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ㄧ、前言

呂宏志、倪于晴、方毓廷 、詹美齡 H. C. Lu, Y. C. Ni, Y. T. Fang , M. L. Jan 核能研究所輻射應用中心. INER micro-CT 系統 之數據擷取與人機介面精進 Data Acquisition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INER micro-CT System. gamma curve 函數將所擷取之投影影像轉換,以提高 ROI (region of interest ,感興趣區域 ) 影像對比度,藉此提升影像品質。 圖 5 INER micro-CT 系統 改良後之新型人機介面

dol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ㄧ、前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呂宏志、倪于晴、方毓廷、詹美齡 H. C. Lu, Y. C. Ni, Y. T. Fang, M. L. Jan 核能研究所輻射應用中心 INER micro-CT系統之數據擷取與人機介面精進Data Acquisition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INER micro-CT System gamma curve函數將所擷取之投影影像轉換,以提高ROI (region of interest,感興趣區域)影像對比度,藉此提升影像品質。 圖5 INER micro-CT系統改良後之新型人機介面 三、結果與討論 本INER micro-CT系統人機介面程式主要包括:系統參數設定、啟動X射線、系統校正、標的物及空氣背景值造影、影像轉換六大部 分。系統執行效率部分,過去舊型人機介面程式做完200個角度造影,因為需要使用者手動去設定系統參數及啟動X射線真空管,平均花費時間為15分鐘以上;而改良後之新型人機介面程式把動物實驗用之系統參數值(45kV,0.5mA,500ms)內建於程式中,且可自動啟動X射線真空管,經實驗後證實,新型人機介面程式做完200個角度造影的平均花費時間只需12分鐘,較過去提升系統工作效能20%。另外,由於操作方法不統一,也可能是造成系統發生當機的原因,故本研究亦訂定標準化操作流程,讓使用者有正確操作規範,以減少人為操作錯誤的發生。最後,為了提高投影影像品質,本研究採用自行設定之gamma curve函數進行轉換,圖6(a)及6(b)分別為INER micro-CT系統例行動物實驗轉換前與轉換後之投影影像,可清楚看到後者ROI(A區域)之灰階分佈明顯拉大,接近影像等化後效果,影像品質及對比度都較前者佳。 圖6(a) 投影影像經gamma curve轉換前影像 圖6(b) 投影影像經gamma curve轉換後影像 四、結論 本研究已成功將動物實驗用INER micro-CT系統之人機介面程式改良,除了優化人機介面外,亦根據使用者之需求,將內建系統參數、自動啟動X光管及影像轉換等功能加入程式中,並訂定標準化操作流程,以減少人為當機的機率,達到提昇數據擷取效率20%、系統穩定度及增加投影影像對比之目的,且所轉換後的影像將更利於後續之影像重建及分析作業。 ㄧ、前言 核研所自行開發之動物實驗用INER micro-CT系統利用X射線穿透原理,配合影像重建技術形成三維剖層影像,以非入侵的方式即可獲得活體內部結構資訊,對於動物腫瘤監測、疾病模型等實驗有很大的幫助。可結合micro-PET(微型電腦斷層造影系統),使原本功能性影像更具結構資訊,且更容易解讀,並利用micro-CT的高解析度以提升定量、準確度,以減少誤判的可能性。 二、材料與方法 INER micro-CT系統外觀如圖1所示,共有三大硬體組件,一是X射線真空管,二是X射線之偵檢紀錄裝置,三為旋轉機構之機構裝置。本系統所採用之微焦點之X射線真空管為OXFORD公司生產,其電源供應控制單元可供應5.5V的電壓及3.5A的電流以啟動X射線真空管。X射線之偵檢記錄裝置是DALSA公司生產之CCD攝影機偵檢器,此偵檢器之偵檢區域最大範圍為70 mm x 70 mm,影像解析度為1024 x 1024像素數,灰階解析度為14位元(即214 = 16384個灰階)。INER micro-CT系統採用錐形射速設計,圖2為系統示意圖,標的物置於床台上靜止不動,但利用旋轉機構帶動X射線真空管與偵檢器旋轉,以取得各角度之投影影像(projection image)。 系統控制與傳輸架構如圖3所示,其人機介面部份是用LabVIEW軟體所撰寫之程式控制X射線真空管之電壓及電流,並透過GALIL運動控制卡輸入馬達移動訊號,藉由旋轉機構帶動X射線真空管與偵檢器旋轉至目標位置,以進行各角度之造影;影像擷取程式的軟體是以Visual C++自行發展,將造影所取得之造影結果經由PCI介面卡回傳至INER micro-CT系統,並進行初步處理後儲存投影影像資料,而後以Feldkamp演算法重建3D影像,圖4為過去實驗以小鼠全身造影後經Amira軟體3D影像重建結果。 圖1 系統外觀 圖2 系統示意圖 圖3 系統控制與傳輸架構 圖4 3D影像重建結果 根據X射線真空管之操作手冊指出,為確保X射線真空管壽命,正確的操作須從小至大增加電壓及電流,過去的舊型人機介面需以手動方式操作好幾回,相當麻煩且費時,本研究改良之新型人機介面程式只要啟動電源按鈕,系統就會自動將電壓及電流由小至大傳至X射射線真空管。另外,舊型人機介面是透過主程式來連結各子程式,這樣當系統同時執行不同視窗之各子程式時,較容易發生衝突而當機;新型人機介面除了優化程式外,亦將程式之功能整合,以增加系統穩定度,整合後如圖5所示。最後,本系統藉由自行設定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