,改进生存质量。 ④激光手术或冷冻手术

  41. (二)化学治疗 药物分类 (1)细胞毒素类药物:烷化剂,作用于DNA和RNA、酶、蛋白质导致细胞死亡。如环磷酰胺、氮芥。 (2)抗代谢类:对核酸代谢物与酶结合反应有相互竞争作用,影响与阻断了核酸的合成。如5-FU,甲氨蝶呤。 (3)抗生素类:如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 (4)生物碱类:干扰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在有丝分裂中期。如长春新碱,羟基喜树碱。

  42. (5)激素类:能改变内环境进而影响肿瘤生长。如乙烯雌酚黄体酮等。(5)激素类:能改变内环境进而影响肿瘤生长。如乙烯雌酚黄体酮等。 (6)其他:如顺铂,卡铂等 根据药物对细胞周期作用分类: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细胞周期时相特异药物

  43. 2. 给药方式: 静脉点滴或注射,口服,肌肉注射。 静脉给药: 大剂量冲击治疗 中剂量间断治疗 小剂量维持治疗

  44. 3. 化疗副作用 ①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②消化道反应 ③毛发脱落 ④血尿 ⑤免疫功能降低,易并发感染

  45. (三)放射治疗 器械: ①光子类:深度X线、γ射线,各种同位素 ②粒子类:粒子加速器,感应加速器,中子加速器 方法 外照射,内照射 副作用 骨髓抑制,皮肤粘膜改变,胃肠反应

  46. (四)生物治疗 免疫治疗 (1)生物反应调节因子(BRM) BRM是一些在自然和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起调节作用的激素蛋白质。 (2)过继性免疫治疗 2. 基因治疗

  47. BRM的临床疗效(以肾细胞癌为例)

  48. BRM治疗的毒副作用 • 高热,寒战,呕吐,腹泻,伴有心、肺、肝及肾功能不全。

  49. 过继性免疫治疗的几种方法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 激活的T淋巴细胞(ALT) • 活化的肿瘤特异性CTLs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