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青少年的自我認同 與自主發展

青少年的自我認同 與自主發展. 一、青少年自我認同發展. (一)自我認同 (personal identity) 的意義 面向: 個人特質與能力 職業、生涯 親密關係與性 宗教 政治 特性 同一性 連續性. (二)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理論. 1. 心理社會危機 2. 人生八大危機 3. 青少年:自我認同 vs. 認同混淆 (1)identity 是過去和現在的自我之同一性 (sameness) 和連續性 (continuity) 的意識 (sense)

der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青少年的自我認同 與自主發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青少年的自我認同與自主發展

  2. 一、青少年自我認同發展 • (一)自我認同(personal identity)的意義 • 面向: 個人特質與能力 職業、生涯 親密關係與性 宗教 政治 • 特性 同一性 連續性

  3. (二)Erikson的心理社會理論 • 1.心理社會危機 • 2.人生八大危機 • 3.青少年:自我認同vs.認同混淆 (1)identity是過去和現在的自我之同一性 (sameness)和連續性(continuity)的意識 (sense) (2)個人隱私和公開自我的統整 (3)個人現在和未來自我的關係

  4. (三)Marcia自我認同狀態(status) • 1.Crisis (exploration) and commitment • 2. fourfold concepts of identity status

  5. fourfold concepts of identity status

  6. (四)自我認同的改變(career)

  7. (四)自我認同的改變(career)

  8. (五)有助於identity achievement的因素 • Warm and supporting family • Strong parental bonds and promote individuation • 父親鼓勵或忍受青少年的獨立與自我肯定,母親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在家庭事務上扮演積極的角色 • 給予自我探索試驗的機會

  9. 二、青少年獨立自主發展 • (一)定義或面向 • 1. Noom,Dekovic和Meeus(2001) 的回顧 • 心理動力觀點(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s):父母和青少年之間關係的改變, • 認知觀點(Cognitive perspectives):自我所知覺的控制和做決定的重要性, • 折衷觀點(Eclectic perspectives):統整了關係和認知二者。

  10. 延展上述理論觀點,青少年獨立自主有許多不同研究取向,例如:延展上述理論觀點,青少年獨立自主有許多不同研究取向,例如: • 分離—個體化(separation-individuation)、去依附(detachment)、 • 心理社會成熟(psychosocial maturity)、 • 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自我控制(self-control)、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自我決定(self-determination等等。

  11. 2. Steinberg • Cognitive autonomy • Emotional autonomy • Behavioral autonomy

  12. (二)分離—個體化 • 1.Hoffman • 分離-個體化是脫離父母的心理依賴家庭結構以滿足態度、情感、功能、衝突的獨立程度。

  13. 2.我國青少年個體化情形 • 孫世維(1997)探討分離—個體化從大一到大四的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大一學生分離—個體化的程度最低,與大二和大四學生在對母親的功能、態度獨立、及對父親的功能獨立有顯著差異;與大三和大四學生在對母親的情感獨立有顯著差異。 • 孫世維(1997)認為這種結果可能的原因是情感、功能、及態度的獨立並非大學的關鍵發展課題,而衝突獨立可能是分離—個體化的核心課題,因此大學生仍須父母在情感、功能、及態度方面的支持。 • 孫世維(1998)探討離家大一學生之家庭因素與分離—個體化的關係,,結果發現家庭關係與分離—個體化的發展具有顯著相關,其一是家庭關係中的正向情感連結的功能使大一學生可以沒有衝突的倚賴父母,二是健康的分離有助於沒有衝突的獨立。

  14. (三)認知面向的獨立自主 • 由於青少年推理和觀點能力的逐漸增加,使其愈來愈有能力知道別人提供意見時的觀點為何;當作決定時,愈來愈有能力瞭解風險、考量未來的後果、諮詢專家的意見、以及接受他人意見時,需警覺其意見的偏差等,這樣能力的增加有助於青少年行為的獨立自主性增加。

  15. (四)行為的獨自主 • 1.青少年尋求意見的對象,或對父母與同儕影響的敏感度二者均具有“專家”(experts)的現象。所謂專家的現象指的是諸如服飾﹑音樂﹑休閒活動等﹑同儕的影響比較大;但在屬於教育﹑職業計畫﹑價值觀﹑宗教信仰等,父母的影響較大; • 2.隨著年齡增加,父母的影響力下降;但在青少年早期比之前青少年期或青少年中﹑晚期,青少年對同儕的順從性最高; • 3.隨著年齡增加,同儕壓力有升高的趨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