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86 Views
专题 3 光的干涉 (部分内容). 物理教研室教学活动讲稿. 课件制作及主讲:钟寿仙. 2006 年 9 月 16 日. 专题 3 光的干涉. 一、研究的主要问题. 1 、干涉条纹特点. 静态分布(形状、位置、间距). 动态变化(位置的移动、形状间距的变化). 2 、光强分布. (1) 求透明介质的厚度或折射率. 3. 应用题型:. (2) 求球状物体的直径. 二、物理思想与方法重点提示. 1 、实现光的干涉的思想与方法. 获得相干光基本思想:. —— “ 一分为二 ” 思想. 即将同一波列一分为二. 分波阵面法. 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E N D
专题 3光的干涉(部分内容) 物理教研室教学活动讲稿 课件制作及主讲:钟寿仙 2006年9月16日
专题 3 光的干涉 一、研究的主要问题 1、干涉条纹特点 • 静态分布(形状、位置、间距) • 动态变化(位置的移动、形状间距的变化) 2、光强分布 (1)求透明介质的厚度或折射率 3.应用题型: (2)求球状物体的直径
二、物理思想与方法重点提示 1、实现光的干涉的思想与方法 • 获得相干光基本思想: ——“一分为二”思想 即将同一波列一分为二 分波阵面法 • 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光路图; 分振幅法 (光)程差法 2、研究干涉问题的方法: 振幅矢量叠加法
反射光2 反射光1 · n0 A e x n x n0 p r1 · d o r2 D 劈尖 杨氏干涉 l1 n0 n1 e l2 n2 探测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 增(反)透膜 • 光路图——原理图
程差法: 由光程差出发,分析干涉条纹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处理干涉问题的方法。 ——研究光的干涉的基本方法 (1)干涉光强、明暗条纹条件可完全由光程差决定 相干项 而 再有: • 明纹条件 • 暗纹条件 可见,干涉结果可以完全由光程差决定。
程差法: ——研究光的干涉的基本方法 • 光程差的计算是研究光的干涉的关键 三、课堂思考讨论与练习 1.波的叠加原理(相干与非相干叠加讨论) 2.条纹移动(干涉条纹动态变化、方法) 3.练习(方法、原理、应用)
思考讨论题 《(新)辅导书》P101四、1 1.有人认为:相干叠加服从波的叠加原理,非相干叠加 不服从波的叠加原理,对不对? 不对! (1)相干与非相干在本质上都是波的叠加的结果。 所以,非相干叠加同样服从波的叠加原理。 而干涉现象是波的叠加的一种特殊情况。 (2)相干叠加与非相干叠加有何区别? 相干项 ——简单叠加 举例说明
1、波的叠加原理——普遍规律 2、干涉现象是波的叠加的一种特殊情况。
● 思考讨论题2: ——条纹移动问题 (1)如图,若把S向上移,条纹将如何变化? ● (2)在S1 后放一玻璃片,条纹又如何变化? • 讨论条纹变动 ——基本出发点还是光程差 关键是抓住“零光程差”进行分析。
求透明介质的厚度或折射率 * [练习1]用云母片(n=1.58)覆盖在双缝实验装置的一 条缝上,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9个条纹的距离。 已知光源的波长为=550.0nm, 试求玻璃片的厚度t。 问题:如何求解? 方法和原理? 利用定点(P)观察的方法、 还是从光程差入手求解! 未加云母片,明纹满足 加未加云母片,明纹满足
* 依题意,条纹移动了9条,所以 题后小结: (1)若介质的厚度t 已知 • 测量透明折射率方法之一 (2)t 的最终结果与 同理证明,当光源S 的位置变动时 (如图所示), t 与n仍满足上式关系。 • t(或折射率n)与光源 S的位置也无关; (3)从计算过程可以发现, 介质的厚度是通过观察到 原理? 条纹移动的数目来计算的。
* 求透明介质的厚度或折射率 (条纹移动问题) • 测量原理: 改变一个波长, 可知, 由 就有一根条纹移过考察点, 移过考察点N条纹 则有: ——测量透明介质的厚度和折射率的原理 ——分别是变动前后两束相干光到考察点的光程差。 • 测量厚度t(或折射率n)的关键是光程差改变量的计算。
l1 l2 探测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 题后小结: • 测量厚度t(或折射率n)关键是光程差改变量的计算。 (3)介质的厚度 条纹移动 N=9 条, 由此看出,利用光学原理所进行的测量,精度较高, 一般为波长的数量级。 (4)也可用迈克尔逊干涉仪: (5)相关练习题 教材 P159 3.16 新辅导书 P106 五. 6 P124二. 8
* D 程差法 ——研究光的干涉的基本方法 (2)如何求本问题中条纹移动的距离 ? d >> ,D >> d 杨氏干涉
[练习2] 图中有一在空气中镀有双层增透膜的玻璃,第一层膜、第二层膜及玻璃的折射率分别 n1、n2、n3,且知n1<n2>n3,今以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增透膜上, 设三束反射光(只考虑一次反射)a、b、c 在空气中的振幅相等, 欲使这三束光 相干叠加后的总强度为零, 求: 第一层膜和第二层膜的最小厚度。 (说明:为区别三束反射光,图中没有将它们画成垂直于反射面) 《(新)辅导书》 P104五.课堂练习题3
《(新)辅导书》 P104五.课堂练习题3 已知:介质的折射率分布n1<n2>n3, λ—单色平行光 光垂直入射 (i=0) 求: 分析: 本题是三束光反射相干光干涉问题,属于 多光束干涉问题。 如何处理? 方法1: 由(两束相干光)光强 考虑两两相干叠加求解。 具体怎么求? 方法2: 利用振幅矢量叠加法求解
在什么情况下,三束光相干叠加后的总强度为零?在什么情况下,三束光相干叠加后的总强度为零? • 三个同振幅矢量构成闭合三角形时,就有 • 此时,多边形外角和: a与b光程差: 又因: 故:
三个同振幅矢量构成闭合三角形时: b与c光程差: 又: 故:
三个同振幅矢量构成闭合三角形时: 题后小结 1、由本题的求解可以看到: 光程差的计算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注意: 涉及到反射光干涉问题时 应考虑是否计入“附加光程差”; 与折射率的分布有关; 2、干涉问题 ——可归为振幅矢量叠加的问题处理 • 振幅矢量叠加法 ——一种处理多束相干光干涉问题的较好的方法 简单、直观、快捷!!
p d 0 f • 三个同振幅矢量构成闭合三角形时: 题后小结 2、干涉问题 ——可归为振幅矢量叠加的问题处理 • 振幅矢量叠加法 ——一种处理多束相干光干涉问题的较好的方法 简单、直观、快捷!! 拓展
三个同振幅矢量构成闭合三角形时: 题后小结 4、照相机、望远镜等光学仪器镜头上 常常要镀薄膜, 镀什么样的材料的膜(介质)? 镀多厚才能达到我们需要的效果(比如,为了减少照相机镜头的反射光,常在照相机镜头上镀一层或几层增透膜,使反射光相干叠加后,总光强为零) 可利用光学的方法 ——薄膜干涉原理来设计。
[练习3]利用光的干涉可以检验工件质量 现将A, B,C三个直径相近的滚珠放在两块平玻璃之间,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观察到等厚条纹如 图所示。 (1) 怎样判断三个滚珠哪个大,哪个小? (2) 若单色光波长为,试用表示三个滚珠直径之差。 分析:由于三个滚珠直径不等,故两平玻璃之间的空气膜形成劈尖。 相关例题参见习题册 四.3
小结:研究干涉的方法 (1)搞清发生干涉的(两)光束; (2)画出装置、光路、标出各量的几何关系 ——原理图 (3)计算(两)相干波程差(光程差); (4)搞清条纹特点: 条纹间距、条纹移动等; 形状、 位置、 级次分布、 (5)计算光强、画出光强曲线。 • 研究光的干涉的关键是计算光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