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735 Views
退行性骨关节病 Osteoarthritis. 原发性:病因不明,多见于中老年人。大 都发生在承重的脊柱和髋、膝等大关节。 继发性:继发于外伤或炎症,可发生在任 何年龄,任何关节。. 病理表现 :. 主要为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起初关节 软骨表面不光滑,变脆变薄。 关节软骨劈裂与关节皮质分离,碎裂的 软骨可游离在关节腔内。 由于软骨的损伤,刺激软骨下骨内血管 生长,骨关节皮质硬化,关节边缘骨刺形 成。. X 线表现 :. 1. 脊椎 : 椎小关节的改变: 椎小关节突变尖、 关节面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E N D
退行性骨关节病 Osteoarthritis 原发性:病因不明,多见于中老年人。大 都发生在承重的脊柱和髋、膝等大关节。 继发性:继发于外伤或炎症,可发生在任 何年龄,任何关节。
病理表现: 主要为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起初关节 软骨表面不光滑,变脆变薄。 关节软骨劈裂与关节皮质分离,碎裂的 软骨可游离在关节腔内。 由于软骨的损伤,刺激软骨下骨内血管 生长,骨关节皮质硬化,关节边缘骨刺形 成。
X线表现: 1.脊椎: 椎小关节的改变:椎小关节突变尖、 关节面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椎间盘的改变:椎体边缘骨赘形成、 纤维环及韧带骨化、髓核改变等。
2.四肢关节: (1) 关节面之边角锐利,形成骨刺或唇样突起, 相对骨刺可趋于衔接。 (2) 由于关节软骨变薄或消失,关节间隙变窄。 (3) 关节面边缘硬化。 (4) 关节面下方骨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透光区。 (5) 晚期可发生关节脱位及关节内游离体。
概述 • 多见于中年以后的慢性、变形性关节疾病。 • 关节疼痛、变形、活动受限。 • 与衰老、创伤、肥胖、代谢障碍、遗传等因素有关。
诊 断 标 准 临床 1、前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 2、有骨擦音 3、晨僵<30分钟 4、年龄>38岁 5、有骨性膨大 满足1+2+3+4条,或1+2+5条或1+4+5条者可诊断膝骨关节炎 临床+实验室+放射学 1、前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 2、骨赘形成 3、关节液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 4、年龄>40岁 5、晨僵<30分钟 6、有骨擦音 满足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者可诊断膝骨关节炎
特点 • 老年性: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1.2亿,并以每年3.37%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将增加到2.8亿,将占总人口的19.2%,人口老龄化成为该病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 主要病变始于关节软骨:
OA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休息痛 晨僵
(一)目的目标 • 目的:止痛、改善关节功能 • 理想目标:帮助,有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 • (二)疼痛机制
治疗 • 一、一般治疗 • 二、药物治疗 • (一)控制症状的药物 • (二)改变病情的药物和软骨保护剂
(一)控制症状的药物 • 1、镇痛药 • 2、非甾体消炎药 • 3、糖皮质激素
镇痛药 • 1、对乙酰氨基酚 • 扑热息痛 • 2、鸦片类物质 • 可待因
非甾体消炎药 • 非甾体消炎药(NSAIDs)是具有消炎、镇痛和退热功效的一大类药物,广泛应用于骨科和其他领域 •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作为第一种抗炎药物在1899年上市至今 • 消炎镇痛药物的种类不断增减,目前上市的品种不下几十种。
环氧化酶(COX)的两种异构体被识别: • COX-1是正常功能的基础(表达于胃肠道、肾和血小板) • COX-2在炎症反应时出现。
关节炎疼痛的治疗指南 ——美国疼痛协会,2001.3 • 1,关节炎治疗前,首先应该进行全面的疼痛和功能检查。 • 2,轻度疼痛,没有或仅有轻微炎症,药物选择扑热息痛。 • 3,对于骨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中、重度疼痛,药物治疗首选COX-2特异性抑制剂,包括万络和塞来昔布。 • 4,重度疼痛,对COX-2 特异性抑制剂和非选择性消炎镇痛药物无效时,可考虑选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如吗啡和可待因。 • 5,如果药物治疗无效而且疼痛严重、影响关节活动功能,只要没有医学禁忌症,关节炎患者,包括肥胖和老年人都需要外科治疗。
目前所有的NSAIDS类药物按照他们对COX抑制情况分为:目前所有的NSAIDS类药物按照他们对COX抑制情况分为: • COX-1特异性选择:如阿斯匹林等COX非特异性选择:如:消炎痛、炎痛痛、炎痛喜康等 • COX-2倾向性选择:如:萘丁美酮,瑞力芬,莫比可等 • COX-2特异性选择:昔布类,如:罗非昔布(万洛),塞来昔布(西乐葆) • COX-2特异性选择药昔布类(万洛,西乐葆)在疗效与布洛芬,双氯芬酸钠,萘普生等相似的消炎止痛效果,但不良反应明显下降。
非甾体抗炎药 • 1、水杨酸类: 阿斯匹林(Aspirin) • 2、吲哚醋酸衍生物: 吲哚美辛(消炎痛,Indomethacin)
非甾体抗炎药 • 3、丙酸衍生物: 布洛芬(芬必得,Ibuprofen) • 4、灭酸类: 扶他林、奇诺力、诺福丁等 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奥湿克
非甾体抗炎药 • 5、昔康类: 炎痛昔康(吡氧噻嗪,Feldene) • 6、吡唑酮类: 保太松 ——第一代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 • COX-2倾向性抑制剂: • 1、戴芬 • 2、美洛昔康(莫比可)
非甾体抗炎药 • COX-2选择性抑制剂: • 1、万络(罗非昔布,Rofecoxib) • 2、西乐葆(塞来昔布,Celecoxib)
非甾体抗炎药 • 副作用: • 1、胃肠反应 • 2、肾毒性 • 3、过敏反应 • 4、中枢神经系统 • 5、血液系统
(二)改变病情的药物和软骨保护剂 • 1、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 2、D-葡糖胺(D-glucosamine) • 3、骨重吸收剂 • 4、四环素族
透明质酸 • Meyer和Palmer于1934首次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 • 1974年Peyron首次用于关节注射。
治疗机制: • 1、提高滑液的透明质酸含量 • 2、增强滑液的保护和润滑作用 • 3、减少滑膜通透性,减少关节内渗出 • 4、增加滑膜细胞透明质酸合成 • 5、降低痛觉敏感性,缓解疼痛
施沛特、透明质酸 • 每周一次,连续5周为一疗程
D-葡糖胺 • 1、氨基葡萄糖(维骨力) • 2、轻度恶心、便秘、嗜睡 对于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慎用
外科治疗 • 关节镜 • 关节清理术 • 关节成形术 • 人工关节置换术
祖国医学 • 中医对关节病的认识 •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痹证、痿证
张仲景 历节病 • 巢元方 以“风”命名 • 王焘 白虎病 • 李东恒、朱丹溪 痛风 • ……
痹证 •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黄帝内经》 • “白虎历节风,痛痹之一证也,以其痛循历遍身百节,故曰历节; ……” • ——《杂病源流犀烛》 • “身体不仁,四肢疼痛,今名痛风,古曰痹证。”——《血证论》
风寒湿痹 • 行痹 • 痛痹 • 着痹 • 热痹 • 尫(wang)痹
麻黄加术汤 • 麻杏苡甘汤 • 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 乌头汤 • 防己黄芪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 甘姜苓术汤 • 白虎加桂枝汤
强直性脊柱炎 Anky losing spondy litis
概述 • 1691 Connor • 1893 Beenter • 1897 Strumpell • 1898 Marie • 1963 国际抗风湿联盟肯定命名 • 1982 我国风湿病学术大会接受、应用
概述 • 种族、地区 • 性别 • 年龄 • 家族遗传
临床表现 • 青年男性,16-32岁 • 隐匿发病,转移性、上移性腰背部疼痛 • 发展缓慢,前沿10-20年 • 驼背畸形,关节强直
临床表现 • 关节表现: • 1、腰痛 • 2、胸背部疼痛 • 3、颈部疼痛
临床表现 • 全身反应: • 1、眼 • 2、心脏 • 3、肾脏 • 4、肺部 • 5、神经系统
实验室检查 • 1、H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 • 2、X线摄片检查(特征性竹节样改变等)
鉴别诊断 • 1、腰椎间盘突出症 • 2、结核性脊柱炎 • 3、致密性骶髂关节炎 • 4、瑞特综合症 • 5、牛皮癣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