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研究主題:

研究主題:. 國家安全概念. 報 告 大 綱. 國家安全概念 第一章 國家概念與國家意識 第二章 安全與國家安全意涵 第三章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第四章 中國對臺灣飛彈等軍事威脅. 國家安全概念. 緒 言. 美國「 911 事件 」的發生, 恐怖主義的興起 ,對 泛安全的需求 更為迫切與重要。這樣的環境裡,政府所扮演的角色與其對於國家安全的態度更顯重要。 國家安全 所要走的 方向 及 政策 如何律定,更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 國家安全概念. 緒 言. 心理學家 馬斯洛 的需求理論. 自我實 現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deli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研究主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研究主題: 國家安全概念 報告人:吳安倉

  2. 報 告 大 綱 國家安全概念 第一章 國家概念與國家意識 第二章 安全與國家安全意涵 第三章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第四章 中國對臺灣飛彈等軍事威脅 報告人:吳安倉

  3. 國家安全概念 緒 言 美國「911事件」的發生,恐怖主義的興起 ,對泛安全的需求更為迫切與重要。這樣的環境裡,政府所扮演的角色與其對於國家安全的態度更顯重要。 國家安全所要走的方向及政策如何律定,更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 報告人:吳安倉

  4. 國家安全概念 緒 言 心理學家 馬斯洛 的需求理論 自我實 現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權勢、自尊 社會的需求: 愛、認同 安全的需求: 安全、穩定 生理的需求: 飢、渴、性 報告人:吳安倉

  5. 國家安全概念 緒 言 心理學大師馬斯洛認為人的一切行為,背後均是受到「需求」所激勵,進而產生動機及行動力,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滿足其需求。 一般而言,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後,人們就會去尋求高層次的需求,當人類滿足生理的需求後,下一步所追求的就是安全的需求。 報告人:吳安倉

  6. 國家安全概念 緒 言 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指出: 國家安全政策為廣義的國防政策,區分為政治、經濟、軍事、心理、科技與外交等政策,分別由相關部會等單位負責研擬,經行政院綜整後,由總統頒布。 國防政策為狹義的國家安全政策,也就是軍事政策,為國家安全政策中的主要部分,由國防部負責制定執行。 報告人:吳安倉

  7. 國家安全概念 緒 言 我國國情特殊,長久以來在中共的敵對威脅下生存、發展,雖然沒有形之於正式文書的「國家安全政策」,但是我國憑藉「反共 」與「發展」的策略,以堅定的意志,不僅確保了國家安全,也維持了經濟穩定的成長 ,創造了舉世公認的經濟奇蹟。 報告人:吳安倉

  8. 國家安全概念 緒 言 隨著國際情勢的轉變,影響國家安全政策的內涵與目標,尤其兩岸互動日益密切,在表象上敵對意識漸次模糊,又無法保證中共不以武力進犯的情況下,建立一套整體的國家安全政策,實為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報告人:吳安倉

  9. 第一章 國家概念與國家意識 第一節 國家概念 第二節 國家意識 報告人:吳安倉

  10. 第一章 國家概念與國家意識 國家對人民而言是極重要的政治組織。然國家亦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它包含了歷史文化與政治主權。 由於臺灣的特殊歷史背景與發展,使得臺灣這塊土地無論在文化與族群上,都是處於一種多元融合的狀況。 在臺灣,文化上的差異,逐漸融合同化,雖然不同卻彼此接受,然在族群生活,卻被有心人士,不斷的操弄,導致紛擾不絕。 報告人:吳安倉

  11. 第一節 國家概念 第一章 國家概念與國家意識 國家的意義,政治學者蓋泰爾表示,國家不僅是人民,也不僅是土地或政府,乃是人民、土地、政府、主權四者的集合體。 在這四個要素當中,其中又以主權的判定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此方能算是構成國家的基本要素。 報告人:吳安倉

  12. 第一節 國家概念 第一章 國家概念與國家意識 國家是一群人民,在一定土地上,擁有獨立主權的政府,並服從一個政府主權的政治團體。 狹義的國家是指近代興起的民族國家, 廣義的國家是指任何政治實體。 報告人:吳安倉

  13. 第一節 國家概念 狹義的國家 第一章 國家概念與國家意識 近代興起出現的「民族國家」。它同時表達了「治權獨立」的政治性格以及「民族統一」的族群文化意涵。 民族主義可說是一種認同的情感,出現於當某一群體希望藉由激發民族意識以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或是在國家已經成形後,領導者用來凝聚國民向心力的號召。 報告人:吳安倉

  14. 第一節 國家概念 狹義的國家 第一章 國家概念與國家意識 民族國家可解釋為,在一個地區上長久生活在當地的一個團體,其歷史、文化、血緣、語言、生活習慣、互動往來等,有一共享因素,進而共同建立一個國家的狀態。 報告人:吳安倉

  15. 第一節 國家概念 狹義的國家 第一章 國家概念與國家意識 民族國家的理想也不斷地被各地民族主義者所強調。 自認應屬於同一集群的人組成國家 ,對外爭取國際法上的主權平等、對內要求在公共事務上享有政治主權,由人民決定其群體主權之歸屬。 報告人:吳安倉

  16. 第一節 國家概念 廣義的國家 第一章 國家概念與國家意識 通常指擁有獨立主權的政治共同體,即每一個統治權大致完整,對內足以號令成員,對外足以抵禦侵犯的政治實體。 「國家」可解釋為,特定地理區域的人群,具有共同意識或信念,為達到共同目的,滿足共同的需求而相互結合,不受外力統治,並有政府組織的政治社會。 報告人:吳安倉

  17. 第二節 國家意識 第一章 國家概念與國家意識 討論國家意識,絕對必須處理其核心的「 認同」問題,所謂認同的內涵卻也牽涉複雜的種族、歷史、文化、政治和經濟等因素。 認同是指人在成長發展過程中,一種與自我同一的意識。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裡,認同呈現多元與差異是一個自然與必然的現象。 報告人:吳安倉

  18. 第二節 國家意識 第一章 國家概念與國家意識 所謂「國家認同」是「一個人確認自己屬於哪個國家,以及這個國家究竟是怎樣一個國家」的心靈性活動。 國家認同除了是指一個人確認自己歸屬於哪個國家,並清楚明白自己國家的範圍及對所屬國家的期待,願意支持這個國家,並享有這個國家在法律上所賦予的權利。 報告人:吳安倉

  19. 第二節 國家意識 第一章 國家概念與國家意識 就我國而言,為何在談論國家安全時需要討論「國家認同」議題,在國防部出版的<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中曾提及,我國的國家安全威脅,除中共軍事威脅外,還包括內部的人為威脅與天然災害等因素,如少數國人敵我意識模糊不清,或對國家認同有所分歧。 報告人:吳安倉

  20. 第二章 安全與國家安全意涵 第一節 安全的意涵 第二節 國家安全的範疇 報告人:吳安倉

  21. 第二章 安全與國家安全意涵 「安全」(Security)是人類的動機需求之一,也是人類求生存的基本需求,而安全不單單只是身體安全層面而已,可由身體安全層面提升到精神安全層面;由個人安全層面提升到社會安全層面;由國家安全層面及國際安全層面,總之,沒有國家安全焉有家庭及個人的安全。 報告人:吳安倉

  22. 第一節 安全的意涵 第二章 安全與國家安全意涵 安全在客觀意義上,表明對所獲得的價值不存在威脅,在主觀意義上,表明不存在這樣的價值會受到攻擊的恐懼;簡言之乃保護群體的內在價值不受外在環境威脅。 安全有相對應的對象,最基本、最低的一層,便是個人安全,而在國家層次方面,則是國家安全。 報告人:吳安倉

  23. 第一節 安全的意涵 第二章 安全與國家安全意涵 所謂的「安全」,若從威脅來理解安全概念,則可將安全定義為一種相對於威脅的概念,如何讓自身或其所從屬的團體與價值,免於遭受客觀上的威脅及主觀上不存在恐懼 。亦即是對現況及未來都感到滿意,並無本身所不能應付的威脅因素存在。 報告人:吳安倉

  24. 第一節 安全的意涵 第二章 安全與國家安全意涵 在相互依存的國際安全環境中,有關安全的主體、內涵和手段等都與傳統的安全認知有很大的不同,所講求的是共同、合作與綜合性等安全,不僅包括軍事因素,更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及其他非傳統安全議題。 報告人:吳安倉

  25. 第二節 國家安全的範疇 第二章 安全與國家安全意涵 「國家安全」為國家生存之保障,但什麼是「國家安全」卻是一個複雜的概念,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舉凡領土、政治制度、傳統生活方式、主權、經濟、外交、軍事、內外的環境等因素,均與國家安全有關。 報告人:吳安倉

  26. 第二節 國家安全的範疇 第二章 安全與國家安全意涵 國防部在其<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中開宗明義說,國家安全為維持國家長久生存 、發展,確保主權與國家利益,並提升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保障國民福祉。 報告人:吳安倉

  27. 第二節 國家安全的範疇 第二章 安全與國家安全意涵 國家安全的最大利益在求生存,求生存亦是國家安全最核心的價值。雖然「國家安全」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狹義而言,是要對抗物質(有形)攻擊以保護國家的人民和領土。但廣義而言,則又不僅限於物質(無形 )傷害的防護,更需透過各種不同手段以求保護國家的主要經濟和政治利益。 報告人:吳安倉

  28. 第二節 國家安全的範疇 第二章 安全與國家安全意涵 而國家安全的範疇,誠如國防部所言,在領土、種族、宗教、文化、核武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等傳統安全議題之外,能源需求、地球暖化、自然災害、跨國性犯罪、重大疫情乃至恐怖主義活動等非傳統安全議題 ,亦已橫亙世人面前,成為影響及挑戰全球局勢之不確定因素。 報告人:吳安倉

  29. 第三章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第一節 國家安全與威脅 第二節 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因子 報告人:吳安倉

  30. 第三章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影響國家安全的因素可以說是無所不在,翻遍古今中外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威勢強權或是小國寡民、地處爭議中心或者遠在邊陲之地,在追求其國家安全之過程中,均不可能獲得絕對的安全,故「居安思危」或者是「忘戰必危」的歷史鐵則,都必須時時謹記在心。 報告人:吳安倉

  31. 第一節 國家安全與威脅 第三章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安全係因威脅而生,無威脅存在,便無所謂安全問題。 國家安全的目的在抗拒來自內外的威脅,維護人民、財產的安全,以求取國家的生存發展,而國家安全依賴整體國力的發揮,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國防到軍事的整體表現。 報告人:吳安倉

  32. 第一節 國家安全與威脅 第三章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所謂國家安全,無可避免地就是軍事問題 ,傳統上國家安全觀念,軍事威脅是國家所面臨的主要威脅來源。 然以軍事安全為主要內涵的安全觀,已不能概括或反映人類安全現況,任何一個政治性恐怖組織、販毒集團、宗教秘密組織都有可能發起恐怖攻擊或戰爭。 報告人:吳安倉

  33. 第二節 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因子 第三章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國防部指出我國的國家安全威脅,除中共軍事威脅外,還包括內部的人為威脅與天然災害等因素。 現階段而言,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因子,可分為國際環境以及中國大陸等兩大方向探討。 報告人:吳安倉

  34. 第二節 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因子 國際環境因子 第三章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國際社會受通訊產業發達、交通快速便捷之賜,依存度提高,關係更加緊密,然亦可能因恐怖活動、領土爭議、能源競奪 、宗教信仰以及歷史、文化差異等,引爆衝突或演變成軍事對立,而對全球和平穩定或區域安全情勢造成影響,另地球暖化效應亦已成為全球議題及各國必須正視與合作解決之重要課題。 報告人:吳安倉

  35. 第二節 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因子 中國大陸因子 第三章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臺灣的安全概念一直繫於與中國大陸間的關係,不可否認當前對我國的國家安全而言,最大、最主要、最不可忽略的威脅 ,就是來自於海峽對岸中共政權及其軍事威脅。 報告人:吳安倉

  36. 第二節 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因子 中國大陸因子 第三章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除兩岸懸殊的人口、軍事力量差距外,中國大陸更屢次聲稱不放棄以武力完成兩岸統一,並在國際上以「中華人民共和國 」為主體之「一個中國原則」,壓迫臺灣生存空間,使我國家安全及利益備受威脅。 報告人:吳安倉

  37. 第二節 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因子 中國大陸因子 第三章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分析中國大陸對臺灣的威脅,大致可從下面三個面向來看: 一、中共軍事上的威脅。 二、中共經濟上的依賴。 三、中共外交上的封鎖。 報告人:吳安倉

  38. 第二節 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因子 軍事上的威脅 中國大陸因子 第三章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中共的「反分裂國家法」中,第八條賦予共軍得在「臺灣以任何名義、方式造成分裂事實;發生將導致臺灣分裂的重大事變或和平統一可能性完全喪失時」,對我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的措施。 報告人:吳安倉

  39. 第二節 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因子 中國大陸因子 經濟上的依賴 第三章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從1990年的85億美元,快速增加到至2008年的669億美元,成長約584億,成為我國最大出口國,這意味著臺灣對中國的依賴大,而臺灣對中國的影響力小,面對此一趨勢發展,我國未來亦可能將失去重大的經濟利益與優勢。 報告人:吳安倉

  40. 第二節 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因子 中國大陸因子 外交上的封鎖 第三章 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評析 中共單方面認定「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的「一個中國」原則框架下,無論是政府間或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或會議,中共所採取的排擠及封殺動作從未稍歇。 報告人:吳安倉

  41. 第四章 中國對臺灣飛彈等軍事威脅 第一節 中共武力現況 第二節 中共的導彈威脅 第三節 我國應有之作為 報告人:吳安倉

  42. 第四章 中國對臺灣飛彈等軍事威脅 影響地區的國家安全安全的因素雖然很多 ,但是影響最大的仍以軍事情勢為最重要的因素。 中共持續挹注高額軍費進行國防建設,軍力發展缺乏透明且持續向外擴張,兩岸軍力逐漸失衡且向中共傾斜;另中共積極介入區域及國際安全事務、增加影響力度,益發引起亞太各國對「中國威脅論」之疑慮。 報告人:吳安倉

  43. 第四章 中國對臺灣飛彈等軍事威脅 中共的國防預算自1991年以來,連續17年以兩位數字大幅增長,近年來東亞各國因不同因素削減國防預算,中共卻不減反增,目前已是僅次於美國與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三大國防支出國,並躍居亞洲第一。 兩岸軍力優勢業已逐漸向中共傾斜,尤其近年來中共在大陸東南沿海所部署的M9與M11短程飛彈,增加至一千多枚,係針對臺灣而來,充滿軍事恫嚇意味。 報告人:吳安倉

  44. 第一節 中共武力現況 第四章 中國對臺灣飛彈等軍事威脅 國防部指出,中共軍力伴隨綜合國力快速發展,除已逾越其正常國防及對臺作戰所需 ,其自視大國心態、漠視國際共識、獨斷專行之強悍行事作風,已明顯衝擊周邊國家,中共積極擴張海、空軍力、改變兩岸軍力平衡及互動模式,其現況及未來發展對區域安全與穩定之衝擊更不言可喻。 報告人:吳安倉

  45. 第一節 中共武力現況 第四章 中國對臺灣飛彈等軍事威脅 近年來,中共在整體綜合國力提升下,對臺策略日趨多元與靈活,除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抑制法理臺獨外,更積極運用對臺非武力「三戰」,遂行輿論、心理、法律各層次之攻勢作為,交互運用政治壓迫、經濟磁吸、軍事威懾、外交打壓與社會統戰等手段,而以軍事力量為謀臺有力後盾,積極強化軍事整備。 報告人:吳安倉

  46. 第一節 中共武力現況 一、聯合監偵能量 二、遠距精準打擊 三、拒止外軍戰力 四、網路資電戰力 第四章 中國對臺灣飛彈等軍事威脅 當前中共的軍事能力: 報告人:吳安倉

  47. 第二節 中共的導彈威脅 第四章 中國對臺灣飛彈等軍事威脅 假設中共決心以武力脅迫臺灣屈服,或者一但決定實施武力侵犯行動,首要就是「快速奇襲、速戰速決」。 其戰略與戰術的考量上,運用其科技力量 ,直接使用高技術兵器(導彈攻擊、優勢的海空力量、資訊【信息】)作戰等等方式 ,在第一擊時即顯現出具有決定性的攻勢。 報告人:吳安倉

  48. 第二節 中共的導彈威脅 第四章 中國對臺灣飛彈等軍事威脅 一、何謂「導彈」 二、中共二砲部隊的軍力整備目標 三、中共二砲部隊部署概況 四、中共二砲部隊臺軍事整備重點 五、中共航母發展與導彈運用概況 六、中共攻臺可能手段 報告人:吳安倉

  49. 第二節 中共的導彈威脅 第四章 中國對臺灣飛彈等軍事威脅 一、何謂「導彈」 所謂「彈道飛彈(Ballistic Missile)」就是依循「彈道」飛行的「飛彈」。 「彈道飛彈」以軍事定義是指由火箭發動機所推動,按一定預設軌道運行並攜有彈酬的飛行器。 中共將彈道飛彈簡稱「導彈」就是「導引飛彈」。 報告人:吳安倉

  50. 第二節 中共的導彈威脅 第四章 中國對臺灣飛彈等軍事威脅 二、中共二砲部隊的軍力整備目標 中共二砲部隊的軍力整備目標,以建設一支「雙重威懾、雙重打擊」之戰略部署。 除持續提升各型彈道飛彈暨巡弋飛彈之突防效能,俾利於戰時有效對我或外軍海上支援兵力,遂行「點癱瘓、面摧毀」之遠距精準打擊任務。 報告人:吳安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