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720 Views
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 , 建立自主创新性国家.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 “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 1988 年正式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 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 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
E N D
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建立自主创新性国家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建立自主创新性国家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1988年正式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 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 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 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 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 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 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 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例如,蒸气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 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 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 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 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 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 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 推动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 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如电磁学理论的 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 学理论,通过促进电 力技术的革命,并最 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 的广泛应用。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 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 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 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 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 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 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的发展进程。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人类经济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当前,以微 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 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的各个 领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 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 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 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 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为此,党中央 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2006 年又提出把我国建立成为自主创新型国家。
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如何理解和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995年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997年十五大重申,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997年十五大重申,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8年朱蓉基总理宣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本 届政府的最大任务。 2007年,党的十七大也强调,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一,中国国情决定我们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道路, 才能实现现代化。 第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们就能很好地提 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使之适应新科技革命发展 的需要。 第三,实施科教兴国,可以更好的发展生产力, 更好地实现民富国强,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 越性。
3,如何理解和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第一,科教兴国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我 们改革成功、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重大决策, 必须形成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尤其是要作为政府 行为。 第二,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和前提。 第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环节是促进教育、 科技和经济的密切结合。
三、建立自主创新型国家 我们为什么提出建立自主创新型国家 (历史背景)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 自主创新的三方面内容 如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我们为什么提出建立自主创新型国家? (历 史 背 景) 近年来,“中国制造”的商品销往全球, 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工厂”……但实际上,这 样的“制造”赚取的利润很低。有一个形象的 说法:我们出口8亿件衬衣才能换来一架空中 客车A—380!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因此,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因此,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近4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 我国设备投资有60%以上要靠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拿出来向国外支付专利费。更何况,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需求的核心技术,花再多的钱也是买不来的。比如,“神舟号”的逃逸塔,被称为航天员的“生命之塔”。对此,美国进行了全面技术封锁,俄罗斯开价2500万美元,而且只卖产品,不给技术。
逃逸塔是什么? 长征二号F火箭取消了其他火箭一旦姿态不稳便自动自 毁的功能,配备了逃逸系统,一旦出现意外,它可以随时启 动。逃逸系统也叫逃逸塔,在飞船的顶部,塔高8米,从远 处看像是火箭上的避雷针,与一般火箭圆锥形的头部很不相 同。它的任务是在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时间段, 也就是飞行高度在0公里至110公里时,万一火箭发生故障, 它的顶端的11个火箭推进器可以拽着整流罩里的轨道舱和返 回舱与火箭分离,并降落在安全地带,帮助飞船上的航天员 脱离险境。可以拽着轨道舱和返回舱与火箭分离,并降落在 安全地带,帮助飞船上的航天员脱离险境。
要避免依赖于人、受制于人,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避免依赖于人、受制于人,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事实告诉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让“中国制造”尽快成为“中国创造”,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
所以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12月20至21日到广 东省珠海视察工作时特别指出:希望企业聚集 更多优秀人才,不断提高研究开发水平,为推 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作出更大贡 献。”
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 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 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 2006年1月,他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 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 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 越式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 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 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 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 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据专家分析,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据专家分析,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 我国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味着未来10多年,我们必须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要超过7%。实现这一目标靠什么?归根到底还是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持。据测算,如果我们继续保持40%的投资率,要如期实现翻两番的目标,那么科技进步贡献率必须由当前的39%提高到60%,不断向创新型国家行列迈进。
3,自主创新的三方面内容 原始创新,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独立自主地去完成 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 集成创新,是把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 的创新活动。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 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 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 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 本途径。
4,如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
(2)建设国家五大创新体系 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
三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军民高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三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军民高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 四是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2008年确定深圳和2010年1月发改委确定16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共17个。) 五是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着力自主创新的重大专项(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着力自主创新的重大专项 • 1.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 • 2.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 • 3.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 4.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 • 5.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 6.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 7.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 8.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9.重大新药创制 • 10.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 11.大型飞机 • 12.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 13.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
2010年1月中旬胡锦涛在承担大型客机总装任务的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考察时,勉励企业员工发扬科学求实精神,让中国人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早日飞上蓝天。
(4)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创新,说到底就是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或者 一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的否定或突破。它需要我们打 破常规,对自己进行否定,对权威的意见提出质疑。 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创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需 要我们在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有巨大的勇气和 魄力。因此,有没有一个鼓励创新的 良好文化氛围, 至关重要。
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为中国科学院 植物研究所钱崇澍等完成的《中国植物志》。 但是此前10年中,体现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 学奖一等奖空缺了7次,其中包括2007年和2008 年都没有人获得。2011年再度空缺,这是2000 年以来12年中第8次空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2010年 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提出2020年我国将建 成人才强国。要鼓励创新,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和政策创新, 探索创新允许失败。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带领的课题组历经5年190次失败,终于提取出抗疟效果100%的青蒿素;后又发明抗疟疗效升级版药物。2011年9月24日2时,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在美国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屠呦呦获奖后说“我想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带领的课题组历经5年190次失败,终于提取出抗疟效果100%的青蒿素;后又发明抗疟疗效升级版药物。2011年9月24日2时,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在美国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屠呦呦获奖后说“我想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
可喜的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产业技可喜的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产业技 术对外依存度已从1995年的75.84%下降到2005年的 38.9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总值已超过4万亿元,年均 增长20%;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额占全部商品的进出口 额的比重已超过30%。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 值9649亿元,比2002年增长1.56倍,跃居世界第三 位。2005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 居世界第一位。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36.5万人年,居 世界第二位。2006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2943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1%,居世界第五 位。2006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四位。
200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经费总支出增加为 4616亿元,比2007年增加905.8亿元,增长 24.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4%。 2009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五位。 中国已经由人口大国迈向了人力 资源大国,还要向人力资源强国迈 进!
我国高铁占6项世界第一 目前,中国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速度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和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高铁领域稳居六项世界第一。到目前为止,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到692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继续发展高速铁路将成为未来中国铁路建设的重点。( 2010年9月2日新华网)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 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 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 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 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 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 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 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 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 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 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 速轨道运输系统。 京广高速铁路
中国研制的高速铁路试验车 将于2011年进行速度试验,将 力争打破此前法国试验列车创 造的时速574.8公里的纪 录。 行驶在山阳新干线上的300系列车 法国高铁 北京南站动车组
中国高铁专利申请近千件 2010年06月29日【中国知识产权报】随着京津、 武广、郑西高速铁路建成投产,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 已位居世界第一,高速铁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引来世界 的瞩目。3月13日,铁道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集体采访 时表示,我国高速铁路的工程建造技术、高速列车技术、 列车控制技术、客站建设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运营维 护技术不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形成了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体系,目前已申请中国专 利946件。
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型客机将飞上蓝天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型客机将飞上蓝天
C919,是中国继运-10后自主设计 的第二款国产型客机。C是China 的首 字母,也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同时还寓 意,就是立志要跻身国际大型客机市 场,要与Airbus(空中客车公司)和Bo eing(波音)一道在国际大型客机制造 业中形成ABC并立的格局。第一个“9” 的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 首型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C 919”之后未来的型号可命名为“C92 9”,其中“29”代表这一机型的最大载客 量为290座。
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型客机2010年11 月16日在珠海航展上获得中外6家客户共100架订单。 国产大型客机C919样机亮相
美国科学杂志公布2010年十大科学突破 中国两项上榜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基因组学”及“罕见疾病基因”入选
2011年9月24日晨2时,81 岁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美 国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 学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医学 生物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 项。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在全 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 百万人的生命。拉斯克奖也被 看成诺贝尔奖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