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59 Views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三课:科技的发展与成就. 思考: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闭关政策等原因,中国古代科技开始停滞。 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更是远远落后与世界水平。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第三课:科技的发展与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 、起步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平低。. 2 、政府措施:. ( 1 )建立发展 方针.
E N D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三课:科技的发展与成就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闭关政策等原因,中国古代科技开始停滞。 • 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更是远远落后与世界水平。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第三课:科技的发展与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起步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平低。 2、政府措施: (1)建立发展方针 “自力更生” (2)成立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 国家科技委 (3)壮大科研队伍 政府培养 归国“游子”、 (4)编制远景规划 3、文革前的科技成就:
3、文革前的科技成就: (1)表现: 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年)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 国防科技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年) 医学: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 农业: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 (2)地位: 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各抒己见 有人提出:中国热爱和平,而研究核武器这不是和我们的初衷相违背吗?何况如果那时把研究核武器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我们的父辈不会那么穷。你怎么看待这种观念?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4、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1)文革使科技受挫; (2)文革后,邓小平复出,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1978年两次会议召开: (4)一系列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相继出台并实施; 2、提出: 1988年9月 邓小平 3、意义: (1)这个重要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2)它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它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1)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表现: (1)核技术: 是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2)空间技术: 是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并走向国际市场。 (3)运载火箭: 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4)信息技术:1983年… 2002年…… 在推动… …的同时,也建立起… … (5)生物工程: 3、意义:P86
归纳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科技发展; 2、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重视科技人才。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积极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 5、……
对本课你有哪些学史感悟? 感悟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 感悟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可以兴国。 感悟三: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感悟四: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成 行动,让中国感动世界! 感悟五:……
D 课堂巩固: 1、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D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B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下列史实中的错误在于不尊重科学的是: A 人民公社运动 B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批判彭德怀
C 3、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88年 D 1990年
D 4、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D 籼型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
学思之窗: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他是谁? ________
学思之窗: 猜一猜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 他是谁? ________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中华第一星——“东方红—1”号卫星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世界粮食基金会将本年度世界粮食奖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该奖项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荣誉。世界粮食基金会将本年度世界粮食奖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该奖项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荣誉。 2001年,袁隆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什么是863计划? 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央批准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第一个全面、规范、长期的系统计划,有力协调和推动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
什么是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民用核技术的发展——核电厂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浙江秦山核电站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