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817 Views
2008 年高考考前最后一课. 新余一中生物备课组. 高考题目特点. 足量的基础题 , 少量的拔高题 突出教材重点和主干知识 图表和曲线是试题的重要形式. 高中生物课本的主线. 分裂 生长. 组织. 器官. 化学元素. 化合物. 细胞. 系统. 分化. 环境. 最大. 种群. 群落. 生物圈. 个体. 生态系统. . 回归课本 , 注重主干知识.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新陈代谢 ( 重点 ). 遗传和变异 ( 重点 ). 生命活动调节. 生物与环境. 1. 基因工程中 , 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
E N D
2008年高考考前最后一课 新余一中生物备课组
高考题目特点 • 足量的基础题,少量的拔高题 • 突出教材重点和主干知识 • 图表和曲线是试题的重要形式
高中生物课本的主线 分裂 生长 组织 器官 化学元素 化合物 细胞 系统 分化 环境 最大 种群 群落 生物圈 个体 生态系统
.回归课本,注重主干知识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新陈代谢(重点) 遗传和变异(重点) 生命活动调节 生物与环境
1.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1.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 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 和切点是—G↓GATCC— ,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 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B.目的基因和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 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D
D 2.下列所示的黏性末端是由几种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产生的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A 3.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下(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蜘蛛的最低营养级是第二营养级 C.图中Ⅹ代表从食物种群中流入到蜘蛛体内的能量 D.若蜘蛛全部死亡,对该生态系统其他物种不会有影响 被吃下的(7.93g) 同化的(X)(7.30g) 被蜘蛛捕获的(10.3g) 储存在猎物种群有机物中的能量(886.4g) 未被同化的(0.63g) 未被吃下的(2.37g) 末被蜘蛛捕获的(876.1g)
4.右图为某人工 松林18年间的能 量流动情况,有 关说法错误的是 A.“能量Q”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该松林中消费者占有的总能量的比例很小 C.碳元素在该松林中不能往复循环利用 D.该松林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较低,容易导致单一虫害的爆发流行 A
太阳辐射 排泄物.杂屑(肥料) 秸杆(饲料) 粪屑 杂屑 蚯蚓 食用菌 家畜 作物 籽实 产品 输出 产品 输出 产品 输出 D 5.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 B.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C.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 D.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切忌思维定势 • 已知自然界的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昆虫,其体色的灰色与黑色为由一对位于细胞核中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只纯合灰色雄性个体与一只纯合黑色雌性个体杂交,所得子代雄性个体全为黑色,雌性个体全为灰色。(附:该种昆虫繁殖能力强,每次杂交均可产生大量子代;所有个体均能正常存活,雌雄性别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基因型XAY、XaY的个体亦为纯合子) • 能否确定控制着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说明理由 • 如果不能确定,请利用现有实验材料设计一代杂交试验以判断控制着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
二、反思试卷, 注重解题方法 题型专题一 图表曲线题 2008年生物高考大纲能力要求部分 一、能力要求解读 (一)理解能力 ●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能用文字、图表、图解(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0.14 0.14 0.14 0.14 (一)坐标曲线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1. 识图 识图的关键是两看: 一看: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 例1:下列图示中能反映DNA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mol/L)之间的关系的是( ) C DNA DNA 溶解度 溶解度 NaCl浓度 A NaCl浓度 B DNA DNA 溶解度 溶解度 NaCl浓度 NaCl浓度 D C
0.14 0.14 0.14 0.14 例2:下列图示中能反映DNA析出量与NaCl溶液浓度(mol/L)之间的关系的是( ) B DNA DNA 析出量 析出量 NaCl浓度 A NaCl浓度 B DNA DNA 析出量 析出量 NaCl浓度 D C NaCl浓度
例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出动物组织内ATP的生成量与氧气供应量之间的关系为:( ) B ATP ATP ATP ATP 生成量 生成量 生成量 生成量 0 0 0 0 O2供应量 O2供应量 O2供应量 O2供应量 A B C D
例4:我国四大淡水家鱼混合放养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下图表示四大家鱼的分布及食物,阅读下图,并对有关表述作出判断,从中选出正确项( )例4:我国四大淡水家鱼混合放养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下图表示四大家鱼的分布及食物,阅读下图,并对有关表述作出判断,从中选出正确项( ) 种群数量 鳙鱼 青鱼.草鱼 鲢鱼 水层及 优势种质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池底水草、螺蛳等 螺螺蛳 A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草鱼、青鱼 C.图示池塘原最多可年产鲢鱼和草鱼共M,则该池塘混合放养后年产量可多过2M D.大量施用某种专门致浮游动物死亡的药物后,此池塘中的鲢鱼产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
1. 识图 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和曲线的走势 分析: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 2. 析图 升曲线 1、一定范围内根对矿质元素吸收量与呼吸强度的关系; 矿质元素吸收量 0 呼吸强度
1. 识图 (一看: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 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和曲线的走势) 分析: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 2. 析图 升曲线 光合作用强度 2、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变化的曲线; 思考: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变化的曲线是否如此? 0 光照强度
降曲线 1、一定范围内恒温动物耗氧量随温度升高的变化曲线; 2、卵裂时期动物受精卵随卵裂次数的增加单个细胞体积变化的曲线; 耗氧量 0 温度
先升后降曲线 1、在一定范围内酶的催化活性随pH的上升而变化的曲线; 2、在一定范围内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生长素浓度增大而变化的曲线。 催化活性 0 pH的上升
将与曲线相关的知识点填入横线上 ⑤ ③ ① ② ④ 先升后降曲线 降曲线 升曲线 ①一定范围内乳酸菌、蛔虫等厌氧生物无氧呼吸强度随着氧分压的增大变化的曲线 ②植物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时的细胞含水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化的曲线 ③一定范围内酶反应速率随着底物浓度增大而变化的曲线 ④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变化的曲线 ⑤一定范围内酶的催化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曲线
⑥ ⑦ ⑾ 先升后降曲线 ⑩ ⑨ ⑧ 降曲线 升曲线 ⑥人的一生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化的曲线 ⑦密封锥形瓶中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时溶液pH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的曲线 ⑧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连续自交多代,纯合体所占比例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多而变化的曲线 ⑨一定范围内有氧呼吸强度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变化的曲线 ⑩密封锥形瓶中酵母菌产生酒精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化的曲线 ⑾一般而言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随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变化的曲线
3. 用图 联想:通过联想再现与图像曲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 迁移: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与图像曲线紧密结合,在头脑中构建新的曲线——知识体系。 应用:运用新的曲线——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
例2:下列四图分别表示: ①由甲转向乙时,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②两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③蛙的个体发育;④胃蛋白酶的活性与pH值的关系,其中图文相符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B
2 黑藻 蓝藻 1 3 4 衣藻 例3:如右图所示,数字 1~4分别代表圆圈中三 类生物的共有结构或物 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1代表细胞壁、细胞 核、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等 B.2代表细胞膜、高尔基体、液泡色素及叶绿体色素等 C.3代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有氧呼吸有关酶等 D.4代表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中心体、核糖体、RNA聚合酶等 C
例4:植物的叶面积系数与植株的呼吸量,总光合量与干物质积累量有密切关系。下表是对不同农田的叶面积系数、总光合量、呼吸量的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请分析回答问题:(注:叶面积系数是指植物叶面积和土地面积的比值.)例4:植物的叶面积系数与植株的呼吸量,总光合量与干物质积累量有密切关系。下表是对不同农田的叶面积系数、总光合量、呼吸量的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请分析回答问题:(注:叶面积系数是指植物叶面积和土地面积的比值.) 5 (1)从表中可以看出,叶面积系数为 (cm2/cm2)时,最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 (2)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 中用曲线表示叶面积系数 与干物质积累量之间的关系。
例4:植物的叶面积系数与植株的呼吸量,总光合量与干物质积累量有密切关系。下表是对不同农田的叶面积系数、总光合量、呼吸量的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请分析回答问题:(注:叶面积系数是指植物叶面积和土地面积的比值.)例4:植物的叶面积系数与植株的呼吸量,总光合量与干物质积累量有密切关系。下表是对不同农田的叶面积系数、总光合量、呼吸量的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请分析回答问题:(注:叶面积系数是指植物叶面积和土地面积的比值.) (3)当叶面积系数过大时干物质积累量反而会下降,其原因是:。 (4)从理论上,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A.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B.选育种植高秆品种 C.合理密植 D.合理施肥 总光合作用不再增加,而呼吸量继续增大 ACD
一.生物选择题的审题方法 1.知识点转化法 阅读题目信息,找出核心问题,并把该问题与课本知识点相比较,把题中问题转化成另一种新问题解答,从而化难为 易,化繁为简。
例1. “科技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而兴奋剂的检测是其中一个重要课题。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传统的兴奋剂,这种兴奋剂可增加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许多运动员因冒险服用而遭禁赛。若借助于基因治疗手段,将这种兴奋剂的基因注入人体,在身体里形成一个局部的EPO制造基地,那么传统的尿样和血样检测都无法查出。下列有关基因兴奋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员注入的能改善运动员各种运动能力和耐力的基因称为基因兴奋剂 B.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增加血液中红细胞含量,提高运输氧气的能力 C.通过DNA检测,可以查出运动员体内是否加入了基因兴奋剂 D.基因兴奋剂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产生的物质对人体无副作用 D
例2.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一些名贵花 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的化学 元素,其配方如下: 其中,植物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A.Ca2+ B.SO42- C.HPO42- D.Zn2- D 核心问题:必需的化学元素。 转化问题:植物必需的矿质及大量元素。
2.关键词突破法 确认题目中的关键词,如至少、直接、 特有、最、主要、根本等,明确关键词 的内涵和外延。 例3.苍蝇、蚊子的后翅退化成平衡棒, 可在飞行中保证身体稳定,决定这种特 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适应环境 B.新陈代谢 C.应激性 D.遗传性 A 关键词:根本原因
例题 C 4.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丙酮酸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 B.用班氏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Cu2+在碱性环境下能与肽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水绵细胞内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 D.萨克斯的半叶法实验中须先将叶片摘下置于暗处,以消耗掉叶片中原来的各种有机物
3.逆向思维法 有的题目给出的条件带干扰性,有的题目给出的条件与供选答案表面上没有联系,或者所给条件有的是解题必需条件有的则是陷阱条件。执因索果的正常解题行不通,而从结果找条件,进行逆向思维反而容易求得正确答案。
例5.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二倍体番茄柱头,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是( )。例5.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二倍体番茄柱头,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是( )。 A.三倍体、染色体重新组合 B.单倍体、染色体倍数减半 C.二倍体、染色体倍数不变 D.四倍体、染色体倍数加倍 C 所给条件看似影响染色体倍数,实际上 生长素对染色体没有任何影响。
例6.普通小麦叶肉细胞内某些物质的转变过程可用下面的简要图解表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对图示的解释正确的是例6.普通小麦叶肉细胞内某些物质的转变过程可用下面的简要图解表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对图示的解释正确的是 A.图中a过程中提供能量的物质只有ATP B.参与图中b过程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 C.图中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 D.图中d过程还有大量ATP和C02的产生 C
4.排错选正(淘汰)法 对供选答案进行筛选淘汰,把有明显错 误的选项逐一排除. 例7.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一种名叫AD-36的腺病毒是人体发胖的罪魁祸首!下列关于AD-36腺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被AD-36腺病毒感染后,人体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会产生对应抗体 B.AD-36腺病毒只激活人体的T细胞,引起机体细胞免疫 C.被AD-36腺病毒感染后,机体既发生体液免疫又进行细胞免疫 D.被AD-36腺病毒感染后的机体,能激活病毒的溶酶体酶而导致病毒DNA水解 C
5.图解推理法 说明: 表示核DNA含量 表示染色体含量 46 对于比较抽象或比较复杂的问题,常可 以借助图解进行分析推理,使抽象问题 形象法、直观法,从而使思维有条理化 例7.下侧坐标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男子的一个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不同时段,纵坐标代表一个细胞中的DNA或染色体含量。图示细胞分裂方式中,性染色体X与Y的联会、分离分别发生在( ) A.甲、乙 B.乙、乙 C.乙、丙 D.丙、丁 B 92
甲 H2O 乙 ATP 生命活动 CO2 光能 ① ② ③ ④ NADP+ ADP+Pi C6H12O6 丙 H2O O2 例8.下侧为某植物部分新陈代谢示意图。请据图选出正确项( ) A.图中的乙能为暗反应供能,且其中的NADP+还可以参与暗反应 B.图中③过程消耗丙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C.图中①、②两过程对应表示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 D.图中③、④两过程对应表示了有氧呼吸的前两阶段与第三阶段 C
二.谨防选择题经验性误导 1.因条件相同而误导 例1.某动物的精原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是A.2条 B.4条 C.8条 D.不能确定 例2.某动物的精原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其中来自父方的染色体是( ) A.2条 B.4条 C.8条 D.不能确定 B D
例3.某动物的精原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 体,经减数分裂产生遗传信息不同的精 子其种数为( ) A.16B.8 C.4 D.2 例4.某动物的精原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 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同 时来自父方的可能性是( ) A.16B.1/16 C.1/8 D.2 A B 以上各题,所给条件大致相同,容易误导同学们做题时,往往凭经验选同一答案.
2.因过程相同而误导 例6.研究表明某小动物体内有a种蛋白质 则以该动物为食的某动物体内蛋白质种 类数有( )。 A.大于a种 B.小于a种 C.(10%-20%)a种 D.不能确定 例7.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兔体内有b种 蛋白质,狼捕食兔子后,狼体内的一个 细胞中蛋白质种类最可能有( )。 A.大于a种 B.小于a种 C.(10%-20%)a种 D.不能确定 D B
上述两题都是以动物的消化和吸收来推 测蛋白质数量,同学们容易由第一题误 导出第二题答案。 3.因图形相同而误导 选择题中,往往有针对同一图形而设计 不同的问题,同学们往往只看一眼图形 而凭经验轻易地选择答案。
三.选择题的设疑置惑与应对方法 1.混淆概念:通过混淆相关概念,或利用学生对某些概念的模糊和片面的认识来设疑. 例1.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有二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 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 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 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D
2.表述绝对化:绝对化的表述大多是错误的,但也有少数是对的.选项中的表述绝对化时,往往具有迷惑性,做题时,应从逻辑角度、语法角度等去分析 例2.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以鉴定某些物质,医学上常用一些化学试剂进行疾病诊断。下列关于一些试剂诊断疾病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D
3.思维定式:不要受思维定式的制约,解题时要用发散式思维。3.思维定式:不要受思维定式的制约,解题时要用发散式思维。 例3.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 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 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 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内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内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B
4.误联因果:因果关系有两种:一是题干本身具有因果关系;一是选项本身具有因果关系。4.误联因果:因果关系有两种:一是题干本身具有因果关系;一是选项本身具有因果关系。 例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素连续饲喂正常 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 组小白鼠表现为(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B
5.变式迷惑:通过变换试题的表现形式,如文图转换、图文转换、变式图或通过新情景的干扰来增加试题的迷惑性. 5.变式迷惑:通过变换试题的表现形式,如文图转换、图文转换、变式图或通过新情景的干扰来增加试题的迷惑性. 例5.将一组玉米胚芽鞘的顶端切除,分别在其左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在黑暗中保持一段时间,胚芽鞘可能向右弯曲(如右下图)。则胚芽鞘弯曲的角度B(纵轴)与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横轴)的关系可表示为 C
6.无图考图:这类试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平时一定要加强读图识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训练。6.无图考图:这类试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平时一定要加强读图识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例6.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 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 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的C3化合物与 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C
7.前后矛盾:有些选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其中部分句子是正确的也正因为如此,其迷惑性明显增大.7.前后矛盾:有些选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其中部分句子是正确的也正因为如此,其迷惑性明显增大. D 例7.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