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香港职业治疗师 何小燕

失智症行为情绪问题. 香港职业治疗师 何小燕. 何为行为情绪问题 ﹖. B ehavioral and P sychological S ymptoms of D ementia ( BPSD ) 根据国际老年精神协会定义,行为问题泛指由于失智症的认知障碍而引起的行为病征 BPSD 的定义是 “ 在失智症患者中频繁出现的混乱感知、想法内容、情绪或行为等症状 ” ( Finkel 和 Burns,1999). 何为行为情绪问题 ﹖. 异常行为情绪的出现是因患者有些需要未得满足,是反应性的行为。 ( Gail Elliot ,2011)

dix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香港职业治疗师 何小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失智症行为情绪问题 香港职业治疗师 何小燕

  2. 何为行为情绪问题﹖ • Behavioral andPsychologicalSymptoms ofDementia (BPSD) • 根据国际老年精神协会定义,行为问题泛指由于失智症的认知障碍而引起的行为病征 • BPSD的定义是“在失智症患者中频繁出现的混乱感知、想法内容、情绪或行为等症状”(Finkel和Burns,1999)

  3. 何为行为情绪问题﹖ • 异常行为情绪的出现是因患者有些需要未得满足,是反应性的行为。 (Gail Elliot ,2011) • 例如患者重复问相同的问题,除了他忘记已问过外,极可能是用问题来与人保持接触、连系,他需要……。

  4. 行为问题的种类 • 身体非攻击性行为﹕拍枱、游走 • 身体攻击性行为﹕紧捉他人、打人、掐人。 • 言语非攻击性行为﹕重复性问题或语句、大叫 • 言语攻击性行为﹕责骂、投诉

  5. 常见行为问题

  6. 常见心理/精神问题

  7. 行为情绪问题的原因 • 认知障碍影响其理解及表达能力 • 用自己能力所及与外界沟通 • 表达自己的需要 Gail Elliot 2011

  8. 行为问题的成因Tom Kitwood 脑部受损 患者的性格 以往经验 健康情况 社会和心理因素

  9. 脑部受损 • 患者因脑部受损而引致其理解力、判断力等下降。 • 例如额叶损伤可能会令患者产生性格上的偏差,变得十分固执。 • 在生活细节上,患者只懂依循既定的编排,不肯变通。 • 若生活次序发生改变,患者会变得十分烦躁。

  10. 脑部受损 • 有一些患者会作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例如随地吐痰,胡乱触摸别人身体等 • 由于短期记忆力衰退,以致常常追问别人刚刚发生的事情

  11. 患者的性格 • 若患者性格内向,其适应能力可能会较低,患病后也可能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低落的情况 • 若患者很爱面子,事事要由自己作主,在患病后因认知能力哀退,每当遇到挫折时,往往会觉得失去尊严,而大发脾气

  12. 以往经验 • 若患者曾经受骗,可能会变得疑心很重,不容易信任别人

  13. 健康情况 • 由于患者认知功能衰退,不善表达,一些身体毛病例如便秘、尿道感染、肚痛等,未能得到适当处理,患者可能会变得烦躁不安

  14. 社会和心理因素 • 患者的行为表现会容易受别人的态度所影响 • 若别人对他忽略关怀,或负面标签其举止,患者可能会表现一些异常的行为,来引人注意或抒发其情绪

  15. 行为问题的成因Suzanne Holroyd, MD a/环境因素 b/身体生病因素 c/精神病引发的行为问题 d/失智症引起的行为病征

  16. 环境因素 • 患者在院舍的生活有突变 • 例如加入新的同房长者, 经常探访的家人没有来, 转换了照顾者等

  17. 环境因素 • 患者是某一职员容易动怒或不合作, 和其他职员相处就没有问题。 • 有时患者是否愿意食药,是否合作 去穿衣和洗澡,职员用不同的 处理手法会令患者有不同的反应

  18. ~个案讨论~ • 林婆婆,78岁,最近经常用食物 掷职员,撕破自己的毛巾,时常 发牢骚 • 职员观察到自从林婆婆的房间 入住了一位新的同房舍友后, 林婆婆便出现行为问题

  19. ~个案讨论~ • 这位新舍友经常用粗俗的言语 闹林婆婆,每天闹过不停 • 最后职员将这位新舍友转介 给医生治疗和将她调到一间 独立房,林婆婆的问题行为 也没有再出现了

  20. 身体生病因素 • 因生病而引起的问题行为 • 例如尿道炎、肺炎、心脏衰竭、 慢性呼吸道阻塞等 • 问题行为包括失眠、没胃口、 哭泣、暴力行为、精神错乱等

  21. 身体生病因素 • 药物引起的问题行为 --止痛药和安眠药 --抗巴金森症药 --某些抗生素及类固醇 • 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出现了 新的疾病或服用新药物, 如感冒药

  22. 精神病引发的行为问题 • 患有抑郁病的失智症患者, 可能会有烦躁或攻击行为 • 其他精神病如精神分裂、妄想症、 忧虑症、强迫性行为等也会 引起问题行为的出现

  23. ~个案讨论~ • 陈伯伯,79岁,最近开始拒绝进食, 体重下降,面谈时,陈伯伯不发一 言,闭起双眼,不能跟从指示 • 经医生评估,发现陈伯伯患上 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后, 他开始进食,和职员交谈时, 面上更展露笑容

  24. 失智症引起的行为病征 • 患者有精神病征状例如幻觉、 妄想 • 一般的情况下会服用抗思觉失调 药物去治疗。

  25. 失智症引起的行为病征 • 若患者有睡眠困难,经常晚上起 来活动,或长时间不睡; • 安眠药可有助患者改善睡眠状况

  26. 失智症引起的行为病征 • 猜疑、不合作、过度兴奋的情绪 可由医生处方镇定剂,以缓和情绪 行为问题。

  27. 研究报告 • 院舍中40%患有失智症长者有情 绪或精神问题,如焦虑、失眠、 烦躁、抑郁、精神错乱等。Rovner B.W. et.al(1990) • 90%的失智症患者都经历过行为 情绪问题 (Hermann et al,2000)

  28. 研究报告O’Connor D.W.(2000) • 失智症的中期阶段,行为问题就 最严重。例如游走、攻击、吵闹、 发脾气和暴力行为等。

  29. 研究报告Lopez. O.L. et al (1991) Patterson M.B. et al.(1990) • 超过40%的阿尔兹海默症的 患者有妄想的行为。 • 最常见的是被迫害妄想, 认为自己的东西被偷走。 • 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常有幻觉

  30. 研究报告 Heston L.L. et. al.(1992) Burns B.J. et al (1993) • 失智症患者常有抑郁的问题, 但很多时缺乏治疗。为甚么﹖

  31. 行为情绪记录表

  32. BPSD的ABC分析 A C B

  33. “ABC”守则 A - Antecedent前因 为甚么﹖甚么人﹖之前发生何事﹖ 事前的气氛如何﹖ B - Behavior行为 出现甚么行为﹖甚么时候﹖ 在何处﹖持续多久﹖强烈情度﹖

  34. “ABC”守则 C - Consequence后果 事后当时人的情绪及反应。有 甚么人受影响﹖工作人员可有 介入﹖

  35. 引发点的分析(Gresham,1999)“TECH” 事情(Task) 环境(Environment) 沟通(Communication) 健康(Health)

  36. 事情/活动(Task) • 是否太困难? • 是否太多选择? • 是否引发了从前不愉快的经历?

  37. 环境(Environment) • 留意实际环境 (Physical environment) • 活动的环境和气氛 (Social Environment)

  38. 沟通(Communication) 是否有留意以下沟通守则﹕ • 安静的环境 • 说话清楚、慢说、句子简单 • 辅以面部表情、手势和动作 • 如患者有幻觉/妄想行为,勿与他 争辨事情的真确性

  39. 健康状况(Health) • 药物 • 急性/慢性疾病 • 困扰的睡眠 • 听觉和视觉的问题 • 劳累

  40. 行为问题处理 • 参考行为记录表, • 配合“ABC”和“TECH” • 守则的分析理念 • 利用“CDE”策略, 有系统地计划治疗的方法

  41. “CDE”策略

  42. 问题行为处理–多疑 • 陈婆婆经常忘记东西放在何处,也常将纸币、存折等放入看过的报纸或杂志内 • 由于不能寻回它们,所以经常指责职员或舍友偷了她的东西

  43. 问题行为处理–多疑 • 不争辩,因为不会减低她的疑心,反而令她的情绪更不稳定 • 多用转移注意力方法,和安排合适的日间活动。 • 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给患者存放私人贵重对象。

  44. 问题行为处理–嚷着要回家 • 梁伯伯不适应院舍的生活,常常挂念 女儿,嚷着要回家。 • 当职员阻止外出时,会发脾气,并咒骂别人。

  45. 问题行为处理–嚷着要回家 • 建议女儿多些探望梁伯伯 • 了解他的背景及兴趣,安排合适 的活动,使他渐适应院舍生活。 • 尽量将他的房间及床位布置像 他家的样子,如将相片及珍惜的物 件放在床边,增添其归属感。

  46. 问题行为处理–不适当的性行为 • 林伯伯经常误会女职员为其太太,对她们毛手毛脚 • 有时候更在院舍公众地方触摸自己下体,令人尴尬

  47. 问题行为处理–不适当的性行为 • 安排男职员协助患者的日常起居 • 当护理患者时,职员应与他保持适当距离。 • 向患者解释每一个护理步骤 • 当患者有不适当的行为时,职员应 紧按其手,制止其行为,同时向他 解释当时的护理程序。

  48. 问题行为处理–不适当的性行为 • 通知家属关于患者的情况,鼓励他们多加探访患者,以减低他寂寞的感觉 • 职员应向上司和医生汇报,并作记录,以便跟进

  49. 问题行为处理–拒绝洗澡 • 张婆婆不肯洗澡,就算洗澡以后也不肯更换干净衣物,经常穿同一件衣服 • 由于张婆婆记忆力衰退,往往忘记自己是否已经洗澡,或不在意身体是否足够清洁

  50. 问题行为处理–拒绝洗澡 • 可尝试不直接叫她去洗澡,与她倾谈她有兴趣的话题或唱她喜欢的歌曲,慢慢地带她到浴室去洗澡 • 当你带她到浴室后,她或许会主动提议去洗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