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 likes | 909 Views
第三章 1 植物基因工程. 概况 : 1 、植物的遗传学特性 2 、植物转基因的克隆与分离 3 、植物转基因研究常用的基因类型 4 、植物基因转移的载体:病毒和质粒 5 、培养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6 、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7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外源蛋白 8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成果与安全性评价. 两个封面的故事. 1 )今年 4 月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张籼稻基因组草图。
E N D
第三章1 植物基因工程 概况 : 1、植物的遗传学特性 2、植物转基因的克隆与分离 3、植物转基因研究常用的基因类型 4、植物基因转移的载体:病毒和质粒 5、培养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6、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7、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外源蛋白 8、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成果与安全性评价
两个封面的故事 1)今年4月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张籼稻基因组草图。 2)11月份,中国科学家又宣布完成水稻基因组第4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 这两项重大成果,吸引国际顶尖学术杂志《科学》和《自然》均用上封面及“主打叙述”的形式予以强势报导。
里程杯的诞生 1)中国早在1992年,启动了中国籼稻为水稻基因组研究品种; 2)1996年率先在世界上完成水稻基因组物理图; 3)1998年承担第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化); 4)2002年4月,完成世界第一张籼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图; 5)11月完成98年承担任务。
系列成果 1.测定3500万个碱基对,覆盖第4号染色体98%区域,精确率高达 99.99%; 2.鉴定出4658个基因,并注释在染色体准确位置上; 3.首次完整测定出决定高等植物乃至高等生物染色体稳定性的着丝粒 序列,为研究其功能提供结构基础; 4.发现并鉴定了一些重复序列在染色体上的特异分布规律以及与基因 的位置关系; 5.鉴定了4号染色体上基因簇分布,预测了基因之间潜在的协同关系; 6.与籼稻广陆矮四号染色体230万个DNA碱基对进行了相应序列的同 源比较,报道了水稻2个主要亚种间基因组成、顺序及DNA序列水 平异同,发现籼稻基因组大于梗米可能从籼稻中进化而来。
科技部决定整合精兵投资两亿元 我国水稻研究整体水平已达国际领先,国家科 技部决定,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作为“十五”科研前沿项目,投资2亿元,整合全国优势兵力,重点开展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全力在水稻遗传密码破解上获取更多自主知识产权。
抗乙肝基因番茄熟了 • 1)只要一年吃上几个含有抗乙肝基因的西红柿就能代替乙肝疫苗,水果疫苗有望两年后上市; • 2)制定一套转基因食品生产流程; • 3)首批培育“疫苗番茄”分别用于乙肝和辅助治疗高血压、血友病及骨质疏松症; • 4)安全性:无选择标记;目的基因都是商品化的;完全隔绝,无其他物种不利基因的漂移;无环境污染,要通过中试,环境释放,生产试验,生产证书申报。 • 问题: • 1、表达水平1%要吃多少/天? • 2、外源的疫苗蛋白经过消化、水解,如何保持疫苗活性?
植物的遗传学特征 • 1、具有自我受精的遗传特性; • 2、基因的突变或重组、缺失,遗传后果易于观察到; • 3、植物受到机械损伤后,易在伤口处长出愈伤组织的软组织; • 4、植物细胞以纤维素组成细胞壁,通常不能直接吸收外源DNA,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制备原生质体即可吸收外源DNA分子; • 5、植物染色体以多倍体形式存在,并导致体细胞变异频率高。
植物基因工程的主要内容 • 1、从种类繁多的植物群体中分离有用的目的基因; • 2、寻找或构建有价值的克隆载体; • 3、将重组载体通过体外转化等方法导入植物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寄宿染色体基因组上; • 4、使获得带有外源基因的重组载体 DNA的植物细胞或组织,再生成形态正常的健康能育的植株; • 5、通过植物的有性过程,将良好的外源基因持续传递给后代。
第二节 植物基因的克隆与分离 • 一、根据基因的功能分离目的基因 • 二、根据mRNA特异性分离目的基因 • 三、根据DNA的插入作用分离目的基因 1)DNA标签法: 人为的给目的基因加上一段已知的序列标签。等于 DNA分子探针; 2)T-DNA标签法: 它是高等植物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插入诱变剂和基因的标签。
第三节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常见的基因 • 1、选择标记基因 • 2、报告基因 • 3、抗虫抗病基因 • 4、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 • 5、产物质量修饰基因 • 6、其他性状基因
第四节 植物基因转移的载体 一、病毒载体 1)单链RNA病毒 2)双链DNA植物病毒 3)单链的DNA病毒 二、质粒载体 1)病源土壤杆菌 2)植物冠婴病的诱发与细胞突增 3)Ti质粒的一次遗传特性 4)T-DNA的结构与功能 5)应用Ti质粒载体转移外源基因与生产转移基因植物
病毒载体的优点 • 1)植物病毒对宿体的感染是系列的,它能将基因组扩散到被感染植株的所有细胞; • 2)可以解决象玉米这样单子叶植物的外源基因的导入问题; • 3)重组病毒利用植物来生产大量外源蛋白。
病毒载体 • 1)单链RNA病毒:90%具有感染力的正链RNA(mRNA); • 2)双链DNA病毒:花椰菜花病毒组是唯一的一群以双链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寄主范围狭窄; • 3)单链DNA病毒:在同一个蛋白质外壳内存在两条各长2.5Kb的单链DNA,单链A编码病毒外壳蛋白与复制有关的蛋白质,单链B则编码控制病毒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的运动蛋白。
二、质粒载体 1)病源土壤杆菌 2)植物冠婴病的诱发与细胞突增 3)Ti质粒的一次遗传特性 4)T-DNA的结构与功能 5)应用Ti质粒载体转移外源基因与生产转移基因植物
2、冠婴瘤细胞的特性 • 1)具有异常的失控生长能力,组织培养的冠婴细胞在无补加的植物激素下,也能生长良好; • 2)它的细胞壁长有若干特异性抗体位点,细胞壁上果胶部分的甲基化程度比正常细胞高得多; • 3)冠婴组织嫁接到健康植株上能形成新的冠婴肿瘤。
Ti质粒的遗传特征 • 三种诱发冠婴瘤的遗传成分: • 1)T-DNA:是一种移位单元,是基因组中被转移并整合到染色体上的特定DNA片断。 • 2)Vir基因:编码反式作用蛋白质,是植物细胞转化的必要因子。 • 3)间接参与植物转化的基因,其表达产物功能是使细菌结合到感染细胞的创伤部位。
Ti质粒的遗传功能 • 1、为根瘤土壤杆菌提供附着与植物细胞壁的能力; • 2、参与寄主细胞制造植物激素(生长素和分裂素)的能力; • 3、决定所诱导的肿瘤的形态特征和冠婴碱成分; • 4、赋予寄主菌株具有分解代谢各种冠婴碱化合物的能力; • 5、赋予寄主菌株对土壤杆菌所产生的细菌素的反应性; • 6、决定宿主菌株的植物寄主范围; • 7、具有对噬菌体的排外性,抑制噬菌体的生长与发育。
T-DNA的结构与功能 • 结构: • 存在于植物细胞核中,占Ti质粒DNA的10%,控制三套基因:tms、 tmr、 tmt。 • 功能: • 1)随机整合在植物基因组不同位点上; • 2)整合胭脂碱T-DNA分子,简单、以单一片段形式存在; • 3)整合章鱼碱T-DNA分子,复杂、分开两片段形式存在。
Ti质粒载体的应用 • 1)将目的基因DNA与Ti质粒构建重组的质粒分子; • 2)将重组载体分子转化大肠杆菌; • 3)通过细菌结合作用使外源DNA的iV重组质粒从大肠杆菌转移到根瘤土壤杆菌,外源DNA从iV转到Ti质粒上; • 4)将根瘤土壤杆菌接种至植物伤口部位,或用原生质体共培养方法转化植物细胞; • 5)经过愈伤组织或原生质体培养,再生出转基因植
第五节培育转基因植物的实验方法 • 1、Ti载体的改造与构建 • 2、根瘤土壤杆菌转化 • 3、植物细胞的转化 1)根瘤土壤杆菌介导的植物细胞转化 2)生物弹击法 3)化学刺激法 4)电穿孔法 5)显 微注射法 6)脂质体法 4、转基因植株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