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916 Views
人權教育 有效教學示例. 彰化縣人權教育輔導團 102.4.18 楊素綾. 前言 -1. 「什麼是有效教學?」向來是教師與教學研究者關切的議題,它引發許多討論,也產生許多爭議與各種不同的答案。 究其原因,不只在於教學歷程的複雜性與影響教學成效因素的繁多,更根本的原因乃在於「教學」本身並不是價值中立的行動。. 前言 -2. 我們對於什麼是「有效教學」的看法,實乃奠基於我們的 教學理念 與 基本假定 。 強調 課本內容知識重要性 的教育人員,可能以講解課文作為主要教學方法,重視教科書教學進度的達成,採用以標準答案為基礎的紙筆測驗來進行評量 。. 前言 -3.
E N D
人權教育有效教學示例 彰化縣人權教育輔導團 102.4.18 楊素綾
前言-1 • 「什麼是有效教學?」向來是教師與教學研究者關切的議題,它引發許多討論,也產生許多爭議與各種不同的答案。 • 究其原因,不只在於教學歷程的複雜性與影響教學成效因素的繁多,更根本的原因乃在於「教學」本身並不是價值中立的行動。
前言-2 • 我們對於什麼是「有效教學」的看法,實乃奠基於我們的教學理念與基本假定。 • 強調課本內容知識重要性的教育人員,可能以講解課文作為主要教學方法,重視教科書教學進度的達成,採用以標準答案為基礎的紙筆測驗來進行評量。
前言-3 • 我們對於什麼是「有效教學」的看法,實乃奠基於我們的教學理念與基本假定。 • 強調探究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人員,則可能以專題或問題導向學習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採用只有評分規準而要教師專業判斷的實作表現或檔案記錄作為評量方式。
前言-4 • 我們對於什麼是「有效教學」的看法,實乃奠基於我們的教學理念與基本假定。 • 強調學生不同學習風格並主張充份發展學生性向的教育人員,則可能安排不同形式的教學材料、方法與評量方式來滿足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幫助學生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與進度,發展人人不同的專精知識。
有效教學的理念-1 • 教導取向的有效教學觀-1 • 直接教學(direct instruction)也稱為「明確教學」(explicit instruction),是由教師提供知識內容來讓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教師的角色在以最直接且明確的方式,呈現學生必須學會的事實、規則與程序,並配合使用講解、舉例、示範及學生練習等方式,來確保學生學會這些新概念與技能。
有效教學的理念-2 • 教導取向的有效教學觀-2 • 為有效進行直接教學,教師必須具有同理學生思考的能力,設計出能讓學生簡單且有意義學習的教材,並在教學過程中以清楚及互動方式來呈現學習內容,提供足夠的例子與範例來使學生理解與進行練習。
有效教學的理念-3 • 教導取向的有效教學觀-3 • 在教學開始時,由教師肩負主要責任,解釋與描述學習內容;接著,隨著學生的理解,教師開始採用提問與提示的方式,讓學生擔任更多責任來解決問題與分析範例;最後,讓學生可以在不經老師的協助下,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有效教學的理念-4 • 教導取向的有效教學觀-4 • 在有效教學行為的釐清方面,有五類關鍵行為被視為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 課堂清晰(lesson clarity) • 教學多樣(instructional variety) • 工作取向(task orientation) • 引發學習(engagem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 學習成功(student success)
有效教學的理念-5 • 學習取向的有效教學觀-1 • 雖然從教師教導方式來分析有效教學具有豐碩的實證研究成果,但仍免不了被批評為是一種過度以教師或教科書為中心的教學觀。學習取向的有效教學觀便主張將焦點從「教師教導」轉移到「學生學習」,從關心「教師如何成為成功的教學者」轉移到「學生如何成為成功的學習者」。成功的學習者具有主動、目標導向與自我調整的學習能力,並且能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
有效教學的理念-6 • 學習取向的有效教學觀-2 • 依據美國心理學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7)的分析,有效的學校教育方案應該奠基於十四項學習者中心的心理學原則。這套原則強調學習者與學習過程的內在主動性與反省性本質,同時也重視外在環境或情境因素與內在因素的交互作用關係。
有效教學的理念-7 • 學習取向的有效教學觀-3 • 學習取向的有效教學觀以培養學生成為成功學習者為理念核心。 • 在認知與後設認知層面,強調運用學生的目標導向意識,建立有意義學習目標,重視知識獲取與統整方法的習得、學習策略與後設認知策略的運用,以及學習環境的適切性。
有效教學的理念-8 • 學習取向的有效教學觀-4 • 學習取向的有效教學觀以培養學生成為成功學習者為理念核心。 • 在動機與情意層面,重視內在動機的激發,學習任務的個人意義,以及適切自我效能信念的培養。 • 在發展、社會性與個別差異層面,則強調適於學習者發展水平,以及互動與合作學習環境的重要性,重視滿足學習者在學習策略、方法與能力的不同偏好等。
有效教學的理念-9 • 全面設計取向的有效教學觀-1 • 全面性設計的理念乃根源自建築領域的無障礙設計觀點,其目的在創造、修改與調整結構,期能為所有使用者提供更便利可用的環境,設計原則包括: • 具使用公平性,不論何種能力的人都有相同的使用機會。 • 具使用彈性,可以調整以滿足不同偏好的使用者。 • 使用時簡單,不論使用者的經驗、知識、語言能力或專注力水平如何,都易於瞭解使用。
有效教學的理念-10 • 全面設計取向的有效教學觀-2 • 全面性設計的理念乃根源自建築領域的無障礙設計觀點,其目的在創造、修改與調整結構,期能為所有使用者提供更便利可用的環境,設計原則包括: • 訊息傳達便利,不論週遭環境或使用者的感官功能如何,都能有效地向使用者傳達必須性的訊息。 • 具錯誤容受性,不會因為意外或不注意而造成重大的危害。
有效教學的理念-11 • 全面設計取向的有效教學觀-3 • 全面性設計的理念乃根源自建築領域的無障礙設計觀點,其目的在創造、修改與調整結構,期能為所有使用者提供更便利可用的環境,設計原則包括: • 低費力,使用效率高且舒適,不易造成疲勞。 • 體積與大小易於使用,不論使用者的體型、姿勢或移動能力,都不會有使用上的困難
有效教學的理念-12 • 全面設計取向的有效教學觀-4 • 具體言之,其有效教學主張包括: • 教師應提供多元的教學呈現方式,讓學習者得以各種不同管道來獲取訊息及知識,例如列舉多種案例、標畫出重要特徵、多媒體呈現、提供背景脈絡訊息,以及動手實作、同儕互動及協同合作等方式。
有效教學的理念-13 • 全面設計取向的有效教學觀-5 • 具體言之,其有效教學主張包括: • 教師應提供多元表現學習成效的方法,讓學習者得以選擇適合的方法來展現學習情形,例如可供學生選擇的傳統評量、真實評量、檔案評量、小組與個別評量,以及使用科技、多位評量人員、長時間觀察等的評量方式。 • 教師應提供多元的參與途徑,讓學習者感到興趣與挑戰性而增加學習動機,例如獨立作業、合作學習、使用資訊科技、分站學習、社區學習等。
有效教學的理念-14 • 全面設計取向的有效教學觀-6 • 全面設計取向的有效教學觀以所有學生都能有效學習為理念核心,強調教學應以學生的背景經驗、先備知識、個人風格與學習需求為基礎,提供多元的教學呈現方式、多元的參與途徑,以及多元的表現學習成效之方法。
有效教學的理念-15 • 從三個不同視角同時審視有效教學: • 全面設計取向 • 人人都學習成功 • 教育的普遍關懷 • 學習取向 • 成功的學習者 • 教育理想的堅持 • 教導取向 • 成功的教師 • 行為科學的研究基礎
有效教學的策略-1 • 圖像組織-1 • 圖像組織乃意旨藉由節點、關係連結或空間配置等形式的安排,將知識與訊息的重要層面加以視覺化展示的表徵方式。 • 其相關概念包括有思考地圖、概念圖與心智圖等,常見典型的類型則包括有網狀圖、維恩圖、順序圖、框架表、流程圖、魚骨圖與K-W-L表,它們分別可用來表徵知識的組織、比較、順序、類別、程序、因果與學習過程等。
有效教學的策略-2 • 圖像組織-2 • 「圖像組織」則延續了「結構性概觀」以圖像性安排來取代短文的構想,但相較於「前導組織」與「結構性概觀」的概念,圖像組織則具有更廣泛的意涵,其呈現時機可以是教學前、教學中或教學後,其產生方式可來自於教師提供、學生建構或師生互動的結果。
被子植物 包含 包含 單子葉植物 雙子葉植物 有 有 有 有 網狀葉脈 二片子葉 平行葉脈 一片子葉 例如:綠豆、花生 例如:玉米、水稻 有效教學的策略-3 • 圖像組織-3 • 被子植物概念圖
有效教學的策略-4 • 合作學習-1 • 真正有效的合作學習,必須基於團隊合作的理念,讓學生處於一種正向互賴與績效責任的小組情境中,經由相互討論、分享、教導與協助等助長式的互動,以及社會互動技巧的指導與團體歷程的反省,來使所有學生都獲得學習成就良好、人際關係正向與心理健康的最佳學習。
有效教學的策略-5 • 合作學習-2 • 真正有效的合作學習,必須基於團隊合作的理念,讓學生處於一種正向互賴與績效責任的小組情境中,經由相互討論、分享、教導與協助等助長式的互動,以及社會互動技巧的指導與團體歷程的反省,來使所有學生都獲得學習成就良好、人際關係正向與心理健康的最佳學習。
有效教學的策略-6 • 合作學習-3 • 合作學習的構成
有效教學的策略-7 • 合作學習-4 • 在教學的應用上,國內已有許多關於合作學習特定方法的介紹與研究報告,包括有小組成就區分法、小組遊戲競賽法、拼圖法第二代、共同學習法與團體探究法等。 • 實際上,合作學習可以有更多元而彈性的運用,例如合作學習小組可以分成三種形式,分別是「非正式合作學習小組」、「正式合作學習小組」與「合作基礎小組」。
有效教學的策略-8 • 合作學習-5 • 舉例:非正式合作學習小組 • 配對討論法(二人一組) • 1.教師提出一個問題。解題方法需運用該課堂目前教授過的知識或技能。 • 2.鄰座的二位同學相互說出自己的答案與推理過程。合作的目標在產生一個二位成員都同意、都能解說,且優於原先各自答案的共同答案。 • 3.學生討論期間,教師到各組巡視傾聽。 • 4.教師以隨機方式,點選其中一名解說他們的共同答案。
有效教學的策略-9 • 討論教學-1 • 討論是學校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為全班討論與小組討論。全班討論是全班學生在教師或學生主席帶領下,所進行的討論活動;小組討論則採用學生分組方式,由各小組領導人帶領討論,例如飛立浦六六討論法。
有效教學的策略-10 • 討論教學-2 • 相較於全班討論,小組討論能提供學生更多參與對話機會,而全班討論則較適合全班共同性議題的探討。除了特定的討論法(例如腦力激盪法)之外,一般討論並沒有特定必須遵循的程序,但基本流程大致可分為提出問題、進行發言、進行回應(如澄清、摘述、補充、回饋等)與總結歸納。
有效教學的策略-11 • 討論教學-3 • 討論的目的與方法有許多不同的變化,但要使討論活動具有生產性,則可以參考下列原則來實施: • 教師首先必須瞭解討論的目的不在傳遞知識訊息或考問學生,而在於引導學生分享想法與說明思考過程。 • 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建立開放民主的觀念與態度。
有效教學的策略-12 • 討論教學-4 • 討論的目的與方法有許多不同的變化,但要使討論活動具有生產性,則可以參考下列原則來實施: • 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建立「尊重」與「有禮」的討論基本班規。 • 教師應該提供學生公平參與討論的機會。 • 教師應清楚指導學生如何參與討論,包括透過說明、示範與提供練習的過程來指導學生表達、傾聽與回應意見的方法。
有效教學的策略-13 • 問題引導學習-1 • 問題引導學習可以被定義為一種探究學習歷程,讓學習者透過解決生活中複雜現象有關的疑問性、好奇性、爭議性與不確定性之問題,來獲得學習。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是任何令人感到懷疑的、困擾的或無法確知的,而學生的探究活動,則發生在這個問題導引學習與問題解決的過程中。
有效教學的策略-14 • 問題引導學習-2 • 我們的問題解決過程大致可以分析成六個基本程序: • (一)遭遇問題。 • (二)思考解題構想。 • (三)蒐集資料以強化解題構想。 • (四)決定最佳解題方案。 • (五)執行解題計畫。 • (六)評估解題效果。
有效教學的策略-15 • 體驗學習-1 • 體驗學習理論是一種強調結合經驗、知覺、認知與行為的總體性學習觀點,不同於認知學習理論強調於抽象符號的獲得、操弄與回憶,也不同於行為學習理論否認學習歷程中意識與主觀經驗的角色。
有效教學的策略-16 • 體驗學習-2 • 體驗學習的理論要點與教學歷程 • 學習是一種藉由經驗轉型而創生知識的歷程。 • 教師教學過程必須提供學習者教學主題有關的具體經驗,讓學習者得以從這些經驗產生知識,並且在持續的經驗中充份檢驗這些知識。 • 體驗學習包含「具體經驗」、「反思性觀察」、「抽象概念化」與「主動實驗」的歷程。 • 教師在提供學習者獲得具體經驗之後,接著應進入反思性觀察階段,讓學習者針對前一階段所獲得的具體經驗進行意義的分析與審問。
有效教學的策略-17 • 自我調整學習-1 • 「自我調整學習」(亦譯為「自律學習」),其教學目的乃在幫助學生運用有效的策略來激發與引導自己的學習,這些有效的策略例如有文章理解與摘要技巧、時間計畫與管理技巧、課堂筆記的技巧、預測與準備考試技巧、報告寫作技巧等。
有效教學的策略-18 • 自我調整學習-2 • 自我調整學習的研究結果對教育人員與學習者具有重要的意涵: • 學生可以學會自我調整。 • 自我調整學習是可控制的。 • 自我調整學習是可教的。
具體經驗 反思性觀察 抽象概念化 主動實驗 有效教學的策略-19 • 自我調整學習-3 • 自我調整學習的教學實施可藉由四個步驟的循環模式來進行:
有效教學的策略-20 • 自我調整學習-4 • 自我調整學習的教學實施四步驟內容: • 自我評估與監控:首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藉由觀察與記錄的方式,來瞭解與監控自己對某一任務的執行過程。 • 目標設定與策略計畫:在確認學生對某一任務執行過程的問題之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設定改進的目標,並擬定達成這些目標的策略計畫。
有效教學的策略-21 • 自我調整學習-5 • 自我調整學習的教學實施四步驟內容: • 策略實施與監控:這個步驟在實際執行前一步驟擬定的策略計畫,並持續進行記錄以監控策略實施情形。 • 策略結果與監控:這個步驟在幫助學生將注意力焦點放在策略執行過程與效果的關聯性上,並根據其關聯性來瞭解策略的有效性,以及需要再修正改良的地方。
有效教學的策略-22 • 自我調整學習-6 • 學習時間自我監控表
「教室即學習社群」的概念 • 教導、學習與全面設計等三種有效教學取向,各有其教學關注面向與優點,宜同時從這三個不同視角來審視有效教學。當我們審視有效教學時,應該同時探詢三個問題:「教師是否能有效傳達教學內容?學生是否成為成功的學習者?所有學生是否都學習成功?」,而且只有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獲得肯定,我們才能指稱為有效教學。
班級學習社群的永續 • 教室本位學習社群運用了一個由「研究-分享-成果表現」循環所構成的基本系統,首先讓學生針對某一探究主題進行小組「研究」,然後再與其他成員「分享」他們的專精知識,並藉由「成果表現」來顯示其對探究主題的學習情形。 • 學習社群班級的學生不只主動進行探究學習,還透過人際互動的相互支持,為自己的學習與所有人集體的學習承擔責任。
有效教學的資源網站 •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 • http://hre.pro.edu.tw/3-2-1.php?id=22 • 人權教育協作平台 • https://sites.google.com/site/renquanjiaoyu/ • 各縣市人權教育議題輔導團
分享與討論-1 • 人權教育議題面臨的教學困境-1 • 缺乏具體實施時數。 • 目標不明確。 • 難以在教學時融入人權教育。 • 結果不易評量。
分享與討論-2 • 人權教育議題面臨的教學困境-2 • 教材相當缺乏。 • 考試領導教學。 • 媒體對學生價值觀的誤導。 • 家長的價值觀和對人權教育的疑慮,影響老師推動人權教育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