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2.7 数据交换方式

2.7 数据交换方式. 2.7.1  线路交换 2.7.2  报文交换 2.7.3  分组交换 2.7.4  高速交换. 2.7.1 线路交换. 对于交换网,数据交换方式按照网络结点对途经的数据流所转接的方法不同来分类。目前广泛采用的交换方式有两大类: 线路交换 ( Circuit Switching ) 网络结点内部完成对通信线路(在空间上或时间上) 的连通,为数据流提供专用的传输通路。线路交换也 称电路交换。 存储转发交换 ( Store-and-forward Exchanging )

denv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2.7 数据交换方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7 数据交换方式 • 2.7.1 线路交换 • 2.7.2 报文交换 • 2.7.3 分组交换 • 2.7.4 高速交换

  2. 2.7.1 线路交换 • 对于交换网,数据交换方式按照网络结点对途经的数据流所转接的方法不同来分类。目前广泛采用的交换方式有两大类: • 线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网络结点内部完成对通信线路(在空间上或时间上) 的连通,为数据流提供专用的传输通路。线路交换也 称电路交换。 • 存储转发交换(Store-and-forward Exchanging) • 网络结点运用程序先将途经的数据流按传输单元接收并 存储下来,然后选择一条合适的链路将它转发出去,在逻辑上为数据流提供了传输通路。

  3. 2.7.1 线路交换 • 1. 线路交换的三个阶段 • ①线路建立阶段:通过呼叫完成逐个结点的接续过程,建立起一条端到端的直通线路。 • ②数据传输阶段:在端到端的直通线路上建立数据链路连接并传输数据。 • ③线路拆除阶段:数据传输完成后,拆除线路连接,释放结点和信道资源。

  4. 2.7.1 线路交换

  5. 2.7.1 线路交换 • 2. 线路交换的特点 • 在数据传送开始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专用的通路。在线路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对于突发式的通信,电路交换效率不高。

  6. 2.7.2 报文交换 • 1. 报文交换的原理 • 报文交换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报文就是站点一次要发送的数据块,其长度不限。当一个站要发送报文时,它将一个目的地址附加到报文上,网络结点根据报文上的目的地址信息,把报文发送到下一个结点,一直逐个结点地转送到目的结点。每个结点在收到整个报文并检查无误后,就暂存这个报文,然后利用路由信息找出下一个结点的地址,再把整个报文传送给下一个结点。因此,端与端之间无需先通过呼叫建立连接。

  7. 2.7.2 报文交换

  8. 2.7.2 报文交换 • 2. 报文交换的特点 • 报文交换方式的特点是报文从源点传送到目的地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在传送报文时,一个时刻仅占用一段通道;在交换结点中需要缓冲存储,报文需要排队,故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9. 2.7.3 分组交换 • 1.数据报分组交换 • 在数据报分组交换中,每个分组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每个分组称为一个数据报,每个数据报自身携带足够的地址信息。一个结点收到一个数据报后,根据数据报中的地址信息和结点所储存的路由信息,找出一个合适的链路,把数据报原样地发送到下一结点。

  10. 2.7.3 分组交换 P1: H1 — A—B —C —H3 P2: H1 — A—B —E —D — C — H3 P3: H1 — A—F —C —H3

  11. 2.7.3 分组交换 • 2.虚电路分组交换 • 在虚电路分组交换中,为了进行数据传输,网络的源结点和目的结点之间要先建一条逻辑通路。每个分组除了包含数据之外还包含一个虚电路标识符。在预先建好的路径上的每个结点都知道把这些分组引导到哪里去,不再需要路由选择判定。最后,由某一个站用清除请求分组来结束这次连接。它之所以是“虚”的,是因为这条电路不是专用的,可以被共享。

  12. 2.7.3 分组交换 P1,P2,P3 P1,P2,P3

  13. 2.7.3 分组交换 2.7.3 分组交换 • 数据报方式与虚线路方式的主要区别如表2-2所示。 表2-2 数据报与虚线路的比较

  14. 2.7.3 分组交换 • 各种交换方式的比较如下图所示。

  15. 2.7.3 分组交换 2.7.3 分组交换 • 电路交换:在数据传输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完全的通路。在线路拆除(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电路交换效率不高,但是实时性好。 • 报文交换:报文从源点传送到目的地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报文需要排队。因此报文交换不适合于交互式通信,不能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方式和报文交换方式类似,但报文被分成分组传送,并规定了最大长度。分组交换技术是在数据网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交换技术,适用于交换中等或大量数据的情况。

  16. 2.7.4高速交换 • 1. 帧中继交换 • 帧中继交换是在X.25分组交换的基础上,简化了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路由选择功能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交换技术。它利用光纤高传输速率和低误码率的特点,减少了结点处理的时间,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X.25分组交换与帧中继交换的比较如表2-4所示。

  17. 2.7.4高速交换 表2-4 X.25分组交换与帧中继交换的比较 2.048Mbsp

  18. 2.7.4高速交换 • 2. 异步传输模式ATM • 异步传输模式ATM主要采用了信源交换和统计时分复用多路技术,动态分配时隙,包的大小降为53byte --信元。前已指出,统计时分多路复用不固定时隙,每个时隙的信息中都带有地址信息,将数据分成定长53字节的信元,一个信源占用一个时隙,时隙分配不固定,更充分的利用了线路的通信容量和带宽。

  19. 2.7.4高速交换 图2.33 固定时隙交换 输出 图2.34 ATM的传输与交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