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关于职业教育 科研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职业教育 科研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李兴旺 院长 教授. 主要内容. 一、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正确认识教学改革中几个问题 三、职教科研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四、职业教育课题研究实例. 一、职教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 宏观层面 —— 中观层面 —— 微观层面. 发展形势 —— 宏观层面. —— 领导关心 —— 国家重视 —— 规模扩大 —— 思路明确 —— 社会认可 —— 竞争激烈. 发展形势 —— 领导关心. 温总理视察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胡总书记视察常州职教城. 领导关心: 总理视察永川职教城.

dolph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关于职业教育 科研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关于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李兴旺 院长 教授

  2. 主要内容 一、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正确认识教学改革中几个问题 三、职教科研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四、职业教育课题研究实例

  3. 一、职教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宏观层面 ——中观层面 ——微观层面

  4. 发展形势——宏观层面 • ——领导关心 • ——国家重视 • ——规模扩大 • ——思路明确 • ——社会认可 • ——竞争激烈

  5. 发展形势——领导关心 • 温总理视察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胡总书记视察常州职教城

  6. 领导关心:总理视察永川职教城 “职业教育要让孩子既学会动脑,又学会动手;既掌握知识,又学好技能,毕业后能很快找到工作,一个学生就业,就可以带动一个家庭富裕起来。”

  7. 发展形势——国家重视 2005年国务院: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5年国务院: 组织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 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 •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 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 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 •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 • 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1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 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 • 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 •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 • 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 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15. 发展形势——规模扩大 ▲全国高校在校生数:(50%以上) ▲安徽高校在校生数:(约为50% ) ▲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7%) ▲安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6.4%) ▲安徽高等学校数:(107所,高职高专74所) ▲安徽高校招生数:(2010年31.7万人,高职高专18.4万人,约占58%)

  16. 发展形势——思路明确 • 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由规模快速发展为标志的扩张式发展阶段――转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效益的内涵发展新时期 • 高职教育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 高等职业院校的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17. 发展形势——社会认可 ——高职生源的报考率和报到率逐年提高;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2006年 以来均达90%以上,超过本科); ——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 普遍欢迎; ——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认识 逐渐好转。

  18. 发展形势——竞争激烈 千帆竞发 ——千校竞发展 百舸争流 ——百所争一流

  19. 发展形势——中观层面 ▼全 国: 中职:大力发展; 高职:控制规模提高质量。 ▼安徽省: 中职:大力发展; 高职:规模扩大与内涵提高并重。 ▼发展态势:集团化,规模化,连锁化; 优胜劣汰,资源重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教育与培训一体; 职前与职后并举。

  20. 中观层面——合作与竞争并存 ——职业院校之间联系广泛、合作加强:不 同区域,不同类型 ——来自于外省的压力:招生生源,教育资 源,就业市场 ——来自于省内的竞争:同类学校(高职、 中职),普通高校(二本、三本) ——核心竞争力: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 式,师资队伍,设施设备

  21. 发展形势——微观层面 • 招生方面:竞争激烈,规范与无序并存,报到率不高 • 就业方面:基本属于买方市场,就业成本高、压力大,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待稳定和提高 • 人才培养方面: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陈旧落后,缺乏特色;师资队伍、教材、教学手段、实验实训条件等满足不了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要求

  22. 二、正确认识教学改革中几个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改革 3、师资队伍建设 4、实训基地建设 5、教学管理改革

  23.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2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三方合作 学生 产学研 企业 学校

  25. 工学结合的基本运作流程: 开动员会 介绍情况 提出要求 学校与学生 共同寻找雇主 学校公布 雇主名单 学生和雇主 双向选择 确定工作单位 学校组织雇主 面试学生 学生递交 申 请

  26. 学 校 审 批 指 导 未落实单位 的学生进行 第二次选择 协调员协助 和监督学生 按 时 到 岗 协调员和雇主 共同对学生 进 行 考 核 协调员和雇主 指导学生撰写 业 务 报 告 协 调 员 定期访问 学生和雇主 专业教师 为学生业务 报告评分 登记学分 在《实践证书》 上记载实践 情况与成绩 总 结 交 流 表 彰

  27.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分析 1.合作教育可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2.工作与学习交替使发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学生在合作教育的过程中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28. 效果分析 4. 合作教育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 5. 合作教育为许多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9. 效果分析 6. 合作教育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7. 合作教育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

  30. 存在的主要问题 • 企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 安排学生工作实践困难;专业对口更难;有报酬更难。 • 很难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 学生外出工作减少了理论学习课时,影响书本知识学习。 • 学生分散管理难度大。

  31. 学生工作学期成绩评定的依据: 1、职业指导课程出勤率 和作业完成率 2、工作学期到位率 3、雇主的评价 4、“工作报告”的成绩 合格者获: 校企联合签署的 《工作经历证书》

  32. 职业教育的课程观 第二种课程观: 从育人要求出发; 从育人视角认识; 能力为本理论为辅; 课程以工作流程或工艺流程为导向; 实现途径的主体性. 第一种课程观: 从教学要求出发; 从教学视角认识; 以知识为核心; 课程以理论为纽带 实践附属于理论; 实现途径的客体性.

  33. 主要课程模式 • 行动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工艺过程系统化。适合加工制造类专业); • 项目导向(适合工程类、土建类专业); • 能力导向(适合管理类、文科类专业)。

  34. “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 • “双 师 型”:一师双证; • “双师素质”:既有理论素质,又有实践能力; • “双师结构”:既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又有具 备生产一线实践技能的兼职教师; ■ 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 “双师 素质”的专任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能 工巧匠为主的兼职教师.合理梯队结构.

  35.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需要型; ——仿真模拟型; ——生产流程型; ——校内生产型; ——校外生产型。

  36. 工学结合条件下的教学管理改革 • 机构设置:如何适应开放办学、工学结合; • 学籍管理:如何适应工学交替、弹性学制; • 成绩管理:学分制问题,技能成绩考评问题, • 教学管理:校外教学活动的组织问题; • 质量体系:制度文件与作业文件的匹配问题 • 学生管理:顶岗实习期间身份的双重性,行 为的双重性,管理的复杂性.

  37. 三、职教科研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合理选题:热点、难点、实际问题 ——论点明确:有观点、有见解、有创新 ——论据充实:事实基础、资料支撑 ——团队有力:专业、职称等结构合理, 有研究基础,有相关经历 ——方法适当:调查、统计、模型、实证 ——成果显著:形式、特点、效益、价值

  38. 四、职业教育课题研究实例 实例一: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 研究与实践

  39. (一)关于高技能人才——什么是高技能人才? ■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 高技能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范畴,她与知识型、学科型、研发型、创新型人才有本质区别,也与一般技艺型人才有明显不同。 • 高技能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40. ——高技能人才的主要特征 ▼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 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 ▼职业特征:是操作群体中的管理者---“高级蓝领”,或是管理群 体中的运行者---“应用型白领”,亦称为“灰领人才” 、“银领人才”、“中间人才”(德国T类、TE类); ▼行为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 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41. 高技能人才 与知识型(学科型)人才的区别 ■ 培养目标:力求专业知识的 系统性、严谨性 和完整性 • 培养载体:教学型大学与 教学研究型大学 • 职业定位:传统文明成果及 学科知识的传承 与播衍

  42. 高技能人才与研发型(创新型)人才的区别 • 培养目标: 既要有所从事学科的系统扎 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运用 所学理论和所掌握技术进行 探索性的思考、研究、实验、 总结、改进的综合性研发能 力和创新品质 ■ 培养载体: 研究教学型大学 与研究型大学 ■ 职业定位: 科学研究与 技术开发工作

  43. 高技能人才与技艺型(工匠型)人才的区别 • 培养目标: 了解一般专业基础 知识,熟练掌握一 个主要工种、工艺、 岗位或几个相关工 种、工艺、岗位群 的经验性操作技艺, 能够做到“零距离” 顶班上岗。 ■ 培养载体: 中等职业学校和 职业培训机构 ■职业定位: 生产一线岗位的 实际操作工作。

  44.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 培养目标: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 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 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 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 能力和全面素质。 • 培养载体:高等职业教育机构 及部分教学型大学 • 职业定位:生产运行中的技术应用 和技术管理工作。

  45.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1997) • ISCED0为“第一级前教育”,即学前教育阶段; • ISCED1为“第一级教育”,即初等教育阶段(相当于小学); • ISCED2为“第二级教育第一阶段”,即初中教育阶段; • ISCED3为“第二级教育第二阶段”,即高中教育阶段; • ISCED4为“第二级后的非第三级教育”,即高中后的非高等教育阶段; • ISCED5为“第三级教育第一阶段(大学专科、本科及各种硕士学位)”; • ISCED6为“第三级教育第二阶段”,且“通向高等研究资格证书(博士课程部分)”。 • 新版ISCED还将属于高等教育的第5层次划分为A、B两类: • 5A为“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进入需要高精技术专业的课程”, • 5B为“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相当于高职教育)。

  46.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选择课程内容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方案 ——以宽基础活模块形式构建课程结构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运行模式“五双制”

  47. ——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方案 • 综合能力1 专项能力1 能力要素1 课程单元1 内容模块1 • …………… 课程方案= 综合能力i 专项能力j 能力要素l 课程单元m 内容模块n • … … … … … • … … … … … • ——每个课程单元中包含若干个内容模块; • ——每个内容模块对应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要素; • ——若干能力要素有机构成某一专项能力; • ——若干专项能力有机构成某一综合能力; • ——若干综合能力即有机构成某项工作的职业能力。

  48.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结构 专业方向模块1 专业方向模块2 专业方向模块3 专业基础知识模块 专业基本技能模块 公 共 知 识 与 基 础 素 质 模 块

  49. 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运行模式——“五双制” • 双纲导教——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 • 双师执教——专任和兼职教师教授 • 双堂施教——课堂和实习实训现场 • 双向考核——学校和实习、用人单位 • 双证就业——毕业证和技能等级证

  50. (三)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改革实践 ▲专业改革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开展专业教学 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专业改革精神: 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 “实践教学要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等。 ▲专业改革立项: 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改革试点专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