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实验十二、十足目形态观察及分类

实验十二、十足目形态观察及分类.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常见虾、蟹的观察,了解他们的形态构造,识别常见种类,并能正确分类。 二、标本备置 淡水虾类喜欢生活在湖泊、沟渠、河流等多水草处,用虾网、推网在以上环境处都可采到虾类标本。标本可以活体观察或用酒精固定液保存。淡水蟹类一般营穴居生活,湖边、池埂、沟渠堤坎及水田间常有它们的洞穴,在这些洞穴内可采集到蟹类标本。海水虾蟹种类较多,分布区域广范。标本可活体观察或固定保存。. 三、材料与用具 虾类和蟹类标本、培养皿、载玻片、瓷盘、镊子、剪刀、解剖镜。 四、形态构造特征观察及常见种类的识别

diallo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实验十二、十足目形态观察及分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验十二、十足目形态观察及分类

  2. 一、实验目的 • 通过对常见虾、蟹的观察,了解他们的形态构造,识别常见种类,并能正确分类。 • 二、标本备置 • 淡水虾类喜欢生活在湖泊、沟渠、河流等多水草处,用虾网、推网在以上环境处都可采到虾类标本。标本可以活体观察或用酒精固定液保存。淡水蟹类一般营穴居生活,湖边、池埂、沟渠堤坎及水田间常有它们的洞穴,在这些洞穴内可采集到蟹类标本。海水虾蟹种类较多,分布区域广范。标本可活体观察或固定保存。

  3. 三、材料与用具 • 虾类和蟹类标本、培养皿、载玻片、瓷盘、镊子、剪刀、解剖镜。 • 四、形态构造特征观察及常见种类的识别 • (一)虾类 • 1、水胸部 • 头胸部外覆头胸甲,头胸甲的形态构造特征是虾类分类的依据。 • (1)额角 • (2)胃上刺 • 额角上缘最基部的一齿与第二齿距离较远,在胃区上方,叫胃上刺。 • (3)触角刺 • 位于头胸甲前端两侧、第二触角基部的尖刺。 • (4)鳃甲刺 • 位于头胸甲前缘两侧、触角刺外下侧的尖刺。 • (5)肝刺 • 位于触角刺的后下方、肝区前部的尖刺。 • (6)颊刺 • 位于头胸甲前缘两侧下端,即鳃甲刺下方的刺。

  4. 2、腹部 • 共7节,第二腹节的侧甲前缘覆盖在第一节侧甲的上面。尾节呈长三角形,除尾节外,腹部各节各具一对附肢。 • 3、附肢 • 虾类共具附肢19对,头部5对,胸部8对,腹部6对。 • 4、头部附肢:第一、二触角,大颚,第一、二小颚。 • 胸部附肢:包括第1-3颚足,第1-5步足。步足为爬行和捕食器官。各节的名称依次为:底节、基节、座节、长节、碗节、掌节、指节。淡水虾类前两对步足呈钳状,第一对较小,第二对粗大。雄性个体第二对步足特别发达,有时可达身体的两倍,凭此可以初步判断雌雄。 • 腹部附肢:6对,均为双肢型。原肢多为1节,内外肢都不分节,呈浆状。第二腹肢两性构造不同,雄性在内肢的内侧具有一个细长棒状带刺的结构,称雄附肢。腹部最后一节的附肢称尾肢,与尾节合称尾扇,尾扇与游泳时体躯升降或受到攻击时急剧后退有关。

  5. 5、常见种类识别要点: • (1)锯齿米虾 C.denticulata • 体呈浓绿色,背面中央有一道不规则的棕色纵纹。额角常伸至第一触角柄末端或稍超出,上缘平直,具11-24齿,有3-4齿在头胸甲上,下缘平直,具11-24齿,有3-4齿在头胸甲上,下缘有2-8齿。头胸甲具触角刺、颊刺。雄性第一腹肢之内肢膨大,成一卵圆形薄片状。 • (2)长臂虾属 Palaemon • 秀丽白虾:P.(Exop.)modestus • 体色透明,常带棕色小点,额角上缘基部鸡冠状隆起具8-13齿,末端约1/3处无齿,下缘2-4倍。头胸甲上具鳃甲刺,无肝刺。 • (3)日本沼虾 M.nipponense • 个体比新米虾大,前两对步足钳之指呈钳状,末端不具丛毛。头胸甲具触角刺及肝刺,无鳃甲刺及颊刺。第二步足较粗大,雄性特别强大。

  6. (4)中华小长臂虾P.sinensis • 头胸甲具鳃甲刺、触角刺、无肝刺。鳃甲沟伸至头胸甲中部之前。额甲短于头胸甲,平直前伸,上缘具5-6齿。 • 尾节末端具2对活动刺。 • (5)对虾属 penaus • 额角上、下缘均具齿。头胸甲具眼胃脊。触角刺、肝刺、胃上刺。尾节背面具纵沟。大颚触须呈叶片状,2节组成。通常5对步足皆具外肢。雄性交接器成对,钟形。 • (6)、中国对虾P.chinensis • 额角上缘具7—9齿,下缘为3—5齿,头胸甲无肝嵴。第一触角上鞭约等于头胸甲长的一又三分之一,第三步足伸不到第二触角鳞片的末端。 • (7)新对虾属Metapenaeus • 额角仅上缘具齿。颈沟明显,具肝刺、触角刺,前侧角圆,无颊刺。第三对步足具基节刺,第五对步足无外肢,第七胸节有侧鳃,第三颚足无肢鳃。 • (8)毛虾属 Acetes • 额角短小。头胸甲具眼后刺,肝刺。前三对步足皆呈几微小的螯状,第四、五对步足完全退化。均为小型虾类。中国沿海共有5种,常见的为中国毛虾和日本毛虾。 • (9)鼓虾属Alpheus • 眼完全被头胸甲所覆盖。第一步足特别强大,不对称,其大螯的腹面基部外侧有一三角形的下陷线,可动指基部外面有一个平滑区,第二步足腕节由5小节构成。尾节基部无活动鳞片。鼓虾身体一般不大,100毫米以下,身体都具有鲜艳的花纹和颜色,相当好看。

  7. (二)螯虾 • 1、 螯虾属 Cambarus • 身体呈圆筒形,额角发达。头胸甲不与口前板愈合,前三对步足呈螯状,后二对为爪状。腹脚缺内附肢,雄性第一、二腹肢具交接器,雌性为第一对为单肢型,肢尾的外肢有一横缝,中间有活动关节。胸部末节之胸甲与第一节间分离,步足基座两节愈合。 • 2、龙虾属 Panulirus • 头胸甲呈圆柱形,无额角,眼上刺大,两者互相远离。第一触角鞭很长,长于基柄,触角板宽,有刺。第二触角基部离开很远,且不遮盖第一触角的基部。

  8. (三)蟹类 • 形态特征观察 • 蟹类头胸甲特别发达。额部向前下方伸展和口的上唇相结合,并形成一隔片。侧缘折向腹面。大部横宽而背腹扁平。腹部退化,折叠在头胸部的腹面。尾节很小,不与尾肢形成尾扇。第一步足呈钳状,称螯足,后四对不呈钳状,作爬行和游泳器官。腹肢退化,丧失游泳机能,雌性有四对,用于抱卵,雄性二对,作为交配器,约大多数缺尾肢。 • 常见种类 • 1、绒螯蟹属 Eriocheir • 中华绒螯蟹属 E.sinensis • 螯足掌节密生绒毛,头胸甲背面前缘中央具4枚额齿。两侧各具4枚侧齿。额宽不超过头胸宽的1/2。

  9. 2、相手蟹属 Sesarma • 头胸甲背面扁平,额缘宽度大于头胸甲宽度之半,额缘直,额部垂直下折,口前缘不突出超越额缘,额后脊显著。螯足无毛,步足有毛。 • 3、华溪蟹属 Sinopotamon • 头胸甲前侧缘具锯齿或刺,两螯稍不对称,雄体第一腹肢末端较窄。 • 4、关公蟹属 Dorippe • 头胸甲后方稍宽,略呈梯形。颚前具2中央齿。头胸甲的表面具似人脸的凹陷,故得名。 • 5、青蟹属 Scylla • 头胸甲表面光滑,分区不清,前侧缘具9齿,大小相等。螯足光滑,掌部肿胀。常见的有锯缘青蟹。 • 6、梭子蟹属 Portunus • 头胸甲呈梭形,分区明显,表面具成群的颗粒,前侧缘具9齿,最后一齿特别大。第二触角在眼窝内。螯足掌部具三棱形的脊。常见的有三疣梭子蟹、红星梭子蟹、远海梭子蟹。 • 7鲟属 Charybdis • 头胸甲的前侧缘具6个等大的齿,额缘亦具6齿。螯族短小,有隆起的线及锐齿。第二触角位于眼窝外或眼窝逢中,基节前外侧具叶状突。以日本鲟的经济价值为高。

  10. 五、实验报告 • 绘出观察的中华绒螯蟹外形图、日本沼虾头胸甲形态结构图。 • 六、复习与思考 • 1、虾类有哪些附肢?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 2、虾类头胸甲上与分类有关的结构有哪些?各位于何处? • 3、虾类与蟹类在结构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