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编目业务社会化后的思考

编目业务社会化后的思考. 黄燕云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huangyy@lib.bnu.edu.cn 2009-6-5. 主要内容. 背景 实践 变化 思考. 背景. 二十世纪初期,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向美国的许多图书馆出售编目卡片,这是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概念的开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图书馆编目外包事业高潮开始。. 背景. 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业务外包的出现与国外图书馆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 国外实施业务外包的一个普遍背景是经费的削减,在不能增加人员的情况下,要维持比较高的服务水平,只有寻求外部专业力量的帮助。

domin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编目业务社会化后的思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编目业务社会化后的思考 黄燕云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huangyy@lib.bnu.edu.cn 2009-6-5

  2. 主要内容 • 背景 • 实践 • 变化 • 思考

  3. 背景 • 二十世纪初期,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向美国的许多图书馆出售编目卡片,这是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概念的开始。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图书馆编目外包事业高潮开始。

  4. 背景 • 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业务外包的出现与国外图书馆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 • 国外实施业务外包的一个普遍背景是经费的削减,在不能增加人员的情况下,要维持比较高的服务水平,只有寻求外部专业力量的帮助。 • 国内采编业务社会化的早期尝试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联合采编中心,实行集中采购配送编目数据和联合编目。

  5. 背景 • 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外包大多缘自图书馆自动化发展而推动的回溯建库;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出现的普遍背景是诸如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高校学生用户的增多,学校院系的扩张,新校区的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常规的做法无法完成任务,因而寻求外包商的帮助。 • 内部需求的不断增加,编目业务外包扩大了范围,逐渐进入图书馆的日常编目工作,也由此引发了热议。

  6. 背景 • 热议度逐渐下降 2006.8 杭州CALIS联合目录用户委员会 2006.10 北京“图书馆业务外包”馆长沙龙 2007.6 高校图书馆编目研究会、北京高校 图书馆联合体共同举办编目研讨会 • 实践馆呈上升趋势 2006年:4;2007年:39.1%;9/23);2009年:?

  7. 实践(以北师大为例) • 2006年6开始准备,试用、本地培训,9月正式开始 • 委托机构:数据公司;先后合作过3家(人员不稳定) • 工作范围:以日常编目为主(MRAC记录)、日常回溯建库(馆藏记录、加工) • 编目内容:中西文图书套录编目(其中西文只负责著录部分);中文图书原始编目的著录部分;上载馆藏;合订刊馆藏加工 • 工作方式:馆内加工 • 外包编目人员:2-3人

  8. 实践 外包原因: • 图书上架速度慢; • 临时性积压,如图书进书量增加; • 人员:2003-2006年维持规模(12人),之后自然削减(退休、转岗、调出等)

  9. 实践 着重点(三个方面) • 质量控制: 前期投入:“本地化”的前期培训,包括自动化系统的操作、编目细则和典藏规定等。 指导审校:所有→部分→抽样 相关沟通:提要求,控制节奏 外包初期的人力、精力、时间投入较大。

  10. 实践 管理协调 • 确定编目外包介入的程度和环节。 • 调整工作重点,如以校对和分类主题标引、名称规范等为主; • 重组工作流程,使外包人员工作与本馆编目工作衔接顺畅; • 合理调配人员,使工作可以进一步细化和拓展。

  11. 实践 掌握编目外包的主动性 • 图书馆与外包商双方利益的关注点是不同的。 • 必须明确提出本馆对工作的纪律和编目要求; • 签约时,应注意在质控方面体现主动性,适当做一些限制,如使用可靠的数据源等; • 与外包商及时沟通其在馆人员的工作情况,适时予以调整和要求。

  12. 变化 • 工作效率提高(减员增效) 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新书在采编部滞留的时间大大减少,编目周期明显缩短;既防止了积压,也加快了图书的上架和流通。

  13. 变化 促进工作开展 由于编目外包给图书馆的编目工作效率带来了显著的提高,因此编目人员可以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原来无暇顾及的一些工作项目,如数据维护、新型文献类型的编目实践、馆内外其它合作工作等。

  14. 变化 • 人员配置 逐渐减少套录编目正式工的人数,正式工设置在与校对、培训、数据维护、规范控制、原始编目、回溯管理等相关的岗位。 将编目工作中最基础的、技术含量偏低的外包出去。扩大采编工作中的社会化程度。

  15. 变化 提升业务能力 外包促进了编目工作分工趋于细化,外包人员承担了大部分套录编目的工作,因此对图书馆编目人员的要求提高了: • 负责对外包人员进行编目要求的培训; • 负责原始编目和解惑答疑; • 校对外包人员的编目数据; 应重视提高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编目业务全面的人才。

  16. 思考 编目外包在图书馆的实施,特别是在日常编目工作中的采用,经历了高度关注、热烈讨论、争先实践后,渐渐平静下来并趋于日常化,同时也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和认识图书馆这项既传统又基础的业务工作。

  17. 思考 曾经的困惑 • 编目工作是否需要重新定位? • 图书馆的基础工作、服务工作、未来发展之间有没有生态链的问题? • 编目工作的数量与质量的平衡点在哪里? • 图书馆编目业务面临的是萎缩还是新的发展机会? • 编目业务外包是不是把双刃剑?

  18. 思考 编目外包需要适度 • 虽然编目外包可以给图书馆带来工作效率的明显提高,但带来的弊端也不容忽视。从长远来看,数据质量依然是编目工作的根本,编目业务依然是图书馆的重要基础业务工作。因此对于编目业务外包的实施应针对本馆的具体情况,控制编目外包的规模和质量,尽量采取开放的“保守”态度。

  19. 思考 努力寻找编目工作质与量的平衡点 • 编目的质与量是矛盾的双方。片面追求某一方面都有失偏颇。数据质量是编目工作的核心,是支撑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和借阅服务的基础,但数据质量也是一个相对概念。 • 统筹考虑质与量的结合,努力寻求编目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平衡点,最优化地解决编目中存在的问题。

  20. 思考 编目应得到进一步发展 • 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从对藏书的管理转向服务,业务发展的关注度由传统的采编业务移至了数字图书馆建设,但是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来看,编目业务依然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因为编目数据依然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保证,编目业务所体现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严谨和有序以及领先应用自动化技术的传统正是图书馆的责任与核心业务价值所在。这种专业性在图书馆其它业务中也可以得到充分应用和发展,这也是编目工作进一步拓展的基础。

  21.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