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718 Views
個別差異 — 非智力因素. 如採用學生的智商當做預測其 學業成就 的指標,其預測效度只能達 0.5 左右 ; 用學生智商為指標預測其未來 職業成就 ,其預測效度只能達到 0.2 左右 (Matarazzo, 1972). 性別差異與學校教育. 刻板印象 小學階段 一般智力上 ( 就智商而言 ) 無差異 但 語文理解 方面女優於男, 數學推理 與 空間關係 男優於女 學業成就女優於男 惟男生之間的個別差異遠大於女生. 中學以上 女生在語文能力方面的優勢即逐漸消失,而男生在數學能力方面的優勢卻繼續增加。. 520. 學 術 性 向 測 驗 語 文 平
E N D
如採用學生的智商當做預測其學業成就的指標,其預測效度只能達0.5左右; 用學生智商為指標預測其未來職業成就,其預測效度只能達到0.2 左右(Matarazzo, 1972)
性別差異與學校教育 刻板印象 小學階段 • 一般智力上(就智商而言)無差異 • 但語文理解方面女優於男,數學推理與空間關係男優於女 • 學業成就女優於男 • 惟男生之間的個別差異遠大於女生
中學以上 • 女生在語文能力方面的優勢即逐漸消失,而男生在數學能力方面的優勢卻繼續增加。
520 學 術 性 向 測 驗 語 文 平 均 分 數 480 男 女 440 1970 1982 1987 施測年度
520 學 術 性 向 測 驗 數 學 平 均 分 數 男 480 女 440 1970 1982 1987 施測年度
一位外科醫師接到一位急診病患,這個受傷的孩子由他爸爸帶來掛急診。這位醫師準備開刀時才發現—躺在手術檯上的竟是其小孩。一位外科醫師接到一位急診病患,這個受傷的孩子由他爸爸帶來掛急診。這位醫師準備開刀時才發現—躺在手術檯上的竟是其小孩。 • 請問這位外科醫師與患者是什麼關係?
性向與成就性別差異的非智力因素 • 性別角色:被視為代表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為與性格 •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一般人對男性或女性的實際看法 • 性別角色規範:一般人對男性或女性行為或性格特徵的一種願望(女孩子應該如何) • 性別角色期待:個人在其性別角色形成中所受的社會影響
作為女性主義者,以前總愛批判所謂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是性別歧視的身體規訓,男人站立時雙腳分立,才叫雄糾糾氣昂昂,女人坐下時雙膝併攏,才叫典雅端莊有氣質。學了太極拳後才深深體會,不論站立、行走或坐臥,夾襠是最有礙氣血循環的,而所有父權文化的身體規訓,都要求女人併攏雙腿,合攏雙膝,這種夾緊大腿向內封閉的身體姿勢,都是夾襠,矯柔造作不說,光是有礙身心健康這一項就不應提倡。 • 對女人而言,最健康的坐姿就是雙腿自然張開,膝蓋分離向前,就是父權社會認為最沒有氣質沒有坐相的女人坐姿。坐沒坐相的女人,可能就是坐得最健康、坐得最穩當、坐得最氣血流暢的女人。 • 摘自張小虹《坐沒坐相》中時人間副刊 12/20/2006
性別角色社會化的理論 1.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 Bandura:性別角色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或是性別角色規範都是個體在生活環境中受楷模人物的影響而模仿學習來的。 2.認知發展學習論(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 Kohlberg:兒童們之所以認定並接受自己的性別,乃是主動認知而將自己作性別歸類的結果。
兒童性別角色的發展歷程: (1)性別認定階段:出生後36個月左 右,經由父母對其性別差異的對 待(服裝,玩具……)。 (2)性別固定階段:4~5歲,根據自己 的經驗及觀察別人所見,使其認識 到男女性別是不會變的。 (3)性別永恆階段:5歲以後,進一步了 解到無論怎樣改換服裝或髮型,一 個人的性別也不會再變。
性格差異 • 成就動機的個別差異 • 求成需求 need to achieve • 避敗需求 need to avoid failure 只有在求成需求的力量大於避敗需求時,個人追求成就的行為才會顯現.
成就目標 • 精熟目標 (或學習目標) 為求知而學習,為個人成長而學習。 • 表現目標 • 為得到較高分數、贏過別人,博得父母的歡心或讚美而學習。
Field Dependency • 場獨立 field independent : • 不受場地刺激變動的影響。 • 將知覺到的刺激予以重組,改變為一種訊息來加以處理。 • 較少接受與人有關的社會訊息的影響,喜歡獨立思考,適合學習自然學科(機械修護,化驗、實驗)。 • 偏理性。 • 場依賴 field dependent : • 受場地刺激變動影響。 • 傾向於直接接受刺激的原貌,不予以改變即變成自己的經驗。 • 較易接受與人有關的社會性訊息,對社會學科有較大興趣(教師,商業,社會服務)。 • 偏於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