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733 Views
抗生素.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真菌、放线菌、细菌)的代谢产物,对各种其他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可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原虫感染、病毒及立克次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此外还具有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 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β- 内酰胺类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多粘菌素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利福霉素. 为 6- 氨基青霉烷酸( 6-APA )的酰基衍生物( L- 半胱氨酸和 D- 缬氨酸所形成的二肽)
E N D
抗生素 •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真菌、放线菌、细菌)的代谢产物,对各种其他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可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原虫感染、病毒及立克次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此外还具有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
作用机制 •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β-内酰胺类 •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多粘菌素 •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 •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利福霉素
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的酰基衍生物(L-半胱氨酸和D-缬氨酸所形成的二肽)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的酰基衍生物(L-半胱氨酸和D-缬氨酸所形成的二肽) • 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8个旋光异构体,右旋体有效,2S,5R,6R为绝对构型 • β-内酰胺环与氢化噻唑环稠合。“L”型
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和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的酰基衍生物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和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的酰基衍生物 • 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4个旋光异构体,6R,7R为绝对构型 • β-内酰胺环与氢化噻嗪环稠合。“L”型
一、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类 青霉素钠* 化学名为 (2S,5R,6R)-3,3-二甲基-6-(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钠盐
性质√: 1.酸不稳定性 1)强酸加热或HgCl2存在下,生成青霉酸和青霉醛酸,前者可进一步裂解成青霉醛和青霉胺; 2)稀酸溶液中(pH4)可重排成青霉二酸;(青霉素G不可口服的原因)
2.碱不稳定性 在碱(或酶)的催化下,β-内酰胺环可水解(或酶解)成青霉酸而失效;同样亦可在醇和胺的作用下裂解成青霉酸酯和青霉酰胺。
半合成青霉素 • 耐酸青霉素:侧链具吸电子基 • 耐酶青霉素:侧链引入立体障碍性基团 • 广谱青霉素:侧链引入极性基团,如-NH2,-OH,-COOH, -SO3H
氨苄西林* 化学名为6-[D-(-) - 2-氨基-苯乙酰氨基]青霉烷酸的三水化合物
性质: • 水溶液室温放置生成无抗菌活性的聚合物(凡是具游离氨基侧链的都会发生类似反应)P500; • 本品具有α-氨基酸的性质,与茚三酮试液作用显紫色,加热后显红色; • 本品还具有肽键结构,可发生双缩脲反应,使碱性酒石酸铜还原显紫色。
阿莫西林* 性质:1.也可产生聚合反应; 2.在磷酸盐、山梨醇与二乙醇胺存在时,可发生分子内成环反应而生成2,5-吡嗪二酮(P501)。
二、头孢菌素及半合成头孢菌素类 • Ⅰ抗菌谱的决定性基团 • Ⅱ增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 Ⅲ对抗菌活性影响较大,亦可氧代 • Ⅳ可明显改变抗菌活性和药动学性质
头孢噻吩钠* 性质: 弱酸性及中性条件较稳定,pH8以上室温易分解(P503)。
头孢羟氨苄* 化学名为 (6R,7R)-3-甲基-7-[ (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 辛-2-烯-2-甲酸一水合物
头孢噻肟钠* 化学名为(6R,7R)-3-[(乙酰氧基)甲基]-7-[(2-氨基-4-噻唑基)-(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钠盐
结构特点: • α-甲氧肟基(顺式):对 β-内酰胺酶有高度的稳定性 • β-2-氨基噻唑:可增加药物与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亲和力 • 耐酶、广谱 • 性质: 1.对光不稳定(顺式异构体转为反式) 2.C-3的乙酰氧基易水解
三、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克拉维酸钾√ • 碱性条件下极易开环水解(自杀机制的酶抑制剂) • 仅有微弱的抗菌活性 • 复方制剂(奥格门汀、泰门汀)
四、非经典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亚胺培南√
特点√: • 基本骨架——并四苯 • C3-共轭的烯醇酮型羟基 • C4-α型二甲胺基 • C6-β型醇羟基 • C10-酚羟基 • D环为芳香环 • C11、C12共轭的烯醇酮结构
性质√: • 酸不稳定性: • 强酸条件下,C6-OH与C5α-H发生消除反应,生成橙黄色脱水物(无活性) • pH2-6时,C4-N(CH3)2发生差向异构化(活性低,毒性大) • 碱不稳定性:C环破裂形成内酯物 • 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或沉淀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特点: 1.氨基糖+氨基醇,临床上制成硫酸盐和盐酸盐 2.水溶性大,脂溶性小,须注射给药,一般较稳定 3.具旋光性 4.对第八对脑神经、肾有毒性 5.耐药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结构特点:含十四或十六元的内酯环,脂溶性大 • 性质:对酸、碱不稳定 • 作用机理: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 特点:对G+和G-菌、支原体作用较强;无交叉耐药性;毒性低,无严重不良反应。
琥乙红霉素* 红霉素5位的氨基糖-2’’-OH与琥珀酸乙酯成酯
罗红霉素* 红霉素C9肟衍生物
阿齐霉素√ 环内含氮原子的15元大环内酯
克拉霉素√ 红霉素C6羟基甲基化产物
氯霉素* 化学名为D-苏式-(-)-N-[α-(羟基甲基)- 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
2个手性碳原子,4个旋光异构体,有效的是1R,2R-(-)-苏阿糖型2个手性碳原子,4个旋光异构体,有效的是1R,2R-(-)-苏阿糖型 • 在强酸(pH<2)或强碱 (pH >9)条件下易水解(P518)
A型题引起青霉素过敏的主要原因是:A青霉素本身为过敏源B合成、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青霉噻唑等高聚物C青霉素与蛋白质反应物D青霉素的水解物E青霉素的侧链部分结构所致A型题引起青霉素过敏的主要原因是:A青霉素本身为过敏源B合成、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青霉噻唑等高聚物C青霉素与蛋白质反应物D青霉素的水解物E青霉素的侧链部分结构所致
A型题 对于青霉素G,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口服B.易产生过敏 C.对G+菌效果好 D.易产生耐药性 E.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