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696 Views
臺北市長安國民中學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宣導說明. 報告者 教務主任 : 張景洲 101.08.27( 一 ). 大 綱. 壹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與規劃 貳 、基北區高中職免試入學 參 、特色招生規劃 肆 、老師如何因應. 2. 壹、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政策與規劃. *推動背景. 符應世界教育趨勢 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紓解學生升學壓力 提升國民素質. *三大願景. 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 成就每一個孩子 厚植國家競爭力. *五大理念.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多元進路 適性揚才 優質銜接. 引導多元適性發展.
E N D
臺北市長安國民中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宣導說明臺北市長安國民中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宣導說明 報告者 教務主任:張景洲 101.08.27(一)
大 綱 壹、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與規劃 貳、基北區高中職免試入學 參、特色招生規劃 肆、老師如何因應 2
*推動背景 符應世界教育趨勢 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紓解學生升學壓力 提升國民素質
*三大願景 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 成就每一個孩子 厚植國家競爭力
*五大理念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多元進路 適性揚才 優質銜接
引導多元適性發展 培養現代公民素養 確保學生學力品質 紓緩過度升學壓力 均衡城鄉教育發展 追求社會公平正義 *六大目標 六大目標
*目標與期程 啟動準備階段目標(100年8月至103年7月)
* 103學年度高中職入學方式 高中、高職及五專多元入學管道 免試入學 甄選入學 登記分發 入學 申請入學 (五專申請抽籤) 免試入學 (75%以上) 現 行 十 二 年 國 教 之 後 特色招生(0%~25%) 考試 分發 入學 甄選 入學 免試入學比率逐年提高,考試入學方式變動最小為原則 9
*免試就學區的劃分 10
*相關配套措施 • 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 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 1.提升教師依專長授課比率 2.修訂相關規定並加強家長宣導 推動學生適性輔導措施 1.建立國中適性輔導制度及成立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2.發展學生適性輔導工具 提升國中教學品質 1.發展學生成就評量標準及辦理國中教育會考 2.辦理補救教學及修訂成績評量準則 11
一、規劃理念 (一)務實可行,釐清爭議 比序項次少,滿足家長需求 資料取得技術可行 (二)考量學生權益(從優從寬) (三)導引教育核心價值 全人教育發展(均衡學習) 品德教育優先(獎懲紀錄) 社會責任與使命(服務學習)
三、超額比序順次 比序順次: 第一順次:志願序級分、多元學習表現、國中 教育會考成績積分加總 第二順次:多元學習表現(含獎懲紀錄、均衡 學習、服務學習)總積分 第三順次:國中教育會考成績積分(依序為會 考積分總分、國文、數學、英語、 社會、自然、寫作測驗科目 第四順次:志願序(非積分) 如經過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後,仍同分超額時,非不得已採電腦隨機抽籤方式辦理
四、志願序積分換算 志願序積分換算方式如下: 1.第1至10志願(30~3分),第1志願30分,第2 志願27 分,每一個志願序差3分,第10志 願3分。 2.第11至20志願(2分),第11志願至第20志願 同為2分。 3.第21至30志願(1分),第21志願至第30志願 同為1分。 16
五、會考時間 自民國103年起於每年5月擇一 周六、日實施
六、會考科目及等級 103年國中教育會考考試科目為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及寫作測驗。除寫作測驗為1-6級分外,其他五科分為「精熟」、「基礎」與「待加強」3個等級。 精熟比例為10%-20% 基礎比例為45%-60% 待加強比例為20%-35% 註:103年會考試題含英語科聽力題及數學科非選擇題,唯不納入成績計算,104年起採計。
一、特色招生種類 特色招生分為兩種 一、甄選入學,針對音樂、美術、體育、舞蹈、藝術技能,採術科考試。 二、考試分發入學,採學科測驗。 基北區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以 同一日、聯合辦理、多志願為原則。
二、特色招生報名限制 經免試入學錄取的學生,如評估自己的性向、興趣、志願及能力後,決定還要再參加特色招生,就必須先放棄免試入學錄取資格,才得報考特色招生。
三、特色招生分發 報考特色招生考試的學生,於考試 後,可憑考試成績選擇特色招生學 校,或報名第二階段免試入學, 二者將在同一時間、同一平台 進行分發作業。
四、學科特色招生考試理念 鑑別出具有強學習力的人才 即檢測學生的思考力、探究力、 統整力、 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 而不是要鑑別學生學習成就有多好。
五、學科特色招生考試目的 期望對國中教學產生正向影響 , 藉由考試目標、內容與題型的轉變, 改變傳統著重知識講授的教學方式, 轉為重探究重思考的學生學習。
六、學科特色招生考試內容 1.強調素養的評量 面對問題時能夠靈活運用所學, 發揮創意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2.跳脫學科領域的評量 施測科目為『閱讀理解素養』及『數學素養』
七、何謂閱讀理解素養 閱讀理解是21世紀重要的國民素養,它不只是一般的語文能力,而是個人能透過閱讀擷取所需知識或資訊,並進而分析、批判、統整,建構出可增長知識、技能及策略的綜合能力。 考試內容,除了英文以短文方式呈現,其他試題將以文章方式呈現,內容涵括科學、社會、文學、公民素養等範疇。
八、何謂數學素養 是指面對現實情境時,能察覺情境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利用習得的數學知識與數學方法解決問題,並合理詮釋情境問題的解答。類似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的題型。
一、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 以「學生中心、能力導向」 為原則設計教學,活化教學。
二、 團隊合作 精進教學-以團隊力量面對變革,經營學習社群,共同研討規劃課程、善用教學設計、活用多元評量、持續檢視學生學習效果並根據回饋調整內容或方法。
精進教學的意涵 • 教育部於2007年推出精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實施計畫 • 就計畫之目的而言,主要是改進教學、提升教學品質及學習成效(教育部,2009) • 「精進」兩字之意涵,教育部簡易國語辭典解釋為「專心求進」,析而言之,精進教學意指促進教學有更進步的表現及作為
101學年度 學校工作事項
學校工作事項 • 1.落實領域共同備課時間,擬定工作計畫, 每學期規畫全校性或領域性主題式活動內 容。 • 2.推動共同領域或跨領域專業學習社群,以任務為導向,精進課程及活化教學。 • 3.發展活化課程教案,並分享課程、教學活 動設計與評量方式及規準。 • 4.辦理全校性及領域性校本課程研習,系統 化、精緻化校本課程,成為學校特色。
一、落實教學正常化 (一)分析教師結構,並逐年 調整師資結構,以落實 教師依專長授課 預定達成目標值: 教師專長授課比例90%以上 完成時間: 102.07.31
(二)鼓勵教師參加第二專長進修 • 預定達成目標值: • 教師專長授課比例90%以上完成時間: 102.07.31
(三)積極參與及辦理課程領導與教學領導相關研習進修(三)積極參與及辦理課程領導與教學領導相關研習進修 • 預定達成目標值: • 校長參與課程與教學領導進修研習時數每學年4小時以上 • 領召及教師參與備課及各領域輔導團、各群組辦理之研習 • 完成時間: 102.07.31
(四)正向引導課程發展委員會及領域課程小組會議(四)正向引導課程發展委員會及領域課程小組會議
學校具體作為: 1、貫策「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確實常態班。 2、遵守「九年一貫課綱」,安排校內領域專長教師教授課程。 3、教師依課表授課。
4、教師評量學生,能確實依照「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辦理。4、教師評量學生,能確實依照「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辦理。 5、教師正向使用參考書或測驗卷,指導學生學習與評量。 6、教師活化教學將多元智慧理論融入教學。
7、確實推動生涯發展教育。 8、依學生多元學習需求,開設社團課程。
二、實施補救教學 (一)善用彈性學習時數,落實補救教學,辦理多元特色課程。 預定達成目標值: 學校能運用至少2小時彈性學習時數,開設補救教學及社團等多元特色課程。 完成時間: 101.09.30
(二)統整並善用社區及學校資源,做好補救教學工作。(二)統整並善用社區及學校資源,做好補救教學工作。 預定達成目標值: 學校能與家長會社區等合作成立補救教學委員會,訂定工作計畫召開期中期末 會議列入學校行事曆。 完成時間:102.01.31
(四)建立補救教學檢討評估機制 預定達成目標值: 定期召開補救教學期末檢討會議,討論補 救教學實施之優缺點。 完成時間:每年06.30及12.3
學校具體作為: 1、加強國中補救教學計畫(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教育優先區---學習輔導)推動效益。 學校作法: 2、理解各年級國語文、英語及數學等工具學科「基本學習內容」。 學校作法: 3、了解「編輯進階式補救教材」之內涵、意義及使用時機。 學校作法:
4、了解「攜手計畫評量系統」之使用與補救教學的相關實施。4、了解「攜手計畫評量系統」之使用與補救教學的相關實施。 學校作法: 5、善用「檢核補救教學成效」與補 救教學的相關之實施。 學校作法:
6、落實「抽離式補救教學模式」在正課時間的共同實施。6、落實「抽離式補救教學模式」在正課時間的共同實施。 學校作法: 7、推動與計畫性安排教師參加「補救教學增能研習」。 學校作法:
8、計畫培訓校內教師,成為教學輔導教師,督導補救教學課程,以完備專業支持與督導系統。8、計畫培訓校內教師,成為教學輔導教師,督導補救教學課程,以完備專業支持與督導系統。 學校作法: 9、影響學生、家長、教師及行政正視補救教學在12年國教的實質重要意義。 學校作法:
給辛勞的教育夥伴 亞里士多德: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