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734 Views
PART 3. 價格、利潤與產業表現. 9. CHAPTER. 生產與成本. 1. 2. 3. 4. C H A P T E R C H E C K L I S T. 學習本章後,您將能:. 解釋經濟學中的成本與利潤. 解釋廠商短期下的產量與勞動數量之關係. 解釋廠商長期下的產量與勞動數量之關係. 推衍與解釋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 9.1 經濟成本與利潤. 廠商的目標 利潤極大化 會計成本與利潤 會計師計算成本與利潤確定企業支付了正確數額的所得稅,並顯示企業如何使用銀行借貸 經濟學家則強調機會成本或稱經濟成本的觀念. 9.1 經濟成本與利潤.
E N D
PART 3 價格、利潤與產業表現 9 CHAPTER 生產與成本
1 2 3 4 C H A P T E R C H E C K L I S T • 學習本章後,您將能: • 解釋經濟學中的成本與利潤 解釋廠商短期下的產量與勞動數量之關係 解釋廠商長期下的產量與勞動數量之關係 推衍與解釋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
9.1經濟成本與利潤 • 廠商的目標 • 利潤極大化 • 會計成本與利潤 • 會計師計算成本與利潤確定企業支付了正確數額的所得稅,並顯示企業如何使用銀行借貸 • 經濟學家則強調機會成本或稱經濟成本的觀念
9.1經濟成本與利潤 • 機會成本 • 從事某項行為而放棄選擇其他行為的最高價值
9.1 經濟成本與利潤 • 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 • 顯性成本 • 實際以金錢支付的成本 • 隱性成本 • 不以金錢直接支付的成本,包括經濟折舊與自有資源的成本
9.1 經濟成本與利潤 • 經濟折舊 • 指廠商所有人使用自有資本的成本,代表資本的市場價值變動 • 正常利潤 • 廠商所有人提供企業行為、組織生產要素、承擔風險,企業行為的報酬稱為正常利潤
9.1 經濟成本與利潤 • 經濟利潤 • 廠商的經濟利潤等於總收入減去總成本 • 總成本等於機會成本,為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的總和 • 正常利潤屬於隱性成本
9.1 經濟成本與利潤 圖9.1 成本與利潤的經濟與會計觀點 經濟學家將成本定義為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總和,包含正常利潤
9.1 經濟成本與利潤 機會成本為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的總和 會計師將成本定義為顯性成本與會計折舊
9.1 經濟成本與利潤 經濟利潤等於總收入減去機會成本 會計利潤等於總收入減去會計師所定義的成本
短期與長期 • 短期:固定的 • 短期指部分生產要素的數量無法變動的時間架構 • 在短期下,數量可以變動的生產要素包括原料與勞動,無法變動的為技術與資本。 • 長期:變動的 • 長期指所有生產要素的數量都可以變動的時間架構 • 下沉的費用與廠商的決策無關
9.2 短期下的生產 • 在短期下,廠商必須增加勞動數量才能增加產量。 • 勞動數量與產量的關係,我們使用以下三個概念來解釋: • 總產量 • 邊際產量 • 平均產量
9.2 短期下的生產 • 總產量 • 總產量 (TP) 指在一段期間內貨品生產的總數量 • 總產量隨著勞動數量增加而增加
9.2 短期下的生產 圖9.2 總產量曲線 TP曲線區隔為可達成的產量與不可達成的產量
邊際 產量 總產量 的改變 勞動量 的改變 = 9.2 短期下的生產 • 邊際產量 • 邊際產量指多雇用一單位勞動而導致總產量的變動 • 代表額外一單位勞動對總產量的貢獻 • 當勞動量增加 (或減少) 大於一單位,邊際產量的計算方式為:
9.2 短期下的生產 圖9.3 總產量與邊際產量 我們可以利用延著總產量曲線區段建立的橘色方塊說明邊際產量 每一區段的高度代表邊際產量
9.2 短期下的生產 表格顯示邊際產量的計算 TP曲線的斜率越陡峭的區段邊際產量越大
9.2 短期下的生產 總產量與邊際產量曲線隱含著所有廠商生產過程的共同特徵: • 初期邊際報酬遞增 • 最終邊際報酬遞減 • 邊際報酬為負值
9.2 短期下的生產 • 邊際報酬遞增 • 邊際報酬遞增代表額外一單位勞動的邊際產量大於前一單位勞動的邊際產量 • 生產過程的專業化與分工形成邊際報酬遞增
9.2 短期下的生產 • 邊際報酬遞減 • 邊際報酬遞減代表額外一單位勞動的邊際產量小於前一單位勞動的邊際產量 • 當雇用越多的勞動者使用相同的設備與空間,則形成邊際報酬遞減
9.2 短期下的生產 • 邊際報酬遞減的現象非常普遍,於是符合法則的資格, • 報酬遞減法則: • 短期下,固定生產要素的數量不變,當廠商增加某項變動生產要素的數量,則該變動生產要素的邊際產量最終將遞減。
9.2 短期下的生產 • 平均產量 • 平均產量指每單位勞動的平均生產量 • 計算方式為: • 平均產量 = 總產量勞動數量 • 平均產量就是代表生產力
9.2 短期下的生產 圖9.4 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表內顯示平均產量的計算 例如:勞動數量為 3,總產量為 6 加侖, 平均產量為 6 ÷ 3 = 2 加侖/人
9.2 短期下的生產 平均產量曲線為AP. 當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時,平均產量遞增
9.2 短期下的生產 當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時,平均產量遞減 當邊際產量等於平均產量時,平均產量達到最大
9.3 短期成本 • 短期下,廠商若要增加產量,則必須增加勞動數量,也就是必須增加成本 • 產量與成本的關係可用下列三種概念來解釋: • 總成本 • 邊際成本 • 平均成本
9.3 短期成本 • 總成本 • 廠商的總成本 (TC) 是指全部生產要素的成本總合 • 總成本區分成兩個部分: • 總固定成本 (TFC) 為固定生產要素的成本 —土地、資本 • 總固定成本不會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
9.3 短期成本 • 總變動成本 (TVC) 為變動生產要素的成本 —勞動 • 短期下廠商若要變動產量,則必須變動勞動數量,因此總變動成本將會隨著總產量的變動而變動 • 總成本等於總固定成本與總變動成本的總和,亦即: • TC = TFC + TVC
9.3 短期成本 圖9.5 Sam冰舖的成本曲線 總固定成本 (TFC) 固定不變 —水平線 總變動成本 (TVC) 隨著產量的增加而增加 總成本 (TC) 也隨著產量的增加而增加
9.3 短期成本 在總成本曲線及總變動成本曲線間的垂直距離代表總固定成本
9.3 短期成本 • 邊際成本 • 廠商的邊際成本代表額外增加一單位產量而導致總成本的變動量 • 邊際成本告訴我們當總產量變動時,總成本會如何改變
9.3短期成本 • 平均成本 • 以下為三種平均成本的概念: • 平均固定成本 (AFC) 為每單位產量的總固定成本 • 平均變動成本 (AVC) 為每單位產量的總變動成本 • 平均總成本(ATC) 為每單位產量的總成本
TC = TFC + TVC Q Q Q 9.3 短期成本 • 平均成本的計算是來自於總成本的概念: TC = TFC + TVC • 每項都除以產量Q,則得: 或 ATC = AFC + AVC
9.3短期成本 圖9.6 邊際成本與平均成本曲線 平均固定成本 (AFC) 隨著產量增加而減少 平均變動成本曲線 (AVC) 呈現 U 型 平均總成本曲線 (ATC) 也呈現 U 型
9.3短期成本 兩曲線間的垂直距離等於平均固定成本,如箭頭所示 邊際成本曲線 (MC) 呈現 U 型,並且分別在 AVC 與 ATC 的最低點與 AVC 曲線及 AVC 曲線相交
9.3 短期成本 • 成本曲線與產量曲線 • 當勞動數量與產量都不高時,隨著勞動數量增加,邊際產量與平均產量上升的幅度大於成本增加的幅度,因此邊際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下跌。 • 在邊際產量到達最高點時,邊際成本到達最低點 • 當廠商雇用更多的勞動者,邊際產量下降,而邊際成本上升
12.3 短期成本 • 但平均產量繼續增加,平均變動成本繼續下降 • 平均產量到達最高點時,平均變動成本到達最低點 • 隨著勞動數量增加,平均產量遞減,而平均變動成本遞增 • .
9.3 短期成本 圖9.7 產量曲線與成本曲線 廠商的邊際成本曲線與邊際產量曲線具有關聯性 如果邊際產量上升,則邊際成本下降 當邊際產量到達最高點時,則邊際成本到達最低點
9.3 短期成本 廠商的平均變動成本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具有關聯性 如果平均產量上升,則平均變動成本下降 當平均產量到達最高點時,則平均變動成本到達最低點
9.3 短期成本 當產量少時, MP與AP上升, MC與AVC下降。 當產量中等時, MP下降與MC上升, AP上升與AVC下降。 當產量大時, MP與AP下降, MC與AVC上升。
9.3 短期成本 • 成本曲線的移動 • 技術 • 技術進步導致生產力上升,總產量曲線上移,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也上移 • 技術的進度,相同的生產要素可以創造更多的產量,因此技術的進步導致平均與邊際成本降低,平均與邊際成本曲線下移
9.3 短期成本 生產要素的價格 • 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升,成本曲線上移。 • 但曲線如何移動取決於何項要素價格的改變, 如果固定生產要素的價格賞漲, • 固定成本曲線 (TFC and AFC) 上移 • 總成本曲線 (TC) 上移 • 變動成本曲線 (AVC and TVC) 及邊際成本曲線 (MC) 不變
9.3 短期成本 • 如果變動生產要素的價格上漲, • 變動曲線 (TVC and AVC) 上移 • 邊際成本曲線 (MC)上移 • 固定成本曲線 (AFC and TFC) 不變
9.4 長期成本 • 工廠規模與成本 • 當廠商變動工廠規模時,生產成本導致產量的變動 • 平均總成本將下跌、上升或是不變? • 以上三種結果皆可能發生,因為當廠商在長期下變動工廠規模時,可能歷經三種情況: • 規模經濟 • 規模不經濟 • 固定規模報酬
9.4 長期成本 • 規模經濟 • 規模經濟發生在廠商以相同的幅度增加勞動與資本的數量,而產量增加的幅度大於生產要素增加的幅度,則平均總成本下跌 • 勞動與資本的專業化是規模經濟的主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