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492 Views
编制 “ 十二五”卫生规划 的有关背景、方法与形势. 雷海潮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 2010 , 4. 1. 规划背景研究. 2. 规划需求研究. 3.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 规划目标与指标研究. 报告内容. 规划编制方法与基本思路. 十一五回顾与评价:成绩与不足、经验 十二五形势预测:经济社会形势、人口形势、疾病负担、居民期望 设定目标:卫生服务利用、健康指标、供给指标 政策措施保障:政府与市场方面的公共政策(领导、组织协调、资源动员、能力建设等等). 主要方法与程序. 收集定量和定性信息 建立时间序列数据库
E N D
编制“十二五”卫生规划的有关背景、方法与形势编制“十二五”卫生规划的有关背景、方法与形势 雷海潮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 2010,4
1 规划背景研究 2 规划需求研究 3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 规划目标与指标研究 报告内容
规划编制方法与基本思路 • 十一五回顾与评价:成绩与不足、经验 • 十二五形势预测:经济社会形势、人口形势、疾病负担、居民期望 • 设定目标:卫生服务利用、健康指标、供给指标 • 政策措施保障:政府与市场方面的公共政策(领导、组织协调、资源动员、能力建设等等)
主要方法与程序 • 收集定量和定性信息 • 建立时间序列数据库 • 历史、现况分析与预测:增长率、移动平均、回归方法等计量模型 • 二手文献:解决预测与导向、目标问题 • 成立工作小组、任务分工与分解 • 利用外脑和智库 • 部门协作与配合 • 征询意见:专家和公众、有关部门 • 修改完善
关于深化医改的主要政策导向 • 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 坚持人人享有和公益性 • 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可持续为原则 • “1485”的改革框架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背景 • 国际背景: • 国际承诺 • 新的健康理念 • 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 加强预防为主和初级卫生保健 • 国内背景: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国民经济发展与转变增长方式 • 人民群众新期盼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快速的城镇化与工业化 城镇化人口比例%
老年化与老年人口快速增长 60+人口比例% 60+人口数(亿)
1 规划背景研究 2 规划需求研究 3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 规划目标与指标研究 报告内容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需求研究 • 健康转型与影响因素 • 人口学转型 • 流行病学转变 • 疾病社会经济负担 • 健康危险因素变化 • 健康状况差异与卫生发展不平衡 • 健康状况差异 • 卫生发展不平衡
慢性疾病对我国居民的健康危害 • 我国80%的死者死于慢性疾病 • 全国有825万死者,其中:643万死于慢性疾病 • 去死因寿命表中扣除慢性疾病,可增加平均寿命13.2年岁 • 慢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和寿命损失 • 过早死亡494万人,其中慢病占75% • 早死导致的减寿人年数达1亿,其中慢病占49% • 慢性疾病:导致的失能、残障 • 因慢性疾病全人群长期失能: 86 亿天/年(占80%) • 因慢病劳动力人口长期失能: 37 亿天/年(占75%)
危险因素的变化—高血压患病率与控制率 • 1959-79年每年增加约100万 • 1980-90年每年增加约300万 • 1991-02年每年增加约700万 • 目前罹患人数估计达到1.6亿 • 从未接受医生血压测量 54.3% • 高血压知晓率 30.2% • 高血压患者服药率: 24.7% • 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率:8.0% 15岁+患病率(%)
健康状况差异与卫生发展不平衡性 • 健康状况的差异 • 地域生态多样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间健康和资源配置差异 • LE、IMR、MMR等地区和人群差异有所缩小,但差异依然明显 • 卫生发展不平衡 •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仍十分明显 • 卫生资源配置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 • 疾病控制、健康促进、资源配置、政策选择应把提高健康公平、关注贫困地区、弱势人群放在优先领域
1 规划背景研究 2 规划需求研究 3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 规划目标与指标研究 报告内容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指导思想 •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 • 努力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改善健康公平、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 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 • 坚持改革与发展统一、公平与效率统一 • 不断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基本原则 • 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 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 • 坚持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由以病为本向以人为本,由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的转变
1 规划背景研究 2 规划需求研究 3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 规划目标与指标研究 报告内容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目标与指标 总体目标: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城乡居民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期望寿命,改善居民健康生活质量、减少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健康状况和卫生资源配置的差异。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目标与指标 • 目标1: 提高平均期望寿命,减少地区间健康状况差距 • 到2015年,我国居民期望寿命达到75.5岁,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预期寿命的差别减少30% 过去15年我国期望寿命增加4.4岁,48%归因CMR下降,34%归因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率下降;不增加新的干预措施,趋势外推法,2015年我国期望寿命可达到74.5岁、2020年到达75.5岁
“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与指标 • 目标2:降低儿童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率,提高婴幼儿生长发育与健康水平 • 指标:2015年CRM降低1/3。CRM和IMR下降到13‰和11‰。出生缺陷率下降到70/10万;儿童系统管理率提高到95%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目标与指标 • 目标3: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妇女保健和健康水平 • 指标:2015年MMR下降到20/10万,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MMR差距减小30%。进一步改善妇女保健,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95%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目标与指标 • 目标4: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传染病的危害 • 指标:到2015年,有效降低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AIDS等重大、新发传染性疾病的蔓延,重点传染病发病率下降20%以上。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目标与指标 • 目标5: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 指标:到2015年,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95%,个人支出比例不超过45%,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减少因病致贫率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目标与指标 • 目标6:健全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可及性和公平性 • 指标:到2015年,适宜人才、适宜技术、基本药物普及率以县为单位达到85%以上;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执业护士数量增加1/3;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国民看病就医方便、价廉、安全、有效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目标与指标 • 目标7: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保障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