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890 Views
第八章. 钙离子与信号转导. 【 目的要求 】. 1 .掌握质膜上的钙转移系统;内质网 / 肌质网钙转移系统;钙调素及膜联蛋白家族的概念。 2 .熟悉细胞钙的分布;钙调素的结构;钙调素的活化及作用方式。. Ca 2 + 作为细胞信使的基础是胞浆 Ca 2 + 与胞内钙库或胞外 Ca 2 + 之间存在浓度梯度。当某种刺激使胞内 Ca 2 + 浓度大幅度增加时,就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 Ca 2 + 本身的特性更有利于和靶蛋白结合,从而传递信息。 . 一、细胞总钙 . (一)细胞钙的分布
E N D
第八章 钙离子与信号转导
【目的要求】 1.掌握质膜上的钙转移系统;内质网/肌质网钙转移系统;钙调素及膜联蛋白家族的概念。 2.熟悉细胞钙的分布;钙调素的结构;钙调素的活化及作用方式。
Ca2+作为细胞信使的基础是胞浆Ca2+与胞内钙库或胞外Ca2+之间存在浓度梯度。当某种刺激使胞内Ca2+浓度大幅度增加时,就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Ca2+作为细胞信使的基础是胞浆Ca2+与胞内钙库或胞外Ca2+之间存在浓度梯度。当某种刺激使胞内Ca2+浓度大幅度增加时,就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 Ca2+本身的特性更有利于和靶蛋白结合,从而传递信息。
一、细胞总钙 (一)细胞钙的分布 结合钙:与储钙蛋白结合的钙。占99.9%,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肌质网和质膜; 游离钙:0.1mol/L。
储钙蛋白: 肌细胞中主要有集钙蛋白(CSQ),还有小清蛋白(parvalbumin)和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非肌细胞中主要是钙网蛋白(calreticulin),还有二硫异构酶、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和内质网素(endoplasmin)等。
(二)质膜上的钙转移系统 cytosol
1. 质膜钙泵(plasma membrane calcium pump,PMCA )(Ca2+-ATP酶) 1 10 2 3 4 5 6 7 8 9 C端 N端 CaM结合位点磷酸化位点 活性中心
高亲和力低容量,在调节胞内Ca2+稳态上起微调作用。高亲和力低容量,在调节胞内Ca2+稳态上起微调作用。 • 质膜Ca2+泵的调控机制: ① CaM的激活 Ca2+↑→ Ca2+-CaM→与钙泵C端结合→钙泵活化
②PIP2水解的双重效应 ③ 有限水解 胰蛋白酶切去钙泵C端的抑制肽。 ④PKC和PKA的磷酸化 PIP2 钙泵活性 PIP2水解 IP3 Ca2+ 钙泵活性
2. Na+-Ca2+交换器(Sodium-Calcium Exchanger,NCE) 利用Na+的电化学梯度从胞内排出Ca2+。 低亲和力高容量,在调节胞内Ca2+稳态上起主导作用。 主要用于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从胞内除去大量的Ca2+ 。
3. 钙离子通道 (1)电压门控性Ca2+通道(voltage-gated Ca2+channel,VGCC): 受控于膜电压的变化。除极时, Ca2+通道打开,胞外Ca2+内流。
VGCC有6种亚型: T型:又称低电压激活的Ca2+通道,激活后可迅速失活。 L、N、P、Q、R 型:又称高电压激活的Ca2+通道,激活后可缓慢失活。
激动剂-受体门控性Ca2+通道(receptor -gated Ca2+channel): 配体结合于受体后激活。 如:NMDA受体是Ca2+进入神经细胞的通道; ATP受体调节Ca2+通道,是Ca2+进入平滑肌的通道。
机械操纵型Ca2+通道: 对机械牵张敏感。 主要与血管内皮细胞感受血液压力、分泌相关因子以影响血管紧张状态有关。
(三)内质网/肌质网钙转移系统 细胞内膜钙转移系统: 表面积大;耗能少。
2. ER/SR钙离子通道 RyR 和 IP3R: 咖啡因、腺苷酸、 Ca2+及低浓度的Ryanodine促进通道开放;Mg2+、过高浓度的Ca2+ 、钙红、CaM等抑制其开放。 RyR的真正激活剂是cADPR。
cGMP ADPRC NAD+ cADPR
Ca2+信号基本单位: 单个钙通道开放记录到的钙信号为反射脉冲(blip)和夸克(quark); 一组钙通道开放记录到的钙信号为钙火花(spark)和钙泡(puff); 钙团。
基本单位Ca2+信号共同特点: • 钙通道开放时, Ca2+浓度快速上升并扩散形成梯度; • 钙通道关闭时,缓慢复原。 • 钙信号由组成各自相对独立的Ca2+信号的基本单位所产生。
3. 线粒体钙转移系统 线粒体对细胞内Ca2+起着持久的、大容量的调节作用。可防止细胞内Ca2+大幅度波动。 线粒体存在钙的单向转运体,能量来自呼吸代谢形成的膜内的负电位,使钙向内移动。它对钙的亲和力很低,但运送钙的量很大。
线粒体内的HPO4 2-对Ca2+起缓冲作用。 线粒体还存在钙的运送器,进行Na+ -Ca2+交换,可缓慢释放钙。
二、钙信号的产生、终止及传递途径 (一)钙信号的产生与终止 钙信号产生: 质膜Ca2+通道开放 Ca2+浓度升高 钙库Ca2+通道开放
钙信号终止: 胞质中Ca2+结合蛋白对钙的缓冲 质膜Ca2+泵 Ca2+浓度下降 SERCA
(二)钙信号的时空性 钙信号的时空模型: 在反应的初始阶段和持续阶段, Ca2+信号作用的空间区域不一样; 在持续反应中, Ca2+内流与外流形成的循环起基本作用; Ca2+和其他信使一起通过激活PKC等,完成持续反应。
钙通道分布不平衡:是胞内Ca2+浓度升高呈不均一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 钙通道分布不平衡:是胞内Ca2+浓度升高呈不均一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 钙信号的时间形式:是指Ca2+信号的不应期、传播速度和频率,这取决于钙库重充盈至可再次发生反应所需的时间。
CaM CaMK 瞬时反应 Ca2+ PKC 持续反应 DAG
(三)钙信号的传递途径 Ca2+信使的靶分子是钙结合蛋白和Ca2+调节蛋白。 钙信号的传递是通过钙结合蛋白介导的。
钙结合蛋白的分类: ①与Ca2+结合后构象改变,再激活其他酶; ②本身是一种调节酶; ③与Ca2+结合后参与其他离子通道的调节; ④与Ca2+结合后起缓冲作用,调节细胞内Ca2+浓度。
三、钙调素 (一) 钙调素的发现 1968~1970年,美籍华人张槐耀在研究PDE对cAMP浓度的调节作用时,发现了钙调素。
(二)钙调素的结构 EF手
CaM CaM与靶蛋白结合
(三)钙调素的理化特性 CaM是由148个氨基酸组成的耐热、酸性小分子可溶性球形蛋白。 特性: ①在有Ca2+与无Ca2+情况下,SDS电泳迁移率不同; ②耐热性。
CaM的结构特征: ①含30%的酸性氨基酸,为结合钙提供羧基; ②无易氧化的Cys和Trp,因而稳定、耐热; ③不含能使肽链定型的Hyp,因此具有高度灵活性,可与靶蛋白结合;
④Phe和Tyr比值高,形成特异的有5个紫外吸收峰的光谱,可作为鉴定特征。④Phe和Tyr比值高,形成特异的有5个紫外吸收峰的光谱,可作为鉴定特征。 ⑤115位氨基酸为三甲基赖氨酸,可增加与靶酶的亲和力。
(四)钙调素的活化及作用方式 • CaM的作用方式: ①直接和靶酶结合,调节其活性; ②通过活化CaMK,再磷酸化靶酶,间接调节其活性。
CaM的活化: CaM通过与Ca2+结合而活化。 CaM活化后的构象改变:①二级结构改变,导致疏水基团暴露,以利于与靶酶结合;②形成球形构象。 CaM激活靶酶的机制: 靶酶存在自抑制结构域,结合CaM后,消除了自抑制作用而被活化。
四、膜联蛋白家族 膜联蛋白(annexin)家族: 与Ca2+结合后可进一步与膜磷脂结合的Ca2+结合蛋白,即钙依赖性磷脂或膜结合蛋白。 此家族有12个成员,存在于细胞质膜下、储Ca2+细胞器附近以及在核内或细胞外基质中。
(一) 膜联蛋白家族的共同特点 1. 在mol/L浓度水平的Ca2+就可与磷脂或膜结合,而且对Ca2+及磷脂结合有特异性。 2. 在蛋白质的结构上有同源性。 3. 在细胞中的分布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细胞质膜或内膜系统相联系。
(二)膜联蛋白的生理功能 • 参与胞吐作用; • 在两膜之间形成膜桥,有利于膜的黏着、聚集和融合; • 具有离子通道功能; • 对PLA2有抑制作用; • 与细胞骨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