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81 Views
情緒管ç†èª²å ‚è«–æ–‡é¸è®€. 網路世界之æ£å‘心ç†å¸ï¼šä»¥å¤§å¸ç”Ÿé•·è™•與美德為例. αβγ é‡åŒ–ç ”ç©¶å¸åˆŠç¬¬å››å·ç¬¬ä¸€æœŸ P54-68 許 薇欣 ã€æ¸¸ 森期ã€é»ƒè–夫 ã€ç±ƒ æ–‡ 彬. 授課è€å¸«ï¼šé»ƒå³° è•™ å¸ç”Ÿ :碩ä¼äºŒç”² MA070205 周于ç³. ç·’è«–. 隨著網路的蓬勃發展,網路也影響心ç†å¸ç ”究之相關ç†è«–çš„ç™¼å±•èˆ‡ç ”ç©¶é€²è¡Œçš„æ–¹å¼ï¼Œç›¸é—œçš„心ç†å¸ç†è«–稱為網路心ç†å¸ã€‚ å³ä»¥å‚³çµ±å¿ƒç†å¸ç‚ºç†è«–為基礎下,探討人類在使用網路之情境下相關的心ç†èˆ‡è¡Œç‚ºã€‚. 上網比例極高的大å¸ç”Ÿæ—群,ä¸åªåœ¨ç¶²è·¯ä¸Šçš„å¹³å°å‚³éžè¨Šæ¯ï¼Œä¹Ÿå¯ä»¥åœ¨ç¶²è·¯ä¸Šå¸åˆ°æ›´å¤šèˆ‡ä¸åŒèƒŒæ™¯çš„人互動的技巧。
E N D
情緒管理課堂論文選讀 網路世界之正向心理學:以大學生長處與美德為例 αβγ量化研究學刊第四卷第一期P54-68 許薇欣、游森期、黃聖夫、籃文彬 授課老師:黃峰蕙 學生:碩企二甲 MA070205周于琳
緒論 • 隨著網路的蓬勃發展,網路也影響心理學研究之相關理論的發展與研究進行的方式,相關的心理學理論稱為網路心理學。 • 即以傳統心理學為理論為基礎下,探討人類在使用網路之情境下相關的心理與行為。
上網比例極高的大學生族群,不只在網路上的平台傳遞訊息,也可以在網路上學到更多與不同背景的人互動的技巧。上網比例極高的大學生族群,不只在網路上的平台傳遞訊息,也可以在網路上學到更多與不同背景的人互動的技巧。 • 在網路如此深入生活的同時,人們將會有能力幫助自己藉由網路的力量找出生活中更明確的目標,讓自己更加投入生活,並提升生活滿意度。 • 研究可以大學生在網路空間之長處美德的發威為主題並加以探討。
文獻探討-長處與美德的定義與發展 • Seligman提到六大美德是人類在演化過程中,跨越宗教與文化傳統後,所共同具有的基本道德。 • 智慧(wisdom)、勇氣(courage)、人道與愛(humanity and love)、正義(justice)、修養(temperance)以及心靈的超越(transcendence)。 • Peterson 和Seligman 進一步對這六項美德與二十四項長處做了詳細介紹。 • 以正向發展的觀點,最有意義的事這些美德並非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加以培養與孕育的。
網路與長處美德的發揮之相關 • 網路具備無遠弗屆與更新求變的特性,更多的人們開始在這虛擬空間上創造出更多的互動可能性。 • 藉由網路的匿名性和無遠弗屆的特性,不再受限於時空或人情事故等壓力影響,而讓更多真誠的關懷浮現。 • Peterson, Park, and Seligman認為真誠是一種說出內心話,並真實地表現自己,這就是達成勇氣(courage)這項美德。
讓使用者在網路上獲得一種歸屬感,形成一種對線上關係投入的團體關係,也就產生了社群感以及團體意識,也和Peterson提到的美德:正義(justice)不謀而合。讓使用者在網路上獲得一種歸屬感,形成一種對線上關係投入的團體關係,也就產生了社群感以及團體意識,也和Peterson提到的美德:正義(justice)不謀而合。 • 以使用網路的特性而言,知識的可獲得性與立即性也藉由網路得到相當大的發揮。 • Peterson提到智慧與知識(wisdom)意味著一種對知識的獲取,並能善加使用的認知能力。網路使用者會透過網路的跳脫性,以別於過去的非線性結構方式取得資訊的串聯性,這不僅讓使用者在搜尋與連結性上更為多元,甚至能比現實生活中更容易發揮創造力、發展好奇心或者以開放的心胸去面對網路此一培育智慧的寶庫。
Wallace發現到網路成長地相當迅速,幾乎等同於另一個社會在虛擬空間中快速地進展,這使得人們在自我控制上也必須學會同步成長,在Seligman對美德的看法裡,修養(temperance)意指人們學會在適當的時機去表現出自己的需求,並避免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一種德行。Wallace發現到網路成長地相當迅速,幾乎等同於另一個社會在虛擬空間中快速地進展,這使得人們在自我控制上也必須學會同步成長,在Seligman對美德的看法裡,修養(temperance)意指人們學會在適當的時機去表現出自己的需求,並避免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一種德行。 • 網路在爆炸性發展的同時,人們在網路上增進自我控制或是謹慎的程度上也會開始具備更大的覺知能力,以避免行為或道德有所偏頗。 • 在許多尚待努力的層面中,網路將會成為未來推動人們增進各項長處與美德的一大資源與推力,這也是研究者未來亟需努力探索的方向,讓網路不只帶給人們便利,也能幫助人們更正向地成長下去。
研究方法 • 樣本:以便利取樣。在台灣北部與中部五所大學募集411個大學生進行研究;男性214人(52.1%)與女性197人(47.9%)。 • 工具:以採用Yu and Hsu編制之網路正向心理特質量表(C-PPTS)的分量表題目。C-PPTS包含正向心理學的三大因素,此研究只採用其中的「網路世界投入的生活量表分量表」(CELS)來測量Seligman提出的投入的生活/長處與美德發揮。 CELS有24題,主要編制依據Seligman(2002)與Peterson and Seligman(2004)的24項長處與美德理論與相關研究而來。
研究結果 • 在模式適配度的評鑑方面,分別從基本適配指標、模式的整體適配度以及模式的內在結構適配度三大方面來評鑑模式的資料模式適配度。資料模式適配度獲得支持,即是建構效度的佐證。 • 在基本適配指標方面,必須檢驗模式中的估計參數是否和理論有所矛盾(例如正負號相反)、變異數不得為負值、且誤差變異須達到顯著水準。以上述標準看來,CELS之基本適配指標方面符合要求。
在資料模式適配度方面,(chi-square=856.190, df=246, p<.01),顯示模式經由卡方檢定的結果,資料模式的適配度不佳。但卡方檢定在使用上有許多的限制,易受到樣本大小影響 • 因此,研究者擬參考其他的適配指標來評估資料模式的適配度。本模式RMSEA=.078<.080,尚符合要求。本模式的CFI(comparative fit index)=.94,符合要求。SRMR=.06<.10整體而言,顯示出資料與模式間的適配度獲得支持
最後,模式的內在結構適配度是檢定觀察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信度以及估計參數的顯著水準,相當於模式的內在品質。最後,模式的內在結構適配度是檢定觀察變項與潛在變項間的信度以及估計參數的顯著水準,相當於模式的內在品質。 • 因此,模式中個別項的因素負荷量應在.30以上,且估計參數都達顯著水準。以上述標準看來,CELS之基本適配指標方面符合要求。 • 綜上所述,CELS資料模式適配度獲得支持,亦即具備高建構效度。 • 在傳統信度指標方面,CELS的Cronbach’s alpha=.90,顯示此量表信度良好。 • Bagozzi and Yi 建議組合信度應大於.60,CELS 僅有「修養」因素,可能是受限餘題數只有三題,組合信度.59 略低於標準,其餘皆符合。整體而言,CELS 具備可接受的信度
網路美德的比較 • 結果發現在網路的環境下,大學生的六大美德在自比後的平均分數由高而低依序是智慧、修養、心靈超越、人道與愛、勇氣、正義。 • 結果指出,大學生在網路中最高分的美德是智慧,而得分偏低的則是正義。顯示大學生們在網路的情境中,較傾向發揮wisdom的美德。 • 可用來解釋大學生身處在求學的環境背景下,網路著實強烈地能夠帶給學生們有關知識追尋的需求與好奇心的滿足,但在正義的意涵下,就不是那麼樣地突出。
大學生之二十四項長處在網路環境上之比較 • 研究者將試題中依據美德底下各長處所編制之題目得分進行自比,將Seligman所提出的24項長處依得分高低選取前三個最高分與後三個最低分之長處 • 根據表4與表5,研究者將大學生在自比後之高分長處與低分長處,對應到網路上的發揮情形進行解釋與比較,最高分的長處依序是:喜好學習、美的欣賞、好奇心。而自比後得分最低的長處依序是:領導能力、勇敢、心靈上(有目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