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35 Views
海上史詩:鄭和下西洋. 以下圖片、資料,引自(據筆畫排列): 1405 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 DVD ,嘉義銘華國際企業 大華技術學院:跟著鄭和下西洋(賴進義教授) 中國文化研究院 國立成功大學鄭和研究站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經典雜誌社「鄭和下西洋」特輯. 鄭和的家世及其發跡. 鄭和之父墓碑,現存於雲南. 鄭和( 1371-1433 ) 1371 :生於雲南昆陽。 1383 :明軍克復雲南,父馬哈只去世, 鄭和被俘後慘遭去勢。 1384 :入北京燕王府。 1399-1402 :靖難之役,鄭和隨燕王軍隊作戰,建立軍功。
E N D
海上史詩:鄭和下西洋 以下圖片、資料,引自(據筆畫排列): 1405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DVD,嘉義銘華國際企業 大華技術學院:跟著鄭和下西洋(賴進義教授) 中國文化研究院 國立成功大學鄭和研究站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經典雜誌社「鄭和下西洋」特輯
鄭和之父墓碑,現存於雲南 鄭和(1371-1433) • 1371:生於雲南昆陽。 • 1383:明軍克復雲南,父馬哈只去世, 鄭和被俘後慘遭去勢。 • 1384:入北京燕王府。 • 1399-1402:靖難之役,鄭和隨燕王軍隊作戰,建立軍功。 • 本姓馬,小字三保,也作「寶」 其先祖西域人,元初移居雲南。 • 父、祖輩都信奉伊斯蘭教,曾經從海路到過回教聖地麥加朝聖。他的小字「三保」 ,可能和鄭和穆斯林的教名「三寶奴」(Abdul Sabbur)有關,三寶奴之意為「真主之僕」,一般民間稱他「三保太監」或「三寶太監」,即緣此而來。鄭和日後雖然受到和尚道衍(即姚廣孝)的召引,接受菩薩戒,成為了佛門弟子,但似乎並未完全棄絕伊斯蘭信仰。
《明史》鄭和傳,稱鄭和「自幼有材志、豐軀偉貌、博辯機敏、謙恭謹密」,和一般宦官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同。《明史》鄭和傳,稱鄭和「自幼有材志、豐軀偉貌、博辯機敏、謙恭謹密」,和一般宦官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同。 福建長樂市鄭和航海館外的鄭和雕像 鄭和第十八代孫
1.尋找建文帝。 • 2.爭奪海權、擴大對外貿易、爭取外邦友誼。 • 3.建立朝貢貿易,招撫番國。 • 鄭和從小受到長輩耳提面命,粗略對印度和阿拉伯的風土人情,有所認識。成祖朱棣登位後,想聯絡西洋各國,宣揚國威,發展貿易,順便打聽一下惠帝的下落,鄭和因此成為明成祖派往海外的最佳人選。 下西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