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likes | 637 Views
第二讲 全面解读新时期 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思路 司德坤 历史系 副教授.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与扩展,它是内政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维护和捍卫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的有力工具。中国欲想成为一个文明的中国、开放的中国、发展的中国、和谐的中国、崛起的中国,就必须制定出一整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服务于国内政治发展的外交战略,为此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一、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作出了新的判断 第一个基本判断:当今世界处在大变动大调整时期 “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E N D
第二讲 全面解读新时期 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思路 司德坤 历史系 副教授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与扩展,它是内政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维护和捍卫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的有力工具。中国欲想成为一个文明的中国、开放的中国、发展的中国、和谐的中国、崛起的中国,就必须制定出一整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服务于国内政治发展的外交战略,为此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与扩展,它是内政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维护和捍卫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的有力工具。中国欲想成为一个文明的中国、开放的中国、发展的中国、和谐的中国、崛起的中国,就必须制定出一整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服务于国内政治发展的外交战略,为此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一、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作出了新的判断一、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作出了新的判断 第一个基本判断:当今世界处在大变动大调整时期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因素不断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同时,当今世界又处于大变动、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第二个基本判断:当前国际形势的“五个继续发展,五个深刻复杂”第二个基本判断:当前国际形势的“五个继续发展,五个深刻复杂” 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但单极还是多极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但国际经济竞争依然深刻复杂;不同文明交流继续发展,但国际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国际战略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态势继续发展,但人类面临的安全挑战依然深刻复杂;国际协调合作继续发展,但围绕国际秩序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
首先,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胡锦涛说:“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
当今世界,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发展离不开和平,和平也离不开发展。一方面,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另一方面,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长久和平的重要基础。因此,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发展离不开和平,和平也离不开发展。一方面,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另一方面,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长久和平的重要基础。因此,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是促进发展的 基本前提,加速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发展是全面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和平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其中还包括发达国家的再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问题。
这一论断概括了当今时代特征,抓住了当代世界最突出的矛盾、最根本的变化和最主要的特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解决世界各种问题的基本着眼点和立足点,指明了世界人民所要解决的最主要任务,同时也为我国新时期的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这一论断概括了当今时代特征,抓住了当代世界最突出的矛盾、最根本的变化和最主要的特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解决世界各种问题的基本着眼点和立足点,指明了世界人民所要解决的最主要任务,同时也为我国新时期的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富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但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安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富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但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安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 1、国际恐怖活动依然非常猖獗。据统计,5年来全球恐怖事件的数量平均每年以20%左右的幅度递增,共造成12200余人死亡、31100余人受伤。2006年(截至11月底),全球发生恐怖事件593起,造成4500余人死亡、9700余人受伤,与2005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65%、55%、35%。
2、能源安全问题依然非常突出。2006年7月14日纽约市场石油期货价格曾经创下78.40美元的历史记录,相当于2003年每桶28.15美元的年平均价的近3倍。2、能源安全问题依然非常突出。2006年7月14日纽约市场石油期货价格曾经创下78.40美元的历史记录,相当于2003年每桶28.15美元的年平均价的近3倍。 3、公共安全问题依然备受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11月2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全球共有111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76人死亡,与2005年全年相比分别增加14%和81%。
4、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依然居高不下。据统计,自1945年至1989年,全球共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197起,平均每年新发生约4.5起。自1990年至2005年的16年间,全球共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203起,平均每年新发生12起以上。2006年,全球延续下来的和新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共44起,比2005年增加5起,是冷战结束以来的又一个“峰年”。4、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依然居高不下。据统计,自1945年至1989年,全球共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197起,平均每年新发生约4.5起。自1990年至2005年的16年间,全球共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203起,平均每年新发生12起以上。2006年,全球延续下来的和新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共44起,比2005年增加5起,是冷战结束以来的又一个“峰年”。
5、扩散与反扩散斗争依然日趋尖锐。2006年,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分别于7月和10月试射导弹和进行核试验。伊朗的核问题依然充满变数,局势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5、扩散与反扩散斗争依然日趋尖锐。2006年,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分别于7月和10月试射导弹和进行核试验。伊朗的核问题依然充满变数,局势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6、台独分裂势力依然危险巨大。陈水偏在台湾掌权一天都是台独分裂分子猖狂的一天,台湾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间最大的国家安全隐患。6、台独分裂势力依然危险巨大。陈水偏在台湾掌权一天都是台独分裂分子猖狂的一天,台湾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间最大的国家安全隐患。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仍然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仍然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其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其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 一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多极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与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二是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但是,它是在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二是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但是,它是在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 一是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 二是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 ●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 • ●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 ●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 ●总之,从目前来看,并非所有国家、地区或群体都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
中国要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中国要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二、对今后中国外交战略面临的新目标新任务作出了新的规定二、对今后中国外交战略面临的新目标新任务作出了新的规定 1、中国外交战略的根本宗旨 外交战略的根本宗旨在于如何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在国际社会中谋求和发展国家利益。目前中国外交战略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需要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因此,我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努力维护世界和平。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更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我们在国际交往中要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努力实现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利益至上的统一。为此,中央提出了“五个坚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需要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因此,我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努力维护世界和平。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更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我们在国际交往中要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努力实现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利益至上的统一。为此,中央提出了“五个坚持”:
第一,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
第二,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大国,以何种方式实现发展,必然会引起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道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道路;一条勇于参与和平国际竞争又坚持广泛合作的道路。
第三,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争取和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也要妥善处理同其他国家的利益关系。通过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通过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第四,要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和谐是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我们要致力于政治上与各国和谐相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取长补短,安全上加深互信。同时,对于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径,对于损害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行径,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原则,坚决斗争。
第五,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要按照外事为民的要求,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外事工作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不断加强我国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加强领事和侨务工作,依法维护我国海外机构和人员的安全和合法权益。要力所能及地为发展中国家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夯实对外工作的社会基础。
2、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 中国外交战略要实现以下五个目标: 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第一,坚持和平发展,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履行常任理事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热点问题的外交斡旋和调解;●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积极实施力所能及的国际援助。第一,坚持和平发展,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履行常任理事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热点问题的外交斡旋和调解;●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积极实施力所能及的国际援助。
中国积极倡导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观,主张推进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作为国际多边机制的核心和实践多边主义的重要舞台,联合国进行必要、合理的改革,尤其要最大限度地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和关切。中国积极倡导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观,主张推进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作为国际多边机制的核心和实践多边主义的重要舞台,联合国进行必要、合理的改革,尤其要最大限度地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和关切。
截至2006年11月底,中国共参与联合国16项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5915人次,是五常中人数最多的国家。2006年,我国还向黎巴嫩和苏丹任务区派遣维和部队617人、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31人,获得良好的国际反响。截至2006年11月底,中国共参与联合国16项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5915人次,是五常中人数最多的国家。2006年,我国还向黎巴嫩和苏丹任务区派遣维和部队617人、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31人,获得良好的国际反响。
第二,坚持对话合作,积极营造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第二,坚持对话合作,积极营造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 ●我国与东盟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我国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 ●我国与南亚国家关系全面发展。
中国自1991年开始与东盟发展合作关系以来,双方的政治关系日益密切、经贸合作深入发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强劲、更加深入、更具活力的新阶段,已逐渐成为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主要表现在:中国自1991年开始与东盟发展合作关系以来,双方的政治关系日益密切、经贸合作深入发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强劲、更加深入、更具活力的新阶段,已逐渐成为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主要表现在: 一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快速发展。贸易额由1991年的80亿美元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1304亿美元,增长了15倍。目前,双方已互为对方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二是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不断扩大。截至2006年上半年,东盟对华实际投资累计达4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东盟的投资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东盟已成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二是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不断扩大。截至2006年上半年,东盟对华实际投资累计达4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东盟的投资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东盟已成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 三是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日趋紧密。双方已经达成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定,启动了服务贸易和投资协议的谈判。2004年开始实施“早期收获计划”,2005年又对7000余种商品开始全面降税。目前,环北部湾、大湄公河、东盟东部增长区等次区域经济合作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四是双方之间的人员往来也更加频繁。东盟10国都已成为中国公民的旅游目的国。2005年中国公民首站前往东盟国家的人数达到300万人次,占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2005年东盟来华旅游人数超过300万人次,约占中国入境外国游客总数的五分之一。在中国-东盟框架下,中国每年向东盟国家提供近1500人次的人才培训。四是双方之间的人员往来也更加频繁。东盟10国都已成为中国公民的旅游目的国。2005年中国公民首站前往东盟国家的人数达到300万人次,占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2005年东盟来华旅游人数超过300万人次,约占中国入境外国游客总数的五分之一。在中国-东盟框架下,中国每年向东盟国家提供近1500人次的人才培训。
中国与中亚各国不断拓展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友好合作关系,已经成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的有力工具,也成为稳定中国西北部边疆最得力的安全机制。中国与中亚各国不断拓展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友好合作关系,已经成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的有力工具,也成为稳定中国西北部边疆最得力的安全机制。
第三,坚持合作共赢,积极营造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第三,坚持合作共赢,积极营造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 中国坚持以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发展观,主张各国应彼此开放而不是相互封闭、公平竞争而不是损人利己、优势互补而不是以邻为壑。国际社会应建立开放、公平的贸易体制,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保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平等参与。通过对话妥善解决经贸摩擦,反对动辄采取单方面制裁和报复措施。中国积极参加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并且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使得对外贸易空前增长,经贸合作环境大大改善。
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连续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2006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全年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1485家,比上年下降5.8%;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94.7亿美元,下降4.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当然,在人民币汇率改革、知识产权保护、进出口平衡问题、反倾销问题等还存在着许多摩擦。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连续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2006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全年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1485家,比上年下降5.8%;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94.7亿美元,下降4.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当然,在人民币汇率改革、知识产权保护、进出口平衡问题、反倾销问题等还存在着许多摩擦。
第四,坚持共同安全,积极营造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第四,坚持共同安全,积极营造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 中国积极推动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主张各国在安全上应相互信任,通过互利合作维护地区和国际安全。坚持以对话增进互信、以协商化解矛盾、以合作谋求稳定。中国支持开展安全对话和建立区域安全合作机制,加强和深化多边安全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挑战。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主张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并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一是为妥善解决朝核、伊核问题积极进行外交斡旋,特别是促成六方会谈复会,对维护国际防扩散体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是为妥善解决朝核、伊核问题积极进行外交斡旋,特别是促成六方会谈复会,对维护国际防扩散体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是积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去年先后在3月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联合反恐演习,并于8月、9月、12月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举行了联合反恐演习。二是积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去年先后在3月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联合反恐演习,并于8月、9月、12月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举行了联合反恐演习。
三是在能源安全合作方面,中国提出了“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积极推动国际能源安全的对话与合作。三是在能源安全合作方面,中国提出了“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积极推动国际能源安全的对话与合作。
第五,坚持增信释疑,积极营造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第五,坚持增信释疑,积极营造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中国主张形成以尊重多样性为特点的新文明观,主张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遗产和走向昌盛的宝贵源泉应努力加以维护。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是不可剥夺的权利,必须予以尊重。
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没有多样化,就不成其为世界。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没有多样化,就不成其为世界。 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3、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布局 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外交的基本布局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以区域合作组织为渠道构建和平的周边环境;以经贸关系和国际安全合作为核心构建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以互利双赢和真诚合作为基石构建日渐成熟的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这些都是外交新政布局的重点。
自去年以来,中国外交的大手笔日渐为世人所称道。中非论坛的盛况、中日关系的转机、中美关系的战略默契、周边关系的逐渐理顺,以及朝核问题上中国发挥的核心作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话题。所有这些,实际上都和中国不断显露的外交新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去年以来,中国外交的大手笔日渐为世人所称道。中非论坛的盛况、中日关系的转机、中美关系的战略默契、周边关系的逐渐理顺,以及朝核问题上中国发挥的核心作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话题。所有这些,实际上都和中国不断显露的外交新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能够处于主动和有利的地位。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能够处于主动和有利的地位。
美国对华政策的共识: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美国将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维护世界秩序。美国对华政策的共识: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美国将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维护世界秩序。 胡锦涛表示:中国与美国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
中俄之间:具备坚实的法律基础;有高度的政治互信;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意见一致;合作成果显著;双方交往不断扩大;国际合作日益紧密。中俄之间:具备坚实的法律基础;有高度的政治互信;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意见一致;合作成果显著;双方交往不断扩大;国际合作日益紧密。 中俄合作集中在:双边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高科技合作、服务贸易、能源合作是重点。俄将每年向中国输出原油3000万吨、天然气30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