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637 Views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_____ 传染病防治.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官旭华 2012 年 5 月 17 日. 内容. 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单位和内容 传染病防治的 8 条标准 标准 评估方法 常见问题 创卫传染病防治的几个重点. 创卫 - 传染病防治 - 重点单位.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DC :信息科、急传科、免疫科、消杀科、实验室 医院:公共卫生科、感染科、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点、内科、儿科、急诊室、检验科、医疗废物和医源性污水处理站、产科新生儿接种室 个体诊所 接种单位预防接种门诊. 创卫 - 传染病防治 - 评估样本数量.
E N D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_____传染病防治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官旭华 2012年5月17日
内容 • 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单位和内容 • 传染病防治的8条标准 • 标准 • 评估方法 • 常见问题 • 创卫传染病防治的几个重点
创卫-传染病防治-重点单位 •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CDC:信息科、急传科、免疫科、消杀科、实验室 • 医院:公共卫生科、感染科、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点、内科、儿科、急诊室、检验科、医疗废物和医源性污水处理站、产科新生儿接种室 • 个体诊所 • 接种单位预防接种门诊
创卫-传染病防治-评估样本数量 •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 • CDC:地市CDC及1个区CDC;县CDC • 医疗机构 • 地市:一二三级综合医院各一;个体诊所2个 • 县市:一二级综合医院各一;个体诊所2个 • 接种单位:预防接种门诊2个;流动儿童5名 • 采供血机构:血站1个,或血库1个
创卫-传染病防治-重点内容 • 7.1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 7.2 医院传染病控制 ★ • 7.3 重大传染病防治 • 7.4 疫情报告系统 ★ • 7.5 预防接种 ★ • 7.6 采供血 • 7.7 医疗废物和废水 ★ • 7.8 打击非法行医等
传染病防治——机构一览表2010.6新颁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传染病防治——机构一览表2010.6新颁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传染病防治的8条标准(1) • 指标一 •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主要内容: (一)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二)传染病的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任务与职责; (四)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的分级以及相应的应急工作方案; (五)传染病预防、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用。 1 、技术文件: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方案、计划等 2、政府文件:物资储备、经费纳入政府预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八条规定各级CDC职责:(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 (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七)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
释义内容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二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能力建设.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应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完善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健全覆盖城乡的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处置和指挥能力; 建立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保障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常见问题 • 政府经费保障: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治、卫生应急 • 疾控机构建设:人员、实验室、监测 • 卫生应急:预案、储备、演练、现场处置 • 疾控中心汇报和PPT
传染病防治的8条标准(2) • 指标二 • 医疗机构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 • 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制度 • 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门诊日志齐全 •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 • 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
释义内容:释义内容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的具体要求二是感染性疾病科建立、布局及人员能力三是建立传染病分诊点1、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1)设有相应的机构,专职专业人员;(2)机构成立、运行资料;(3)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4)有与相应的工作经费保障。释义内容:释义内容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的具体要求二是感染性疾病科建立、布局及人员能力三是建立传染病分诊点1、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1)设有相应的机构,专职专业人员;(2)机构成立、运行资料;(3)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4)有与相应的工作经费保障。
2、感染性疾病科,负责传染病筛查和感染性疾病治疗《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结合各地实际,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将其纳入当地医疗救治体系。感染性疾病科的要求: 设置应相对独立,内部结构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就诊,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的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和传染病处置的演练。
3、传染病分诊点 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 流程合理 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处理医疗废物
传染病防治的8条标准(2) • 指标二 • 医疗机构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 • 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制度 • 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门诊日志齐全 •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 • 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 • 评估办法:现场查看、现场询问、查阅资料
常见问题 • 门诊日志:项目不全,填写不全 • 预检分诊:标识错误,流程错误,登记不全,消毒和防护用品不全,人员不懂预检分诊 • 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共用通道,分区问题,防护用品混乱 • 疱疹诊室
预检分诊点 • “手足口病人请到疱疹诊室!”
门诊日志 • 门诊日志:9项 •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详细至门牌号)、就诊日期、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复诊 • 出入院登记本:10项 •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出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诊断、转归
感染性疾病科 • 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病人未在密闭通道 • 发热门诊医师不熟悉不明原因肺炎的4条诊断标准和处置流程 • 肠道门诊的检验流程 • 发热门诊的分区问题 • 门诊内科医师:不知道法定传染病知识
专业 人员熟悉处理规范: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传染病防治的8条标准(3) • 指标三 •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 近两年没有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 • 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要求。
常见问题 • 重大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疟疾、乙肝 • 麻疹 • 不明原因肺炎、人禽流感 • 地方性流行传染病 • 监测 • 应急:应急试剂储备,应急处置的评估 • 过程资料!
传染病防治的8条标准(4) • 指标四 • 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 •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全国医院法定传染病与死亡病例管理及报告质量调查方案》.传染病漏报调查门诊漏报调查:分别随机抽查内、儿、急诊、呼吸、肠道、肝炎、性病门诊的门诊日志,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视为漏报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全国医院法定传染病与死亡病例管理及报告质量调查方案》.传染病漏报调查门诊漏报调查:分别随机抽查内、儿、急诊、呼吸、肠道、肝炎、性病门诊的门诊日志,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视为漏报
住院部漏报调查:随机抽查内(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儿、传染病科出入院登记簿或HIS系统住院病人信息库,或随机抽查,查出传染病病人,判断是否报告。此外,调查内科(主要是呼吸内科)原因不明肺炎病例的登记情况。化验室漏报调查:随机抽查化验室部分传染病的确诊阳性结果,病种包括伤寒、疟疾、乙脑、流脑、痢疾、淋病、梅毒,抽查,将查出的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视为漏报。住院部漏报调查:随机抽查内(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儿、传染病科出入院登记簿或HIS系统住院病人信息库,或随机抽查,查出传染病病人,判断是否报告。此外,调查内科(主要是呼吸内科)原因不明肺炎病例的登记情况。化验室漏报调查:随机抽查化验室部分传染病的确诊阳性结果,病种包括伤寒、疟疾、乙脑、流脑、痢疾、淋病、梅毒,抽查,将查出的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视为漏报。
释义内容:释义内容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的要求;二是疫情报告时限的规定;三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处理规范. 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要求:(1)建立健全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制度等。 (2)有专人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了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展技术指导。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4)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能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顺利进行,网络直报覆盖率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率达到国家要求。2、疫情报告应做到:(1)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和个人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时限及时上报; (2)无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情况发生。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处理规范是指能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平时能做好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
常见问题 • 临床门诊科室没有门诊日志,没有传染病登记本(有说锁起来了!) • 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本上没有院内自查标记 • 门诊日志缺项 • 疫情报告卡:填写缺项、不完整、逻辑错误 • 托幼/学生,未填写学校名称 • 电子化环境下,传染病报告的路径 • 报告一致率、及时率
传染病防治的8条标准(5) • 指标五 •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接种单位条件符合国家规定要求;预防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100%; • 有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办法,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5%; • 托幼机构、学校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 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
传染病防治的8条标准(5) • 指标五: 免疫规划 • 评估方法: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现场询问 • 检查单位: • 幼儿园、小学各1所 • 接种门诊 • 乙肝新生儿接种点 • CDC免疫科
现场查看产科病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了解全市年出生率、出生新生儿数、产妇住院分免率。该院新生儿乙肝疫苗报告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查看某季度季度产科出生新生儿登记册。统计乙肝疫苗应种人数(活产数)。查看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册,统计乙肝疫苗接种人数及及时接种人数(24小时内接种)。计算乙肝疫苗第1针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预防接种门诊符合预防接种门诊参考标准的基本要求预防接种门诊符合预防接种门诊参考标准的基本要求 核查纳入一类疫苗接种是否遵守国家制定的免疫程序,并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现场查看预防接种卡(薄),抽查一类疫苗全程接种率。 查看全年该单位一类疫苗报告全程接种率。全市一类疫苗报告全程接种率。
释义内容:释义内容突出了四个方面,一是预防接种门诊要求;二是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免疫规划)管理;三是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接种证;四是实现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及评估.
1、预防接种门诊要求:(1)城镇的接种单位,应根据责任区的人口密度、适龄人群数以及服务半径等因素设立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按日(周)进行预防接种。(2)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应遵守国家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并在其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3)接种单位必须按规定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接种单位在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时,应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作好记录。同时,做好其他适龄人群预防接种的记录工作。1、预防接种门诊要求:(1)城镇的接种单位,应根据责任区的人口密度、适龄人群数以及服务半径等因素设立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按日(周)进行预防接种。(2)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应遵守国家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并在其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3)接种单位必须按规定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接种单位在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时,应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作好记录。同时,做好其他适龄人群预防接种的记录工作。
(4)接种单位必须按规定进行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告知可采取口头或文字方式。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5)接种单位实施接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安全注射率100%。(6)在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接到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儿童的报告后,应在托幼机构、学校配合下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到带儿童接种单位补种。(4)接种单位必须按规定进行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告知可采取口头或文字方式。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5)接种单位实施接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安全注射率100%。(6)在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接到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儿童的报告后,应在托幼机构、学校配合下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到带儿童接种单位补种。
流动人口免疫规化管理情况 1 、主动掌握责任区内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具体作法)。对主动搜索到的流入适龄流动儿童,是否做到及时登记,建立接种卡(簿)、证,实行单独的卡(簿)管理。 2 、对本地外出儿童,掌握其外出、返回时间,及时转卡;利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组织对长期外出儿童进行查漏补种或索查外地的接种资料。 3 、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簿)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核查流动儿童管理资料。了解目前掌握流入流动儿童数及建卡、建证率。 4 、对上述检查内容情况,应作检查记录和初步评价。
3、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接种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将其纳入传染病防控管理内容,开展定期检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漏种儿童补种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积极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工作。托幼机构和学校在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必须如实填写并登记造册。4、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要求有调查方案和年度报告
常见问题 • 学校和幼儿园:校医 • 能否流利对答 • 文件、记录(查验过程、补种记录、小结等) • 晨检过程展示、记录(每日,通知家长、返校条件) • 疫情报告:手足口病、甲流等 • CDC对校医的培训和督导记录 • 流动儿童:管理办法 • 接种门诊:设置、规范(面积大小、分区)、记录、流动儿童的发现和管理 • CDC:全程接种率的每年调查
传染病防治的8条标准(6) • 指标六 • 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 其中自愿无偿献血≥90% • 无有偿献血。
血站临床用血的采集供应 1 、抽查市中心血站,了解全市临床用血的采集供应情况 查验《血站执业许可证》、《工作人员培训上岗证》; 2 、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情况,查看体检、检测登记资料; 3 、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检验时,使用有生产单位名称、生产批准文号和国家检定合格的诊断试剂情况,查看诊断试剂标识,自身检测质量控制资料; 4 、查看血站临床用血采集、供应资料。无偿献血量、自愿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量比例; 5 、卫生行政部门来血站对采供血的监督管情况。寻问来血液中心检查次数,是否发现有违法情况;
传染病防治的8条标准(7) • 指标七 • 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统一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 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 评估方法: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现场询问
传染病防治的8条标准(7) • 指标七:医疗废物、医源性污水 • 文件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3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 《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2001)
医疗废物 • 专业技能培训,医疗废弃物管理相关人员,包括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环节的工作人员,并有有效的防护措施 • 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收集,分类放置,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 • 运送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和要求,由运送人员用专车将其从产生地点送至暂时贮存的场所,并进行登记。 • 暂存的场所应当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分开,警示标识,防雨淋、防鼠、防虫、防盗和清洗消毒设施。暂存的时间最长不超过48小时。 •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政府;无条件的,应购置符合环保技术要求的焚烧装置。
医源性污水的处理 • 污水处理站。应与病房、居民区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需要污水处理的小型医院建消毒池即可。 • 单独收集处理,医疗机构对含有放射性、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必须,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下水道 • 选用的消毒剂安全有效,污水消毒工艺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 定期监测,处理后的污水中总余氯、粪大肠菌群、致病菌等有关指标的工作。 • 污水处理的管理,工作记录
常见问题 • 重点 • 硬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 单位:医院和私人诊所 • 相关人员:接受询问(从事此项工作,表达清楚) • 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规范,管理有效:暂存超过48小时、防护措施(手套、工作服
常见问题 • 排放污水的监测频率 • 每日两次自测总余氯大于3.5mg/L,或二氧化氯大于2.5mg/L, • 每月两次自测粪大肠菌群小于小于900MPN/L • 每年两次自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传染病防治的8条标准(8) • 指标八 • 市政府将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 • 辖区内医疗机构审批和日常监管资料齐全。 • 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非法医疗广告得到有效治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良好。 • 评估方法:查阅资料
传染病防治的8条标准(8) • 指标八: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非法医疗广告。 • 重点:三年资料档案! • 政府-本级卫生行政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 • 医疗机构审批文件,查处非法行医的工作记录 • 年度工作计划、活动小结和年度总结
创卫-传染病防治的几个重点 • 所有单位进行准备 • 保证覆盖面,随机抽查超过50% • 硬件过关 • 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 • 发热和肠道门诊、感染科 • 接种门诊 • 人员培训到位 • 专业人员讲解、专业人员受检 • 资料档案齐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