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透过新课程审视学生评价 —— 作为学习 “ 促进手段 ” 的学生评价

透过新课程审视学生评价 —— 作为学习 “ 促进手段 ” 的学生评价. 周 彬 E-mail: bzhou@dedu.ecnu.edu.cn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200062) 学术思想,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作为一种 “ 信息力量 ” 的学生评价. 评价是一种 “ 信息力量 ” 。不管个体设置目标,还是评估自我能力,信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称这种作用为 “ 信息力量 ” ,它是隐性的,但往往具有决定性力量。有什么比认识自我与选择目标更重要呢?

denali
Download Presentation

透过新课程审视学生评价 —— 作为学习 “ 促进手段 ” 的学生评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透过新课程审视学生评价——作为学习“促进手段”的学生评价透过新课程审视学生评价——作为学习“促进手段”的学生评价 周 彬 E-mail: bzhou@dedu.ecnu.edu.cn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200062) 学术思想,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2. 作为一种“信息力量”的学生评价 • 评价是一种“信息力量”。不管个体设置目标,还是评估自我能力,信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称这种作用为“信息力量”,它是隐性的,但往往具有决定性力量。有什么比认识自我与选择目标更重要呢? • 在学校教育中,谁掌握了学生评价的机会,谁就拥有了这种“信息力量”。如果把它用于行政,学生评价就演变成一种管制学生的权力;如果把它用于教学,就演变成一种辅助学生学习的策略;如果把它用于学习,就演变成一种主动学习的力量。 • 当大家认为教育本身并不具有内在的科学性与规律性时,就无法承担教育教学责任;于是把这种责任依赖于某种外在的权力,或者是行政权威,或者是所谓的专家权威。当依赖于外在权威时,教师必须交出“学生评价”的机会,这就让学生评价最终依赖于行政或者专家,从而演变成一种管制与控制学生权力。

  3. 作为一种“管制权威”的学生评价 • 学校教育具有三种功能:养育、教育与工具。在传统思想中,养育的好坏由家长评价,教育的好坏由教师评价,工具的标准由外在权威评价。当我们对学校教育的专业性与规律性都失去信心时,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都投降于外在权威评价,学校教育功能被限制为工具功能,这就是高考自上论。 • 学校教育如何发挥贴标签功能:从望子成龙与望女成凤,到只要有份工作,哪怕扫大街还是看厕所都行。学校成绩单每年催生两三百万的大学生,但也催生了“望校生畏”的劳动者。 • 某高中化学教师让毕业多年的同学重做高三化学试卷,平均分18分,而且得分多是规律性而不是记忆性的知识点上。

  4. 传统测试性评价的五大误区——兼论外在权威对教育的不可靠性传统测试性评价的五大误区——兼论外在权威对教育的不可靠性 • 测试性评价确保测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 • 基础教育本就是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而养成能力,考试不得强化了学科知识,还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排斥学生获得其它有用的知识。 • 测试性评价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公平的? • 根据科尔曼报告,决定考试成绩的因素主要是家庭,10%归功于学校,因为试卷代表着一定阶层的文化。把不同基础的学生置于同一评价标准中,注定多数人将成为失败者。 • 测试性评价是衡量教师工作业绩依据? • 引导教师偏爱优生讨厌差生,无法引出教师智慧与有效教学。

  5. 传统测试性评价的五大误区——兼论外在权威对教育的不可靠性传统测试性评价的五大误区——兼论外在权威对教育的不可靠性 • 测试性评价是激励与督导学生学习的工具? • 学生把横向比较而非纵向比较做为自我评价标准,他看不到自己进步(退后),只感觉到自己失败(成功)。同时,学生对学校与家长的厌恶,主要来自于他们对考试而不是对学生生活(早恋的产生)与进步的关心,百分制考试注定了学生在学校与家长面前永远不可能是成功者,因此考试成为学校与家长永恒的话题。 • 考试成绩确保学生进入好的大学与寻找到好的工作? • 截止到2003年6月30号,我国大学生应届毕业生约有50%失业。谁出的考试题目,它就希望参加考试的人以后象他一样,这就会阻碍学生象其它职业发展,因此中国培养了太多的学究,缺少太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或者应用性人才。

  6. 不同“学习假设”下学生评价的功能 • 行为主义假设:关注知识的输入与输出,对于学习过程作为黑箱处理。桑代律的效果律认为,学生看到学习成绩就会更加努力。此时,学生评价关注学生行为的变化情况,如机械记忆与运动技能。 • 联想主义假设: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同化与顺应新知识的过程,如何将新旧知识相联想成为学习的本质。学生评价关注学生知识数量的积累,较少关注知识的应用。 • 建构主义假设:学生的成长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自我建构知识系统的过程。学生评价不但关注学生行为变化与知识数量,更关注对学生知识应用,关注学生知识建构过程的影响与建构策略的使用。

  7. 学生评价基础理论——从行为主义转向建构主义学生评价基础理论——从行为主义转向建构主义 • 由原来一味强调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过程是全面评价,结果是终点评价,前者是教育,后者是工具) • 学生从被动反应转变成积极的意义建构(学生最了解自己,也最容易激励自己) • 注重元认知(自我监控和学会学习的技能)和认知技能(动机和别的影响学习和成功的因素),注重学生的建构能力,而不是记忆能力。 • 转向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从零散的知识点积累转向知识的重构与应用。

  8. 让学生参与“学生评价”——催生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与责任让学生参与“学生评价”——催生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与责任 • 评价前提是了解学生,而学生是最了解自己的。外在评价往往是结果评价,只有学生自我评价才是过程评价,才具监督效力。 • 学生有机会参与制定评价标准时,他们才会承担学习责任,责任不但对学习结果而且对学习过程也有监督与激励的作用(每个月收集学生自我评价,每学期收集学生自我设计,并定期返还)。 • 当学生有机会参与评价过程时,他们更认可自己的优缺点,这是自己发现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更正缺点的自觉性(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给学生,而不是按标准批改学生作文,数学题目的批改同样适用,不过学生也得用红笔)。 • 当学生有机会对评价过程进行评价时,他们会对下一次的评价准备得更加充分。(让学生把对考试过程和成绩的意见表达出来,给他们陈述失败的理由,也让他们明确了自己失败的原因)

  9. 让教师将“学生评价” 作为协助学习的策略 • 教师的职责是教育而不是贴标签,因此学校只能对学生采用形成性评价而非终结性评价,评价教师实施学生评价的标准,是看“教师实施的学生评价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 对学生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是否对学生进步情况很好反馈(效果率),是否诊断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问题激励)。 • 对教师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有利于增进教学动机与教学效率。是否全面(评价内容全面)而又真实(评价方法多样)地了解学生,是否有利于改善教学策略。 • 对家长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有利于家长协助与监督学生的学习。是否为家长提供学生成长中的优势与劣势信息;即使只是考试成绩,又是否通报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分数比较的意义)

  10. 教师协助学生学习的“学生评价策略” • 通过简短的访谈与问卷调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本周内,你在学习上感觉最成功的是什么;你在学习上感觉最失败的是什么;你在学习上感觉最困惑的是什么;你在学习上觉得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 • 通过简短的访谈与问卷调查,从学生眼中认识自己:在本周内,你觉得教师教学上最成功的是什么;教学上最失败的是什么;让你觉得最困惑的是什么;教师教学最应该改进的是什么? • 整理学生的访谈与调查结果,与学生公开讨论,认可学生与自己的成绩,坦承学生与自己的不足。并利用家长会等其它机会,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传输给家长,有利于他们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可避免自己对学生的武断评价。

  11. 让家长将“学生评价”作为关心学生学习的策略让家长将“学生评价”作为关心学生学习的策略 • 教育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综合体,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成长的核心因素。学生往往是“为了家长而学习”或是“讨厌家长而不学习”。 • 家长对孩子的“学生评价”可能会远离学科成绩,但更为全面与真实,而且更富有情感性、针对性与感召力。当然,教师要有放弃“学生评价”权威的心态,其实放弃权威也就转让了部分责任。 • 让家长在学生自我设计上写评语,让家长定期给自己孩子一份评语,既可以增加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又利于学生从家长处获得关心与学习动力,还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变“家长签字”为“家长寄语”,两字之差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2. 关注“学生评价” 对学生发展的引导功能 • 人的行为动机有两种,一是缺少什么,一是可得到什么。前者是需要,后者是目标,需要很多但不一定都能满足,目标往往取代需要成为行为动机。因此,在知识需要与学校评价标准之间,后者对学生学习动机起决定性作用。 • 学校对学生评价什么,学生就会乐于去追求什么,(如果追求得到,他们会加油;追求不到,他们会放弃),他们也乐于放弃不评价他们的东西(只关注成绩,他们就会为自己寻找评价生活的标准,因此追星成为时尚)。正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才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要对学生进行真实的评价。 • 谁拥有学生评价的机会,学生就乐于去“讨好”谁。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的个体,就需要给予各方评价他的机会,包括教师、家长、同学以及高考。当高考至上时,他们就谁也不讨好,而变得自私起来。

  13. 走向世俗的“学生评价”! • 学生评价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而不是学术研究,为我所用虽然世俗,却足以完成教师促进学生学习的教育职责。 • 评价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能够达到评价目的就行。 • 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教师、学生、家长的多元参与,可汇集与协调不同教育主体的“信息力量”,帮助学生获得多方支持。 • 评价内容多样化,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可真实而又全面地了解学生,促学生全面发展。 • 评价方法多种化,强调考试、测验、访谈、调查、观察的共同使用,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能得到多种评价手段的考评。 • 学生评价是一种力量,可能抑制也可能促进学生学习;可能让学生单向度发展也可能全面发展;可能对学生学习独裁管制也可能对学生学习提供多重主体的支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