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35 Views
閱讀指導 教師如何指導兒童閱讀. 林意雪 東華大學 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 閱讀經驗. 楊照閱讀托爾斯泰 文學家教師的「計謀」:從參考書偷渡閱讀(何瑞雄). 台灣學生閱讀的現況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2010 ). 為了興趣而每天閱讀的比例是全球最低的 學校藏書量超過 10,000 本的學生,其閱讀成績顯著較高 人口數在 15,000 以下地區學校提供額外教學對學生閱讀成績有助益 閱讀作業多,閱讀成績不一定好 課本是學生主要閱讀材料 課堂重字詞教學,少閱讀策略教學 閱讀教學活動以全班一起進行為主,獨立閱讀時間不足. 閱讀指導:幾件重要的背景知識.
E N D
閱讀指導教師如何指導兒童閱讀 林意雪 東華大學 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
閱讀經驗 楊照閱讀托爾斯泰 文學家教師的「計謀」:從參考書偷渡閱讀(何瑞雄)
台灣學生閱讀的現況(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2010)台灣學生閱讀的現況(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2010) 為了興趣而每天閱讀的比例是全球最低的 學校藏書量超過10,000 本的學生,其閱讀成績顯著較高 人口數在15,000 以下地區學校提供額外教學對學生閱讀成績有助益 閱讀作業多,閱讀成績不一定好 課本是學生主要閱讀材料 課堂重字詞教學,少閱讀策略教學 閱讀教學活動以全班一起進行為主,獨立閱讀時間不足
閱讀指導:幾件重要的背景知識 大腦不是設計來閱讀的 即使有人學得自然而然,但閱讀是一項大腦的奇蹟 孩子學會閱讀,大腦活化的區域逐漸類似成人 失讀症(無法學會處理書寫形式的語言,儘管這些人可能有相當好的智力和感官能力)
運動皮質區 神經通道弓狀束 布羅卡區 聽覺皮質 視覺皮質 威尼奇氏區 角廻
閱讀的三個區域 前方:布羅卡區(額葉),口語能力 中間:威尼奇區和角廻(頂顳葉皮質區),拼音編碼,將口語和所見文字做聯結 後方:視覺字形區(顳葉底部),和全字有關,對圖片和聲音命名時亦活躍
不同語言在腦中產生的細微差異 中圖:義大利文讀者激發較強的區域(與字音-字母轉換有關) 下圖:英文讀者激發較強的區域(字形區)
試讀以下文字 小莉看到椅子上有水漬,順手拿了小玲面前的紙巾,把它擦乾。 小莉看到小玲的椅子上有水漬,順手拿了小玲面前的紙巾,把它擦乾。 小莉看到自己的椅子上有水漬,順手拿了小玲面前的紙巾,把它擦乾。
鳳梨 香蕉
閱讀指導:研究證實有效的教學 1. 需要刻意及明確的教學 2. 需要教室互動,以支持對特定文本的了解 3. 理解教學在兒童學會識字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4. 教導兒童專家讀者會用到的技能和策略 5. 需要詳實的文本分析,決定它是否適合某一(群)學生及某一些策略
閱讀指導:研究證實的教學(續) 6. 建立在知識、字彙和語言發展的基礎上,而且會繼續促成它們的發展 7. 包括了多元文體,以及學校主題 8. 積極地讓孩子「參與文本」,讓他們具有動機、運用技能和策略 9. 適時蒐集證據(評量),用來調整教學及了解學生進步情形 10. 需要教師不斷的進修
閱讀發展階段 以其年齡所需要發展的能力,評估閱讀指導的適切性 若孩子未達到該階段所需要的技能,能特別注意其發展的特殊性 以下一個階段的能力做為逐步提昇的目標 由上而下(由整體而部份) 由下而上(由部份而整體)
Stage1 (6~7) Initial Reading 識字期 從「由上而下」變成「由下而上」 發展重點為解碼、識字 能認得幾個常用字 認字的錯誤(字形相似,慢慢會注意上下文的字義) 逐字讀、朗讀 聽比讀快 閱讀時半記半猜
Stage 0 (0~6) : Pre-reading前閱讀期 由上而下:發展重點為字形經驗、符號溝通 是進入小學正式學習閱讀重要的基礎 約略知道書寫字的模樣 能認得常見標誌、符號、包裝的名稱 會認幾個常見的字及注音符號 會把書拿正,唸時用手指字,發展閱讀行為 會一頁一頁地翻書(印刷品知識) 看圖說故事或自行補加或補充故事內容
Stage 2 (7~8) Fluency 流暢期 發展重點為流暢、自動化 建立閱讀的流暢性 大量閱讀許多熟知的故事有其必要性(基本讀本、繪本、熟悉的內容為主_ 閱讀困難者可藉由早期介入獲得改善 開始發展組字原則 小學二年級時約可讀1200字 漸漸默讀(取代逐字讀),聽仍比讀快
Stage 3 (9~13) Reading for Learning 閱讀新知期 由下而上→由上而下 開始透過閱讀學習,以閱讀吸收新知 字彙和先備知識增長的重要時刻 先備知識和字彙有限,閱讀的內容屬於論述清楚、觀點單一 默讀、讀的速度逐漸超越聽的速度 解碼(識字)自動化,大腦的認知資源能應付更多的閱讀理解 必須學習如何有效閱讀訊息 小學四年級認字可達2700字
Stage 4 (14~18) Multiple Viewpoints 多元觀點期 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同時進行 發展重點在於豐富觀點 利用前一階段基礎知識,建立概念 閱讀內容長度和複雜度增加 閱讀的內容觀點多樣化,可讀廣泛的材料
Stage 5 (18~ ) Construction and Reconstuction 建構與再建構期 建立知識架構,依目的選擇性閱讀 不一定每個人都會達到此一階段 不再被動接受作者的觀點,藉由分析、綜合、判斷,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閱讀受到背景知識和熟悉度影響 大學生可讀5500字(涵蓋所有媒體字) Chall, J. S. (1983).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閱讀教學的派別 全語言 vs. 技能導向 (由上而下) (由下而上) 全語言:重視整體、全面性的語言學習歷程;有意義的、真實的素材 技能導向:以精熟的識字能力為基礎,循序漸進地學習閱讀技能 各自的優缺點 必須朝向平衡式的教學及評量
通往閱讀的階梯 全語言的觀點 熱愛閱讀的老師 對書籍充滿知識及熱情 能不斷將兒童的生活經驗與書籍連結在一起 營造愉悅的閱讀氛圍 豐富的閱讀資源,提供多元文本 結合不同課程與閱讀主題 強調文本深度,而非道德訓誡性 高教師期待,相信每位學生都能成功(但有不同種類的成功) 技能導向的觀點 具有閱讀知能的老師 評估心理能力,包括發展階段及個別性 創造許多練習的機會:個別、小組、全班(可運用工作坊) 給予適當的鷹架 明確教導閱讀策略 運用研究證實有效的教學方法 以正式及非正式評量,了解學生進步情況
閱讀教學的重點 低年級:識字(解碼) → 流暢性 中年級:流暢性 → 增加閱讀的長度 高年級:理解 → 深度理解(多重觀點) 每一個階段,都會有閱讀理解策略的教學,只是更為深化
文本知識:文體 類型 訊息類文本/說明體 故事體 故事體 主角 遭遇問題 解決 結果
文本知識 1:故事體 故事體:主角、遭遇問題、解決、結果 故事體:主角(及主角特點)、情境(時間、地點)、主要問題或衝突、解決問題的經過,以及結局
文本知識 2:說明體 說明文:以事物的條理來安排 描述與列舉 序列:步驟順序 因果 問題解決 比較或對照 (關係) 以概念圖來輔助
說明文結構圖 問題 解決 因 果 描述與列舉 序列 比較 因果 問題解決
聲韻覺識 字音對應 同音不同字 聲母及韻母 押韻 聲調
組字知識 常用字(高字頻、高詞頻) 注意到易混淆的字 組字部件
背景知識 心智圖的運用 同一主題書籍的集中閱讀 連結前導組體
擴展背景知識:例一 紅(這是公車) 黃(搭公車) 藍(公車來了)
擴展背景知識:例二 紅(誰最有勇氣) 黃(魔奇魔奇樹) 藍(勇氣)
閱讀理解 摘要 推論(包括預測) 提問
我們閱讀,然後瞭解,我們並不孤單。 -- C. S. Lewis
讓閱讀改變孩子的世界 感謝老師們辛勤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