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567 Views
組別: 第六組 49980005 張碧鳳 49980013 鄭佩娟 49980016 朱敏華 49980078 黃珮婷 49980075 蔡佳育 49980094 鄭伊評 49980116 張倩華. 企業倫理. 壹、個案介紹.
E N D
組別: 第六組 49980005 張碧鳳 49980013 鄭佩娟 49980016 朱敏華 49980078 黃珮婷 49980075 蔡佳育 49980094 鄭伊評 49980116 張倩華 企業倫理
壹、個案介紹 • 傳統上,人們會認為負債好還,人情債難還。在可以選擇的情況,情願繳些利息。而到銀行抵押貸款,不但要提供擔保品,還不一定貸的到。無擔保貸款除了必須信用良好,與銀行也要有業務往來,利息也高了許多。另外就是現金卡的信用貸款,但額度往往受限,當然需求人首先必須有信用卡,而且需要完成申請手續。對於許多一般社會大眾或年輕人或信用狀況不足的人,往往只有轉向親朋好友商借,甚至是向地下錢莊借貸周轉。但是地下錢莊不但利息非常高,當消費者出現無法還款的情形,地下錢莊會無所不用其極的追討債務,甚至是家破人亡。
壹、個案介紹-2 • 台灣現金卡於1999年由萬泰銀行引進在國內首創推出 (George & Mary Card) ,提供1萬至30萬不等的現金借貸,其原本美意為滿足人總有不便之時,但又不想向親朋好友或是地下錢莊借錢短期周轉需求。 • G&M卡在短短一年內為原本績效不彰的萬泰銀行賺進一個資本額。許多銀行也爭先恐後,搶進爭食這塊大餅。銀行為了搶奪高利潤的現金卡業務,初期廣告為鼓勵人們(尤其是財務並不寬裕的人)申請現金卡,常以誇大、不負責任的廣告進行行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u87CkT6nyE借錢是高尚的行為
壹、個案介紹-3 • 在2002年結算時萬泰已有70萬張發卡量,貸款餘額累積500億元,那時萬泰逾放比一直在2%以下,現金卡市場看似獲利極高,然而由於各大發卡銀行欲分一杯羹競爭激烈,導致現金卡使用者過度消費還不出錢、投資失敗經營失利等。 • 2005年已經有40萬人還不起卡債積欠了2,400億元的債務,成為卡奴,也引起許多人因此自殺及許多社會問題,必須由政府出面解決。這些債務也讓各大發卡銀行不得不提列呆帳,許多不堪虧損的發卡銀行紛紛退出現金卡市場。 「現金卡」這原本可為消費者解決短期小額資金調度問題,減少社會問題,也為銀行帶來利潤,立意良善利人利己的金融工具,最後卻演變成害人害己的結果,令人所料未及。
貳、個案相關內容介紹 –現金卡 • 台灣銀行競爭激烈,台灣許多銀行紛紛發行種種信用卡與現金卡,以各種優惠方式推銷,諸如採取「紅利積點」、「刷卡、辦卡」送禮品,購物送信用卡等方式,鼓勵客戶使用信用卡、現金卡,鼓勵透支消費。結果是,信用卡、現金卡發行量暴增。90年代初,台灣信用卡並不普遍,到2000年信用卡與現金卡也只有1830萬張。然而,到2005年底,台灣金融機構共發行各種金融卡1.3億多張。
貳、個案相關內容介紹 –現金卡之優缺點 • 現金卡的優點: 1.門檻低、申請速度快、動用才計息。 2.借貸門檻比一般小額信貸低,不但免保人,只要有固定工作收入,幾乎都能申請得到。 3. 提供透支額度,隨時可利用ATM提款機動用額度。 4.對消費者風險來說比一般信用卡低,因為現金卡只能領錢不能刷。 • 現金卡的缺點: 1.利息高,比一般銀行貸款的利息高很多,易產生呆帳。 2.在不斷的領錢借錢中,不能節儉。
貳、個案相關內容介紹 –卡債族 • 依統計2006年初,雙卡授信餘額7800億元,平均每人欠債33萬元。其中80%欠債在50萬元以下。 • 卡債增加的原因眾多。調查發現,62%的人認為是過度消費造成的,其中39%承認是因消費太衝動或慷慨而欠下卡債;因創業或經商週轉需要透支而欠債的比率為29%;因家庭變故或失業等生活困難因起的合計也佔29%。就是説超前消費、盲目消費是卡債出現的主因,經商週轉與生活困難也是重要原因。
一、你認為是什麼因素讓原可三贏(消費者、銀行、政府)的現金卡金融工具,變成三輸的結果?一、你認為是什麼因素讓原可三贏(消費者、銀行、政府)的現金卡金融工具,變成三輸的結果? 消費者: • 奢侈品消費占了借款的70%,30%用於民生所需。 • 過度消費占25%最高,其次為投資失敗21%,用於一般生活19%,資金週轉14%。 • 出現惡意舉債不還錢的行徑,造成道德風險。 銀行: • 常已誇大不實的廣告進行行銷。 • 辦卡時未進行徵信等信用評估。 • 債務人還不出龐大借款,逾放比例激增,呆帳問題惡化侵蝕獲利。
現金卡V.S信用卡逾放比 資料來源:金管會
一、你認為是什麼因素讓原可三贏(消費者、銀行、政府)的現金卡金融工具,變成三輸的結果?一、你認為是什麼因素讓原可三贏(消費者、銀行、政府)的現金卡金融工具,變成三輸的結果? 政府: • 銀行浮濫發卡、不實廣告、雙卡契約資訊不對稱等現象非一朝一夕,惟金管會與銀行局並未及早處理,使得原本單純的金融問題演變成社會事件。 現金卡申辦門檻低造成許多消費者在缺錢的情況下申辦現金卡,原提供消費者短期資金的週轉解決急難,但因銀行過分誇大及宣揚現金卡的功用造成消費者的誤解,變成卡養卡消費者成為卡奴,受不了銀行追討債務而做出令人遺憾的事情,銀行也蒙受虧損。加上主管機關的督導不周,造成社會問題必須由政府出面解決,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 討債公司惡劣催收 卡奴抗議暴力http://www.youtube.com/watch?v=Z3skI6HA2W0
二、針對現金卡風暴,銀行、消費者及政府各應負何種責任?二、針對現金卡風暴,銀行、消費者及政府各應負何種責任? 銀行:應該注意客戶是否有能力辦卡,且要詳盡告知 客戶此商品並給予消費者正確理財的觀念,不要只追 求發卡量缺少監管,讓人民過度消費。且銀行應該加 強自律,避免惡質競爭方式。 消費者:辦現金卡"先享受後付款"固然方便,但往 往人們在享受花錢時,忘了自己刷了多少錢常常都是 入不敷出,到最後是以卡養卡或以債養債。 卡債風暴?!貧窮世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5fyOkb508
二、針對現金卡風暴,銀行、消費者及政府各應負何種責任?二、針對現金卡風暴,銀行、消費者及政府各應負何種責任? 政府:應負起監督的責任,落實金融監理,重整市場秩序, 例如:規範核卡之程序與額度、強化利率與風險之對價關 係、監督業者落實差別利率機制…等。 金融機構因為衝刺消金業務,浮濫接受信用卡、現金 卡申辦為國內的信用危機埋下不定期炸彈。如今因市場成 長趨緩甚至萎縮而加緊催收及打銷呆帳,同時製造諸多社 會問題,各家銀行應為當初浮濫發卡負起責任。放任此情 況下去金融產業也將深受打擊,經濟發展也將被嚴重拖累。 因此,有效規範並嚴格執行金融機構發卡業務,即是政府 主管單位的當前課題。 救卡奴!銀行推轉信貸 分5年還利率8折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tvzCg7cuU
三、銀行推銷產品,廣告手法與對象是否應有所限制?三、銀行推銷產品,廣告手法與對象是否應有所限制? • 應該區分自有產品和代銷產品的性質,不得混 淆、模糊兩者性質並誤導銷售金融產品。 • 充分了解消費者的風險偏好、風險認知能力和 承受能力。 • 不以誇大的手法行銷商品來混淆消費者,以及 對推銷的對象進行篩選。
心得 銀行應該要誠實的行銷商品,做好信用調查且必須考 慮的自身的預算評估能提供給大眾多少的借貸金額才不會 有虧損的情形,投資人也應加強自身的理財常識,以免被 當成肥羊。 許多人往往在自己"享受"的時候,常常就會忽略自 己是否有能力去償還這些債務問題?到最後是以卡養卡或 以債養債,自己賺來的錢永遠只能追著利息跑。 切記申辦之後也不要刷超過自己所能負擔的額度,依 自己的經濟狀況使用信用卡,不要相信誇大不實的廣告, 金融管理單位也必須負起監督、徵查的責任,避免雙方衍 生出社會問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資料來源 • http://www.hket.com/eti/inews/content/103176 • http://www.hellotw.com/jm/jjgc/200707/t20070702_260269.htm • http://www.taiwanchambers.net/IS/Dotnet/ShowArticle.aspx?ID=15268&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 http://www.moneydj.com/forum/showtopic-23375.aspx •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FM/095/FM-R-095-009.htm