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教育法規的制 ( 訂 ) 定過程

教育法規的制 ( 訂 ) 定過程. 教育法規的制定過程 教育法律的制定必須依中央標準法第四條規定,經過立法院通過,再由總統公佈。我國法律制定的過程可分為提案、審議。 1. 提案 教育法律案可由行政院或立法委員向立法院提出。 2. 審議 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七條之規定,法律案應經三讀會議議決 (1) 第一讀會 由主席將議案宣付朗讀行之。 (2) 第二讀會 將議案朗讀,依次或逐條提付討論。 (3) 第三讀會 除發現議案內容有互相牴觸,或與憲法及其他法律相牴觸者外,祇得為文字之修正。.

deepak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育法規的制 ( 訂 ) 定過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法規的制(訂)定過程

  2. 教育法規的制定過程教育法律的制定必須依中央標準法第四條規定,經過立法院通過,再由總統公佈。我國法律制定的過程可分為提案、審議。1.提案教育法律案可由行政院或立法委員向立法院提出。2.審議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七條之規定,法律案應經三讀會議議決(1)第一讀會由主席將議案宣付朗讀行之。(2)第二讀會將議案朗讀,依次或逐條提付討論。(3)第三讀會除發現議案內容有互相牴觸,或與憲法及其他法律相牴觸者外,祇得為文字之修正。教育法規的制定過程教育法律的制定必須依中央標準法第四條規定,經過立法院通過,再由總統公佈。我國法律制定的過程可分為提案、審議。1.提案教育法律案可由行政院或立法委員向立法院提出。2.審議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七條之規定,法律案應經三讀會議議決(1)第一讀會由主席將議案宣付朗讀行之。(2)第二讀會將議案朗讀,依次或逐條提付討論。(3)第三讀會除發現議案內容有互相牴觸,或與憲法及其他法律相牴觸者外,祇得為文字之修正。

  3. 命令的訂定:行政命令比法律案簡單,由各機關依法律授權或法定職權訂定相關法規,送立法院審查。學校行政規章的訂定:大學、中學、小學各有不同教育法規範,若屬於一般行政業務推動之規定,由行政會議或相關會議通過校長核可後即可實施;若是屬於校務重大事項,則須經校務會議通過校長核可後始可施行。命令的訂定:行政命令比法律案簡單,由各機關依法律授權或法定職權訂定相關法規,送立法院審查。學校行政規章的訂定:大學、中學、小學各有不同教育法規範,若屬於一般行政業務推動之規定,由行政會議或相關會議通過校長核可後即可實施;若是屬於校務重大事項,則須經校務會議通過校長核可後始可施行。

  4. 教育法規的制定過程作業壹、訂定程序一、準備作業階段 必須考慮適法性和必要性貳、草擬作業階段(一)業務單位作內容規劃由業務單位先行就內容進行規劃,先確定是屬於新定法規或修正法規,其次蒐集及提出該法規的緣起、背景、目的、構想

  5. 二、委託專案小組進行起草(1)蒐集相關文獻並進行探討(2)實際調查,以了解社會大眾或教育界的想法與需求(3)舉行專家學者座談會(4)辦理公聽會二、委託專案小組進行起草(1)蒐集相關文獻並進行探討(2)實際調查,以了解社會大眾或教育界的想法與需求(3)舉行專家學者座談會(4)辦理公聽會

  6. 三、完成作業階段專案小組完成法規草案之後,即將內容送至委託單位。委託單位根據所送來的初稿,亦可再召開專家學者會議和公聽會,參酌會議意見再做修正。然後進行下列程序:1.法規體例形式校正:業務單位和法規委員會就法規體例行式校正2.行政機關主管會議審議:法規體例形式核對無誤之後,業務單位依行政程序提報主管會議討論三、完成作業階段專案小組完成法規草案之後,即將內容送至委託單位。委託單位根據所送來的初稿,亦可再召開專家學者會議和公聽會,參酌會議意見再做修正。然後進行下列程序:1.法規體例形式校正:業務單位和法規委員會就法規體例行式校正2.行政機關主管會議審議:法規體例形式核對無誤之後,業務單位依行政程序提報主管會議討論

  7. 教育法條規定的基本型態壹、教育法條規定的基本型態一、強行規定:法規規定之事項,大都由於公益之故,必須強制實施,絕對遵守。(一)積極性命令方式:強制某種行為之規定。如國教法第15條。(二)消極性命令方式:禁止某種行為之規定。如少福法第18條第二項。二、任意規定:規定是項與公益較少直接關係,法規中有「得視」、「視為」等字樣者,均屬之。如國教法第4條第5項。教育法條規定的基本型態壹、教育法條規定的基本型態一、強行規定:法規規定之事項,大都由於公益之故,必須強制實施,絕對遵守。(一)積極性命令方式:強制某種行為之規定。如國教法第15條。(二)消極性命令方式:禁止某種行為之規定。如少福法第18條第二項。二、任意規定:規定是項與公益較少直接關係,法規中有「得視」、「視為」等字樣者,均屬之。如國教法第4條第5項。

  8. 三、列舉規定:只在規定明確,減少疑義。如教育基本法第9條。四、例示規定:法條內因列舉之事項未能未能涵蓋全部,為恐掛一漏萬,即採例示規定,凡法條中有「其他」、「等」字樣者大多屬之。如兒福法第15條。五、概括規定:對於某種有效或無效的行為,或某種應命令禁止之行為,為具體指出事實,或其構成因素,僅以抽象語氣,為籠統規定之條文。如國教法第17條。三、列舉規定:只在規定明確,減少疑義。如教育基本法第9條。四、例示規定:法條內因列舉之事項未能未能涵蓋全部,為恐掛一漏萬,即採例示規定,凡法條中有「其他」、「等」字樣者大多屬之。如兒福法第15條。五、概括規定:對於某種有效或無效的行為,或某種應命令禁止之行為,為具體指出事實,或其構成因素,僅以抽象語氣,為籠統規定之條文。如國教法第17條。

  9. 六、但書規定:法條中,於本文之後說明有例外或一定條件者,於條文段落中首自常冠以「但」字。如師資培育法第20條第3項。貳、法條中常見「字」之使用一、「或」字:凡列舉規定而不包括兩種原意者。二、「及」字:列舉定之各點有一致性,不宜予以分開,於最後連結時使用。三、「應」字:硬性規定,無通融餘地。四、「得」字:視情況而定,具有准許之意。五、「不得」字:肯定句而使用反面語時使用,具有強制之意。六、但書規定:法條中,於本文之後說明有例外或一定條件者,於條文段落中首自常冠以「但」字。如師資培育法第20條第3項。貳、法條中常見「字」之使用一、「或」字:凡列舉規定而不包括兩種原意者。二、「及」字:列舉定之各點有一致性,不宜予以分開,於最後連結時使用。三、「應」字:硬性規定,無通融餘地。四、「得」字:視情況而定,具有准許之意。五、「不得」字:肯定句而使用反面語時使用,具有強制之意。

  10. 問題與討論如何培養學校行政人員具有良好法規素養﹖問題與討論如何培養學校行政人員具有良好法規素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