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43 Views
南开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徐青. 2014-03-18. 刘延东 2012 年 9 月 5 日 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信息化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 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E N D
南开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徐青 2014-03-18
刘延东 2012年9月5日 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信息化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学习管理系统(LMS)的互操作,乃至整个网络课程体系的实用性、经济性的意义日益凸显。
南开区定位: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世界课程发展的方向: 国际化、信息化和综合化。
课程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课程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 课程应包含的基本要素: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即目标,将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早期教学从属于课程,现在,课程的定义集中在目标方面,教学的定义集中在达到目标的手段上。课程即目标,将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早期教学从属于课程,现在,课程的定义集中在目标方面,教学的定义集中在达到目标的手段上。
学科中心、学生中心和社会中心构成课程的三个基点,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三者结合,达到平衡,但实际上常出现钟摆现象。学科中心、学生中心和社会中心构成课程的三个基点,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三者结合,达到平衡,但实际上常出现钟摆现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专家学者编制课程,学校教师实施课程,督导人员评价课程,造成课程的编制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严重脱节。专家学者编制课程,学校教师实施课程,督导人员评价课程,造成课程的编制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严重脱节。
校本课程是由教师(可以是跨校或跨区域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教师(可以是跨校或跨区域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理论既适用于学校,也适用于其他教育场所。
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是不同的课程形式,但是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是不同的课程形式,但是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体现出课程扩张倾向(拓宽课程范围、适应个别需要和发挥创新意识等等),其实就是校本课程的“隐形”化,或称作国家课程校本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 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此流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前一轮课程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后一轮课程的依据。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作为学习对象、作为教学工具和作为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作为学习对象、作为教学工具和作为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基础性、应用性和整合性。
代表高级智慧共享的学习技术在快速进化,以适应学习型社会人类对随时随地随意学习的需求。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教育的日渐成熟,泛在计算技术的出现又为学习的泛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推动了泛在学习的发展。代表高级智慧共享的学习技术在快速进化,以适应学习型社会人类对随时随地随意学习的需求。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教育的日渐成熟,泛在计算技术的出现又为学习的泛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推动了泛在学习的发展。
抓住“移动”战略机遇,先行者赢,我们生活在一个“移动”的世界,“移动”正在改变整个世界的运行方式,“移动”正在颠覆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抓住“移动”战略机遇,先行者赢,我们生活在一个“移动”的世界,“移动”正在改变整个世界的运行方式,“移动”正在颠覆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泛在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就是教育的泛在(Ubiquitous)化,目前的e-Learning的模式类同于虚拟现实计算,教育者搭建起学习平台,将教学内容数字化,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学习者登录到学习平台上进行学习泛在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就是教育的泛在(Ubiquitous)化,目前的e-Learning的模式类同于虚拟现实计算,教育者搭建起学习平台,将教学内容数字化,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学习者登录到学习平台上进行学习
而u-Learning则通过泛在计算技术,构建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相融合的无缝学习空间,学习的发生、学习的需求以及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学习与生活、工作是融为一体的,当学习者遇到任何实际问题需求,学习者可以得到泛在计算环境随时、随地的支持。而u-Learning则通过泛在计算技术,构建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相融合的无缝学习空间,学习的发生、学习的需求以及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学习与生活、工作是融为一体的,当学习者遇到任何实际问题需求,学习者可以得到泛在计算环境随时、随地的支持。
泛在计算技术的发展,将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我们正朝着一个情境感知泛在学习空间AULS(Ambient Ubiquitous Learning Space)的生态环境迈进。
基于教育部2002年颁布2007年修订的基础教育元数据规范,制定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学资源数据模型,为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一套全学科的资源编目。基于教育部2002年颁布2007年修订的基础教育元数据规范,制定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学资源数据模型,为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一套全学科的资源编目。
制定南开区课程资源的统一制作流程,包括标准化的素材采集、编码封装和向学习管理系统(LMS)推送。制定南开区课程资源的统一制作流程,包括标准化的素材采集、编码封装和向学习管理系统(LMS)推送。 构建南开区网络课程(国家、地方和校本)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
相关国际规范: OCLC Dublin Core元数据规范(主要针对数字图书馆) IEEE LOM 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 IMS CP内容包装规范 ADL SCORM 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
相关国内规范: 《CELTS-3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 《CELTS-9 内容包装规范》 《CELTS-22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 《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CELTS-42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
SCORM标准: 内容聚合模型(CAM) 运行时间环境 (RTE) 排序和导航 (SN) 资源开发者要为LMS必须坚持规则的定义负责。这些规则在内容结构中有陈述,在内容包装的组织部分有编码。通过这种方式,可使资源兼容异构LMS。
采用分布式资源管理模式,将逻辑描述与文件物理存储分离,通过标准的实施,涉及学习平台(LMS)和内容(Courseware)两个方面,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内容制作得以独立发展 。
由此延伸出三项任务:平台建设、资源制作和开展在线学习,这就构成了在线学习的生态环境。由此延伸出三项任务:平台建设、资源制作和开展在线学习,这就构成了在线学习的生态环境。
MOOC: 国务院参事汤敏:“慕课”是一场输不起的革命 下探到高中,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影响 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补充,不可能取代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