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08 年中考复习

思想品德学科. 08 年中考复习. 简评 07 卷 1. 量上符合上级要求: 平均成绩有 76.635 合格率达到 93.7% 85 分以上 23% 之多 2. 质上呈现四个特点 : 热点中贴近现实 基础中凸显能力 和谐中渗透人文 稳定中体现开放. 07 年亮点题(热点材料考基础,猜不着,押不准) 24 、 25 、 26 和 38 题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物权法。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法律,它既保护国家和集体所有权,又尊重和保护私人合法所有权。制定物权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据此回答 24 — 27 题

Download Presentation

08 年中考复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思想品德学科 08年中考复习

  2. 简评07卷 1. 量上符合上级要求: 平均成绩有76.635 合格率达到93.7% 85分以上23%之多 2. 质上呈现四个特点: 热点中贴近现实 基础中凸显能力 和谐中渗透人文 稳定中体现开放

  3. 07年亮点题(热点材料考基础,猜不着,押不准)24、25、26和38题07年亮点题(热点材料考基础,猜不着,押不准)24、25、26和38题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物权法。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法律,它既保护国家和集体所有权,又尊重和保护私人合法所有权。制定物权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据此回答24—27题 24.“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法律”,物权法的制定必须 A.反映每一个公民的意愿,因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突出《刑法》的基本精神,因为他们都是特殊的社会规范 C.符合《宪法》的基本精神,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D.突出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因为国家对未成年人有特殊保护

  4. 25.“尊重和保护私人合法所有权”,有利于 ①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 ②公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 ④公民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工作和学习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6.材料中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是指 A.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 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经济特区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今年“两会”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同享中共建”的重要讲话。 材料2:杭州市提出:打造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的“五大生活品质之城”。 材料3:舟山市提出:构建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上花园城市、海岛和谐社会“四海目标”。

  6. (1)三则材料共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分)(1)三则材料共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代表了的根本利益?(2分) (3)杭州市把打造“经济生活品质”放在“五大生活品质之城”的首位;舟山市把构建“海洋经济强市”放在“四海目标”的首位。请你说说其中的理由。(6分) (4)打造“文化生活品质”和构建“海洋文化名城”的基础工程是什么?(2分)

  7. 38.(共12分) (1)围绕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生活品质等主题作答即给2分。 (2)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答人民给2分,答公民不给分。共2分) (3)因为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每要点2分,共6分。如果从“只有打造好经济生活品质,才能提高其它四个生活品质,因为┅┅”或“只有达到海洋经济强市,才能实现其它三海的目标,因为┅┅”的角度作答,既使理由不完整也可以给满分) (阅卷补充)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根本任务;三个文明关系的角度来回答,也应该给满分。 (4)发展教育和科学(教育和科学各1分,共2分)

  8. 设想08卷 遵纲守条 一、考试范围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公民(七八课)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一二课)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三四五课)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六七八课) 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三四五课) 九年级全册 第三单元 融人社会 肩负使(六七八课) 共16课,49条目。(省里18课,41条目。) 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以《条目》为范围 ◆以《课本》为依据 ◆以《指南》为蓝本 ◆以《时事》为素材

  9. 二、考试要求 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着重考查运用基础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 领会和解释所学知识的含义;分辨社会生活中的通用性知识。(0.9以上) 2. 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正确性。( 0.8左右 ) 3. 比较相关知识的异同及揭示相关知识的联系。 ( 0.7左右 ) 4. 运用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剖析发生在考生身边和存在于考生思想中的实际问题。( 0.6左右 )

  10. 三、考试方式 1. 采用开卷、书面笔答方式。可以带教材和学习资料。 2.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四、考试结构 1. 题型: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 2. 分值:单项选择题58分,非选择题42分。 3. 难度:容易题约占50%,稍难题约占30%,较难题约占20%。

  11. 迎热命题(十七大精神与地方性材料相结合 • 或十七大精神与“两会”材料相结合) • 高举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贯彻落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坚持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 构建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 三农问题——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 • 嫦娥一号——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 • 改革开放——人物、事件和过程 • 抗雪救灾——宏观、中观和微观 • 北京奥运——新的材料和新的思路

  12. 以下有关上十七的内容或出现在时政题上,或作为试题材料,或作为答案要求!以下有关上十七的内容或出现在时政题上,或作为试题材料,或作为答案要求! 十七大的四个关键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3.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②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③诚信友爱——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④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⑤安定有序——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14. 4.改善民生——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生”概念首次被细化为教育、就业等六大领域。4.改善民生——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生”概念首次被细化为教育、就业等六大领域。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教育是民生之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 “分配是民生之源”——“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社保是民生之依”——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 “稳定是民生之盾”——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

  15. 十七大的十个新观点、新思想、新举措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3.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16. 5.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8.切实落实党和国家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9.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0.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

  17. 命题追求 体现教学新理念 凸显本学科特色 科学性上无错误 操作力点 处处反映大热点 时时考虑重重点 着力寻找综合点 结果预测 常规题和漂亮题相匹配 容易题和稍难题相匹配 改造题和自创题相匹配

  18. 决定胜负的学生因素 1.学习素质的竞争 2.思维品质的比赛 3.书本知识的竞赛 4.社会热点的较量 5.心理素质的比较 6.解题技巧的拼争 • 复习建议 • 复习要旨 • 信心为魂,协作为金 • 心中有数,实字当头 • 课堂为主,效率至上 决定胜负的教师因素 1.负责精神的竞争 2.专业水平的比赛 3.经验积累的竞赛 4.复习策略的较量 5.三科合作的比较 6.解题辅导的拼争

  19. 复习力点 • 立足考点 教材为据—扎扎实实夯基础 • 整合条目 突出重点—实实在在抓主干 • 及时补缺 变弱为强—详详细细作讲评 • 拓宽思路 抓住重心—反反复复讲热点 • 改造题目 宜求变式—认认真真做答案

  20. 人民网2007年12月18日报道:杭州和舟山被入选为2007年“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最具安全感城市的评选蕴涵着人民网2007年12月18日报道:杭州和舟山被入选为2007年“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最具安全感城市的评选蕴涵着 A.“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 B.“分配是民生之源”的理念 C.“稳定是民生之盾”的理念 D.“教育是民生之基”的理念 人民网2007年12月18日报道:杭州和舟山被入选为2007年“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可见 A.杭州和舟山的治安工作成效显著 B.杭州和舟山的居民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C.杭州和舟山的全体百姓过上了小康社会 D.杭州和舟山没有腐败现象,没有贪官污吏 材料不变选项变

  21. 舟山医院住院日日有清单,患者看病花钱明明白白;舟山市普陀区对离岛就读的贫困生全年补助2000元;舟山市让困难群众免费看书、看电视、看戏;舟山市初级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上述四则新闻舟山医院住院日日有清单,患者看病花钱明明白白;舟山市普陀区对离岛就读的贫困生全年补助2000元;舟山市让困难群众免费看书、看电视、看戏;舟山市初级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上述四则新闻 ①都蕴涵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因素 ②都反映了舟山人民的富裕程度 ③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④都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下列新闻体现和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 ①舟山医院住院日日有清单,患者看病花钱明明白白 ②舟山市普陀区对离岛就读的贫困生全年补助2000元 ③舟山市让困难群众免费看书、看电视、看戏 ④舟山市初级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变归纳法为演绎法

  22. 顾客是“上帝”,可是有的“上帝”的行为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惩处。如顾客是“上帝”,可是有的“上帝”的行为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惩处。如 ①把拉罐啤酒放在微波炉里,发生爆炸,然后向厂家索赔 ②把刚买的一套名牌西服的袖口用剪刀弄破,然后向商场索赔 ③买录象机已经付了款,然后向商场索要发票 ④吃完酒席,把苍蝇丢进饭菜中,然后向酒家索赔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甲把易拉罐啤酒放在微波炉里,发生爆炸,向厂家索赔;乙把刚买的一套名牌西服的袖口用剪刀弄破,然后向商场索赔;丙吃完酒席,把苍蝇丢进饭菜中,向酒家索赔。甲、乙、丙三人的行为是 A.有悖于道德的,但是不违背法律 B.违法的,但在道德领域上无可非议 C.与道德、法律不相干个人私事 D.既有悖于道德,又违背相关法律的 变演绎法 为归纳法

  23. 作答辅导 讲座提纲 切入问题 引领解题 (针对优秀考生而言) 根据标点符号,划分层次,分层把握题意 审读背景材料有五步 原因与结果 成就与问题 现状与对策 根据层次间内在联系,整体把握中心思想 折射理论→关键词句→提取教材语言 根据关键词句 折射热点→关键词句→提取时政语言 根据上下材料、上下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取隐性信息 根据试题设问指向,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

  24. 建立强烈的范围意识! 针对什么发问 审设问对象 设问所指向的知识区域是什么 审读试题设问有四步 审知识范围 这一知识区域的知识点有哪些 知识点与材料的结合点在哪里 现状表述 是什么 原因分析 具体要求 为什么 意义阐释 审设问类型 对策探究 怎么样 趋势展望 审设问分值 看分作答、详略得当

  25. 三个W的作答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1.“是什么”的设问类型题 ——考查认识事物的能力试题 常见问式 一般要求 反映什么现象→从现象中揭示本质 体现什么道理→分析归纳背景材料 或 →揭示事理对应关系 具有什么意义→直接归纳出意义来 具有什么影响→直接归纳出影响来

  26. 2.“为什么”的设问类型题 ——考查分析事物的能力的试题 重点考查→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 一般要求→原因分析 意义阐释 原因分析→理论原因 现实原因 可以是一个原因,也可以是多个原因 意义阐释→从国家、社会、个体 的不同主体思考 →从经济、政治不同方 面思考 →从自身、外部、眼前 、长远不同层次思考 常见问式 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做的必要性 这样做的理由等

  27. 3.“怎么样”的设问类型题 ——考查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题 重点考查→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 一般要求→对策探究 趋势展望 原理演绎 常见问式 ͣͣ 谈谈解决某一问题的措施 考生在提出具体对策或进行趋势展望时,要从设问条件思考,从背景材料思考,从时政热点思考,从不同主体思考,具体因题而异。 ͣͣ 材料是如何体现某一观点 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问所指向的观点的具体内容,然后运用演绎法将材料与这些内容一一建立对应关系。

  28. 答案三层次 扣准帽子首语概括 争得印象分 层次分明分段展开 采集主体分 和盘托出 拓展挖坑 防止遗漏分 教材术语 时政热语 材料选语

  29. 如今年的热点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2008年的春节前,大半个中国遭受了冰冻雪灾。为此,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煤电油运保障工作。温家宝总理要求坚决打好这场抗灾减灾的硬仗。 材料2:为使抗击雪灾取得胜利,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四保四一”的抗灾思路。“四保”即保安全、保供给、保畅通、保稳定;“四一”是指:党、政、群团一起抓,军、地、民众一条心,防、抗、救灾一盘棋,款、物、技术一起投。 材料3:在贯彻落实省的“四保四一”抗灾要求中,杭州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迎战天灾,最终胜利。 比如,市的四套班子领导三次上街铲雪;全市共下发了389.15万元冬令救济款、550万元应急救灾补助款和41.15万元慈善购物券,3890条棉被和200件棉衣。 再如,在驻杭部队的大力支持下,杭州城站火车站搭建临时帐篷12个;火车东站搭建临时大棚3个,临时帐篷27个;腾出地下停车场、剧院、体育馆、大厦、学校等临时安置场所6处,用于安置滞留旅客。 春节期间阳光普照着大地,笑容洋溢在人们的脸上,杭州的大街小巷一派安定祥和。

  30. 分层把握题意:材料1国家要求打好抗灾减灾的硬仗;材料2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好抗灾减灾四项措施;材料3杭州市各界在抗灾减灾中的种种行动,最终取得了胜利。分层把握题意:材料1国家要求打好抗灾减灾的硬仗;材料2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好抗灾减灾四项措施;材料3杭州市各界在抗灾减灾中的种种行动,最终取得了胜利。 整体把握中心思想:反映原因与结果的关系——由于雪灾,所以抗灾减灾;由于抗灾减灾有措施,有行动,所以取得了胜利。 关键词句:温家宝要求打好抗灾减灾的硬仗。省委提出“四保四一”的抗灾思路。杭州各界齐心协力,迎战天灾,最终胜利。 获取隐性信息:为谁抗灾减灾?哪些人在抗灾减灾?抗灾减灾的举措有哪些? 搁置无效信息: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煤电油运保障工作。为使抗击雪灾取得胜利。春节期间阳光普照着大地,笑容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31. 题目设问 (1)三则材料蕴涵着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 针对抗灾减灾的措施和行动而发问;考查知识范围是传统美德;以是什么的类型为设问;分值告诉的是简单回答。 它与以人为本相一致吗?为什么? 针对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发问;考查知识范围是以人为本的相关知识;以为什么的类型为设问;分值告诉的是简单回答。(4分) (2)材料2“四保四一”的抗灾思路与党的十七大的哪些精神相一致? 针对十七大精神而发问;考查知识范围是十七大的相关知识;以是什么的类型为设问;分值告诉的是简单回答。(2分) (3)材料3所说的“市的四套班子”,具体是指哪四套班子? 考查社会生活中的通用性知识。(2分) (4)请你概括杭州市取得抗雪防冻硬仗胜利的主要原因。 (课本中学过,从材料中概括,) (4分)

  32. 参考答案 (1)蕴涵着中华民族团结友善、敬业奉献、乐善好施、克己助人的传统美德。(既是通用性知识,又可从材料中概括。)(2分)它与以人为本完全相一致。因为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政语言)(2分) (2)与党的十七大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等精神性一致。 (时政语言) (2分) (3)杭州市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通用性知识)(2分) (4)党的领导;人民军队的支持;依靠群众;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从材料中概括)(4分)

  33. 再如:教育月刊社的39题 材料1: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主持的2006年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城乡居民遇到最多的生活问题是“家庭收入低,日常生活困难”,其次是“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再次是“住房条件差,建/买不起房”,遇到这三个问题的比例分别为51.3%、45.5%和45%。 材料2: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材料1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什么矛盾?(是什么,从现象中揭示本质)这一矛盾短期内能否彻底解决?试说明理由。(为什么,原因分析)(7分) (2)材料2为什么强调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为什么,原因分析)(5分)

  34. 把握材料中心思想 :材料1反映的是现状,材料2反映的是对策,两则材料是现状与对策的关系。即低收入者遇到生活困难,医疗费难以承受,住房条件差,党和国家提出了着力改变和解决其问题的对策。 答案: (1)材料1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教材语言) (2分) 这一矛盾短期内不能彻底解决。(1分)因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1分)初级阶段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就是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1分)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1分)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教材语言) (1分) (2)因为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2分)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1分)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教材语言) (1分)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既是材料选语又是时政语言)(1分)

  35. 绝不押题 因为: 在一定条件下 需要猜和押的热点太多太广,猜不胜猜 猜押题目没意义,猜准押对题目并不胜 提高考分的第一要素,是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的最佳手段,是开发非智因素 开发非智因素牛鼻子,是消灭学生弱项

  36. 失分八点 1.基础知识弱 2.审题能力弱 3.解题技巧弱 4.知识迁移弱 5.文字表述弱 6.人文知识弱 7.读图识图弱 8.字迹不清楚

  37. 基础知识落实不够→该得的分未得 基础知识落实不够的五表现 (夯实基础知识五要求) ◇ 概念界定不清→导致判断失误 ◇ 观点理解不透→导致活用失效 ◇ 知识表述不全→导致要点失缺 ◇ 人文知识不广→导致思维失活 ◇ 社会通识不足→导致联系失灵

  38. 提炼信息能力不足→能得的分未得 提炼信息能力不足的三表现 ◇ 先入为主定式→心理暗示、离题万里 ◇ 有效刺激不足→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 选择知识不准→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39. 科学思维到位不好→能得的分未得 科学思维到位不好的三表现 ◇ 思维的发散不活→认准一点 不及其余 ◇ 思维的聚合不准→不会排扰 不能提炼 不会排除干扰,不能提炼主题 ◇ 思维的逻辑不严→推理不畅 分析不透

  40. 复习策略 1.精讲多练勤反馈, 不免听觉疲劳 2.紧扣目标精选材,培养发散思维 3.归纳演绎相结合, 增强分析能力 4.加强训练学方法,提高答题能力 5.主干知识重辨析, .使之入脑入心 6.时事知识理脉络,掌握来龙去脉 课外知识明显不佳→可得的分未得 课外知识明显不佳的三表现 • ◇ 不知新闻热点的来龙去脉 • ◇ 不知国家大政的时事背景 • ◇ 不知天文地理的一般通识

  41. 语言组织表达不清→应得的分未得 语言组织表达不清的三个表现 . ◇ 书写潦草 难以评判 ◇ 术语不准 辞不达意 ◇ 逻辑混乱 层次不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