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 likes | 960 Views
营养与消化. 詹金彪 生物化学课程组 , 科研楼 C-602 jzhan2k@zju.edu.cn. 营养素. 一、 基本概念 营养 (nutrition): 是指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 , 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后 , 参与机体组成和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 (nutrient) :是指食物中可以给机体提供能量、参与机体组织构成、修复以及功能调节的化学成分。. 营养素的分类. 有机营养素( organic nutrients ) Proteins Lipids Carbohydrates Vitamins
E N D
营养与消化 詹金彪 生物化学课程组, 科研楼C-602 jzhan2k@zju.edu.cn
营养素 一、 基本概念 营养(nutrition): 是指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 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后, 参与机体组成和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以给机体提供能量、参与机体组织构成、修复以及功能调节的化学成分。
营养素的分类 • 有机营养素(organic nutrients) • Proteins • Lipids • Carbohydrates • Vitamins • 无机营养素(inorganic nutrients) • Minerals • Water
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g /day • Proteins • Lipids • Carbohydrates • Water • 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mg /day • Vitamins • Minerals
二、蛋白质 人体含蛋白质16~19%,每日更新3%左右。 1. 蛋白质的功能 1) 构成和修复组织 2) 构成生理活性物质 : 酶、激素和抗体等 3) 供给能量:4 kcal / 克 2. 蛋白质的组成 1) 元素组成: 含C、H、O、N等,少量含Fe、Cu、Zn、Co等微量元素。其中各种蛋白质的N含量 比较恒定,为16%,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定量。
2)氨基酸:蛋白质由20种L--氨基酸组成。 •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是指人体不能合成 或合成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9 种必需氨基酸:Val、Leu、Ile、Thr、Trp、Lys、Phe、Met,His(婴儿);小肠手术病人Gln为必需氨基酸。 • 半必需氨基酸(semiessential amino acid):食物不能充分供应时,从必需氨基酸合成,包括Cys和Tyr。 3.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决定因素: •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 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digestibility)和利用率(utilization)。
4. 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 消化 1)胃:食物的刺激可以引起胃泌素(gastrin)的释放,胃泌素是多肽激素,由胃G细胞分泌,后者可以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蛋白质在胃酸的作用下先变性失活, 然后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被激活为胃蛋白酶(pepsin),一种非特异性蛋白质水解酶。胃表面存在粘液层(mucus),组成生理性屏障, 可保护胃粘膜不受本身消化液和酶的侵蚀。
活性中心 人胃蛋白酶的结构图 Pepsin:34.6 kd, 属于酸性蛋白酶。活性中心含 Asp32 和Asp215 , 其中1个电离 , 另1个不被解离时才有活性, 其最适为pH为2~3。
胃酶抑素(pepstatin ),又名培普他丁,链霉菌产生的一种酸性蛋白酶抑制剂,能强烈抑制胃蛋白酶,对消化性胃溃疡等有效。
2)小肠 小肠是营养素消化的主要器官。表面的皱折 和绒毛 (villi),增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面积约600倍。 糖萼 微绒毛
胃中食糜进入小肠,刺激胰腺分泌一系列蛋白酶原, 并在小肠中激活。
Fig 2. 胰腺腺泡细胞(acinar cells)合成和分泌蛋白酶原 酶原粒积聚在腺泡细胞的顶端, 在刺激信号作用下分泌进入腺腔和导管。
胰腺蛋白酶原的有序激活过程 肠肽酶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 Trypsin是上流控制酶:被肠肽酶(十二支肠内壁)首先激活,然后可以自身激活。 Lys Ile
胰糜蛋白酶原的激活: 分别由胰蛋白酶和胰糜蛋白酶催化切除 2个二肽。
胰糜蛋白酶的三级结构: 活性中心含三个氨基酸的组合体:Asp102His57 和Ser195
胰糜蛋白酶原的激活: 胰蛋白酶的Ile 16的游离氨基与Asp194形成离子键稳定构象。
属于金属蛋白酶家族,水解羧基末端肽键。构象可以随着底物蛋白而改变,含Zn 2+,上连接有活性H2O,帮助水解肽键。 羧肽酶A的活性中心
蛋白酶的底物特异性 酶 底物(肽链右侧氨基酸R1) *Typsin碱性氨基酸 Lys,Arg *Chymotypsin芳香族氨基酸和疏水氨基酸 *Elastase 侧链较小的氨基酸 Carboxypeptidase偏爱芳香族氨基酸和疏水氨基酸 *这组酶的活性中心均含有Ser,属于Ser蛋白酶
胰腺蛋白酶原的异常激活 • 胰腺预防酶原自身激活的机理 - 包在脂类构成的膜性颗粒中 - 含抑制剂:Trypsin的抑制剂是一种蛋白质(MW, 6 kd),可预防少量蛋白酶。另一抑制剂 1-antitrypsin( 53 kd)主要抑制弹性蛋白酶。 • 急性胰腺炎 - 发病率38/10万,饮食不当是疾病的主因 - 蛋白酶和脂肪酶的过早激活,消化脏器和周围组织 - 营养治疗原则:避免蛋白和脂肪膳食,早期可采用肠外 营养。
吸 收 • 食物蛋白质消化产物:胰腺分泌的蛋白酶和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氨基肽酶N - 氨基酸 - 二肽 或三肽 • 吸收部位: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吸收机理 小肠上皮细胞膜上有氨基酸和短肽的转运体(transporter), 可以将氨基酸吸收并转运进入血液,经过循环系统供应组织 需要。
氨基酸转运体(transporter) • Na+依赖型转运体:Gly, Glu,Gln,Asp,Asn,His, Ala,Ser • 非Na+依赖型转运体:Leu,Ile,Val,Phe, Tyr, Trp, Arg, Lys,Cys, Thr, Pro , His, Ala,Ser
脂类(lipids): 占人体组成14-19%, 包括: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磷脂(phospholipids) 胆固醇类(sterols) 甘油三酯功能 供能和储能:9 kcal / 克 机体结构成分:细胞膜等 保温、保护 营养功能:促进脂溶性Vitamins的吸收、增加饱腹感、 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 。
脂类的结构 甘油三酯 磷脂 胆固醇
脂肪酸分类 • 按碳链长度分类 长链脂肪酸 ( >14 C) 中链脂肪酸 (8~12C) 短链脂肪酸 ( < 6C) • 按饱和程度分类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 SFA)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 • 按空间结构分类 顺式脂肪酸(cis-fatty acid) 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
常见的脂肪酸 引自<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版, 第29页,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年。
必需脂肪酸 • 营养学上最具价值的脂肪酸 ω-3(或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 ω-6 (或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 亚油酸(linolic acid ):属于ω-6 不饱和脂肪酸,十八 碳二烯酸; -亚麻酸( -linolenic acid, ALA ):属于ω-3不饱和脂肪酸,十八碳三烯酸
必需脂肪酸的功能 ·参与磷脂的合成 ·与精子形成有关 ·合成前列腺素 ·有利于组织修复 ·与胆固醇的代谢有关 必需脂肪酸缺乏 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损伤(出现皮疹等)以及肾脏、肝脏、神经和视觉方面的多种疾病。另外,对心血管疾病、炎症、肿瘤等多方面也有影响。
脂类的食物来源及推荐量: • 来源 膳食脂肪:动物的脂肪组织和肉类以及植物的种子 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油和鱼油 磷脂:蛋黄、肝脏、大豆、麦胚和花生等。 胆固醇类:动物内脏和蛋类,肉类和奶类。 • 推荐量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脂肪摄入应占总能量比例在 20%~30%的摄入范围之内。 一般认为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不少于总能量的3%。 建议ω-3与ω-6脂肪酸的摄入比例为1: 4~6 较适宜。
消化 肠胃道吸收的脂类: 每天50-100 g 甘油三酯、4~8 g 磷脂、300-400 g 胆固醇。 • 口腔:唾液腺分泌的脂肪酶,成人较弱;婴儿可以有效分解中、短链脂肪酸。 • 胃部:有胃脂肪酶的存在, 但消化也极有限。
小肠:在食糜的刺激下,引起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CCK) 的释放,促进胰腺分泌消化酶及促进胆囊收缩而释放胆汁酸盐(bile salt)。在肠蠕动和胆汁酸盐的作用下,食物脂肪形成乳化的微团(micelle),再在胰脂肪酶作用下,水解甘油三酯。胰腺管和胆管与十二支肠相联,因此小肠上部是脂类消化的主要部位,(由于肝疾病导致胆盐合成不足,高脂膳食如30 g/day,可以导致脂肪痢)。 微团的结构
胰脂肪酶的激活 1)胰蛋白酶激活 以酶原的形式分泌,需Trypsin的激活。
2)辅脂酶(colipase): MW 10 kd,以酶原形式存在,从胰腺分泌入十二指肠后,被胰蛋白酶切除N端五肽而激活。 辅脂酶分子中有与胰脂肪酶和与脂肪结合的两个结构域。 在水油界面上起桥梁作用,将胰脂肪酶与被消化的微团拉近,防止胰脂肪酶变性和胆汁酸盐对酶的抑制作用。
脂肪酶水解甘油三脂成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以及类脂肪酶水解甘油三脂成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以及类 脂的消化产物,可以搀入到微团成为混合微团(mixed micelle),这种微团体积更小(20 nm),极性更大,容 易穿过小肠黏膜细胞的细胞膜,而被吸收。
吸收 • 甘油、短链(2~6C)和中链脂肪酸(8~12C): 由小肠细胞吸收直接入血; • 长链脂肪酸: 吸收后,在黏膜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脂,然后与其他类脂和蛋白形成乳糜微粒(chylomicrons,CM),通过淋巴进入血循环。最终在肝脏,与内源性脂肪及蛋白质等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并随血流供应给各组织对甘油三酯的需要。 • 脂蛋白的代谢:随着甘油三酯的被利用,又不断地加入血中胆固醇,血流中的VLDL最终形成了LDL (主要成分为胆固醇)。
细胞通过LDL受体摄取LDL并利用,LDL过多或受体缺 陷可以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 体内还可合成HDL,可将体内的胆固醇、磷脂运回肝脏进行代谢,起到有益的保护作用。 • 食物中的游离胆固醇可直接被吸收,而胆固醇脂则先被酶水解成游离的胆固醇,再被吸收。 胆固醇代谢生成的胆汁酸,在发挥乳化作用后,一部分被小肠重吸收,由血液到肝脏和胆囊被重新利用(肠肝循环);另一部分与未被吸收的胆固醇一起被膳食纤维吸附,由粪便排出。
长链脂肪酸的吸收机理 (CM)
LDL颗粒 LDL的摄取与利用图
碳水化合物分类: 单糖(monosaccharide),双糖(disaccharide) 寡糖(oligosaccharide),多糖(polysaccharide) 单糖: 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 半乳糖(galactose),木糖(xylose) 核糖(ribose),脱氧核糖(deoxyribose) 阿拉伯糖(arabinose)
双糖: 由2个单糖缩合而成 蔗糖(sucrose),乳糖(1actose) 麦芽糖(maltose),海藻糖(trehalose) 寡糖: 由3~10个单糖构成 棉子糖(raffinose),水苏糖(stachyose) 低聚果糖 多糖: 由10个以上单糖组成的一类大分子碳水化合物 淀粉(starch):直链淀粉,支链淀粉 糖原(glycogen) 纤维(fiber)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 提供能量 和贮存能量: 4 kcal / 克 • 构成机体组织结构:糖蛋白、粘蛋白 • 抗生酮作用(antiketogenesis) • 节约蛋白质作用 :当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时,可以 避免体内和膳食中的蛋白质(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变 为葡萄糖。 • 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型 • 膳食纤维:增强肠道功能、利于粪便排出,控制体重 和减肥,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预防肠癌
碳水化合物的推荐摄入量: • 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比例适当,防止脂肪占总能量比 例过高; •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碳水化物的膳食供给量占总能量的比例以55%~65%较为适宜,其中精制糖占总能量10%以下。 美国FDA建议每天摄入纤维 25 g 较为合适。
(一)消化 • 口腔:唾液腺分泌-淀粉酶(-amylase),496个氨基酸,分子含1个Cl- 和 1个Ca2+,为必需因子和稳定因子,可以分解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水解-1,4 糖苷键。分解直链淀粉时生成麦芽糖、麦芽三糖及少量葡萄糖。分解支链淀粉时,生成麦芽糖、葡萄糖和具有-1,6 糖苷键的-极限糊精。通常,分解限度以葡萄糖为准是3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